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谢朓因告密有功被朝廷赏赐,为何又因告密被关进大牢呢?

谢朓因告密有功被朝廷赏赐,为何又因告密被关进大牢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227 更新时间:2023/12/31 2:45:46

齐明帝萧鸾临死前安排后事,立次子萧宝卷为皇太子,同时作为补偿,让身有残疾的长子萧宝兴到南徐州做晋安。萧宝兴自知难以胜任,便向父亲提出需要谢朓做“镇北谘议”。

就在谢朓到任不久的一个晚上,他的小舅子前来看他,还带来了其父会稽太守王敬则的口信。原来齐明帝在临死前要为他的儿子扫清障碍,在杀掉一大批前朝皇室子孙后,又把屠刀指向前朝重臣。王敬则也被列在死亡黑名单上,他自知前景不妙,便欲起兵一搏,但自感智谋不足,便想拉他的女婿谢朓一同入伙。

小舅子见到谢朓,直截了当地将父亲的意思摊明了,谢朓却说:“请转告岳父大人,好好颐养天年,此事万不可再提,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

过了几天,会稽府正员将军徐岳又受王敬则之命前来,当面将一封绝密信件呈给谢朓。谢朓将信原封不动地还给来人,说:“会稽方面的事,我无从过问。请转告王大人,颐养天年为要,千万不可惹出事端。”徐岳说:“谢太守是大司马的女婿,打碎骨头连着筋,会稽的事,也是南徐州的事。大司马拟三日后于会稽起兵,大公子已约定在北徐州遥相呼应,如太守在南徐州协同,三股势力,可形成包围之势,攻取建康,易如反掌。”

是时,电闪雷鸣,室外暴雨如注,忽然,谢朓转过身来大喝道:“来人啊,乱臣贼子就在眼前,还不快给我拿下。”几名士兵应声而入,三两下就将徐岳像捆粽子一样捆了起来。徐岳一边挣扎一边说:“太守是要大义灭亲吗?大司马一家性命将断送在太守手中,身为一代文豪,你愿意在身后留下无尽骂名吗?”谢朓说:“身为朝臣,忠义难两全,我只能选择其一了。”

因谢朓告密,王氏父子谋反事迹败露,父子七人尽被斩首。而谢朓因告密有功,连升三级,但他自己觉得心中有愧,朝廷三次任命,他三次推辞。

不久,齐明帝死了,继位的萧宝卷在杀人这件事上比他的老子更出色。他似乎对谁都不放心,上任不到一年,就把父亲留给他的几十位朝臣杀得差不多了。最后,他又把目标锁定在了堂兄萧遥光身上。萧遥光不想坐以待毙,决定先下手为强,但他觉得这样的大事必须拉一个笔杆子参加才好,思来想去,便想到了文豪谢朓。

萧遥光找上门来,说明来意。谢朓表示不愿搅这趟浑水。但萧遥光认准了谢朓,非要拉他加盟。萧遥光说:“萧宝卷这小魔王杀人如吹灯,总有一天,他的那把刀也会架到你的脖子上,到时候,你想明哲保身都难。”谢朓到底是一介文人,被他这么一吓唬,当场就软了。萧遥光觉得有戏,但他不想把谢朓逼得太紧,决定过几天再说。

事情如果到此为止,或许杀身之祸还不至于降临到谢朓头上。但后来的事正应了中国那句古话: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萧遥光前脚刚走,谢朓的眼皮就开始跳。他觉得这事没那么简单,萧遥光不是什么好鸟,一旦东窗事发,第一个就会拿他去顶缸。他越想越害怕,立即去了好朋友太子右卫左兴盛家里。左兴盛有权出入后宫,谢朓把这件事告诉左兴盛,就是想即使将来出事了,他也能辩说事先就给皇上身边的人提醒了。

谢朓告密之后又说:“老左啊,这件事我可是只跟你说了啊。第一,作为朋友,我希望你不要去搅这趟浑水;第二,你可千万不要把我告诉你的这些告诉别人啊。”

左兴盛说他绝不会透露分毫,听左兴盛这么一说,谢朓脸上现出复杂的神色。见此,左兴盛也明白了,便说:“当然,方便时,我会给皇上提个醒。”谢朓觉得目的达到了,满意地回家了。他决定从心里把这件事抹去,从今往后,该怎样生活就怎样生活,再不管那些屁事。

如果谢朓真的将这件事从心里抹去,或许他仍然有机会与一场灾难擦身而过。事实上,左兴盛不仅没有把谢朓的话向皇上提醒,也没有向其他任何人谈起。

但在谢朓这里,轻松并不持久,这件事就像一个写错的字,一句不合韵的诗,怎么看怎么别扭。他整天觉得会有大祸临头,茶饭不思,忧虑重重。他觉得必须要有另外的表现才行。鬼使神差地,谢朓竟然去找他的另一个朋友刘暄。刘暄是皇上的亲舅舅,且与萧遥光向来不合。他把在左兴盛处说过的话又对刘暄说了一遍。刘暄同样告诉他说:“老谢啊,你对我还不放心吗?这些话到我这里就算到头了。”

