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储光羲《安宜园林献高使君》赏析

储光羲《安宜园林献高使君》赏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686 更新时间:2023/12/13 2:06:23

光羲《安宜园林献高使君》

一、作者

储光羲,山东兖州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中进士,又诏中书试文章,由安宜县尉(典史)升任京都,监察御史,因“安史之乱”上了贼船而被贬官。

宝应,是中国荷藕之乡,自古至今诗人就有许多咏荷诗篇,唐代开元后期的诗人储光羲任安宜县尉,便有《钓鱼湾》一诗。诗云:“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同时,储光羲还写有《安宜园林献高使君》等诗作。“高使君”即诗人高适,“安宜园林”即是宝应最早的园林。

二、原作

直道已三黜,幸从江上回。

新居茅茨迥,起见秋云开。

十里次舟楫,二桥交往来。

楚言满邻里,雁叫喧池台。

鱼鳖乐仁政,浮沉亦至哉。

小山宜大隐,要自望蓬莱。

三、注释

1/高使君:即诗人高适(约704年—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后人将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高适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

2/安宜园林:指宝应最早的园林。

3/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4/三黜:指三次进出。

5/幸从:侥幸。

6/茅茨:茅草盖的房屋。

7/迥:差距很大。

8/舟楫:舟船,棹桨。

9/二桥:古时安宜城内有二桥:①嘉定桥,旧名孝仙桥,东西跨市河,俗称县桥。②广惠桥,旧称大仙桥,在县西南正街,俗称新桥。

10/楚言:语言楚楚动听。

11/满邻里:邻里和谐,待人彬彬有礼。

12/雁叫:鸟语花香,人欢马叫。

13/仁政:皇恩浩荡。

14/浮沉:指升降,得失,盛衰。

15/哉:开始。

16/小山:指偏僻地区。

17/大隐:指身离朝市而过着隐居生活。

18/蓬莱:指山东省蓬莱县。古代传说是神仙住的地方,有三仙境,指蓬莱、方壶、圆峤,通称蓬壶。

四、译文

高使君是储光羲的一个好友,也是储的上司,资政学士,其所作诗词在当时也很有名气。储光羲因“安史之乱”,上了贼船。安禄山、史思明被平定后,储光羲因受牵连,被贬了官,回到安宜后,立马写了一首五言排律赠送给高使君。对他说:“这次我的教训很深,在人生的道路上已三进三出,三起三落。这次能侥幸地从风浪中回来,实属是三生有幸。”

回到安宜,储光羲无法再住官邸,只好新建一幢茅草屋,虽然条件差些,但是向阳门第春常在,每天窗开门可见晨曦,迎面天高气爽,风轻云淡,给人以一种很舒适的感觉。

安宜属水荡地区,无船不行,我经常放舟于东荡,纵棹于西湖,观赏荷园风景,给人一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闲时漫步于县城内的二桥之中。传说有大、小仙桥,是神仙交往的地方。这里有一个传说,一次“八仙”之中的吕纯阳(吕纯阳,字洞宾,别号纯阳子,又号回道人。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首,道教仙人之一。号“玉清内相金阙选仙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三曹主宰兴行妙道天尊”,全真道祖师,钟吕内丹派代表人物,被尊称为吕祖、吕祖师、吕仙祖、纯阳祖师。吕纯阳在汉人民间信仰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各地建有吕祖祠祭祀。吕纯阳因喝醉酒,醉卧在孝仙桥上三天三夜,孝仙桥则由此得名。这里邻里和谐,人们语言交流楚楚动听,待人彬彬有礼,到处是鸟语花香,人欢马叫。

这次我犹如鱼儿入网,幸亏皇恩浩荡,未受戮杀。只要社会稳定,社稷安康,国家振兴,我个人的失落算不了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我住在偏僻的地区,过着隐居生活,学习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持螯赏菊,酌句吟诗。虽不是蓬莱仙境,却胜似蓬莱仙境,不亦乐乎!

五、背景

诗人储光羲由安宜县(唐肃宗在位前,宝应县名为安宜)尉(典史)升任京都,任监察御史。后因“安史之乱”上了贼船,待安禄山、史思明二叛贼平定后,储光羲受到牵连,被朝庭贬了官。回到安宜后,诗人回想起自己的境遇,由衷地写下了一首五言律诗《安宜园林献高使君》赠送给时任使君的高适。

六、赏析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137卷,属写景诗的一种体裁。

宋代梅圣俞说:“作诗无今古,惟造平淡难。”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清雅中有风骨,朴素中出情韵。应该说,储光羲的《安宜园林献高使君》诗作就是这方面的成功之作。储光羲作诗不多,不事刻意经营,常常浅白得如说话,然而感情真挚,自然温藉。

本诗具有一种淡妆的美。淡妆之美是诗美的一种,平易中见深远,朴素中见高华。它虽然不是诗美中的极致,但也达到了美的境界。

头两句“直道已三黜,幸从江上回”,紧扣题意,着重点明一个“幸”字,给人一种暗示,引人自己去想象。

三、四句“新居茅茨迥,起见秋云开”,直抒胸臆,不事雕琢,然而环境之变化,写作者从悲观到乐观,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人生,体会作者的坎坷人生。

