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身为胡人却心系华夏:士人们重建汉魏君统的最后幻想——王僧辩

身为胡人却心系华夏:士人们重建汉魏君统的最后幻想——王僧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951 更新时间:2024/1/2 23:08:47

王僧辩是出身太原祁县的乌桓蛮族之后,他是行将灭亡的华夏第一帝国的最后保卫者,身上流淌者蛮族保卫者最好的品质:“诚朴忠信”。他早年随父王神念南渡投梁,受到了梁武帝无比慷慨的款待,使得新归化者的认同狂热程度自然也远远高于老会员。华夏第一帝国借江东膏脂完成拜占庭式的复活后,江北防线始终委任于北来南下流民与降将。北方的统一导致南下流民越发减少,江北流民兵团遂逐渐走向无以为继的窘态。梁代还能有王僧辩,贺拔胜等为数不多的胡人“脱北者”,萧衍自然更是对他们恩宠有加。归化蛮族雇佣兵的忠义与高战斗力一向是世界帝国君主热爱的对象,从汉武帝到残唐这段时间尽管出现了侯景与安禄山,但是也出现了王僧辩与李光弼。少数不忠义的蛮族能够利用自己的武力践踏京洛,更多忠诚淳朴的蛮族却能重新帮助失去半壁江山的帝王还于旧都。相比之下,汉魏晋宋齐梁的每一次朝代更替,都会削弱君统禅让制的威望与凝聚力,越来越少的怀抱着旧价值观的士大夫愿意用自己的生命与旧世界陪葬,更多的士人却习惯加入新君咸与维新的队伍。王僧辩以外来胡人的身份,承担了其无力肩负的世界帝国的重建者与保卫者的双重身份,谱写了华夏末世的一曲悲歌。

侯景之乱暴发,王僧辩作为湘东王的属下参与了勤王军的讨侯行动。侯景南下的核心不过八百胡骑与八千淮人,却做到了曹操和拓跋焘都无法做到的成就。尽管这一方面离不开侯景自身出色的军事才能,但另一方面侯景的行为却正好顺应了萧氏诸王的小算盘。萧家诸王盼望借侯景之力消灭萧衍的中央权威,从而借机扩张实力消灭异己,达到称雄全国的目的。

侯景饿杀梁武帝,立萧纲继位的方式是他对高欢的一种拙劣模仿,他既不可能得到士人的真心接纳,而且他从北方带来班底实在是过于脆弱,他解放数万为奴北人,完成攻克台城,挟天子以令诸侯等一系列不间断的胜利已经让侯景眼花缭乱,自然无法考虑更为长远的事物,对于城外已经放下武器的勤王军,他仅仅是扣留了勤王军总司令柳仲礼等人的家属做人质便全部予以遣回,王僧辩甚至未留亲属作人质便成功返回竟陵。恰恰说明了侯景缺乏自己政治精英团体,面对同样的情况,多尔衮就可以借入关之机打着为明复仇的旗号收编数十万宣大精兵。侯景叛变的原因不过是因为遭到萧衍出卖后的半路打劫,不料弄假成真,缺乏连续性战略眼光的他自然为以后的覆亡埋下了祸根。

