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炀帝征高句丽:35万兵马只剩2700人

隋炀帝征高句丽:35万兵马只剩2700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699 更新时间:2024/2/11 8:17:13

公元610年,隋大业六年隋炀帝杨广的手又痒痒了,隋军刚刚打完了不听话的吐谷浑,又把目标定在了更不听话的高句丽上。

说到高句丽那就要澄清一个问题,那就是高句丽和高丽的区别。由于很多人在写文章时比较懒(包括我),经常将“高句丽”简单的写成“高丽”。而事实上这两个名词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高句丽”以前是生活在东北长白山的一支少数民族,后来被鲜卑慕容氏烧了王城,挖了祖坟才被迫流亡到朝鲜半岛。对于朝鲜和韩国人来说,“高句丽”只是一个外来的侵略民族。现在的韩国人真正的祖先是新罗人,而“高丽”这个名词是在朝鲜半岛统一之后才出现的,和“高句丽”扯不上半点关系。至于棒子的那些史学家通过研究证明的“中国侵占了朝鲜的领土”一说纯属扯蛋!高句丽本来就是中国的民族,杨广派兵打高句丽顶多也就是自己国家的两个民族打内战。关他们韩国人屁事,至于后来唐太宗征讨高句丽那又是一回事。和隋炀帝的性质有所不同。本文不讨论这个,不过我还是要强调一点,请诸位网友以后要把“高句丽”和“高丽”区分开,不要因为偷懒,少打那一个“句”字而落下把柄给棒子。

扯远了言归正传,历史上高句丽是个很擅斗的民族,说白了就是打不怕。两百多年前被鲜卑人赶出了东北,到了朝鲜半岛仍然不老实。总想着“反攻大陆”,高句丽的领导人也不鸟隋炀帝,试想像杨广这种欲望大过天的人,高句丽在他的眼里不过是阴沟里的臭虫,按死你还不是顺手拈来呀。杨广的自负是有理由的。不过到最后也正是由于杨广同志的轻敌而葬送了大隋的江山…

杨广为了体现自己有多少牛B,将将左右十二军全部调动了,结果隋军一共113万人浩浩荡荡的杀向朝鲜半岛,出此之外杨广同志为了体现自己的排场,还将自己的御营扩编,一共有十二卫、三台、九省、九寺,一共几万人(法国人一向引以为豪的路易十四出门也只有几百人护驾,在杨广的眼里完全就是垃圾)。为了让自己的子弟兵有饭吃,杨广还征发了全国的民夫运粮食,山东的老百姓养战马,江南的水手、弩手也调到东北参战,真可谓是全民皆兵,全国总动员啊。不过杨广这样瞎折腾的结果又如何呢?我们知道两百多年前苻坚带着100多万人杀气腾腾的奔向东晋,可结果却是自己辛苦创立的大帝国在一年之内便崩溃了。看到苻坚的下场后,再看看杨广你会发现他是多少的脆弱…

不过这种脆弱是相对的,因为他们的对手高句丽人更脆弱。仗着自己人多,隋军不可能干不掉高句丽,战争的初期阶段也确实如此,隋军一路势如破竹,杀到了鸭路江边。面对胜利杨广同志的脑袋又开始发昏了,一向是草菅人命的杨广居然第一次想到了“以德服人”(狂晕…杨广殊不知对敌人手软就是对自己心狠吗?),结果杨广下令将高句丽的俘虏释放,而正是这些俘虏,在最后主导了战争的成败。他们将隋军的情报告诉了鸭路江南案的高句丽人,高句丽明知自己实力相差悬殊,便把军队全部撤回了平壤,隋军大将宇文述攻了一个月还是打不下来。最后没办法只好撤退了,但是在撤退过程中宇文述缺乏防备,被高句丽乘机钻了空子。结果隋军大败而且是大溃败!35万隋军跑的比兔子还快,为了保命,隋军将装备全部扔掉。有的人半路开溜,有的人乘机逃跑。结果至征讨的九路大军全部退回鸭路江北案,35.5万人到最后回去签到时只剩下2700,连出征时的零头都没有…隋军主力尽丧,气的杨广骂娘。当他把高句丽手中抢下来的辽西一带设立辽东郡后,便扫兴的回到了洛阳。历史上隋军第一次被打的大败,作为耻辱的创造者杨广欲报一箭之仇。结果大业八年杨广又调集了大军围攻高句丽,而且还是杨广御驾亲征。隋军将高句丽的辽东城团团围住,用尽了当时所有的攻城战术,昼夜不停。辽东城坚持了20多天,终于动摇了,正在杨广乐开花的时候,国内却传来了农民暴动以及杨素叛乱的文书。杨广当然不是傻子,他知道自己如果回去晚了会是什么结果。因此在当日,隋军便丢弃了所有的装备,丢盔卸甲像奔丧一样的逃回了洛阳。第二次揍高句丽又没有成功。

