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昉:北宋时期著名医学家,儿科学的集大成者

刘昉:北宋时期著名医学家,儿科学的集大成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355 更新时间:2023/12/7 7:37:02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昉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海螵蛸、保生丸、浮萍散、八味紫菀汤……这些个中药,家里有小孩的朋友,一定不陌生。小孩子嘛,毕竟年幼,免疫系统不完善,很容易生病,所以家长朋友们少不了与这些药物打交道。

但如果问这些药都怎么来的?很多朋友可能就不知道了。

其实,这些药物,要感谢一个宋人——刘昉。

一、中山靖王的后人

如果问刘昉是谁?

认真论起来,他的来头还很“大”,人家是汉朝第一“种马”——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到了公元12世纪,虽然大汉朝已经灭亡了近千年,但在广东潮州,刘昉所属的桃坑刘家还是很有威望的,他的父亲刘允就是“潮州八贤”之一,官至知州。

总之,刘昉的家庭环境是典型的士大夫之家,而刘昉本人也没辜负这好环境,公元1124年,刘昉顺利考中进士,开仕途,一路官至礼部侍郎、太常寺少卿,眼瞅就是官运亨通、一路青云。

可是公元1140年,刘昉却被赶出了朝堂。

而这,与他的忠直有关。那年月,正是南宋和女真人掐架的时代。

彼时,虽然秦桧等软骨投降派已经把持朝政,但忠直的刘昉,他是一名坚定的主战派。

他的刚直,是真的出了名,甚至于老朱家的圣人——朱熹,都视他为偶像:由于刘昉与朱熹父亲朱松同僚,且人品学识都深受朱松推崇,年轻的朱熹就曾拜会刘昉,并尊他为师。

而也正因为他的刚直,秦桧一脚将他踢出了权力中心,刘昉被撵回了老家。

不过没关系,是金子在哪都发光。

二、《刘氏家传书》

罢官回家的刘昉,投入了他人生的另一重天地——医学。古语有云“不为良相,变为良医”,这几乎说的就是老刘家。

作为一方望族的刘家,不光有源远流长的儒学传承,他们家还有一手好医术。远的不说,刘昉的父亲刘允,就是一代名医,他所编撰的《刘氏家传书》,正是当时宋代太医院的儿科“教科书”。

可是,对于刘昉来说,这本《刘氏家传书》还是不够完备、不够全面,还有进步的空间,他决心干一票大的——系统编撰一本儿科医书。

三、《幼幼新书》

而这个想法,其实早在刘昉任潭州知州时,就已经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了。

我们曾说过,刘昉是一个忠直的人,而他其实还是一个亲民的官。

作为一方父母官,他见过太多的生老病死,而尤其是儿童的夭折,深深刺痛刘昉的心。在那个年代,儿童的夭折与病痛实在太常见了,这一方面因为儿童的抵抗力太弱,容易生病或感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的儿科,不但缺少医生,更缺乏医书指导。

一个生命,尚未绽放,即已凋残,这种锥心之痛,曾多次刺痛刘昉的内心。

如今,那个曾经的太常寺少卿被免职,刘昉重新燃起了编撰一本儿科经典的念头。

但是,编医书这事,那必须谨慎加严禁,稍有不慎,就会遗憾。

在刘昉之前,涉及儿科的书,也有,比如:《仙人水镜图诀》《骨蒸病灸方》《石壁经》《兵部手集》《婴孺方》《婴童宝鉴》《灵苑方》《惠眼观证》等等。

可是,由于兵乱,这其中不少典籍都在散佚,状态堪忧。此外,这些医书,还大多不全面,缺少系统性。而刘昉要做的事,就是全面整理、系统编撰。

其实,早年间,他就已经在搜集这些资料了。

经过近10年的努力,一本集“古圣贤方论”“近世闻人家传”和“医工技工之禁方”三大部分的儿科典籍——《幼幼新书》,已然初具雏形。

这本书收录、汇集了宋朝以前中国所有的儿科医典,从求子生娃到儿童的用药用量,再到儿童与成年人病症对比,这本书——全都有,绝对堪称儿科界的“永乐大典”。

而为了确保典籍来源的确实性,这书还对引用文献进行了严格的规范。

四、经典出炉

不过可惜的是,刘昉没能看到自己一生心血的付梓,公元1150年,一代名医、名臣的刘昉走到了生命尽头。他唯一的牵挂,便是那本可以造福苍生的《幼幼新书》,直到他的弥留之际,仍然是千叮咛、万嘱咐——《幼幼新书》一定要出版发行。

而也就在他死后不久,《幼幼新书》横空出世,很快就代替《刘氏家传书》,成为新的儿科经典,直到今天,专攻儿科的朋友,仍然绕不开这本儿科经典。

也正是有了这本书的指导,儿科专家可以实现量产,而这挽救了无数儿童的健康。

明代以后,这本书,甚至漂洋过海,出口日本,甚至到了近代,仍然是日本儿科的必修科目。

结语

人世的悲哀,往往在于面对困难的无力感。面对千年前遭受病痛的孩童,父母的痛,无疑正是这种绝望的悲哀。

面对强大挑战,很多人只能选择悲鸣,而刘昉这样的勇者,他们的选择却是——战而胜之!也正是他们,把医者仁心,代代传递。

标签: 刘昉北宋

更多文章

  • 花木兰的丈夫:赵俊生的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花木兰,北魏,赵俊生

    赵俊生是花木兰的丈夫,柘城县人,是一个军人。花木兰是商丘人,不但《商丘县志》、《虞城县志》和《河南通志》上都有记载,而且在商丘民间也有不少传说。商丘历史悠久,在古代出过许多名人和英雄,其中就有巾帼英雄花木兰。传说,花木兰的父亲是一位将军,到边关杀敌,为国家立过许多战功,后来年纪大了,告老还乡,回家养