江陵的萧绎位于长江中上游的十字口中央江陵,兵精粮足,拥兵十余万。侯景之乱暴发后,他并没有头脑不冷静地真心实意地东下抗侯,仅仅派遣王僧辩率领万人左右做表面文章。他最隐秘的内心期望就是希望萧衍这座雷峰塔倒下,然后他便可以如同哄抢砖石的费拉一样去下山摘桃子,夺取整个梁国的最后胜利。萧衍前脚才死,萧绎后脚就把屠刀对准了自己的侄子与兄弟。在他的眼中,这些分布在江陵周边的亲戚方镇是远比侯景更邪恶的存在,很多人对萧绎的谴责都是在谴责他的道德,却不得不承认其手段的马基雅维利性。萧绎并没有被一片同仇敌忾的讨侯声所迷惑,并没有冲到前线当抗侯英雄,而是首先把扩张目标准备了在长沙的侄子萧誉,萧绎让不喜欢的儿子萧方等扮演了类似后世征日元军和张国焘西路军的角色去讨伐长沙,萧方等很快在攻打长沙的过程中兵败而亡。于是萧绎重新派遣了王僧辩这样的嫡系出战,很快消灭了长沙方镇,擒杀萧誉。襄阳方镇的萧詧本来是下一个灭亡对象,但由于其地理位置靠北的幸运性,使得萧詧勾结的西魏国际友人挫败了萧绎染指襄阳的企图,西魏因此在这次干涉战争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汉水以东的土地。郢州的邵陵王萧纶错误地想向萧绎证明兄弟二人应当团结的道理,反而使得萧绎用很低的成本就把他赶走,导致萧纶被迫逃亡北方投靠北齐而后在与西魏冲突中被杀死。同时为了稳住成都的萧纪,萧绎不惜答应自己事成之后,双方“中分天下”。在对付兄弟子侄方面忙得不亦乐乎的萧绎还没准备好东下抗侯,扫荡了三吴的侯景却抢先一步向萧绎发动进攻。

侯景军一路势如破竹,一路连得寻阳,豫章,武昌,郢州,萧绎的爱子萧方诸也惨死在郢州之役中,慌神的萧绎只能继续依赖王僧辩,命令其驻扎巴陵,阻止侯景西扩。王僧辩没有辜负萧绎的重托,成功地把巴陵变成了侯景不可逾越的斯大林格勒,侯景从北方带来的猛将大部分在王僧辩手中非死即降。心灰意冷的侯景逃回建康,草草地“过了一把皇帝瘾”之后便迅速走向败亡。王僧辩军收复建康之后,又在建康宫城上演了一次梁代版本的“火烧圆明园”式的宫廷大火。

侯景之乱已平,然而南方尚未安定,成都的萧纪放弃了保境安民的合理政策,却企图在天下几定时倾国东出与萧绎争夺天下,为了对付顺江而下的萧纪军,萧绎不惜故意给西魏报信,怂恿西魏出兵巴蜀以断萧纪退路。这场成都与江陵的战争结局是以萧纪身死匹夫之手为天下笑,萧绎所处的江陵同时遭受了北方和西方的战略包围,西魏则成功得到巴蜀为结局。最终江陵被西魏轻易包围并攻破,萧绎企图东逃而不得的“文武之道,今日尽矣”的毁灭结局,恰恰是在萧绎自己手里布局而完成的。

江陵城破,元帝身死,以汉魏君统为代表的华夏第一帝国终于走到了尽头。王僧辩、陈霸先等在建康拥立梁元帝萧绎之子萧方智为帝,是为梁敬帝。萧绎在临死之前向王僧辩说出了:“我强忍痛苦,不肯去死,就是等你,你应该到来”的托孤之语,等于把重建世界帝国的重担交予王氏一人之肩。汉魏君统的最后直系传人萧方智是萧绎临终托付给他的孤儿,因此他毕生也摆脱不了这种白帝城情节。北齐高洋眼见宇文泰毁灭了江陵扶植傀儡萧詧的行径,因此也谋求通过让自己的代理人萧渊明入建康为帝的手段来与西魏进行竞争。王僧辩知道残破的建康政府已经不能再冒着和北齐打一场毁灭性战争的风险,因此愿意在北齐的强军威逼下做出退让,甘愿让梁政府对北齐表面称臣,并接纳萧渊明为帝,但作为交换底线,在王僧辩的坚持下,北齐和萧渊明答应了暂时罢黜萧方智,但仍封他为太子的和谈条件。在王僧辩看来,只要不重燃战火,保全江东心脏,因战乱北逃的士人当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重新南返,因为建康才是他们的家乡,正如在土耳其人吞并君士坦丁堡之前,东正教的信徒不应去追随蛮族冒名者治下的罗马。只要赢得足够的和平时间,梁朝当然还是有复兴的机会的。任何忠于华夏君统的士人,只要是不是坏人或者蠢人,都不会怀疑或反对他的动机和行为。唯一能找出牵强理由反对王僧辩的,只有陈霸先这种被侨人士族奴役近三百年的南人。