五、六句“十里次舟楫,二桥交往来”,宕开一笔,以景言情,抒发自己兴致,以放舟登桥,乐意可以忘忧。诗人用十里和二桥的词组对仗工整而自然。

七、八两句“楚言满邻里,雁叫喧池台”,写得惟妙惟肖。楚言对雁叫,满邻里对喧池台。这种动宾式的词组作对仗,不仅使写景与抒情表达得深婉有致,而且使篇章开合动宕,令句法灵妙流动。

九、十两句“鱼鳖乐仁政,浮沉亦至哉”,巧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以自己好似漏网之鱼未受捕杀,深感皇恩浩荡,赦免回乡,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因此对自己的失落,也不怨天尤人, 决心重新做人,开始过新的生活。

最后两句“小山宜大隐,

要自望蓬莱”,既表现了那种揣测不定,留有余地的心理,也反映了他藏在心中的期望和追求,下语平易而用意深远。揭示作者心理的自相矛盾,既想过隐居生活,学习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却又想入非非,想一步登天过蓬莱仙境般美好日子,从而突出诗人的空虚心灵。

学习古诗词,解读古诗词,可以让我们学习古人的诗性才华。从储光羲的《安宜园林献高使君》诗作中,可以看出诗人将诗写得奇巧而自然,充分表现出了诗人的动情之深。同时,也可领略到诗人的表现手法独特,极富有艺术个性。

更多文章

  • 唐代官员储光羲生平简介,被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

  • 《待储光羲不至》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王维

    《待储光羲不至》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6卷第80首。【原文】待储光羲不至作者:唐·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①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②不相顾,临堂空复情③。【注释】①要欲:好像。②了自:已经明了。③空复情:自多情。【译文】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坐立不

  • 两袖清风的典范唐朝元德秀,对人仁慈宽厚死后身无分文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元德秀

    唐代文学家李华(玄宗开元23年进士)在所著《三贤论》称颂元德秀 “以道纪天下”,对聪明或愚笨的人没有分别心一视同仁,以“仁”治乱源。 他的无私德行,可以为人间的师范。元德秀是唐玄宗朝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进士,擅长文辞、弹奏音乐。 他性情纯朴,自己的生活非常素简,对人仁慈宽厚,把俸禄都给了别人

  • 《新唐书·元德秀传》原文及翻译,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元德秀传

    原文: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①调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德秀不及亲在而取,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

  • 唐朝元德秀生平简介,道德高尚,学识渊博,为政清廉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

    元德秀(约695–约754),字紫芝,唐朝河南(今河南洛阳市)人。约生于唐武后万岁通天元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三年,年约五十九岁。少孤,事母孝。举进士,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菌席。家贫,求为鲁山令。岁满去职。爱陆浑佳山水,乃居之,陶然弹琴以自娱。房琯每见,叹息道:“见紫芝眉

  • 唐代濠州刺史颜元孙之子 唐朝中期名臣颜杲卿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安史之乱

    颜杲卿(692年-756年),字昕。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中期名臣,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濠州刺史颜元孙之子。颜杲卿初任范阳户曹参军,曾是安禄山的部下。安史之乱时,与其子颜季明守常山,从弟颜真卿守平原,设计杀安禄山部将李钦凑,擒高邈、何千年。河北有十七郡响应,受唐

  • 颜杲卿是个怎样的人?忠心为国,临危不惧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颜杲卿,唐朝

    历史上出现过许多的忠臣良将,有些能够安享晚年,寿终正寝,但是有些为了大义,为了国家,慷慨赴死,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个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一个忠臣,他忠于唐朝,最终被杀害,但在临死的时候仍然痛骂敌人,他就是颜杲卿。公元755年10月,安禄山起兵反叛,率领十五万军队进攻河北。由于安禄山有平卢兵马使史思

  • 安禄山提拔颜杲卿,颜杲卿反骂国贼安禄山至死不绝口!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颜杲卿

    安禄山提拔颜杲卿,颜杲卿反骂国贼安禄山至死不绝口!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大唐天宝年间,安禄山叛乱突起。危急时刻,首先起来打击叛军的是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音gǎo)卿。颜杲卿本来是安禄山的部下。安禄山发动叛乱以后,颜杲卿就准备反抗。叛军到了藁城(在今河北省,藁音gǎo)的

  • 南霁云是怎么挽救了大唐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南霁云,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朝南霁云射瞎了这人,最终挽救了大唐帝国,后人称为双国士,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南霁云(712年―757年),魏州顿丘(今河南清丰),唐朝玄宗、肃宗时期名将。出身农民家庭,因排行第八,人称“南八”,为人勇武过人。在“安史之乱”中,协助张巡镇守睢阳(今河南商丘),屡建奇功

  • 南霁云是什么样的人?用生命向世人展现了大唐风骨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南霁云,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南霁云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南霁云,魏州顿丘(今属河南清丰)人,生于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家族排行第八,故号称“南八”。他出身寒微,长大后骁勇善战,精于骑射,成为唐玄宗、唐肃宗在位时期的著名骁将。安史之乱爆发后,南霁云投军,为大将张巡的部下,曾屡建奇功。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