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宇文护权力有多大?敢一而再再而三的逼退位、杀皇帝

宇文护权力有多大?敢一而再再而三的逼退位、杀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258 更新时间:2024/2/19 6:36:17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宇文护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他是北周有名的权臣---宇文护(513年-572年4月12日),

字萨保,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北周文宇文泰之侄,邵惠公宇文颢第三子。据记载:公元557年-560年,3年之间,他接连杀了3个皇帝,西魏恭帝元廓、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北周明帝宇文毓。为何他连杀三帝,被段子手号称“史上第一屠龙手”呢?宇文护从十九岁开始就跟着叔叔宇文泰,开始是帮着他管理家务,后来跟随他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在宇文泰的帮助下,一路升官高就。之后宇文泰病重,且其众子还年幼就把遗志托付给了宇文护。他也没有让叔叔宇文泰失望,在太平元年(556)逼迫西魏皇帝(拓跋廓)退位,让宇文泰三子宇文觉登基,建立北周,史称孝闵帝。而宇文护也因此被封为大司马和晋国公。

孝闵帝宇文觉对宇文护心有忌惮,怕宇文护也会杀了自己,于是他就培养了一群武士,想着有朝一日能杀了宇文护,宇文护知道后设下阴谋逼迫宇文觉退位,将他贬为略阳公并幽禁,没多久将其杀害。

第三位皇帝是北周明帝宇文毓,宇文毓是宇文觉的兄弟,虽然他个性软弱无比,但是他继位后逐渐显示出他异于常人的政治才能,治理国家很有一套,威望也越来越高,宇文护很惧怕他大权在握来对付自己。于是就叫一个李安的厨子乘明帝进食之机在食物中下毒,导致明帝卧病而死。

宇文护身为臣子,却敢一而再再而三的逼退位、杀皇帝,他如此权势滔天为什么不自己做皇帝呢?笔者认为,这里面许是有两个原因:

第一,宇文护一步步计划,费尽心思也许不是不想做皇帝而是还没有等到那个时候就已经命丧黄泉了。在毒死明帝宇文毓后,宇文护又扶持了叔叔宇文泰的第四子宇文邕做皇帝,据说宇文邕幼年便知道侍奉双亲至孝,而且聪明敏达有气度。

宇文泰因此很喜欢他,常对别人说:''将来能实现我的志向的,一定是这个儿子。”

登基后的宇文邕一直在韬光养晦,任由宇文护专权,麻痹宇文护的心智。终于在建德元年(572),宇文邕决心铲除宇文护。宇文护从同州返回长安,宇文邕便与他一同来见太后,宇文邕一边走,一边对宇文护说:“太后年事已高,但是颇好饮酒。虽然我们屡次劝谏,但太后都未曾采纳。如今兄长入朝,请前去劝谏太后。”

说着,又从怀中掏出一篇《酒诰》交给宇文护,宇文邕从登基为帝后一直对宇文护言听计从,此次让他劝酒,宇文护不疑有他。就进到太后居处,对太后读起了《酒诰》。他正读着,宇文邕举起玉珽在他脑袋上猛地一击。宇文护跌倒在地,宇文邕忙令宦官何泉用刀砍杀宇文护,何泉心慌手颤,连砍几刀都没有击中要害。这时,躲在一旁的宇文邕同母弟卫公宇文直接过来要了宇文护的命。第二个原因:名不正言不顺。孔子说过:“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宇文泰共有十三个儿子,宇文护怎么能越过叔叔的儿子称帝呢?而且魏国传承了一两百年,死而不僵,很多权臣家族都是得益者,人言可畏。

他既然能连杀三个皇帝已经说明他权势熏天,所以他即使不做皇帝,手中的权力也相当于皇帝了。与其做个乱臣贼子让天下人诟病,不如做个权臣,多获取些利益。

自古手握重权的臣子都会被皇帝所忌惮,而权力也真的是能催人心智的东西,让人的所作所为都不关乎本心。以上两点是笔者认为的观点,你们觉得宇文护为什么不自己做皇帝呢?欢迎留下宝贵的意见。

标签: 宇文护南北朝

更多文章

  • 宇文护逼皇帝退位以后,为什么会拥护别人上位登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宇文护,南北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宇文护的文章。在我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会出现一些权臣,他们手握大权,甚至可以废了皇帝,在朝廷中十分的猖狂,其他的大臣们只敢心里默默地埋怨,但是不敢说出来,而且他们都想要自己的当皇帝,但是有一个人他就掌管朝政,连续杀了3任皇帝,但是自己却不当皇上,这是为什么呢?

