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杜恕

杜恕--汉末三国

杜恕

杜恕的资料

本 名:杜恕

字 号:字务伯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雍州京兆杜陵

主要作品:《体论》《兴性论》

职 业:官员

官 职:幽州刺史、建威将军

封 爵:丰乐亭侯

杜恕的介绍

杜恕于太和年间(227—232)任散骑黄门侍郎。杜恕为人诚恳朴质,不善于表现自己,所以从小就没有什么名声。等到在朝中作官,也不结党营私,一心办公事。每当政策有失误,他总是引用纲纪法度来规谏,因此很受侍中辛毗等人的器重。当时自公卿以下,官吏们都在议论制度的增减,杜恕认为“古代的刺史,奉行宣示朝廷的六条规则,以清净无为为名誉,威风显著,为人称道。现在可以不让刺史掌握兵权,专心去管理民政”。

不久,镇北将军吕昭又担任冀州刺史,杜恕便上书说:“帝王之道,没有比安民更崇高的。安民的办法,在于财富的积累;而积累财富,就是专务根本,节约用度。当今吴、蜀二贼还没有消灭,战车急需驾驭,这正是英雄豪杰努力奋斗的时机。但是朝中的儒臣士大夫,也意外地推崇羡慕武力,握着手腕而争论,以孙子吴起为第一。国库一年比一年空虚,民力一年比一年衰弱。现在吴、蜀僭位称帝,与我们作对,北方的胡人也没有压服,三个地方的边境发生变乱,全国都不会太平。现在边疆的荆州、扬州、青州、徐州、幽州、并州、雍州、凉州都有军队,而能够凭借在内部充实府库扼制外族入侵的,只有兖州、豫州、司州、冀州而已。一个国家就如同人的身体,心腹充实了,四肢即使生了病,终究不会有大的妨害。现在兖州、豫州、司州、冀州也是国家的心腹,所以愚臣怀着恳切恭谨的心情,希望四州的长官,专心地从事根本的事业,来承担四肢的重任。但孤论难以坚持,触犯大家的欲望难以取得成效,众人的不满难以积累到一块儿,是非难以分清,所以年复一年也没有被英明的君主察觉。凡是说这种话的,都是疏远或卑贱的人,这类人说的话,确实不容易被采纳。如果让好的政策从亲信贵族口里说出来,亲信贵族本来就用不着冒犯我所说的四难来求取忠爱,这正是古往今来的人们所常常担忧的问题。”

当时朝中对官吏考核制度展开大规模的议论,朝廷内外的官吏都要考核。杜恕认为用人而不能让他尽力发挥才能,那么即便有才的人也没有多大用。保全的不是致力要达到的东西,而所致力的事又不是当前最重要的。杜恕在朝中八年,议论刚劲率直。

杜恕出任弘农郡大守,几年后转任赵王曹干的辅相,因病离职。又从家里出任河东郡太守,过了一年多,改任淮北都督护军,又因病离职。他在任职的地方,致力于维护国家的大体,树立恩惠仁爱,因此更加得到百姓的爱戴,只是不如杜畿。不久,朝廷任命他为御史中丞。杜恕在朝廷,因为与朝中的官员不和睦,所以,屡次在外面任职。后来又出任幽州刺史,加建威将军的官衔,朝廷让他持节,护乌丸校尉。当时,征北将军程喜在蓟县屯扎,尚书袁侃等人告诫杜恕说:“程喜曾在先帝那一朝任职,在青州排挤了田国让。现在足下拿着朝廷的节杖,让你们共同驻屯在一座城里,应该周密地考虑对策。”但杜恕没有在意。

他到官不满一个月,有鲜卑族首领的儿子,带领几十人马,没有经由关口擅自来到州城,州里杀死了其中一名鲜卑人,却没有写表章上报。于是程喜上书弹劾杜恕,杜恕入狱,由廷尉审理,依法应当处死。因为他父亲杜畿为国事勤劳死在水中,得以减刑,被免官为平民。他迁居章武郡,那一年是嘉平元年(249)。

杜恕为人豪迈任性,想不到要防备别人,终于导致这次挫折。当初杜恕从赵郡还朝,陈留郡的阮武也从清河太守的职位上被征召,两人都鄙薄廷尉。阮武对杜恕说:“我看您的才质性情可以经历公正之道,但把持得不够努力,素质能力可以担任大官但追求不够顺利,才学可以记叙古今但不够专一,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有才而没有得到适当的任用。近来有了空闲,可以深思这个问题,写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杜恕在章武郡,便撰写了《体论》八节,又写出《兴性论》一篇,是为探讨个人修养的。嘉平四年(253)死在迁移的住所。

甘露二年(266),河东郡九十多岁的乐祥上书颂扬杜畿遗留下来的功绩,朝廷受到感动,下诏封杜恕的儿子杜预为丰乐亭侯,食邑一百户。杜恕的奏议论文都很可观,选取他和当时政治紧密相关的几件大事写在传记里。

