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子宇文宪人物生平简介,最后是怎么死的?

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子宇文宪人物生平简介,最后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3913 更新时间:2023/12/31 3:26:35

宇文宪(545年—578年8月16日),北周齐炀王,字毗贺突,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子(《独孤藏墓志》作第七子,可能有两兄早夭),母为宇文泰妃达步干氏。周孝闵帝、周明帝、周武帝异母弟。

宇文宪初封涪城县公,后晋封安城郡公。孝闵帝即位,授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明帝即位,授任大将军。武成初年,任益州总管兼益、宁、巴、泸等二十四州诸军事及益州刺史,晋封齐国公,食邑一万户。十六岁时,镇服蜀地,蜀人感激他共同立碑,称颂其功德。保定年间,征召回京,任雍州牧。其后多次击败北齐军。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亡北齐,宇文宪发挥了很大作用。宇文宪善计谋,多策略,尤擅安抚驾驭部属,知人善任,冲锋陷阵,身先士卒,部众对他心悦诚服,都愿为他效力。建德六年(577年)灭亡北齐后,宇文宪自感威名日大,就暗自隐退。

建德七年(578年)五月,周武帝死后,即位的周宣帝认为齐王宇文宪身为皇叔,辈分高而名望大,对他十分忌恨,宣政元年(578年)将其杀害,时年三十五岁,谥号齐炀王。

通达机敏

西魏大统十一年(545年),宇文宪出生,字毗贺突,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子,北周孝闵帝宇文觉、明帝宇文毓、武帝宇文邕的异母弟,母为达步干氏。宇文宪性格通达机敏,有气量,虽在幼年,而神色严峻。初封涪城县公。少年时与宇文邕一起学习《诗经》、《春秋》,都能综合要点,得其旨意。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晋封安城郡公。孝闵帝宇文觉即位后,授任他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明帝宇文毓即位,授任大将军。武成(559年—560年)初年,被任命为益州总管兼益、宁、巴、泸等二十四州诸军事及益州刺史,晋封齐国公,食邑一万户。

镇蜀伐齐

当初,在平定蜀地之后,宇文泰认为那里形势险要,不愿让老将去镇守,想在儿子们中挑选人选。遍问宇文邕以下,谁能当此重任。大家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而宇文宪首先请命。宇文泰说:“刺史应当安抚部众,治理百姓,不是你所能干的。按年龄授官,应当先轮着你的哥哥们。”宇文宪答道:“才能有所不同,而与年龄大小无关。如果试而无效,甘心当面受责备。”宇文泰十分高兴,但由于宇文宪年龄还小,没有派他。明帝遵照宇文泰的从前意思,所以让宇文宪前往蜀地任职。宇文宪当时十六岁,善于安抚驾驭部属,留心治理之术,诉讼集中在一身,而理政不见疲倦。蜀人感激他,共同立碑,称颂他的功德。不久升任柱国。

保定年间(561年—565年),宇文宪被征召回京,任雍州牧。晋公宇文护东伐北齐时,以尉迟迥为先锋,包围洛阳。宇文宪与达奚武、王雄等人屯兵邙山。其他各军分守险要。北兵数万人,突然从北周军后面杀出,各军惊恐,纷纷溃散。只有宇文宪与王雄、达奚武率兵抵挡。王雄被齐军杀死,三军震恐。宇文宪亲自督率激励,军心才安定下来。当时宇文护执掌大权,对他十分信任,赏罚之事,都得以参与。

抵御北齐

天和三年(568年),任命宇文宪为大司马,兼任小冢宰,仍担任雍州牧。天和四年(569年),北齐将领独孤永业前来侵犯,强盗杀死孔城防主能奔达,据城响应齐军。诏命宇文宪与柱国李穆率兵从宜阳出发,修筑崇德等五城,切断齐军运粮通道。北齐将领斛律光率军四万,在洛水以南筑起营垒。天和五年(570年),宇文宪涉过洛水进攻齐军,斛律光逃走。宇文宪追击到安业,多次交战后才回来。

