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长孙晟怎么为大隋保驾护航的?他都做了些什么

长孙晟怎么为大隋保驾护航的?他都做了些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172 更新时间:2024/1/13 19:28:37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长孙晟章,希望你们喜欢。

为远交近攻?字面上的意思是,与距离较远的国家交好,甚至结盟。对邻近的国家采用进攻的外交策略。这是一种非有效,并且十分常见的外交策略。战国末年,秦国正是依靠结盟东方的齐国,分化六国的关系,优先攻击接壤的韩赵魏等国,最终达到逐个击破,最终一统天下。其实,“远交近攻,离强合弱”,其本质,无非是利用了亘古不变的人心,只要利益分配不平衡一直存在,那么,就不会存在永远攻不破的堡垒。只要利用得好,敌人随时弹指间,灰飞烟灭。

  1. 文明对立永恒不变。农耕文明的优势,在于优越的气候和地理环境。

或许,中华民族真的得到了上天的眷顾,让我们这个民族,无论经受过多大的磨难,仍然屹立于民族之林。突厥,一个活跃在蒙古、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这个名字,对于现代人而言,或许非常陌生。今天,我们用普通话读“土耳其”这三个字,是否会联想到和“突厥”的关系呢。中华民族,是繁荣与磨滩的集合体,我们的民族曾经享受后汉朝的强盛,也承受过“五胡乱中华”的痛苦记忆。“匈奴、鲜卑、羯、羌、氐”,各路少数民族在中华大地上肆意蹂躏,你方唱罢,我方登场。隋朝的大一统,或许能够让北方的势力不敢冒犯。但五胡衰落的同时,突厥却趁势崛起,来自北方的寒风可能减弱,却永远不会消失。

汉族生长在长城以内的农耕文明世界,可能无法体会塞外游牧民族对安定的渴望。自始皇帝统一六国以来,汉族的子民可以将势力范围扩张到珠江流域,但似乎对塞外的大漠毫无兴趣。然而,北方的民族却一直对长城以南的农耕文明虎视眈眈。因为,游牧民族对于中原的繁荣,是永远往的,可望而不可得。因此,双方的长期对峙也是永恒的,文明冲突不会终止。

2.攻守转势的大势。

隋朝的统一,逆转了300年来固有的“少数民族强盛、汉族式微”的形势。统一的隋朝,国内的生产总估值,占世界的70%。自从东汉末年中原局势动荡分裂以来。北方的少数民族就趁机南下定居,持续壮大。到西晋朝灭亡后,五胡乱中华,正式宣告的北方的沦陷!分裂持续了近200年。200年之间,中原战火纷飞,人口增长缓慢,自然也没有稳定的生产环境。据统计,西晋(公元300年)期间,中国人口约3500万。隋朝(公元609)期间,约5032万人。中间300多年,人口增长约1500。南北朝期间政局相对稳定,但隋朝的大一统,无疑为人口的增长打下更坚实的基础,直到唐朝安史之乱前夕,唐朝人口已达8000万。这也足以证明了中原的统一,经济稳定,使中原朝拥有足以对抗漠北入侵的底气。

隋朝的建立,使中原再度统一。相比之下,塞外的主人,是以游牧为主的部落联盟国家,虽然地域辽阔,诚然其资源、人口、科技、综合国力,都是远不及隋朝的。沙钵略可汗、达头可汗、阿波可汗、突利可汗等主要部落势力各自佣兵一方,都号可汗,他们之间相互猜忌,表面亲兄弟,实则貌合神离。常言道:堡垒往往最先从内部攻破。一个内部分裂的突厥,虽然难以征服,确实对隋朝没有致命威胁的。3.游牧民族的弱点。

古往今来,游牧民族都逃不过分裂的结局。突厥汗国,名义上虽然是一个统一的部落政权。实质上,对于一个建立在分散、流动的游牧经济政权而言,要维持辽阔的疆域,只能采用松散的的管治方式,只能赋予可汗的子弟和宗亲相当大的经济、军事权力。可汗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领袖,但各部落有相当强的独立性。这种部落法则是完全建立在丛林法则之上,没有道德约束可言。当部落对可汗国的沉重赋税难以忍受时,被征服者就会起兵反抗,这也为隋朝采用反间计创造了条件。4.长孙晟审时度势离强合弱。

长孙晟早就知道沙钵略可汗、达头可汗、阿波可汗、突利可汗等叔侄面和心不和。对塞外地形了如指掌的长孙晟,审时度势提出了“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战略。具体方略是离间敌人,最后逐个击破。而战略的执行,只不过利用了人性的弱点。面对突厥的各大势力,只要哪一方实力强大,长孙晟就笼络、联合其他弱小的势力,分化打压最强的势力。

沙钵略可汗距离隋朝最近,是突厥各势力中最强大的,人居四面,其他小可汗各统帅都很畏惧他。诚然,强大的实力也伴随着盲目的狂妄。长孙晟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分化沙钵略可汗和其他势力的关系。长孙晟的方法很明显,但奏效,一是对沙钵略可汗的礼遇淡;二是区别对待,给予其他部落更多的赠礼和更高级别的待遇。无论是达头、处罗侯、阿波可汗,谁都无法抵抗来自隋朝的糖衣炮弹。这个政策无疑充分发挥了中原的经济优势。

5.坚持离强合弱的长期战略。

“远交近攻,离强合弱”战略得以实现,长孙晟当记首功。一来,他有:“口陈形势、手画山川,写其虚实,皆如指掌”,对敌人地理环境了如指掌。他不仅是战略提出者,更是战略执行者。以他为首的使臣团,出使东北,对契丹、奚等少数民族晓以大义、恩赐厚物,这进一步分化了沙钵略可汗与各部的关系,为下一步经略大漠,消灭强敌打下坚实的基础。结果,突厥各部逐渐怨恨沙钵略可汗。随后,沙钵略可汗虽然对隋朝发动数次大规模战争,但由于其部落内部矛盾重重。沙钵略可汗一边挥师南下,却一边要应付同族的威胁,加上隋军作战英勇,沙钵略可汗势力所发动的战争最后的结局大多是失败的,还导致了部族分裂。