有关“杜恕”的历史故事

  • 三国杜恕简介-三国杜恕

    杜恕简介:小编今天讲一位三国历史人物:三国杜恕,历史上评为杜恕,三国历史杜恕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中文名:杜恕,别名:务伯,国籍:曹魏杜恕(?—252年),字务伯,京兆杜陵人。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之后,尚书仆射杜畿之子。在太和年间任散骑黄门侍郎。杜恕在朝中不结朋党,专心公事,每有政事有得失,都据引纲纪

  • 杜恕

    杜恕(197-252年),字务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尚书仆射杜畿的儿子。出身京兆杜氏。曹魏太和年间,担任散骑黄门侍郎,得到侍中辛毗器重。历任弘农太守、赵国相、河东太守、淮北都督护军、御史中丞,出任使持节、建威将军、护乌丸校尉、幽州刺史,受到征北将军程喜栽害。依附于大将军

  • 后世是如何评价杜恕的?他有哪些成就?

    杜恕(197-252年),字务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尚书仆射杜畿的儿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京兆杜氏。曹魏太和年间,担任散骑黄门侍郎,得到侍中辛毗器重。历任弘农太守、赵国相、河东太守、淮北都督护军、御史中丞,出任使持节、建威将军、护乌丸校尉、

  • 三国魏国大臣杜恕是什么出身?杜恕担任过哪些官职?

    京兆杜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京兆郡为郡望的杜姓士族,在南北朝时期成为关中郡姓的代表之一。京兆杜氏历朝多为官,名人辈出,东汉时有杜笃;西晋有军事家杜预。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主角并不是杜预,而是他的父亲杜恕。杜恕,字务伯,京兆杜陵人,出身京兆杜氏。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之后,尚书仆射杜畿之子。太和年间(2

  • 如何评价杜恕?杜恕有哪些成就?

    杜恕(197-252年),字务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尚书仆射杜畿的儿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京兆杜氏。曹魏太和年间,担任散骑黄门侍郎,得到侍中辛毗器重。历任弘农太守、赵国相、河东太守、淮北都督护军、御史中丞,出任使持节、建威将军、护乌丸校尉

  • 三国曹魏大臣建威将军护乌丸校尉、幽州刺史:杜恕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杜恕(197-252年),字务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尚书仆射杜畿的儿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京兆杜氏。曹魏太和年间,担任散骑黄门侍郎,得到侍中辛毗器重。历任弘农太守、赵国相、河东太守、淮北都督护军、御史中丞,出任使持节、建威将军、护乌丸校尉

  • 杜畿、杜恕、杜预,祖孙三代见证魏晋兴亡,杜甫居然是他们的后代

    杜畿ji、杜恕、杜预是祖孙三代。杜畿是曹魏第一太守,杜恕是曹魏名臣,杜预则是西晋开国元勋、灭吴功臣,祖孙三代人见证了魏晋兴亡。曹魏第一太守杜畿杜畿(163年~224年),字伯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杜畿出身京兆杜氏,他的祖宗杜周、杜延年父子,是曾经在《史记》《汉书》中留下姓名的大人物。历官

  • 为什么杜恕要劝谏曹睿改变用人观念?-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曹睿统治曹魏时,经常感慨:谁当忧此者邪?吾当自忧耳。实际上就是所有的压力都在曹睿一个人身上。从当时来看,曹睿也算励精图治,经常工作到很晚,但却没有人帮助他分担压力。看到这种情况,当时的黄门侍郎杜恕上书曹睿,指出其在用人方面的错误观念。而这篇上疏,从现在企业管理的角度而言,仍然有很强烈的现实意义。我们

  • 杜恕:三国时期曹魏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杜恕(197-252年),字务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尚书仆射杜畿的儿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京兆杜氏。曹魏太和年间,担任散骑黄门侍郎,得到侍中辛毗器重。历任弘农太守、赵国相、河东太守、淮北都督护军、御史中丞,出任使持节、建威将军

  • 三国时期魏国大臣杜恕是什么出身?担任过哪些官职?

    京兆杜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京兆郡为郡望的杜姓士族,在南北朝时期成为关中郡姓的代表之一。京兆杜氏历朝多为官,名人辈出,东汉时有杜笃;西晋有军事家杜预。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主角并不是杜预,而是他的父亲杜恕。杜恕,字务伯,京兆杜陵人,出身京兆杜氏。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之后,尚书仆射杜畿之子。太和年间(22

  • 杜恕是什么人?杜恕人物生平简介

    杜恕于太和年间(227—232)任散骑黄门侍郎。杜恕为人诚恳朴质,不善于表现自己,所以从小就没有什么名声。等到在朝中作官,也不结党营私,一心办公事。每当政策有失误,他总是引用纲纪法度来规谏,因此很受侍中辛毗等人的器重。当时自公卿以下,官吏们都在议论制度的增减,杜恕认为“古代的刺史,奉行宣示朝廷的六条

  • 杜预的父亲是谁 杜预父亲杜恕简介

    杜预的父亲是谁 杜预父亲杜恕简介杜预(222年-285年),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历任曹魏尚书郎、西晋河南尹、安西军司、秦州刺史、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官至司隶校尉。功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