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羊祜的历史功绩:用非军事手段瓦解东吴军民意志

羊祜的历史功绩:用非军事手段瓦解东吴军民意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488 更新时间:2024/1/19 8:30:46

征南大将军羊祜镇守襄阳已久,兵强马壮。而襄阳与吴国接壤,吴主孙皓孙权的长孙。此人粗暴淫逸,贪杯好色,大失民心。羊祜本想乘机攻打东吴,但吴国左丞相陆凯是个很难对付的忠臣良将,所以不敢轻易进军;现在陆凯去世了,又想伐吴,却遇到益州兵变,攻吴计划被再次耽搁下来。羊祜手下有个参军叫王濬,平息益州兵乱后,成为益州刺史,在军中已树立起一定威信。羊祜想和他共灭东吴,于是上表武帝。武帝便任命王濬为龙骧将军,监督梁益二州军事。

燕人徐邈有个秀外慧中的女儿待字闺中。王濬出守河东时,正是少年英才,深得徐邈赏识。他暗中让女儿在屏风后面观看前来辞行的王濬。女儿告诉母亲,这人日后必能成大器。于是徐邈将女儿嫁给了王濬。

再说王濬在长江上游打造战舰,准备伐吴,不免有木头随江流下。吴国的建平太守吾彦有所留意,猜到晋国必然在密谋攻打吴国,于是加强建平守备,堵塞长江要道。此时吴主正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并不顾及亡国之祸已在眼前。

羊祜为准备平吴,很早就开始招徕吴人,收买人心。吴国人对他心悦诚服。接着他又尝试收买吴国大司马陆抗,两人互有馈赠往来。不过陆抗赤胆忠心,忧国忧民,并不是卖主之人;可吴王却怀疑他被羊祜收买。陆抗因此而抑郁成疾,不久便与世长辞了。后来吴王任命陆抗的三个儿子统领部队,但并非合适人选,这又让吴国暗藏了一道危机。

机不可失。一直厉兵秣马,蓄势待发的羊祜便上表圣上,请求伐吴,不料却遭遇贾充、荀勖和冯紞三人的极力反对。其他大臣也附和说秦凉地区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不应该有东南战事。武帝一阵犹豫后,只好让羊祜暂缓进军。

不料在咸宁四年(公元278年)春,等待出征的羊祜生了场大病。武帝前往探视,羊祜仍然坚决表达出希望伐吴的决心,武帝便从了他。无奈天不遂人愿,不久羊祜就病得起不了身,于是推荐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事务。在杜预还没离开都城的时候,羊祜就去世了,享年五十八岁。武帝凭吊时痛哭不已,追封他为太傅,赐谥号。襄阳百姓听闻羊祜去世都非常难过,纷纷立祠建碑,追念他的恩德。

由于西北之乱,晋朝一时没有顾及到东吴,吴主孙皓高枕无忧,夜夜笙歌,宴会群臣,还设置黄门郎十余人。黄门郎就好似今天的间谍,专门监视那些喝醉酒失言的官员。一旦被揪出来就施以酷刑,弄得生不如死,成为废人。已是益州刺史的王濬,察知东吴的情况后就上奏朝廷,希望能迅速出征。武帝召集群臣商议此事,贾充、荀勖等仍然极力反对,只有张华记得羊祜的话,赞成王濬的提议。一天,武帝和张华正在下棋,忽然从襄阳传来急报,署名是荆州都督杜预。大概意思也是希望能迅速伐吴,机不可失。武帝看了后,顺手递给张华。张华一看,便将棋盘推开作揖道:“陛下圣明,国富民强,而吴主骄奢淫逸,杀贤臣良将,早已失去人心了,此时正是天时地利人和,请不要再犹豫了。”武帝当即决定:“明日就发兵攻打东吴。”第二天早朝的时候,武帝命令立即大举进攻东吴,任命张华为计算支出的尚书。贾充听后忙上前劝阻,荀勖和冯歔也随声附和。武帝大怒斥责贾充,吓得其他二人忙磕头谢罪,丑态百出。武帝分别任命了各军统帅,并授予太尉贾充为大都督,总领各军。