6.不变国策,但政策发挥了灵活性。

由于隋文帝于建国初期,一直坚持与民生息,减赋减税的国策。如果边境爆发连年战事,对时局的影响是不可控制的。因此,“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策略,积极防御,就成了隋朝统治者的基本国策了。前期强大的东突厥衰落后,隋朝根据形势变化,放弃扶持都蓝可汗,转而支持势弱的突利可汗。当达头可汗势强之时,又支持铁勒部落。在这个过程中,隋朝始终根据突厥内部大、小可汗的实力变化,灵活贯彻“远交近攻,离强合弱”政策,以至整个隋朝中后期,北方边境达到基本安定的状态。

结语,“远交近攻,离强合弱”,在于利用人性之中人与人的利益冲突。当冲突不可调和时,就会发生冲突,乃至分裂。所以,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诚然,如果不是中原地区经济发达,农业生产力水平高,大漠生产力水平低,游牧民族又怎么会侵略中原呢。如果隋朝不统一的话,或许,“远交近攻,离强合弱”就会被突厥利用,被分裂的或许是隋朝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统一的中国,才是永远不可战胜的。

标签: 长孙晟隋朝

更多文章

  • 隋朝著名将领长孙晟简介,长孙晟为隋朝作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朝,长孙晟

    长孙晟(551-609年),字季晟,小名鹅王,河南洛阳人。隋朝著名将领、军事家、外交家,北魏上党文宣王长孙稚曾孙、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长孙兕第三子,唐朝文德皇后和太尉长孙无忌之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生性聪慧,涉猎文史。擅长骑射,一箭双雕。初仕北周,历任司卫上士、

  • 高颎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会含冤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颎,隋朝

    高颎一生都在奉献自己的才能与智慧,为何含冤而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高颎又叫高敏,高颎的父亲高宾曾经被北周的皇帝赐姓为独孤。在灭齐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受到了皇帝的嘉赏。高颎还辅佐过杨广,在南下平定陈朝的战争中也是担任了实际的军事指挥。隋文帝能够建立隋朝,手

  • 高颎为什么饱受两任皇帝厌恶?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颎,隋朝

    还不知道隋朝第一功臣却饱受两任皇帝厌恶,皇帝最不能容忍什么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提起短命的隋朝,最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应该就是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独孤皇后以及隋末的一众英雄好汉。这些人在短暂的隋朝发光发热,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隋朝前期,是

  • 高颎:隋朝开国功臣 同时也是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颎,隋朝

    高颎为什么饱受两任皇帝厌恶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提起短命的隋朝,最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应该就是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独孤皇后以及隋末的一众英雄好汉。这些人在短暂的隋朝发光发热,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隋朝前期,是隋朝开国功臣,是开

  • 张须陀:秦叔宝的上司,隋朝最后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须陀,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须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从古至今,华夏大地一直是崇尚英雄的热土,更是善于滋养良将的摇篮。 “气吞万里如虎”的霸气、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痛快、马革裹尸还的悲壮,激励着一代代的热血男儿,奋不顾身地为我们脚下的土地抛头颅、洒热血。但今天笔者想记录的

  • 隋末第一猛将张须陀,6个人对抗2万人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须陀,隋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张须陀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要说真实的历史上隋末第一勇将,那非张须陀莫属了。张须陀,弘农阌乡人,隋朝大将。曾先后跟随史万岁、杨素立下不少功劳,回来授开府。这些对于普通将领来说,算不错了。但要想再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还远远不够。历史

  • 他是隋末第一猛将,张须陀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须陀,隋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张须陀。张须陀,字果,弘农阌乡人,隋朝时期大将,北周南阳郡公张思之孙。论其战绩,抛开李元霸这个虚拟的人物来说绝对堪称是隋唐第一猛将!张须陀性格刚烈,有勇有谋,开皇十七年,昆州刺史、羌族首领爨翫举兵反隋,张须陀跟随行军总管史万岁前去进讨。这个史万岁也是一员猛将

  • 张须陀号称隋末第一名将,在历史上为何不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须陀,隋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张须陀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翻看隋唐历史,在那个英雄名将如云如雨的时代,有这么一个人,却完全被历史埋没,这个人就是张须陀。隋末时期,可以说是张须陀一个人,撑住了隋朝那个即将倾覆的杨广朝廷,那个时候,放眼天下,无人可比。张须陀死后两年,杨广即被宇文化及杀死

  • 如果张须陀不大意的话,他会在荥阳之战打败李密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荥阳之战,张须陀,李密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荥阳之战的故事。隋朝末年,天下群雄并起,各路豪杰割据一方坐观天下大势。同时,翟让的瓦岗军给了钱风雨飘摇的隋朝最后一击,整个隋朝在内忧外患中摇摇欲坠。然而,有一个人却始终如一地维护着这个大厦将倾的隋朝,

  • 张须陀是什么人?隋朝名将,英勇善战,却被皇帝当堂诛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须陀,隋朝

    每当一提起张须陀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唐朝的李靖、徐世绩郭子仪,宋朝敌情、岳飞,明朝徐达、常遇春和蓝玉,在历史上都想有一定的名声。在镇压王薄那一波起义潮的属下中,有一个隋朝将领非常有名,就是他,将山东的起义军,该杀的绝不留,降的降,以至于都落跑到河北或者江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