同年,斛律光又率大军在汾水北岸修城,向西直到龙门。宇文护对宇文宪说:“盗贼遍地,军马纵横,使战场之上,百姓困苦。岂能坐视百姓被大肆杀戮,而不想法解救?你说用什么计策?”宇文宪答道:“依我看,兄长应当暂且从同州出兵,以作为威慑,我请求以精锐军队在前,根据情况进攻。不仅边境可以安宁,而且能够另有所获。”宇文护表示同意。

天和六年(571年),派宇文宪率兵二万,从龙门出发。北齐将领新蔡王王康德由于宇文宪兵到,连夜率军悄悄逃跑。宇文宪于是向西返回。又掘开汾水,使河水向南淹没齐军营垒,率军重新进入北齐境内。齐人以为宇文宪难以深入,就放松了边防戒备。宇文宪于是渡过黄河,进攻伏龙等四城,两天内全部占领。又攻克张壁,缴获其军用物资,将城垒平掉。当时斛律光在华谷,无法救援,就向北攻占姚襄城。这时汾州已久被围困,运粮通道被截断。宇文宪派柱国宇文盛运粟接济。宇文宪自己经过两乳谷,袭击北齐的柏社城,将其占领,又向姚襄推进。齐人据城死守。宇文宪令柱国、谭公宇文会修建石殿城,作为汾州后援。北齐平原王段孝先、兰陵王高长恭率大军抵达,宇文宪命令将士结阵以待。大将军韩欢被齐人偷袭,部属奔逃,宇文宪亲自督战,齐军稍退。天色已晚,双方各自收兵。

护死夺权

宇文护被处死以后,武帝宇文邕召宇文宪入朝,宇文宪免冠请罪。武帝对他说:“天下,是太祖(宇文泰)的天下,我继守大业,常恐丢失。宇文护目中无君,欺凌皇上,打算反叛,我因此将他处死,以安定国家。你与我本是亲兄弟,同甘共苦,此事与你无关,为什么还要请罪?”诏命宇文宪前往宇文护宅第,收缴兵符、文书等物。随即任命宇文宪为大冢宰。这时武帝已经处死宇文护等人,亲理朝政,打算整顿政治,统一刑令,即便牵涉到宗室中人,也不加以宽容。宇文宪原来被宇文护所重用,从天和年间以后,威势渐大。宇文护欲有所言,大多令宇文宪上奏。皇帝有允许的,也有不同意的,宇文宪担心皇帝同丞相之间互相猜忌,每次都是委婉地说清意思。武帝也知道他的用心,所以得以免祸。可是仍然因为他威名太大,始终放心不下,虽然遥授冢宰之职,实际上夺去了他的权力。

开府裴文举,是宇文宪的侍读,武帝经常驾临内殿,接见裴文举。武帝对他说:“宇文护反叛的迹象,朝野均知,我之所以含泪将他处死,是为了安定国家,有利百姓。从前北魏末年动乱,太祖辅佐元氏;周朝上承天命,宇文护才执掌大权。积久而成的习惯,变成了常规,就认为政令应当这样。难道有三十岁的天子还要被人制约吗?况且近代以来,还有一种弊病,曾经暂为部属的,就礼敬上级犹如君王。这是扰乱社会的权宜之法,不是治理国家的办法。《诗经》说:‘日夜不敢懈怠,用来服侍一人。’一人,只能是天子。你虽然陪侍齐公宇文宪,但不能形同君臣。再说太祖有十个儿子,难道都能当天子?你应当用做人的正道来规劝齐公,使我们君臣和睦,骨肉融洽,不要让我们兄弟之间互相猜疑。”裴文举拜谢而出,回来告诉宇文宪。宇文宪手抚几案,指着心道:“我向来的心意,您难道不清楚吗?只有尽忠效命,还有什么话说?”