进一步被封为龙骧将军的王濬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他领命后火速率军乘舟东下,直抵丹阳,生擒吴国丹阳监盛纪。一鼓作气的王濬军队顺流而下,却被吴国建平太守吾彦设置于江中的铁索拦住了。不过这对早有准备的王濬来说并不是难题。他亲自研究了这里的地势情况后,便想出了破铁链阵的方法。第二天,他先派人做了十个大筏,上面绑满草人;接着让善水者在水中牵着大筏先行,遇到铁锥,就用火炬和麻油点火烧毁铁锁,船就没有了障碍。如此一来,军队便可长驱直下,不可抵挡。咸宁六年(公元280年)春天,王濬和广武将军唐彬率军到达东吴的要塞西陵,迅速攻下城池,再乘胜攻下荆门、夷道二城,生擒吴国监军陆晏和水军统领陆景。江东由此大震,吴平西将军施洪等也只有见机投降了。

镇南大将军杜预巧用计谋,将吴军打了个措手不及;晋安东将军王浑那边也大败吴军;还有胡奋、王濬和王戎,一并攻下夏口、武昌。晋军战船大举东下,所向无敌。可惜春季雨水疯长,贾充便乘机提议罢兵,其实无非嫉妒他人功高罢了。幸好武帝没有听从贾充的言语。杜预这厢仍直接带领各个统帅,挥军直至秣陵。

东吴派遣丞相张悌及督军沈莹等率军三万,渡江迎战。他们心知肚明,若是这一仗打败了,东吴就大势已去,于是个个奋勇迎战,但仍不敌骁勇善战的晋军,结果还是大败。晋将军王濬,听闻前方得胜的消息,便自武昌乘舟东下,直到建业(今南京)。

看来要灭吴国只是囊中取物了,但是这其中还出现了不少插曲。比如王濬初下建平的时候是受杜预管制的,而到建业时按规定又该受王浑管制。当时王濬到达西陵时,杜预命令他直接攻打秣陵。王濬随即顺流而下,将自动请降的吴国游击将军张象收纳,再直驱建业。王浑的特使邀请王濬去商议战事,而王濬却以风大不便停泊搪塞,王浑因此怀恨在心了。

这时吴主孙皓早已吓得无计可施。他心乱如麻,得知晋将王濬已经逼近都城,还有晋琅琊王司马伷从涂中进兵,马上就要抵达近郊了。眼看朝不保夕,孙皓不得已下令起草降书,给王濬送去,并向司马伷送交玺绶。王濬接到了降书,仍不罢休,仍率军攻入都城,将吴主孙皓遣入自己营中,以礼相待。

晋朝廷得到消息后,群臣纷纷前往祝贺武帝。武帝喜极而泣,说道:“这都是羊太傅的功劳啊!”

王浑和琅琊王司马伷会合后将孙皓送入晋都。武帝下旨给孙皓赐爵,所有东吴的官员都量才而为己用。

标签: 羊祜吴国西晋

更多文章

  • 家族世代为官而的羊祜,为何屡屡拒绝皇帝封赏呢?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晋朝,羊祜

    羊祜之家族世代为官,与魏国的曹氏和司马氏都是血亲,这样的家庭背景和先天优势可使他不费吹灰之力就脱颖而出。可是羊祜的人生轨迹并没有按照我们的习惯思维来运行,这让当时的人们不能理解甚至觉得他不可理喻。羊祜博学多才、文思敏捷,长于论辩,而且英俊潇洒,于是地方长官推举他任上计吏之职。这虽是个掌管国家财赋统计

  • 羊祜连一场像样的战役都没打赢过,为什么还能列于一流名将之中?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羊祜,西晋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羊祜的故事。曾有人问我,历史上有没有只打过一场胜仗的名将?我告诉他,不仅有一战成名的,还有没打过一场胜仗的。是的,有一位名将,列于武庙六十四将和七十二将的名单之内,却连一场像样的战役都没有打赢过