王僧辩并没有完全放弃对北齐的戒备,他把防守江北大门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亲家陈霸先。如果要仔细寻找陈霸先口头声称的背叛王僧辩的理由,你会发现每一条理由都会如此荒唐。如果陈霸先愤怒于王僧辩对北齐称臣,那么陈霸先在杀害王僧辩,接管建康幕府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北齐称臣。如果说陈霸先愤怒于萧方智被废,那么王僧辩至少还保住了萧方智的太子之位,而陈霸先在南方粗安之后变迅速篡位并杀害了萧方智。无论如何,陈霸先选择了监守自盗,他带领十余万大军抛弃了江北防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攻克了建康城俘虏了王僧辩父子,以致于陈霸先都对自己的成功感到惊讶:“你竟然没有防备?”悲愤的王僧辩只能回答到:“把北门托付给你,怎么能说是没防备?”随后王僧辩父子便惨遭杀害。

王僧辩之死彻底结束了士人们重建汉魏君统的幻想,三吴因而重新进入内战状态,王僧辩企图在侨姓士族政权的废墟上重建大厦,却在根基都未打牢的情况下出师未捷。三吴接下来的残酷内战是吴姓土豪,蛮夷首领对他们三百年压迫者忠犬的报复,吴儿们取得了对王僧辩残党的胜利并一举击溃了北齐干涉军。但这场惨痛的胜利是以战火烧至长江南岸的建康都城为代价的。历史文人如王夫之,吕思勉等并不关心谁是挑起江南内战,引发北齐入侵的元凶。他们只看到了陈霸先是最后的胜利者,于是民族英雄陈霸先与卖国贼王僧辩的神话被同时发明出来。他们把南人的英雄当作华夏帝国英雄,其荒谬程度犹如把满洲人的英雄金壁辉当作中华民族的英雄一般。

陈朝的立国基础是如此的脆弱与缺乏正统性,直接导致陈的历史有一大半时间都是陈霸先及其继承人手忙脚乱于消灭梁朝的孤臣孽子的残军,这种国家自然失去了与北方争夺正统性的可能。他的幸存不是因为自我的强大,而是北方尚未统一。失去了萧梁旧世界的文人们大多投奔向了进入文明早衰期的关东,尽管他们内心知道仿制与原版的差距,但比起南人解放后的江东以及阴山贵种盘踞的关西,关东只能他们唯一的选择。

每个文明都会死亡,这都无法避免。在文明将死未亡,大势不可逆转之局,不同局内人的人总会想出不同的应对方式。有的人选择执着于用尽浑身解数来拯救病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后在无力拯救病人的情况下先于病人死亡,这种人往往容易背负最多的骂名,他们的谱系从王僧辩延伸到汪精卫。有的人出于本心的善意想要拯救病人,却因为缺乏起码的医疗知识导致盲动而提前害死了病人,这种人往往得到的后世评价是褒贬不一,他们的谱系从王莽衍生到蒋中正。有的人则巴不得早年让病人入土,通过贩卖病人器官获取的金钱来让自我获得一定时间的风光,这种人在秦以后的历史层出不穷,却往往是史后之人山呼万岁的对象。总而言之,文明终结历史循环不会间断,局内人的表演循环也不会间断。

标签: 南北朝王僧辩

更多文章

  • 溧阳公主的驸马是谁?她为什么会嫁给候景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溧阳公主,南北朝

    为表示诚意,萧纲不惜将十四岁的女儿溧阳公主嫁与侯景。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梁武帝萧衍去世,群魔狂欢。侯景和萧家子弟们看到做皇帝的希望,美丽的江南成为诸魔口中的美餐,谁都企图吞而食之。战争残酷而又激烈,不幸一个接一个降临到他们头顶。当最后一位夺位者得到幸运女神青睐时才发现

  • 夫妻本是同林鸟 溧阳公主为何会吃掉自己身为丈夫的侯景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北朝,溧阳公主

    溧阳公主为什么会吃掉自己的丈夫?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话说公元548年8月,这一年是梁太清元年,此时中原版图分裂为南北两个政权,北方政权持有者为胡人,南方则是南逃的汉人政权,历史将此时代称为南北朝时期。却不料南方的梁帝国爆发侯景之乱,百姓流离失所

