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谢灵运山水诗有什么特点 谢灵运和谢朓的关系

谢灵运山水诗有什么特点 谢灵运和谢朓的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227 更新时间:2023/12/31 2:43:05

众所周知。谢灵运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大诗人,在他之前,山水都是作为诗歌的点缀出现的,而他则是第一个以山水为题材进行大规模创作的人,他用精致细腻的言语,将自然界的美景融入到诗词之中,是我国山水诗的重要开创者,下面就简要的分析一下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谢灵运山水诗景色

首先,魏晋时期是一个玄学昌盛的时候,山水诗的创作也都是在玄学的方式下进行的,山水就是诗人用来领略玄学趣味的道具,而且谢灵运本人在老庄、佛家等领域也有着不错的造诣,所以在诗歌之中往往会显现出佛老之语,因此可以说谢灵运的山水诗还是没有跳出时代的束缚,还有着深深的魏晋玄学的烙印。然而值得肯定的是他的山水诗之中很少有突兀的出现玄学语句,基本上玄理和景物结合的都比较好,所以一点都不显得晦涩难懂。

从艺术上的特点来看,谢灵运的是非常的优美,简单的景象经过他的描绘就呈现了优美的意境,这些意境有的清秀脱俗,有的幽深秀丽,不一而足,让读者身临其境。后来人称赞他的山水诗之时经常提到一句:“如清水出芙蓉,自然可爱。”可见谢灵运的山水诗最主要的艺术特点还是在于清新自然,没有华丽的言辞,没有矫揉做作的语句,细细品味之下,显得更加的纯粹自然。

纵观谢灵运的诸多山水诗,虽然不免因为当时时代的局限性,有一些会显得疏于裁剪、铺垫不足,再加上过分注重玄理的交融,所以有些难懂,但是瑕不掩瑜,谢灵运的众多山水诗依旧以其清丽脱俗的风格在中国诗歌历史中占据一席之地。

谢灵运和谢朓的关系

山水诗的诞生为中国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贡献,提供了一种新的题材,而且带来了一种新的诗歌风采,而在山水诗的发展过程中,谢灵运和谢眺这两个人是比较重要的,这里小编就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的关系和两人的诗歌风格。

著名诗人谢灵运

首先从关系上来说,两人确实是亲戚,谢灵运是东晋名将谢玄的嫡孙,谢眺的关系相对远一些,是谢安的哥哥的后人,从血缘上来看,谢灵运算是谢眺的族叔。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之一,对于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谢眺则是继承发展了谢灵运的风格,并且在此基础上开创了新的风格,对于山水诗都起到了非常大的贡献,所以被后人称为“大小谢”。

从两人的诗歌风格来看,两人都擅长写山水诗,他们的语言风格都比较清新脱俗,都能够用高超的语言技巧将景物刻画的淋漓尽致,所以两人的风格是有些近似的,但是总归不是一个人吗,风格上有着一定的差别。对于谢灵运来说,山水的姿态在他的诗中是非常主要的,他极尽全力的描述风景的细节,不遗余力的描绘,因为这样大力的描述,所以在谢灵运的诗里面物我是分开的,先是他描述的景物,透过这些景物才是观察这些景物的作者。

而谢眺则是不同,他的山水诗更加讲究情景交融,他通过对于景物的描述来阐述自己的情感,同时摆脱了魏晋时期玄理的影响,少了很多晦涩难懂的地方,显得更加的清新明丽,简单质朴。

谢灵运山水诗介绍

纵观中国的诗歌历史,谢灵运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人物,他在中国山水诗的发展道路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所开创的山水诗,将自然的美景融入诗歌之中,使得山水成为了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

谢灵运的画像

一直以来,中国的诗歌都是以写意为主,很少有事物作为诗歌的主题来描绘的,而在那之前陶渊明就是一个有名的田园诗人,是一个杰出的写意诗人,对于陶渊明来书写诗不过是生活的一种流露,所以他的诗歌之中没有那么多描绘山水的词句,还是以情景交融为主,而到了谢灵运的手里,山水诗就开始正式成形了,上水的美丽风光成为了诗歌的主题,写实写物成为了整个诗歌的中心,谢灵运不放过任何一个美好的风景,将山水之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美好的华美的勾勒出来,再现在读者的面前。

谢灵运的山水诗歌清新淡雅,在当时那个时代产生了巨大的轰动,大家这才知道原来写诗还可以这个样子的,这种“性情渐隐,声色大开”的新特征开始成为当时写诗的潮流,影响了南北朝的诗风,甚至对于之后的盛唐时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因为谢灵运的诗歌更加注重景物的描写,独立在诗人的情感之外,所以也就不像有的诗那样能够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同时在结构上也有了自己的风格特色,一般都是以先写出游,再写见闻,最后感慨,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模式,这样一来自然也不可避免的有了拖沓的嫌疑,所以谢灵运的诗歌也受到了不少的非议。

总的来说谢灵运为山水诗的创建和兴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得山水诗在南朝之后成为了一种独立出来的诗歌形式,并且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岁暮谢灵运赏析

谢灵运一生创作颇丰,有着很多经典作品,《岁暮》就是其中一首杰出的诗作,在这首五言诗里面,谢灵运巧妙的将自身的情感、外界的景物和深奥的玄理相结合,完美的再现了当时的心境和悲凉的环境。