  • 南北朝萧衍为何纵容企图谋刺他的弟弟萧宏?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萧衍

    萧宏,字宣达,长八尺,美须眉,容止可观,是萧衍的弟弟。梁武帝萧衍反叛时,他的兄弟皆被抓了。有个叫惠思的和尚将萧宏藏起来,他才拣了条命。梁武帝萧衍篡齐成功,建立梁朝,于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封萧宏为临川郡王,位扬州刺史,加都督。天监四年,梁武帝派萧宏都督诸军进攻北方的魏国。萧宏因为是武帝的弟弟,所

  • 萧衍的弟弟萧宏,身高有八尺却是中看不中用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萧宏

    萧宏是梁文帝的第六个儿子,萧衍的弟弟。萧宏身高有八尺,长得很好看,而且行为举止都很优雅,他是个外在形象很好的人。可是他耐看不耐用。萧衍在位的时候,对自己的家族人员都很照顾,甚至他们做了什么错事,萧衍都不会责罚他们。他做了危害国家和百姓的事情,萧衍也会宽容对他。萧衍曾对萧宏委以重任,让他做都督,去攻击

  • 南北朝宗室萧宏祸国殃民最后却善终,死后还备极哀荣!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北朝

    南北朝梁武帝萧衍, 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后辈,为汉代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很恶感前朝天子滥杀宗室,他即位后对宗室就十分宽大,宽大到使人发指。接下来给你说说,萧宏是梁武帝的六弟,被封为临川王,担当扬州刺史。梁武帝命令萧宏总督雄师挞伐北魏,并给了他的戎行最好的兵士和配备,但萧宏却率性妄为,屡次守法朝廷订好的

  • 萧宏:南北朝第一草包将军,还没开打就逃跑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萧宏,南北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萧宏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此人就是南北朝时期梁朝的萧宏!萧宏系出名门,出自兰陵萧氏,排行第六,他的三哥就是梁武帝萧衍!据史书记载,萧宏长得很帅,身材高大,将近两米,“长八尺,美须眉,容止可观”。但其实萧宏“中看不中用”,文也不行、武也差劲,并没什么才能,

  • 弟弟萧宏整天胡作非为,为何梁武帝萧衍却不管不顾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北朝,萧衍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尽管弟弟萧宏打虎不出力,上阵不杀敌,萧衍还是十分疼惜他,敕封他为临川王,享尽荣华富贵。可是萧宏却不是个省油的灯。普天之下,率土之滨都姓萧,萧宏不但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还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他身边的亲贵外戚搞特权、耍威风,欺男霸女,为所欲为。萧衍把弟弟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

  • 韩兰英中国后宫中的第一位女博士,被逼无奈参与政治斗争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韩兰英,南北朝

    没有人知道韩兰英是为什么要入宫,正如没人知道韩兰英在进宫前是否还有家人而他们后来又怎样了。世人所能知道的就是南朝宋时,孝建年间的一天,吴郡有位民妇进献了一篇《中兴赋》给当时的皇帝刘骏。虽然这位宋孝武帝的名声就算放在列朝历代里看也算得上是比较荒淫的一个皇帝了,但这并不代表刘骏除了肆无忌惮地取乐外就没有

  • 古代奇女子韩兰英入宫为官,历经两朝七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韩兰英

    在古代女子在朝为官除了唐朝时期,其他朝代很是少见,但是在南北朝时期有一位奇女子不但当了官,而且颇受皇帝和大臣的尊敬。这个奇女子名叫韩兰英,南朝齐代女文学家,宋孝武时献《中兴赋》,颇得宋武帝刘裕的赏识,便被招纳入宫封为博士,教六宫书学。固

  • 韩兰英南朝齐女作家生平简介,生卒年考及史书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韩兰英

    韩兰英,南朝齐女作家。吴郡(治今江苏苏州)人。有文辞。宋孝武帝时献《中兴赋》被赏入宫。齐武帝时为博士,教六宫书学。宫中以其年老多识,呼为“韩公”。钟嵘赞云:“兰英绮密,甚有名篇。”(《诗品》卷下)原有集,已佚。《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一首。人物简介韩兰英(约公元460年前后在世),南朝齐代女文学

  • 唐寓之暴动虽然最后失败了,可是也阻止了检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寓之暴动

    我国历史上,士族和庶族之间的等级最森严、界限最明显的朝代就要算南北朝时期了。当时政府有专门法律条文规定,是地位较高的世家大族,士族地主没有义务负担政府的赋税和徭役;庶族是地位低下的一般家族,庶族地主必须承担各种徭役和税收。庶族地主享受不到特权,眼睛就盯上了黄籍制度。黄籍是南朝用黄纸制作的户口簿。上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