当杨广赶回京城后或许会很纳闷,为什么农民会叛乱呢?而且叛乱的不仅仅是农民,还有地主!一些手握重兵的人不老实,准备乘着皇帝昏庸乘机捞一把,如果成功了或许还能当皇帝呢。在隋末抱着这种心理的人很多,其中就包括李渊父子。不过此时他们还不敢怎么样,天下的主角仍然是杨广与农民义军。杨广在开凿大运河以及对外征战中,每每都会征调大批的民夫。在开凿大运河时,动用民夫最高曾达到500万、东征高丽仅仅征发的独轮车夫就有60几万,如果加上其它方面的用人,总人数会更多。因此,可以毫不否定的说,只要杨广放个屁,全天下都会跟着震动。而且杨广的欲望又大,只要他老人家选定的项目就必定是大项目。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整个隋帝国总人口约4000多万,比两汉时期略少,但通观整个汉代,在它的四百年里面除了打击匈奴之外,没有什么很大的工程。而且对匈奴的战争是必须的。我敢肯定两汉的皇帝们不是不想做一些留芳百世的大工程,他们肯定想过,但是却不敢,因为如果当社会的负担超过了整个社会的承受力时社会也必定会爆发大乱。秦末的教训汉室的皇帝们不是不知道,秦始皇同样也是对权力有着无限追求的人,修长城,攻打河朔,修始皇陵无不都是超级工程,与其说秦灭在了二世的手上,倒不如说是秦始皇埋下的祸根。只是始皇死的早,没有亲眼见到秦末浩浩荡荡的农民起义罢了。而与始皇同样是好大喜功的杨广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把他老爸积累了20年的势能转化为动能,并且依靠此动能干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无奈这些事又不是朝夕间就能搞定的,不过杨广不在乎,因为他要当千古大帝。所以他的眼里只有功绩没有老百姓的血汗,如此君主还有何能来领导全国呢?全国人民就应当反之!就是要造反!因为老百姓已经没有活路了!

那么杨广又是如何来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风暴呢?

就在杨广图谋怎么揍高句丽的时候,倍受煎熬的老百姓再也忍受不了了,山东人王薄带头造反,接着一瞬之间,从河北到江南处处都是起义大军的旗帜。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两个是河北的窦建德以及河南的瓦岗军。这两股势力将隋军打的惨不忍睹,杨广派大老粗王世充去镇压,这个家伙自以为牛b,结果几十万人被打的全军覆没,王世充逃的比兔子还快。杨广看到起义军声势太大也吓的惊慌失措,他自己对农民们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起义刚开始时,杨广怒骂其为“逆民”应当诛杀,可是他却没有想想老百姓为什么要叛逆呢?人家可不是和你杨广那样,属于吃饱饭没事做的人,你自己为君不仁却还要怪别人。修洛阳这么大的工程,放在汉代也是要几辈人才能完成的,可是到了杨广手里,只用了区区的几年。这种不计人力物力,不计成本的代价是什么?只能是老百姓的血汗!从洛阳到大运河再到远征高句丽,无不是创世纪的大工程。做好了可以流芳百世,但是如果搞砸了呢?杨广运气不好,我们常说人要延年益寿,可惜这句话不适合杨广。我敢肯定杨广只当六年皇帝,就凭他建洛阳开运河的功绩,绝对能成为与始皇、武帝一样的大帝。可惜他没有早死,他非常“不幸”的多活了八年,也正是这多活的八年,让杨广由大帝变成了千古第一昏君。杨广可能至死也不明白,自己的罪孽就是做事。汉文、景帝无为而治成为了明君,汉武帝把握住了限度也成为了千古大帝。杨广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渴望功绩,因此鱼肉百姓,而通常不拿人当人的人通常也没有好下场!

