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至善至孝张清丰,中国的孝文化的典范

至善至孝张清丰,中国的孝文化的典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870 更新时间:2023/12/18 14:05:34

清丰,隋顿丘人,善事父母,孝行称于世。开皇(隋帝年号)中以孝廉征聘不就,人皆爱慕之。至唐大历(772年)中,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因县界有张清丰门阙,表请以其名名县。

史料记载

清丰县以人名名县,欲溯清丰县之由来,必及张清丰之名,故记张清丰之事迹者迭起。近读《濮阳史志》、《濮阳地名漫谈》、《濮阳文史资料》等书,所载各有异同,莫衷一是。询其博识者,言卖烧饼与朝山进香祈福之事,皆出传说。想隋至今一千三百八十年,其民间口头传说,误差可想而知。现只按清丰县旧志原文录之:张孝子可谓者矣,自隋及唐将几三百年,强藩悍将如田承嗣,乃以其名名县,即改名亦不灭。惜史传及郡志俱不详其行,然百行之先,千秋同仰,必事迹表见哉!张孝子可谓贤者矣,有祠在南关。

《隋孝子张公祠记》:(张清丰)避乱隋甘心于绳枢瓮牖之间,如广莫大树无所困苦,神曳尾泥涂自快,其以完志而终其身也,此意寥寥,数百年间世无有知者。逢承嗣表秦以还,亦无有专列而特著之者,以故迹与世湮没而不彰,遂使四境之内,闾阎故井之人,长生老死于地,而不知县之所由名……。嘉靖四十五年为灵宝许侯治县之明年……卜地(南郭)以建孝子祠云云。

人物孝行

张清丰,我国文明史上的小人物,他的名字却从唐代始作为一个县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唯一的。

作为一介草民,张清丰是以孝道著称于世的。流传下来他的事迹有大的四条:第一,头炉烧饼献父母。每天打出的第一个烧饼给父母吃,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传说当时一些达官贵族,出高价、设圈套,购买头炉烧饼,都未能得逞。第二,浚县大伾山降香。说的是大伾山庙会,张清丰为母亲免灾、祝寿、天天占头炉香。当时来大伾山降香的人很多,都想占头炉香,甚至一夜不睡觉,排队在庙门口,但等到庙门开后,头炉香仍是张清丰的。据说是他的孝行感动了山神,是神仙替他烧的。第三,他因孝行纯笃,弱冠时被举为孝廉,官方屡召不仕,安居布衣,继续孝敬父母双亲。第四,就是张清丰的母亲死后,他在坟旁垒屋一座、守孝三年,每天饭前母亲祭奠罢,自己再吃。

至善至孝,感人至深,激励着一代代清丰人。

标签: 隋朝张清丰

更多文章

  • 隋朝张清丰有哪些孝行?清丰县城的名字由来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隋朝,张清丰

    我出生在这个清丰县城,从小就听父母讲张清丰的故事。张清丰生活在我国的隋朝,当时的清丰县城名叫顿丘,正是因为张清丰的孝顺传遍了十里八乡,随后当地改顿丘为清丰作为我们这个县城的名字,全国的县城名字中使用孝子的名字命名的这还是首例。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孝子的尊敬,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对孝顺的重视程度很深,至此

  • 孝行传千年 清丰县张清丰的孝道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隋朝,张清丰

    孝道乃孝亲之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维系家庭的每一成员,进而影响到人们在国家和社会中的行为,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标志。孝道文化在我华夏大地源远流长。上古时期有尧舜禅让感天动地的仁孝传说;甲骨文中有对“孝”字的形象刻画;《诗经》中有对孝道的真挚歌咏;儒家宗祖孔子编著的《孝经》,则标志着孝

  • 【隋书宇文忻传】原文翻译,宇文忻 ,字仲乐,本朔方人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宇文忻传