  • 刘裕北伐获得成功的原因:晋朝的影响力仍未消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裕,北伐,南北朝,

    东晋自偏安以来,时时面临着北方的威胁。祖逖、庾亮、殷浩、桓温都曾先后北伐,但无一成功。 晋元兴二年(404),刘裕起兵击败篡晋称帝的桓玄。次年,拥戴晋安帝复位,控制东晋朝政。时南燕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加剧,慕容超信用奸佞,诛戮贤良,赋役苛重,激起民众强烈反抗。为了晋朝的强大,刘裕决定兴师北上。刘裕为

  • 刘裕北伐的历史疑团:刘裕是否真有统一的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裕,北伐,南北朝,

    疑点一这次刘裕一生中唯一的重大失败,也给后人留下了两个永远争论不休的话题:一、刘裕发起第二次北伐的主要动机何在?二、假如刘穆之不死,刘裕有统一中国的机会吗?自从崔浩将刘裕比作晋室的曹操开始,到如今涉及此段历史的多数文章,对第一个问题的答案都大同小异:刘裕为了篡位需要提升威望,所以借北伐立威,并无统一

  • 刘裕北伐的历史评价:东晋最成功的一次收复失地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裕,北伐,南北朝,

    刘裕所策动的北伐,尤其是北伐后秦之战,是东晋北伐历史上最成功的,也是影响最深远的。虽然刘裕北伐,还抱有个人或集团的目的,但它并不能影响我们对其历史作用进行客观的评价。司马光叙述刘裕北伐成功后匆忙东归,关中复失时,大发感叹:“惜乎,百年之寇,千里之土,得之艰难,失之造次,使丰、鄗之都复输寇手。荀子曰:

  • 宋高祖武皇帝刘裕北征 被“五斗米教”背后“捅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裕,南北朝,刘宋,

    刘裕本来把广固城团团围住,也不着急捅最后一刀,耐心等待着笼子中的“困兽”精疲力竭,匍匐投降。哪知道背后突然传来了呼喊声:救命啊,快回来。原来,一批人气势汹汹直奔建康而来,看他们的手法,绝不是一般的劫匪,而是经过专业训练的恐怖分子。领头的人也是刘裕的老朋友:卢循、徐道覆。卢循在劝说下决定造反五斗米教的

  • 南朝第一帝刘裕:斩杀六帝开创南朝 千古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南北朝,皇帝,刘裕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祖上籍贯彭城县绥舆里,自称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起初在县中卖鞋为生,并热爱赌博,就是这样一位出身寒酸的市井小人物,在从北府军后 ,展现出了其惊人的军事才能,虽为一介小兵,却作战勇猛,附有智谋,也是出名的法纪严明。在此基础上,刘裕的崛起之路正式开启。公元399年,东晋孙恩、卢循在

  • “南朝第一帝”刘裕怎样干掉六位皇帝建立新朝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裕,南北朝

    历史上,要论谁是第一号的帝王终结者,非刘裕莫属。刘裕出身寒微,起初为北府刘牢之手下的一名低级军官,但他军事才能杰出,政治眼光敏锐,且素有远大的志向,很善于把握时机,作战勇猛果敢,多次克敌致胜。东晋隆安三年(399年),孙恩、卢循在会稽起兵造反,刘裕就是在这次平叛中崭露头角,被封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

  • 为什么说刘裕失去生命的原因不是最重要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裕

    刘裕简介刘裕,又名刘德舆,生活的时间是公元364年到422年,徐州人氏,自称是刘邦的后代,祖上是贵族,到父亲一代没落,刘裕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非常贫寒,他只能寄养在他人家,又叫刘寄奴。刘裕像刘裕年长后参入伍军,逐渐展示出他统领军队的能力,平定桓玄,迎接晋安帝回到皇位,赶走桓玄的党羽势力,他被推到政治

  • 刘裕北伐:刘裕差点让南北朝提前200年结束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裕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为帝,国号宋,定都建康,南朝开始。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集权中央,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废除苛法,亲自听讼,振兴教育,策试诸州郡秀才,举善旌贤,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改善政治和社会状况,终结了门阀专政

  • 宋武帝刘裕:南北朝成就最大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裕

    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县绥舆里(今属安徽萧县),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今江苏镇江),自称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1-2],南北朝时期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曾两度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功勋卓著。后功高震主,代晋自立,国号“宋”,史称刘宋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