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偈七首其一》隋朝 释法泰,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偈七首其一》隋朝 释法泰,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43 更新时间:2023/12/18 14:12:47

古代很多诗人喜欢钻研禅理,维就是半官半隐,他的很多诗都有禅意,比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刘禹锡一生多次被贬,也逐渐地喜欢参禅论道,他曾说,“以章接才子,以禅理说高人,风仪甚雅,谈笑多味。”

苏东坡更是愿意与佛家高僧交流,自己也写过一些感想,比如“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可见很多诗人通佛理,也有很多高僧会写诗,下面这首诗看似一般,却禅意深刻。

偈七首其一 隋朝 释法泰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法泰和尚是隋朝眉州人,俗家姓吕。他先是当了十几年的道士,后来回心向善,皈依佛门,剃发出家于象耳寺。法泰和尚十分虔诚,有一次经书和钱物不小心一起落水,他心急火燎地许下重金喊人打捞经书,却对钱物毫不在意。还好经书并未受损,但之后他就极其珍视这些佛宝,不仅用檀香木作匝藏起来,而且每日静心地念诵。

这首诗语言通俗,却含义深奥。字面意思是,手里空空如也,却好像握着锄头,一边步行一边骑着水牛。人在桥上过,看见桥在流动,水却是静止的。当然我们可以用相对运动的观点来解释,假想人是静止的,桥当然就是流动的。而前两句却让读者如堕云里雾里,只有通过领悟禅理才能解释。

读者看见的是现象,而诗文中描述的却是本体,所以要透彻地理解这首禅师,先要理解本体和现象的关系。本体是指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体,现象是指本体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感觉表象。从现象上观察,人在桥上走,只有水流桥不流!但是诗人却对现象作了否定,同时也是对本体,即佛性的肯定。所以这首诗是通过对现象的否定,来指点读者了解佛性。

也可以换一个角度去理解,现象往往是虚假的,即使亲眼看见的事物(比如魔术)也不可靠;而本体是真实存在的,即使你感觉不到(比如各种场)也不能否定它们的客观性。我们看到人手里是空的,但是诗人却说是抓了锄头,一方面我们也许是看见了假象,另一方面诗人只是想点拨我们去理解佛性,懂得本性就是真心的道理。

禅师们的境界较高,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诗人从差别中来认识平等,从运动中来认识静止。只要心中澄明,喧嚣之地也有幽静的感觉,世界在相互矛盾中达到一种和谐。事物不是绝对地一分为二,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禅意就是在千差万别的宇宙中找到自在,去除差别心,发现万物的平等性。所以无论是桥在流动,还是水在流动,都是内心发生了波动。

释法泰写过很多类似道理的诗,一方面记录自己的修行心得,一方面也迪后人思考。比如他的一首诗这样写道,“生无所生,死无所死。风动尘飞,波澄浪止。和合离散,随处发现。满月弯弓,双雕一箭。”其中的风动尘飞,波澄浪止与“桥流水不流”异曲同工,都是教诲大家如何修身养性,获得佛性。

标签: 释法泰

更多文章

  • 隋文帝之次弟杨整生平简介,杨整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杨整

    蔡景王杨整,汉族。文帝四弟,隋炀帝叔叔。周明帝时以武元军功,赐爵陈留郡公。位开府、车骑大将军。人物介绍蔡景王杨整,隋文帝之次弟也。文帝四弟,唯整及滕穆王瓒与帝同生,次道宣王嵩,次卫昭王爽并异母。整,周明帝时以武元军功,赐爵陈留郡公。位开府、车骑大将军。从武帝平齐。力战而死。文帝初居武元之忧,率诸弟负

  • 隋末幽州反王高开道:屡降屡叛最终被内讧给逼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反王,高开道,罗艺,

    高开道(?―624年),沧州阳信(山东阳信南)人,隋末河北农民起义军领袖。盐户出身,骁勇善战。隋末参加格谦领导的起义军,任将军。格谦战死,他在沿海聚集旧部,发展力量。公元618年,攻克北平,攻取渔阳,自称燕王,年号始兴(一作天成),建都渔阳(今天津蓟县)。旋从高昙晟,被立为齐王,不久杀高昙晟,兼并其