兄弟不和

建德三年(574年),宇文宪晋爵为王。宇文宪的朋友刘休征献上《王箴》一首,宇文宪十分赞美。后来,刘休征又把《王箴》献给武帝。武帝正想法除掉他的几个弟弟,很喜欢这篇箴言。宇文宪常常感到兵书内容繁杂广泛,难求要旨,就自己编定为《要略》五篇,上表陈述。武帝读后表示称赞。当年秋天,武帝驾临云阳宫,卧病在床。卫王宇文直在京城举兵叛乱。武帝召见宇文宪,对他说:“卫王反叛,你知道吗?”宇文宪答道:“微臣原来不知道,今天才见到诏书。宇文直如果违背天命,就是自取灭亡。”武帝说:“你即刻作为前锋,我也随后出发。”字文直不久败逃。武帝抵达京师,宇文宪和赵王宇文招都入朝拜谢。武帝说:“从前管叔鲜、蔡叔度被杀,而周公却辅佐周成王完成大业,人心不同,犹如人的外貌各不一样。我只惭愧兄弟之间动兵,这是我的不足之处。”

当初,宇文直内心十分忌恨宇文宪,宇文宪权当不知,对他容让。又因他是武帝同母之弟,更加友爱尊敬。处死宇文护时,宇文直坚持请求罪及宇文宪。武帝说:“齐公宇文宪的心迹,我全都清楚,不得再有怀疑。”武帝的母亲叱奴太后去世后,宇文直又秘密报告道:“宇文宪喝酒吃肉,与平时没有区别。”武帝说:“我同齐王不是一母所生,都不是嫡子,他为了我,而特别自我约束。你应当感到惭愧,有什么理由再去议论他的对错?你是太后最喜欢的儿子,承蒙慈爱。如今只须自勉,不要再没有根据地乱说别人。”宇文直才不再说什么。

随军东征

建德四年(575年),武帝打算东征北齐,只同内史王谊商议此事,其他人都不知道。后来认为诸弟的才能谋略,没有超过宇文宪的,才告诉他。宇文宪当即赞同东征。大军准备出发时,宇文宪上表献出自己的财产以赞助军费说:“我听说把握机会适应气运,理应借助时机的到来,兼并弱小攻击愚昧,要凭借随机应变的谋略。希望陛下保持和振兴圣明,开创大业弘扬教化,顺从天意,恢弘武略。才能使凶恶被剪除,天下大同,军民人心归附,车轨文字统一。我私下以为龙旗飘动,天网密布,粮草物资,也许需要供给。从前边境没有平静,卜式自愿献出家中财产;天下混乱,卫兹请求献出自己的粟米。我虽然愚笨,但怎敢忘记效仿他们。恭敬地献上金银财宝等十六件,稍稍资助军需。”武帝诏命不予接受,并拿宇文宪作榜样,对公卿们说:“臣子应当如此,我看重他的心意,难道还需要他的东西吗?”于是诏命宇文宪率兵二万为前军,向黎阳推进。武帝亲自围攻河阴,未能攻下。宇文宪攻占武济,进兵包围洛口,攻下洛口东西二城。因为武帝患病而撤军返回。同年,开始设置上柱国官职,让宇文宪担任。

建德五年(576年),大规模东征北齐。宇文宪率领精锐骑兵二万人,仍担任先锋,把守雀鼠谷。武帝亲自围攻晋州。宇文宪向前推进,占领洪同、永安二城,打算扩大战果。齐人烧毁桥梁,固守险要,军队无法前进,于是屯集在永安。齐主听说晋州被围,就率兵十万,亲自来援。当时,柱国、陈王宇文纯驻军千里径,大将军、永昌公宇文椿屯兵鸡栖原,大将军宇文盛把守汾水关,都受宇文宪指挥。宇文宪悄悄对宇文椿说:“用兵讲究欺骗,去留不定,见机而行,不能死守常规。现在你安营时,不要支起帐幕,可以砍伐柏树搭成小庵,以示有兵。这样,军队离开以后,敌军还会起疑。”这时,北齐后主高纬分兵一万进攻千里径,又命令部属出汾水关,自己亲率大军与宇文椿交战。宇文盛派骑士告急,宇文宪自率骑兵千人援助。齐人远远看见谷中飞尘扬起,急忙相继退去。宇文盛与柱国侯莫陈芮涉过汾水追击,斩杀不少敌兵。不久,宇文椿报告齐军渐渐逼近,宇文宪又回兵救援。恰巧宇文椿被命令撤军,就率军乘夜返回。齐人果然认为柏庵是军队营帐,没有怀疑我军已退,一直到第二天才明白上了当。

