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说隋炀帝与千古一帝的差距有十万八千里

为何说隋炀帝与千古一帝的差距有十万八千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403 更新时间:2024/1/24 4:55:39

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评价隋炀帝的诗句,从大业元年到大业十三年,隋炀帝修长城、建洛阳、挖运河,每一件都是利在千秋“共禹论功”的功绩,却偏偏让隋炀帝落了个“暴君”的千古骂名,何故?

原因是隋炀帝太急于求成,在短短的十三年间,隋炀帝每年征发民夫百万修长城,死者十之四五,每年征发民夫二百万修运河,死者十之五六。隋炀帝过于求成,百姓难忍暴政,纷纷起义,大隋朝土崩瓦解,隋炀帝吊死江都。

网络配图

也许有人要问了,隋炀帝急于求成,他手下的百官难道就无人劝谏?有,还有很多大臣劝谏!比如据据国家级正史《隋书》记载,隋炀帝欲“大营汾阳宫”,御史大夫张衡谏:“比年劳役繁多,百姓疲敝,伏愿留神,稍加抑损。 ”结果是隋炀帝非但不听,还处处给张衡打击报复穿小鞋,几个回合后找了个“谤议朝政”的罪名把张衡杀了。

网络配图

据《旧唐书》记载,贞观五年,李世民下令修建洛阳宫。戴胄知道后,谏曰:“洛阳宫殿,足蔽风雨,数年功毕,亦谓非晚。若顿修营,恐伤劳扰。”《旧唐书》记载,李世民听了戴胄的谏议后说:“戴胄于我无骨肉之亲,但以忠直励行,情深体国,事有机要,无不以闻。所进官爵,以酬厥诚耳。”

网络配图

同样是上书谏议阻止皇帝修宫殿,隋炀帝把劝谏的张衡杀了,李世民让劝谏的戴胄升官。从这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隋炀帝与千古一帝的差距至少有十万八千里!

标签: 隋炀帝

更多文章

  • 隋炀帝小公主为什么被李世民强抢成了小妾?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公主

    雁门之围,是隋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斯役导致隋炀帝无法返回国都大兴(长安),只好南下江都,企图东山再起。这对于蓄谋已久的唐国公李渊父子而言,无疑是天赐的造反良机。这个历史大背景,被电视剧《大唐情史》戏说成了一种婚姻交易:垂青李世民的一位“公主”突然驾临太原,要求李渊发兵迎接父皇还都,条件是,只要隋炀

  • 李渊长相有何怪异之处?隋炀帝竟说他像老太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渊

    唐高祖李渊和隋炀帝杨广,二人的外祖父为同一个人,独孤信。独孤信是鲜卑人,生有八子七女。其中,四女儿嫁给了李渊的父亲李昞,七女儿嫁给了杨广的父亲杨坚。李渊比杨广大三岁,论起来,二人是姨表兄弟。李渊七岁袭唐国公,靠着杨坚独孤皇后是其姨母这层关系,“特见亲爱,累转谯、陇、岐三州刺史”。后来,有一个名叫史世

  • 死后被黑千年 还原一个真实的千古一帝隋炀帝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广

    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这要比李世民指挥部队平定各路农民起义与割据的小军阀要战功卓著。如何评价他,窃以为要从他老爹说起。建粮仓,文帝时设仓两种,官仓和义仓,前者给公务员,后者供灾区。文帝末年的存

  • 隋炀帝本是德才兼备明君:亡国是只因宽容贪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隋炀帝

    《剑桥中国隋唐史》如此评价隋炀帝:“儒家修史者对炀帝道义上的评价的确是苛刻的,因为他们把他描写成令人生畏的典型的‘末代昏君’。在民间传说、戏剧和故事中,他的形象被作者和观众随心所欲的狂想大大地歪曲了。”历史上的杨广确实被极端妖魔化了,不仅弑父篡位,夺嫡杀兄,奸母诛弟,甚至“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

  • 大运河开凿之谜:隋炀帝如何开凿大运河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大运河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时间是在公元前605年,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条件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隋炀帝开凿这条大运河,征用了几百万人,他开凿这条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两地的交通和巩固隋朝政府对国家政权的集中统治。隋炀帝杨广征民为他开凿大运河过程中,他先用几百万人的挖通沟渠,并使沟渠和黄河淮河连接在一

  • 隋炀帝任意车原理是什么 隋炀帝最喜欢的女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隋炀帝任意车原理

    何为任意车?其实就是任意为止的意思。一辆精巧的小车,四围都是锦围绣幕,下边配着轮子,内外共有两层,内设精巧的机关。是专供隋炀帝临幸童女所用。只要一个女子进去,将车身推动,立马被缚住手脚,丝毫不能抵抗,便任由着隋炀帝驰骋。隋炀帝很喜欢这个车子,龙心大悦,赏赐给了何稠千金。隋炀帝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

  • 隋炀帝荒淫无道,历史上都有谁在刻意抹黑他?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隋炀帝

    对于杨广这个昏庸无道的君王,大家都不陌生,习惯称呼他隋炀帝,“炀”这个谥号是李渊起的。旧礼上说,好内怠政曰炀,当初,杨广把陈叔宝的谥号定为“炀”,李渊给了杨广同样的谥号,大概是为了反讽。翻开史书,我们看不到隋炀帝的优点,即使有,史官也加了主观定论:全是装的。此外,暴虐好色,淫母奸嫂,杀父弑兄,滥用民

  • 隋炀帝杨广聪明一世,为何后来成了史的昏君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隋炀帝

    我国历史上的昏君其实并不见的他们就是平庸之辈,像晋朝的晋惠帝这样的昏君是在是少数,例如明朝的明熹宗也只是没把心思放到正事上罢了,单说智商他们也不是很差的,有些皇帝就是因为太聪明了后来反而成了昏君了,而且在历史上有个更有名的昏君,就是隋炀帝杨广。网络配图杨广的聪明,就算和秦皇汉武相必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 隋炀帝征讨高句丽 35万大军只剩两千七百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隋炀帝

    公元610年,隋大业六年隋炀帝杨广的手又痒痒了,隋军刚刚打完了不听话的吐谷浑,又把目标定在了更不听话的高句丽上。说到高句丽那就要澄清一个问题,那就是高句丽和高丽的区别。由于很多人在写文章时比较懒(包括我),经常将“高句丽”简单的写成“高丽”。而事实上这两个名词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高句丽”以前是生

  • 揭秘:隋炀帝杨广御驾亲征为何屡屡遭遇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隋炀帝

    一般而言,皇帝御驾亲征,理应具有攻则必胜、战则必克的战斗力。吊诡的是,应该发生的事情从未发生。隋炀帝三征高丽,不仅损兵折将,而且终因穷兵黩武引发内乱,以至于江山易主。唐太宗以盛世雄兵东征高丽,却坐困于“东瀛小夷”,不得已班师而还。讽刺的是,庸碌无为的唐高宗李治,竟然成功征服高丽,而李治,恰恰没有御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