  • 北周公主宇文娥英,杨广为什么要杀自己的外甥女?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宇文娥英,南北朝

    在历史长河中,宇文娥英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宇文娥英是北周公主,又是隋文帝杨坚的外孙女。在隋朝建立后,倍受杨坚宠爱。可是隋炀帝杨广继位后,却把她给杀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宇文娥英的母亲是杨广的姐姐杨丽华。出身名门望族的杨丽华在北周时期,由周武

  • 宇文娥英身为杨丽华唯一的女儿 杨广为什么要杀这个外甥女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广,隋朝

    还不知道:杨广杀外甥女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隋炀帝一生中,杀掉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就像每一个末代昏君一样,暴虐成性的隋炀帝简直就是逢人就杀,只要对方稍微有点意见,就会让人杀其全家,这样他的心里面才能够感到安心。在隋炀帝杀过的人当中,有那么一个人,却是最最冤

  • 宇文赟与皇后杨丽华的唯一女儿,宇文娥英为何被杨广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宇文娥英,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宇文娥英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宇文娥英是北周宣帝宇文赟与皇后杨丽华的唯一女儿。她的外公杨坚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母亲杨丽华被封为乐平公主。杨坚爱女心切,对这个小外孙女也倍加宠爱,曾下诏在全国为宇文娥英挑选夫婿。可以说北周皇室的国破家亡对宇文娥英母女并未造

  • 史上美丽与智慧并存的柳敬言皇后,危难时能统领全局,柳敬言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柳敬言,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最终被隋朝取代,而在南朝时期最后一个朝代陈朝则成为历史上一个十分著名的朝代,这个时期是南朝整个时期里最为富强的朝代,但最终却随着杨坚的铁蹄而渐渐归于沉寂,在这个著名的朝代之中也曾经有过一位美貌与智慧并存的皇后,在面对困难时临危不乱也使陈朝得以喘息。这位皇后就是陈朝的陈宣帝的皇后柳敬言,柳敬

  • 柳敬言是公主的女儿,又当过皇后和太后,却在亡国后活到八十多岁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柳敬言,南北朝

    陈后主的生母柳敬言出身显贵,她是梁武帝的外孙女,她的母亲是梁武帝萧衍的女儿长城公主,她的父亲是鄱阳太守柳偃,她的曾祖父是南齐司空柳世隆。虽然出身显贵,可是柳静言并没有过上养尊处优的娇小姐的日子,她九岁时父亲病逝,她这个小姑娘就像成年人一样料理家中事务。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柳静言这个官宦人家的千金也

  • 柳敬言天生异相,身体长得极为奇特,历经三朝活了80多岁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柳敬言,南北朝

    历史上有许多有名帝王将相一直被后人所称颂赞扬,实际上,也有许多女子,她们作为一国之后,同样是人才辈出,不输风采。这其中,才华横溢的有之,贤良淑德的有之,人美身娇的更是数不可数,非要举例的话,例如:汉武帝之后窦漪房,清太宗之后孝庄,更出名的,还有唐高宗之后武则天,她们无不姿态出众,令人敬仰。然而,今天

  • 柳敬言历史唯一垂臂过膝的皇后,唯一败笔是生了个贪玩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柳敬言,南北朝

    历史唯一垂臂过膝的皇后 贤德活到83岁 唯一败笔是生了个贪玩儿子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垂臂过膝,指的是手臂垂下来能超过膝盖,拿现在的眼光看是天生的游泳运动员。在古代,垂臂过膝的人都被视为圣人,要么就是帝王将相。历史上垂臂过膝的名人非常多,清一色都是男人,女性只

  • 柳敬言身高七尺二寸、手长过膝,生下了亡国之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柳敬言,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身高七尺二寸、手长过膝,传奇皇后数次力挽狂澜,却生下亡国之君,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两晋南北朝是个超级大乱世,与时局动荡不安相伴随的,则是奇人异士不断涌现。在这些人当中,南陈皇后柳敬言的人生,便堪称极度传奇。那么,柳敬言有怎样传奇的经历?她最终的结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