谢朓的担心并非多余,刘暄虽与萧遥光不合,但在推翻萧宝卷的问题上,两人有着利益上的苟合。于是,刘暄将谢朓告诉他的话立即告诉了萧遥光。刘暄对谢朓的为人很清楚,他知道,谢朓绝不会把萧遥光谋反的事只告诉他一人。他提醒萧遥光,谢朓很危险,弄不好,大家都要掉脑袋。

萧遥光本来想利用谢朓这根笔杆子,却没想到谢朓会出卖自己。对于萧遥光来说,捏死个谢朓,就像捏死只臭虫一样容易。于是,趁着“告密者”尚未行动,萧遥光便在萧宝卷面前奏了谢朓一本。

直到谢朓被逮捕下狱,他仍然不明白自己到底犯在了谁的手里。可怜一代大诗人,竟以36岁的年龄结束了自己充满争议的一生。

标签: 五代十国谢朓

更多文章

  •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的作者是谁?这首诗词的原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李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⑴李白江城如画里⑵,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⑶,双桥落彩虹⑷。人烟寒橘柚⑸,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⑹,临风怀谢公⑺?[1]词句注释⑴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南朝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故址在陵阳山顶,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诗人。⑵江城:泛指水边的城,这里指宣城。“江”并

  • 《陈书•谢贞传》原文翻译,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谢贞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

  • 谢贞是怎么死的?谢贞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谢贞

    字元正,生于梁武帝中大通六年(534年),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七岁时,祖母阮氏患病不能饮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太建十四年(582年),陈后主即位,命谢贞为南平王友,掌管记室府事。至德三年(585年),加封招远将军名号、掌管宫中管室。大部分文集,正值乱事之秋而没有保存下来。谢贞幼年聪慧敏捷,性

  • 范缜:一生坎坷,当时南北朝时期最清醒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范缜,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无佛之人范缜,一生坎坷,当时南北朝时期最清醒的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范缜,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无神论的思想家,是唯物主义者。18岁就在有名的儒家大使刘献下求学。虽说,范缜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说贫寒。但他自身自律性特别高,在学习上非常努力,以至于老师都非

  • 范缜是什么人?他的生平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范缜,南北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中国历史故事网上范缜是谁?他一生经历哪些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范缜出生于南阳舞阴(今河南省泌阳县羊册镇古城一带)的一个士族家庭,先祖为西晋名臣范晷,至东晋安北将军范汪,始移居江南。南北朝后,南阳范氏家族开始衰落,几乎无人有高官显爵。祖父范璩之

  • 《神灭论》的作者是谁?历史少有的无神论者范缜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北朝,范缜

    神灭论论战,是梁武帝时代的一场有神论与无神论的辩论。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在竟陵王萧子良的宴席上,范缜发表了反对佛教因果报应论,主张神(灵魂)灭的言论,随后他又据此进一步写成著名的《神灭论》。范缜的《神灭论》认为人的肉体是实在的,精神是从属于肉体的,所以人死后即无精神存留,

  • 被钟嵘评为“下品”的诗,震撼后世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诗,龟虽寿

    东汉末年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曹操,可以说是一个被历史严重低估了的人物,他不但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关于曹操的文学地位,过去常为其政治业绩所掩,而不为人重视,其实,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有卓越贡献的人物,特别对建安文学有开创之功,实在是应当大书一笔的。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

  • 钟嵘有哪些文学创作,对历史弊病的批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钟嵘

    钟嵘(约468—约518), 中国南朝文学批评家。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市)人。齐代官至司徒行参军。入梁,历任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西中郎将晋安王记室。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以后,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诗歌评论专著《诗品》。以五言诗为主,全书将两汉至梁作家122人,分

  • 盘点南北朝时期最帅的七位猛将?王雄“仪貌魁梧,少有谋略”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北朝将领

    最近关注南北朝历史,发现这个朝代帅哥猛将特别多,随便一划拉就一大把。下面这七位猛将就是南北朝的帅哥猛将,正所谓长得越帅,死得越快。这七位帅哥猛将中,一位被暴杀朝堂,一位战场被射死,最帅的25岁暴卒。高敖曹(491年—538年),南北朝时期东魏猛将。名昂,字敖曹,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北

  • 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将领王雄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南北朝

    王雄(506年―564年),字胡布头,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 ,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将领,西魏府兵十二大将军之一。王雄身材魁梧,少时有谋略。初随贺拔岳入关,授任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后历任骠骑将军、大都督、侍中、岐州刺史、大将军等。大统十八年(552年),王雄率军攻下南梁的上津、魏兴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