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杜预连骑马射箭都不会 ,为什么会成为第一个真正"文武双全"的名将?

杜预连骑马射箭都不会 ,为什么会成为第一个真正"文武双全"的名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401 更新时间:2024/3/10 19:43:45

杜预第一个真正"文武双全"的名将 却连骑马射箭都不会 ,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杜预和诸葛亮都名列武庙七十二将。唐太宗贞观年间,杜预进入文庙,配享孔子。明成祖永乐年间,诸葛亮也进了文庙,得到了在孔子身边站队的待遇。

所以说,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文武双全”的名将就是——杜预。

杜预出身京兆杜家,家族势力不容小觑。

杜预的老祖宗是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杜延年在麒麟阁十一功臣中排名第七。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杜牧都是杜预的后代。

在当时,杜预的爸爸杜恕因为站队的关系,卷入司马氏和曹氏的争斗中,仕途曲折,最终被人陷害致死。

等到了杜预这一代,司马氏掌权,杜预做了司马懿的女婿,是司马昭的小舅子,更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姑父。

妥妥的荣华富贵。

杜预不是那种只知享乐的纨绔子弟,是个超级学霸。

他从小博览群书,对经济、政治、历法、法律、数学、史学和工程等学科都有研究。

当时的人曾给他起个“杜武库”的绰号,称赞他博学,是个通才,就像武器库一样,无所不有。

但杜预不像是一个名将。

杜预“身不跨马,射不穿札”,杜预居然不骑马,射箭也不行,作为一个名将,武力值可以不高,但小兵级别的军事素质总该有吧?

看看“杜武库”的武器库里都有些啥大家伙。

杜预是个经学大家,“《左传》狂人”,他写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是《左传》注解流传至今最早的一种,收入《十三经注疏》中。

杜预参与晋朝律法的修订,承担了《晋律》编纂的主要工作,不但首次把法律和规章区分开来,还进行了大量的司法解释,后人称赞《晋律》“实曰轻平,称为简易”。

杜预精通历法天文,他发现当时通行的历法存在偏差,他经过计算,纠正了其中的错误,修订出《二元乾度历》,通行于世。

杜预主持建造了一座富平津黄河大桥,世称“河桥”,解决了洛阳的交通问题。而当年,杜预的爷爷杜畿就是在河桥附近的孟津修造龙船,在龙船试水时遇难的。

杜预曾经担任财政部长(度支尚书)七年之久,期间提出过五十多项治国治军的建议,包括常平仓的兴建、粮价调整、盐运管理、边防建置等等。

“欹(qī)器”是一种类似沙漏的计时器,因为它“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特征,又被治国者当作警示物。西晋的时候,“欹器”早已失传,杜预居然凭借古籍的记载把“欹器”给复制出来了。

杜预第一次涉足军界就差点丢了性命。

当时,41岁的杜预被派到主持灭蜀之战的钟会军中担任长史,蜀汉灭亡后,钟会谋反,杜预的很多同事都被乱兵杀死,“唯预以智获免”,但史书没有记载杜预逃出生天的具体过程。

杜预同情邓艾的遭遇,是少数要求为邓艾伸冤的将领。

杜预的第二份军职是在甘肃天水,当时叫秦州,结果碰到了一个和他不对付的上司。

这个上司想借刀杀人,借着鲜卑人造反,逼着只有三百士兵的杜预去送死,杜预强硬地拒绝,上司找了个罪名,将杜预逮捕,送交给廷尉治罪,还好杜预的老婆是司马昭的妹妹高陆公主,才被赦免。

看起来,杜预并不适合在军界发展,直到一个人的临终推荐,这个人就是长期在晋吴边境和吴国对峙的羊祜。

羊祜一生的最大遗憾就是没有亲手灭掉吴国,他临终时向晋武帝司马炎推荐了杜预,让杜预接手完成自己的心愿。

杜预在灭吴之战中并非担当进攻主力,他最大的贡献是让朝廷下决心。

当时,杜预按照羊祜的战略,用计夺取了吴国的西部重镇西陵,成功打开了灭吴的大门,但朝廷的反对派认为时机尚不成熟,说服司马炎推迟全面进攻。

杜预接连三次上书请战,详细分析战局,认为灭吴战争稳操胜券,司马炎终于下定决心。

其实,当时的局势已经很明朗,吴国一片混乱,根本不是西晋的对手,朝中的反对声音无非就是担心被人立功的阴暗心理作祟,拖延下去只会使局势发生变化,增加灭吴的难度。

杜预曾经在攻占江陵后说过这样一句话,“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著手处也。”

这就是成语“势如破竹”的出典。

灭国之战总是会出现抢功的现象。

当初的灭蜀之战,邓艾孤注一掷抢了钟会的风头,最后两人双双丧命。

如今的灭吴之战,又出了个沿江直进、势如破竹的王濬,但杜预不是小肚鸡肠的钟会。

王濬是个老将,担任益州刺史的他顺江直下,船队在荆州的时候,接受杜预的指挥,杜预说,王濬的部队可以根据战争的发展,自行指挥,最好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直下南京。