大业十二年,杨广又开始手痒了,前两次干高句丽干的不爽,面对国内的义军暴动,杨广决定来个一盘定胜负,孤助一掷了。胜则胜败则败。要么流芳千古要么遗臭万年!为此杨广下诏调集全国的军队全部到涿郡集合,可是事到如今谁还有闲工夫管你的事呢?有的人忙着抢地盘自立为王,有的人和义军打的不可开交,有的人干脆关上大门躲在暗处看热闹,准备乘乱捞点好处。从二月份杨广下诏,一直到八月,堂堂的大隋帝国竟然只有右晓卫来护儿带着自己的部队到了东北。连续五个月都没见人来的杨广同志本来准备大发雷霆的,不过看见总算还有一个人买他的面子,当时也喜笑颜开了|。当即便命令来护儿率右护卫军进攻平壤。

相比于前两次,第三次征讨高句丽的规模明显要小的多,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人多未必管用,因为第三次攻击的成果是最大的。从战争的过程来看高句丽人也确实被杨广给打怕了,从大业六年一直到大业十年,隋军每两年便要到朝鲜烧杀一次,虽然每次都没有打下来,但是战争对于高句丽的影响却是不能忽略的。毕竟小小的朝鲜半岛的物质来源和堂堂的中土根本不在一个档次。高句丽的领导人高元同志想投降,可惜来护儿不买他的帐,把平壤围的水泄不通。无奈之下高元只好派人绕过来护儿到杨广面前投降。结果杨广这个败家子一听高句丽请降,便马上给了对手一个台阶。自己收拾行装后便回了洛阳,临走时还让人转告来护儿放过高句丽一马。结果气的来护儿差点吐血,试问整个右护卫军大老远的跑到东北来是为了什么?大家流血牺牲是为了什么?眼看便要推平高句丽为死去的人报仇雪恨了,你杨广却一句话就让我们放弃?真不理解和高句丽有着血海深仇的人是谁?是谁不计成本的功打高句丽?杨广作为皇帝你太失败了…三年后,杀千刀的杨广死在了宇文化及的刀下,历史还真有趣。当年杨坚夺了宇文氏的天下,如今宇文化及又杀了杨广。看来事事因果报应,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而矣。杨广的死正好给了一个人起兵的机会,这个人就是李渊,想想李渊还真是搞笑。明明自己就不是个好东西却还要脱裤子放屁,立一个隗儡杨侑当皇帝,接着来一个禅让以证明自己的正统。简直是吃饱了饭没事做,试问这点小把戏能骗过谁啊?李渊还真是遵守中原的规矩啊!

杨广死了,隋代也灭亡了。和秦朝一样,强大的隋帝国依然是脆弱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后代的唐太宗明白了这个道理,可惜杨广却还傻乎乎的,隋帝国的悲剧和秦帝国一样,统治者好大喜功,没有遵守所谓的历史规律,也没有把老百姓放在心里。他们的眼里只有功绩,试问这样的人如何能统治天下呢?我一直认为杨广的死是天注定的,这是他的命?一个昏君,一个草菅人命的昏君,一个杀千刀的家伙!他的死是活该!

杨广死了,拥有四千五百万人的隋帝国也灭亡了,历史告诉我们,其实再大的国家,如果不尊重老百姓的利益,那他也脱离不了灭亡的命运!从这点看隋帝国是可悲的!同样杨坚是可悲的,杨广也是可悲的!历史不能假想,一个本有可能流芳千古的帝王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昏庸的帝王!或许这就是欲望的力量吧…它能把一个老实人变的欲望十足!而杨广正是这么一个被欲望吞噬的人…

标签: 隋炀帝兵马

更多文章

  • 隋炀帝在位14年:为什么杨广一直被后人批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封建王朝494位皇帝中的一位,这些皇帝有些在位时间长,有些在位时间短,从杨广是隋朝皇帝的这一历史来看,他应该是属于在位时间比较短的皇帝,因为隋朝在中国只“存活”了三十多年,那么这些年里杨广执政的时间段是多长呢,他在位了多少年,又是怎么死的呢?隋炀帝杨广在位多少年隋炀帝杨广,生于公元5

  • 中国古代对外战争的最大败笔 隋炀帝远征高丽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炀帝

    朝鲜在古代是中国的附属国,他的历史就是被征服的历史,一直是小弟一样的依附在中国的身边,有时候日本打过来还得抱紧中国的大腿,但是有一场战役让朝鲜人足足吹了几辈子,在他们的历史书中被无限的夸大,也正是因为这场战役,隋王朝也分崩离析,走向了覆灭的道路。征伐高丽的历史背景: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是个很有作为的皇