  • 北方87万大军南侵,谢安和谢玄靠8万汉军守住华夏文明!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晋朝,谢安,谢玄

    谢安和谢玄是谁你知道吗?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两位居功至伟的英雄。当统治了整个北方的胡族政权,87万大军大举南侵时,是他们为华夏民族力挽天倾,避免如南宋崖山之战那样,【神州陆沉】的悲剧,提前千年到来。叔叔坐镇中枢,主持大局,完备战争准备,侄子在前线统帅大军,冲锋陷阵,终于,做中流之砥柱,挽狂澜于既倒,打赢

  • 东晋名将谢玄,一生不得志导致他郁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谢玄,东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谢玄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谢玄的家世是很好的,他家是晋朝最有名的两大世家之一。出生在这种家庭里,谢玄自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再加上他天资聪颖,因此长大后就成了一个富有才华的人。不过他对功名看得并不重,官府征召了他几次,但是他都拒绝了,因此当时的人们都很佩服他。

  • 淝水之战的决胜关键谢玄,为何一直难以一展宏图?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谢玄,南北朝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谢玄的故事大家听过吗?谢玄(343—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玄出身于魏晋名门陈郡谢氏,从小就聪慧且理解能力强,与堂兄谢朗一同为叔父谢安所器重。谢玄长大后,他的才能更加卓越,并受到了桓温的礼遇和器重。此时,前秦正值强盛,多次侵扰东晋边境,并有难侵之意。东晋正

  • 西晋灭吴大将​杜预​,不仅文武双全,竟还是个发明家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西晋,司马炎

    杜家出身书香世家,待人接物,温文尔雅,谨言慎行。他平日无事时,总沉浸在《左传》等经书之中,著书《释例》,《盟会图》,《春秋长历》,《女记赞》,是个丰产作家。当世学者都崇尚奢华富丽的文风,认为杜预的文章质朴率直,不够有霸气。只有秘书监挚虞很欣赏他,认为左丘明为《春秋》作传后,其他的传记就都歇菜,而《释

  • 晋朝牛人杜预连骑马都不会,为何成为灭吴之战的功勋之臣?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杜预,晋朝

    吴国人为何那么痛恨他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他指挥的军队或斩杀,或俘虏了很多吴国的高官。整个灭吴一役,杜预所统共斩杀、俘虏吴国都督、监军一类的高级(省部级)官吏14人,郡守、将军一类的中级(厅级)官吏多达一百二十人。唐代大诗人杜甫五百年前的远祖杜预,是古代中国著名的复合型人才,恐怕知晓的人寥寥无几吧?(

  • 杜预连骑马射箭都不会 ,为什么会成为第一个真正"文武双全"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杜预,晋朝

    杜预第一个真正"文武双全"的名将 却连骑马射箭都不会 ,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杜预和诸葛亮都名列武庙七十二将。唐太宗贞观年间,杜预进入文庙,配享孔子。明成祖永乐年间,诸葛亮也进了文庙,得到了在孔子身边站队的待遇。所以说,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文武双全”的名将就是—

  • 一代权臣司马道子为何最终被毒害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道子

    司马道子简介司马道子出生的时间是在364年,在403年去世,道子是他的字。他是河内温县地区人士,在东晋时期曾经是一代著名的权臣,他是东晋孝武帝的亲生弟弟。刚开始的时候被封为琅邪王,后来又被封为会稽王,司马道子在孝武帝时期是和王室最为亲近的一条血脉,因此在当时备受重用。关于这个人物的相关信息在司马道子

  • 司马道子的简介,司马道子为什么会被毒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道子

    司马道子(364年-403年2月3日),字道子,河内温县人。东晋宗室,东晋晚期权臣。晋简文帝司马昱第七子,晋孝武帝司马曜同母弟,母李陵容。初封琅邪王,后徙封会稽王。司马道子在孝武帝朝是与皇室血缘最近的一支,在当时被委以朝政大任,又排挤当国的陈郡谢氏士族,皇族权力得以提升。然而孝武帝和司马道子皆嗜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