介休会师

当时武帝已经离开晋州,留下宇文宪为后卫。高纬亲自率军来追,抵达高梁桥。宇文宪率领精锐骑兵二千人,隔河布成阵势。北齐领军段畅一直进到桥头。宇文宪隔河招呼段畅,同他交谈。宇文宪问段畅道:“你叫什么名字?”段畅答道:“我是领军段畅。您是谁?”宇文宪回答说:“我是虞侯大都督。”段畅说:“听您的言谈,不是一般的人,今日相见,为什么隐瞒姓名官职?”陈王宇文纯、梁公侯莫陈芮、内史王谊等人都在宇文宪身边。段畅问个不停。宇文宪才说:“我是天子的弟弟齐王。”又指着陈王等人,把他们的姓名封号一一告诉段畅。段畅打马而去,宇文宪立即命令撤军,不料齐人突然追来,兵势劲锐。宇文宪与开府宇文忻各率精选骑兵一百人殿后抵挡,斩其猛将贺兰豹子、山褥瑰等一百余人,齐军才退去。宇文宪渡过汾水,在玉壁赶上武帝。

武帝又命令宇文宪率兵六万,回援晋州。宇文宪率军推进,在涑水扎营。高纬围攻晋州,日夜不停。回来的间谍,有的说晋州已经陷落。宇文宪派遣柱国越王宇文盛、大将军尉迟迥、开府宇文神举等率领轻装骑兵一万人,连夜赶到晋州。宇文宪进兵据守蒙坑,作为后援,得知晋州没有陷落,就又回到涑水。武帝随即东去,驻军高显,宇文宪率领部属,先向晋州推进。次日,诸军会合,渐逼城下。齐人也出动大军,在周军营地以南布成阵势。武帝召宇文宪骑马前往察看。宇文宪回来报告说:“这个好对付,请打败敌军后再吃饭。”武帝高兴地说:“如果像你说的那样,我就没有忧虑了。”宇文宪退下后,内史柳虬悄悄对他说:“敌军并不少,大王怎么能轻视他们?”宇文宪说:“我被委任为前锋,为国为家,扫荡这些残敌,犹如摧枯拉朽。商朝、周朝的事,您是知道的,贼兵虽多,能把我怎么样?”不久,各军一块进击,齐军立即溃不成军。当夜,高纬逃走,宇文宪率轻装骑兵追击。追到永安时,武帝也随后赶到。齐人收集残兵,又据守高壁、洛女寨。武帝命令宇文宪进攻洛女寨,将其占领。次日,在介休与大军会师。

攻占邺城

当时高纬已败走邺城,留其堂兄安德王高延宗据守并州。高延宗趁机自立为帝,出兵抗拒。武帝进兵包围并州,宇文宪进攻城西,攻克并州。高延宗逃走,被追上活捉。由于战功,晋封第二子安城公宇文质为河间王,任命第三子宇文賨为大将军。仍然诏命宇文宪先行进兵邺城。次年(577年),攻占邺城。

北齐任城王高湝、广宁王高孝珩等人据守信都,拥兵数万。武帝又诏命宇文宪讨伐。令高纬亲自写信给高湝说:“朝廷待我宽厚,诸王都好。叔父如果放下武器,则一定都会受到优待。”高湝拒不收信,反而大肆召募赏赐,多给金帛,和尚要求当兵的,就有数千人。宇文宪率军经过赵州时,高湝派两名间谍前去侦察,被巡逻骑兵捉住,报告宇文宪。宇文宪就把北齐的旧将都召集在一起,让这两名间谍一一看过。宇文宪对这两名间谍说:“我要争的是大事,不在你们。今天放你们回去,可以当我的使者。”于是写信给高湝,敦促他投降。