  • 隋炀帝杨广为什么会被骂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炀帝杨广,杨广简介

    古代的帝王,大臣在死后,官方会根据他在世的功绩和行为,给一个总结性的谥号,或是褒奖或是批评或是同情,例如汉文帝,汉武帝,明成祖等谥号,“文” “武”“成”这样的字眼就带有明显的褒义。“文”说明他文治内政做得好。“武”说明他开疆拓土有功。有些则是批评的,比如,隋炀帝,周厉王,周幽王等等。一听就不是好词

  • 唐太宗隋炀帝经历相似 为何结局反差如此巨大?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太宗,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一个是千夫所指的独夫民贼,一个是万人敬仰的贤君明主;一个被钉上了暴君的“耻辱柱”,一个被戴上耀眼的“光环”;一个被骂作“万世暴君”,一个被誉为“千古一帝”。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评价,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然而,他们的人生历程却有着极其惊人的形似之处。第一,他们都是英武将才

  • 唐太宗李世民强加了哪四个亡国罪状给隋炀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炀帝

    《论语·子张》中有这样一句话“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也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意思是说,纣干的坏事不像传说的那样厉害,由于他处在忙国之君的下流地位,人们就把他当作坏的偶像。把天下所以的坏事都归到他的头上了,这说明历来相传的纣的罪恶都是陆续加上去的,《尚书》中只说,纣只是一个糊涂人,贪酒、不

  • 揭秘:隋恭帝杨侑和隋炀帝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隋恭帝,杨侑

    隋恭帝杨侑杨侑是隋朝的皇帝,元德太子杨昭的儿子。杨侑从小就展露出了不同常人的气度,自幼就聪颖过人。出生在公元605年的杨侑,在公元27年的时候就被封为了陈王,之后又改封代王。而且在隋炀帝亲自远征高丽的时候,是杨侑奉命留守长安的,除此之外他还跟着隋炀帝巡视晋阳,隋炀帝还让他做太原太守,之后又镇守京师,

  • 隋炀帝最宠爱的公主为何在随州出家做尼姑?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隋炀帝

    随州市东南有座名山,称仙城山,又叫现光山,民间盛传隋朝有位公主逃到山上的相国寺出家。她是哪位公主?锦衣玉食的帝王之女为何走进深山皈依佛门呢?国破家亡何所依隋炀帝杨广的女儿出家,史有记载。根据《隋书》提供的资料,隋炀帝杨广有3子2女。长子元德太子杨昭,次子齐王杨暕,小儿子赵王杨杲;女儿有两个,长女南阳

  • 李渊和隋炀帝关系 他们两人竟是姨表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渊,隋炀帝

    李渊和隋炀帝关系,隋炀帝杨广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李渊则是唐朝的开国皇帝,这两位不同朝代的人会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他们的外祖父都是同一个人哦。下面就让小编来详细介绍下隋炀帝和李渊的关系,有兴趣的可以进来看看。姨表兄弟隋炀帝杨广与唐高祖李渊的外祖父都是独孤信。中国历史上,外戚世家颇多,如西汉王家,东汉粱家等

  • 隋炀帝用三百万人修建工程 最终走向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隋炀帝

    在中国古代的帝王中,要说谁的名声最差,骂名最多,恐怕非隋炀帝莫属。可以说,隋炀帝就是一个以“恶”而出名的皇帝。在市井传说中,他荒淫无道,凶残暴虐。在正史记载中,他横征暴敛,好大喜功。可大家有没想过,既然他如此的坏,那么他究竟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呢?而且在隋炀帝杨广前面还有个哥哥杨勇,隋文帝是废了太子杨勇

  • 隋炀帝萧皇后凤冠复原 惊艳世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萧皇后,隋炀帝

    在修复过程中,考古人员也有新的发现。通过显微镜观察,凤冠的十二个钗上能够看到许多小珠子,珠化工艺在中国传统金银器制作中是常见的,就是将金银化作一个个小小的珠子附着在物件之上,远远望去,就会显得闪闪发亮,珠光宝气。而当修复工作继续进行时,修复人员发现,这些钗,并不是金的,而是铜鎏金。而鎏金铜珠化工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