谢灵运岁暮书法

谢灵运的一生算是比较艰难的,虽然出身不错,但是当时已经是东晋后期,之后没多久就被刘宋取代了,而谢灵运这个祖上为东晋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自然也成为了刘宋的打击对象,根据时间来看,这首诗应该是出自他人生的晚年,当时他不只是受到朝廷的猜忌,各种佞臣也容不下他,朝政混乱,也导致他几度辞官不做,这种仕途上的不顺和实现人生价值道路上的艰难让他在一个狂风呼啸的冬夜写下了这首著作。

全诗的开头两句就是开门见山的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谢灵运巧妙的化用《诗经》之中的“耿耿不寐,如有隐忧”感叹着这样夜不能寐,心有忧愁的苦痛,这种隐忧不只是如下文所说的那样单纯的对于自己即将老去,人生受到残害的忧愁,还有着对于往事不可追,所求不可得,人事变化等多方面的复杂心情。

三四句则是作者失眠时候所见的景象,明月照在了积雪上面,狂风猛烈的呼啸着,就像是悲痛的哭嚎声一样,这样的情景又恰好和当时作者的心境相近,所以更加显现出作者心中的悲戚不安,最后5,6句借着“积雪”“朔风”的余力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世无常,岁月不再的悲伤感慨,这种人命易逝,岁月变换的苦闷和美人迟暮壮志未酬的哀痛也是历代诗人歌颂的主旨。

标签: 谢灵运谢朓

更多文章

  • 文采非凡的谢宣城谢朓的作品有哪些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谢朓

    谢朓是是中国南齐时期的文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人,因曾经担任安徽宣城的太守、尚书礼部郎,所以世人也称呼谢朓为“谢宣城”,齐东永元年间,遭到安王的陷害入狱而死。谢朓的作品集谢朓年少的时候便文采非凡,《南齐书》中称谢朓是“少年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是竟陵王萧子良的八友之一。谢朓楼还是南齐永明体诗的代表

  • 分析谢灵运与谢朓谢徵曹植诗歌的差别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谢灵运

    山水诗的诞生为中国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贡献,提供了一种新的题材,而且带来了一种新的诗歌风采,而在山水诗的发展过程中,谢灵运和谢眺这两个人是比较重要的,这里小编就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的关系和两人的诗歌风格。著名诗人谢灵运首先从关系上来说,两人确实是亲戚,谢灵运是东晋名将谢玄的嫡孙,谢眺的关系相对

  • 谢朓因告密有功被朝廷赏赐,为何又因告密被关进大牢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五代十国,谢朓

    齐明帝萧鸾临死前安排后事,立次子萧宝卷为皇太子,同时作为补偿,让身有残疾的长子萧宝兴到南徐州做晋安王。萧宝兴自知难以胜任,便向父亲提出需要谢朓做“镇北谘议”。就在谢朓到任不久的一个晚上,他的小舅子前来看他,还带来了其父会稽太守王敬则的口信。原来齐明帝在临死前要为他的儿子扫清障碍,在杀掉一大批前朝皇室

  •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的作者是谁?这首诗词的原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李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⑴李白江城如画里⑵,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⑶,双桥落彩虹⑷。人烟寒橘柚⑸,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⑹,临风怀谢公⑺?[1]词句注释⑴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南朝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故址在陵阳山顶,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诗人。⑵江城:泛指水边的城,这里指宣城。“江”并

  • 《陈书•谢贞传》原文翻译,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谢贞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

  • 谢贞是怎么死的?谢贞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谢贞

    字元正,生于梁武帝中大通六年(534年),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七岁时,祖母阮氏患病不能饮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太建十四年(582年),陈后主即位,命谢贞为南平王友,掌管记室府事。至德三年(585年),加封招远将军名号、掌管宫中管室。大部分文集,正值乱事之秋而没有保存下来。谢贞幼年聪慧敏捷,性

  • 范缜:一生坎坷,当时南北朝时期最清醒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范缜,南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无佛之人范缜,一生坎坷,当时南北朝时期最清醒的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范缜,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无神论的思想家,是唯物主义者。18岁就在有名的儒家大使刘献下求学。虽说,范缜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说贫寒。但他自身自律性特别高,在学习上非常努力,以至于老师都非

  • 范缜是什么人?他的生平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范缜,南北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中国历史故事网上范缜是谁?他一生经历哪些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范缜出生于南阳舞阴(今河南省泌阳县羊册镇古城一带)的一个士族家庭,先祖为西晋名臣范晷,至东晋安北将军范汪,始移居江南。南北朝后,南阳范氏家族开始衰落,几乎无人有高官显爵。祖父范璩之

  • 《神灭论》的作者是谁?历史少有的无神论者范缜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北朝,范缜

    神灭论论战,是梁武帝时代的一场有神论与无神论的辩论。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在竟陵王萧子良的宴席上,范缜发表了反对佛教因果报应论,主张神(灵魂)灭的言论,随后他又据此进一步写成著名的《神灭论》。范缜的《神灭论》认为人的肉体是实在的,精神是从属于肉体的,所以人死后即无精神存留,

  • 被钟嵘评为“下品”的诗,震撼后世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诗,龟虽寿

    东汉末年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曹操,可以说是一个被历史严重低估了的人物,他不但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关于曹操的文学地位,过去常为其政治业绩所掩,而不为人重视,其实,他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是有卓越贡献的人物,特别对建安文学有开创之功,实在是应当大书一笔的。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