    宇文忻 ,字仲乐,本朔方人,徙京兆。忻幼而敏慧为儿童时与群辈游戏辄为部伍进止行列无不用命有识者见而异之。年十二,能左右驰射,骁捷若飞。年十八,从周齐王宪 讨突厥有功,拜仪同三司,赐爵兴固县公。韦孝宽之镇玉壁也,以忻骁勇,请与同行。屡有战功,加位开府、骠骑将军,进爵化政郡公,邑二千户。从武帝伐齐,攻拔

  • 宇文忻是什么人?隋初将领宇文忻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隋朝

    宇文忻,字仲乐,本是朔方人,迁居京兆。宇文忻年幼时很聪明,儿童与小孩们玩耍时,就作打仗的游戏,前进、停止、排队,无不服从他的命令。有认识他的人,见了游戏,感到很惊奇。十二岁时,能骑马奔驰,左右射箭,骁勇敏捷,奔驰如飞。他常对所亲近的人说:“自古名将,只有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成为美谈,但我考察他们

  • 隋朝时期将领宇文忻简介,宇文忻为何对杨坚暗生异心?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隋朝,宇文忻

    宇文忻(523~586年),字仲乐,昌黎大棘(今辽宁省义县)人。北周到隋朝时期将领,太保宇文贵之子,工部尚书宇文恺之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十八岁时,随从齐王宇文宪讨伐突厥,颇有功劳,拜仪同三司,赐兴固县公。跟随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亡北齐,拜大将军。精通兵法,治军

  • 何妥和苏威,何妥为什么最后还是斗不过苏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何妥,隋朝

    隋文帝自从当上皇帝后,就努力学习制衡之术,并把它当作最重要的功课。事实上这功课,代代君王都得通,一旦失衡,政权不稳。隋文帝上位时已经是政治经验极度丰富的老人了,自然把这玩得纯熟。不过,他毕竟是人,也会有偏心的时候,尤其是在自己最心爱的苏威那里,偏得可厉害了。公元592年,这一年正月无事,大家都在安静

  • 隋朝大臣何妥生平简介,该怎么评价何妥?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朝

    何妥的父亲何细胡因经商进入西蜀,于是就在郫县安家,侍奉梁朝武陵王萧纪,主管金帛交易,因而成为巨富,号称“西州大贾”。何妥小时就机警聪敏。八岁时游国子学,助教顾良对他开玩笑说:“你既然姓何,不知是‘荷叶’之‘荷’?还是‘河水’之‘河’?”何妥应声说道:“光生姓顾,不知是‘眷顾’之‘顾’,还是‘新故’之

  • 隋代音乐家与哲学家何妥简介,何妥的著作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隋代,何妥

    何妥(生卒年不详),字栖凤,西城人。隋代音乐家与哲学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父何细胡是西域人,在梁朝经商致富,遂家居郫县(今四川成都平原中部)。何妥机敏聪慧,八岁入国子学。开皇十二年(592年)以国子博士受命考定钟律。又曾献上何妥车。以国子祭酒卒于官。著有《乐

  • 为什么杨坚一死王劭的文章就分文不值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朝,王劭

    隋朝学者王劭先生,由于博学多识,被隋文帝杨坚任命为国史副总编,也就是古时候的佐郎。有一次,他在朝堂上对隋文帝杨坚说:“皇上眉骨圆隆,额头上有肉突起,好像干戈对立,这是龙的相貌呀!”并用手指点着杨坚古怪的大脸盘子,让群臣们细瞧。隋文帝杨坚一听此话,大喜,当即就赐予了他财帛百段,并把他提拔为国史总编,也

  • 王劭是什么人?隋代历史学家王劭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劭,隋朝

    王劭,字君懋,生卒年不详,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隋代历史学家。王劭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其祖魏晋以来历仕高官。父亲王松年,在北齐任御史中丞。王劭幼年沉默寡言,但博览群书,孜孜不倦,不满20岁时就被北齐尚书仆射魏收辟为参开府军事。王劭累迁太子舍人,持诏文林馆。王劭知识广博,记忆力惊人。一次祖孝征、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