宇文宪到信都,高湝在城南布下阵地,宇文宪登上张耳坟远远观察。不一会儿,高湝的领军尉相愿假装出来巡视阵势,率领部属投降。尉相愿是高湝的亲信,众人惊恐。高湝大怒,杀死尉相愿的妻子和孩子。次日再战,周军大胜,俘虏、斩杀共三万人,活捉高湝、高孝珩等人。宇文宪对高湝说:“任城王何苦如此?”高湝答道:“我是神武帝的儿子,兄弟十五人,只有我还侥幸活着。时逢国家败灭,今日虽死,也无愧祖先。”宇文宪赞赏高湝的气节,命令释放他的妻子和孩子,多给钱财。又审问高孝珩。高孝珩陈述北齐危难,边说边哭,举止不失风度,宇文宪也为之感动。

威盛隐退

宇文宪素来善于计谋,多有策略,尤其擅长安抚驾驭部属,知人善任,冲锋陷阵,身先士卒,部众感动,心悦诚服,都为他效力。齐人早就听说他的威名声望,都害怕他的勇敢谋略。并州大捷之后,在齐境长驱直入,不侵扰百姓,将士没有私蓄。

当初,稽胡刘没铎自称皇帝,又诏命宇文宪督率赵王宇文招等人将其讨平。宇文宪自感威名越来越大,暗自考虑隐退。武帝准备亲征北部蛮族时,就以有病推辞。武帝变色道:“你若害怕远征,让我用谁?”宇文宪害怕,答道:“微臣侍奉陛下,实在是诚心诚意,只是身患疾病,无法领兵。”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陷害处死

建德七年(578年),武帝驾崩,宣帝宇文贇即位,宣帝认为叔父宇文宪辈分高而名望大,对他十分忌恨害怕。当时武帝尚未安葬,诸王在朝内守灵。司卫长孙览总管军队,辅佐朝政,担心诸王有叛变意图,经上奏,命令开府于智侦伺诸王动静。安葬武帝后,诸王各回府第。宣帝又命令于智到宇文宪宅第等候宇文宪,趁机告发他另有图谋。宣帝于是派小冢宰宇文孝伯对宇文宪说:“三公之位,应当归于亲属中贤能之人,如今打算任命叔父为太师,九叔为太傅,十一叔为太保,叔父认为怎样?”宇文宪答道:“微臣才能低下,而地位很高,常引以为惧。三师的重任,不是我所敢于承当的。太祖时的功臣,应当担当此任。如果只用我们兄弟,恐怕会招致议论。”宇文孝伯回去报告,随即又赶来,说:“诏命大王今晚和诸王一块到殿门。”

宇文宪一个人被领进宫殿,宣帝预先在另一间屋里埋伏下壮士,宇文宪一到,立即被抓住。宇文宪神色不屈,陈说道理。周宣帝让于智与宇文宪对质。宇文宪目光灼灼,与于智相互对证。有人对宇文宪说:“以大王今天的形势,还用多说?”宇文宪答道:“我位重辈高,一旦到这种地步,生死听任天命,难道还想活着?只是因为老母还在,恐怕留下遗憾罢了。”就把手板扔到地上。于是周宣帝派人把宇文宪勒死,时年三十五岁。

之后周宣帝任命于智为柱国,封齐国公。宣帝处死宇文宪以后,找不出罪名,就借口上大将军安邑公王兴等人与宇文宪共谋,将其处死。此外,上开府独孤熊、开府豆卢绍等人也被处死。当时的人知道王兴等人冤枉,都说他们是陪伴宇文宪死的。

标签: 南北朝,北周

更多文章

  • 宇文宪:北周灭北齐的第一功臣,最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宇文宪,北周,南北朝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宇文宪的故事。北周和北齐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宿敌国家,加上各自的前身西魏和东魏,两国相互争斗了几十年都没分出胜负,不过总体而言,北齐国力略强于北周,但是最后结果却是北周灭掉北齐,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北周第三代皇帝,兼千古明君北周武帝宇

  • 【周书·泉企传】原文及翻译,泉企字思道,上洛丰阳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周书·泉企传】

    原文:泉企字思道,上洛丰阳人也。世雄商洛。企九岁丧父,哀毁类于成人。服阕袭爵。年十二,乡人皇平、陈合等三百余人诣州请企为县令。州为申上,时吏部尚书郭祚以企年少,未堪宰民,请别选遣,终此一限,令企代之。魏宣武帝诏曰:“企向成立,且为本乡所乐,何为舍此世袭,更求一限。”遂依所请。企虽童幼,而好学恬静,百