而相比杜预,扬州前线的主将王浑则担心王濬夺得头功,百般刁难。

相比之下,高下立判。

杜预在灭吴之战中,起到的是统领全局、拾遗补缺的作用。大军东进,杜预则扫除沿岸反抗势力,还分兵南下,确保战争按照计划推进。

王濬攻破南京,夺得灭吴之战的首功,但东吴人最恨的还是杜预。

杜预有大脖子病,吴人就给狗脖子上戴个水瓢,看见长包的树,写上“杜预颈”,然后砍掉,借以发泄对杜预的仇恨。

关于杜预还有一则玄幻传说,居然还写在了《晋书》上。

“预初在荆州,因宴集,醉卧斋中。外人闻呕吐声,窃窥于户,止见一大蛇垂头而吐。”

原来,杜预是个蛇精,呵呵。

标签: 杜预晋朝

更多文章

  • 一代权臣司马道子为何最终被毒害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道子

    司马道子简介司马道子出生的时间是在364年,在403年去世,道子是他的字。他是河内温县地区人士,在东晋时期曾经是一代著名的权臣,他是东晋孝武帝的亲生弟弟。刚开始的时候被封为琅邪王,后来又被封为会稽王,司马道子在孝武帝时期是和王室最为亲近的一条血脉,因此在当时备受重用。关于这个人物的相关信息在司马道子

  • 司马道子的简介,司马道子为什么会被毒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道子

    司马道子(364年-403年2月3日),字道子,河内温县人。东晋宗室,东晋晚期权臣。晋简文帝司马昱第七子,晋孝武帝司马曜同母弟,母李陵容。初封琅邪王,后徙封会稽王。司马道子在孝武帝朝是与皇室血缘最近的一支,在当时被委以朝政大任,又排挤当国的陈郡谢氏士族,皇族权力得以提升。然而孝武帝和司马道子皆嗜酒,

  • 司马道子:酒色王爷断晋祚手握大权终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道子

    司马道子出生的时间是在364年,在403年去世,道子是他的字。他是河内温县地区人士,在东晋时期曾经是一代著名的权臣,他是东晋孝武帝的亲生弟弟。刚开始的时候被封为琅邪王,后来又被封为会稽王,司马道子在孝武帝时期是和王室最为亲近的一条血脉,因此在当时备受重用。关于这个人物的相关信息在司马道子简介中有着详

  • 东晋宗室司马道子为何掌权却没有什么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道子

    司马道子出生于364年,于403年离世,字号道子,河内温县人。司马道子是东晋的宗室,也是东晋晚期的臣子。那么关于司马道子的故事有哪些呢?司马道子是晋简文帝司马昱的第七个儿子,母亲是李陵容。司马道子最开始被封为琅邪王,后来被加封为会稽王。司马道子是与皇室血缘最亲近的一支,在孝文帝时期,他还被当时的朝廷

  • 孝武帝的亲弟风流人物司马道子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道子

    司马道子出生的时间是在364年,在403年去世,道子是他的字。他是河内温县地区人士,在东晋时期曾经是一代著名的权臣,他是东晋孝武帝的亲生弟弟。刚开始的时候被封为琅邪王,后来又被封为会稽王,司马道子在孝武帝时期是和王室最为亲近的一条血脉,因此在当时备受重用。关于这个人物的相关信息在司马道子简介中有着详

  • 东晋宗室司马道子为何掌权却没有任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东晋宗室司马道子

    司马道子出生于364年,于403年离世,字号道子,河内温县人。司马道子是东晋的宗室,也是东晋晚期的臣子。那么关于司马道子的故事有哪些呢?司马道子通宵饮宴司马道子是晋简文帝司马昱的第七个儿子,母亲是李陵容。司马道子最开始被封为琅邪王,后来被加封为会稽王。司马道子是与皇室血缘最亲近的一支,在孝文帝时期,

  • 东晋史上一代名将陶侃:搬砖捡破烂的别样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晋朝,名将,陶侃

    东晋就有这样一位将领,后世称他为:“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一人能同时兼有曹操、诸葛亮的优点,他的风采该是何其耀眼。这个人就是东晋名将陶侃,这个名字也许出镜率不是很高,不过他的曾孙,大部分人都应该听过,一个叫陶渊明的诗人。陶侃的故事很励志,少年贫寒,仕途上也不甚得意,直到爆发了爆发了著名的

  • 东晋陶侃惜阴的典故 陶侃留客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陶侃

    今天我们来说说陶侃惜阴的典故,陶侃在历史上面是属于大器晚成型的人才,他的仕途走的比常人要艰辛一点,之后是东晋的大司马,曾经还担任过荆州刺史,在职期间为人处世是比较受人尊敬的。陶侃的美德和功绩都是和自己珍惜时光有关系的。陶侃惜阴(网络图)陶侃本人是比较自律的,饮酒和赌博都不会沾,并且只要是一有时间都会

  • 东晋名将陶侃逝世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东晋名将

    陶侃(259-334),字士行(或作士衡),江西鄱阳人,东晋大司马。初为县吏,渐至郡守。永嘉五年(311),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任荆州刺史。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他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称道。网络配图陶侃是一代名将,在东晋的建立过程中,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

  • 陶侃为什么会被贬?他是个 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陶侃,晋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陶侃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东晋自从成立之后便一直风波不断,先有祖逖代替北伐,准备收复失去的封地之后,被晋元帝一纸诏书给终止了,随后祖逖抑郁而终之后,内乱便开始了。晋元帝是靠王氏兄弟的智谋而登上的帝位,因此在一开始晋元帝十分看重王氏兄弟,随后王敦的实力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