  • 高开道是什么人?和隋朝末年五位帝王都打过交道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朝

    在隋朝末年,出现了很多厉害的人物,比如王薄,翟让、李密和窦建德等等,但是今天说的是另一个牛人,那就是燕王高开道,他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跟杨广、杨侑、李渊、高昙晟、窦建德等五位帝王都打过交道,更厉害的是居然都没有吃亏,这真是个猛人啊!第一参与反隋隋末的时候,因为隋炀帝三次攻打高句丽,导致劳民伤财,一时间天

  • 高开道是什么人?农民起义军领袖高开道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高开道

    高开道其家世代靠煮盐为生。少年时矫捷勇悍,跑起来追得上奔马。隋朝末年,赋役繁重,灾荒连年,民不聊生。大业九年(613年),河间人格谦在豆子岗(今山东惠民境内)起义,拥众十万,自称燕王,高开道于是投奔义军。起初高开道不被格谦所看重。有一次格谦遭到隋兵围捕,左右奔散,不敢救援,高开道只身奋战,连杀数十名

  • 杨智积一辈子“胆小怕事”,保全性命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朝

    他贵为皇亲国戚,身份显赫又颇具才华,本来可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却一辈子小心翼翼,收起自己的锋芒,无所作为。最终他用这种方式得以善终。他就是隋文帝的侄子杨智积,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他的故事,他的一生是成功还是失败,留给大家评判。杨智积的父亲杨整是隋文帝的亲弟弟。他是隋朝的开国功臣,在隋朝建立之前与北周

  • 杨智积是什么人?隋朝皇室宗亲杨智积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朝,杨智积

    蔡王杨智积,高祖弟整之子也。整周明帝时,以太祖军功,赐爵陈留郡公。寻授开府、车骑大将军。从武帝平齐,至并州,力战而死。及高祖作相,赠柱国、大司徒、冀定瀛相怀卫赵贝八州刺史。高祖受禅,追封蔡王,谥曰景。以智积袭焉。又封其弟智明为高阳郡公,智才为开封县公。寻拜智积为开府仪同三司,授同州刺史,仪卫资送甚盛

  • 杨智积:隋朝的皇室宗亲,一辈子活得小心翼翼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杨智积,隋朝

    说起这个人来,身世还是相当不错的。他是皇帝的亲戚,地位也是相当不错的,也算是颇有才华的。这样的身世,做起事来,也是比较方便的。要是用心,也是可以做出一番大事的。但是相反的是,并没有,而是做了一辈子的胆小鬼。其实也不能这样说,人家只是为了保全自己,做事小心而已。把自己的权势和地位收了起来,不仅没有什么

  • 王世恽是什么人?王世恽隋末唐初起义军首领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世恽

    王世恽(?—621年),隋末唐初起义军首领,唐初中原割据势力王世充之兄。王世充杀死元文都、赵长文、卢楚、郭文懿之后,以王世恽为内史令。619年四月初五,皇泰主杨侗被迫禅位于王世充,王世恽将杨侗软禁。武德二年,郑王王世充废除隋皇泰主杨侗,自立称帝,国号郑,年号开明。八月,王世充大封宗室、功臣,封兄王世

  • 【隋书·令狐熙传】原文翻译,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令狐熙传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尊重;办事严肃认真)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其父戒之曰:“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何得过

  • 令狐熙是什么人?令狐熙隋朝官员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隋朝

    令狐熙,名门望族之后,北周封疆大吏令狐整的儿子。令狐熙生性严谨,有雅量,虽在家里,也终日很严肃。不随便与宾客交结,凡是交结的,必定是一时的名士。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善骑马射箭,颇知音乐。开始因通晓经典而任吏部上士,不久授他帅都督、辅国将军,转任夏官府都上士,都有能干之名。因遭母丧而离职,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