  • 泉企北魏人物生平简介,最后世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魏泉企

    泉企,字思道,上洛丰阳人也。世雄商、洛。人物生平曾祖景言,魏建节将军,假宜阳郡守,世袭本县令,封丹水侯。父安志,复为建节将军、宜阳郡守,领本县令,降爵为伯。企九岁丧父,哀毁类于成人。服阕袭爵。年十二,乡人皇平、陈合等三百余人诣州请企为县令。州为申上,时吏部尚书郭祚以企年少,未堪宰民,请别选遣,终此一

  • 太监冯宝是好人还是坏人?冯宝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冯宝,太监,明朝

    冯宝,生于公元1543年,去世于公元1583年,是明代太监,政治家,字永亭,号双林,衡水市赵家圈乡冯家村人。嘉靖年间入宫,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代皇朝。嘉靖朝时,因为书法出众而被嘉靖皇帝赏识,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朝时提督东厂兼管御马监,当时司礼监缺一名掌印太监,冯宝有这个资历胜任,但是因为穆宗不

  • 冯宝五胡十六国北燕苗裔人物生平简介,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冯宝

    冯 宝(507~557年)字君珍,号元善(一说字柱石,号廷臣),五胡时期北燕苗裔,梁天监六年丁亥(公元507年),父亲冯融任罗州刺史,他自小勤奋好学,青年时到京城建康太学读书,后被委任为高凉太守。自曾祖父冯业浮海归宋,到祖父,父亲三代均为朝廷命官。父亲冯融是梁罗州刺史,公自小耳濡目染,受儒家思想熏陶

  • 北燕王族冯宝有哪些成就,历史评价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冯宝

    北燕王族冯氏流亡他乡,到冯融出任罗州刺史时,有职无权,四面楚歌,迫于形势,主动提出与岭南兵强马壮的俚族冼氏联姻,让自己的儿子高凉太守冯宝与俚族首领冼氏结为秦晋之好 。冯宝和冼夫人成婚之后,因要依靠冼氏家乡落藉一一高州良德县、择地建居、称为冯家村,因此便说冯宝是高凉或高凉良德人,其子冯仆,孙冯盎等均一

  • 羊侃有多厉害?如果他没死,南北朝历史或将改写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羊侃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在鼎盛时期繁华程度远超前代的魏晋,文风可比拟后世的唐宋,可惜到了梁武帝晚年,醉心佛教,崇信奸佞,终于在太清二年(548年),爆发了侯景之乱。侯景挥师直奔建康,但朝臣们却做出错误判断,认为他不会轻易围攻京城,错失了最佳抵抗时机,在侯景到了建康城外之时,梁武帝启用了大将羊侃。羊侃的祖父

  • 人在城在,人死城破!最牛守城将军羊侃!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北朝

    人在城在,人死城破!最牛守城将军羊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南北朝时代是一个乱世纷纭的时代,南朝宋、齐、梁、陈朝代更迭,北朝诸魏、周、齐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最后被隋文帝捡了最后的胜利果实,成为圣人可汗天子。在三百多年的混乱征战中,名将荟萃,有善攻的,有善守的,有善谋的,有善说的。今天说

  • 羊侃:南北朝的文武全才将领,最后却被坑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羊侃,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羊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历代评书戏曲野史里,时常吸引观众眼球的,就是武功爆表的强人。几乎每次出场,都看得观众连连惊呼,当然惊呼完后也怀疑:真实历史上,有没有这种功力逆天的人物?至少,风云壮阔的南北朝历史上,确有这么一位。这位梁朝战将,比起评书里

  • 山水诗人谢灵运和谢朓两人的诗歌风格比较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谢灵运,谢朓

    在中国古代,诗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体裁,其中山水诗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存在形式,可以说如果没有山水诗,中国的诗歌文化会暗淡不少,而提到山水诗有一个人就不得不提,他就是谢灵运。谢灵运的画像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期有名的诗人,是东晋时期的名将谢玄的后人,在东晋的时候就被世袭了祖上康乐公的爵位,后来先后担任过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