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代贤良徐有功,一生被罢官三次结局如何?

一代贤良徐有功,一生被罢官三次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88 更新时间:2023/12/30 8:38:37

你真的了解徐有功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武则天时期,政治上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任用酷吏。这些酷吏最善于罗织罪名,审讯手段毒辣。落到了他们手里,就没有定不了的罪。他们往往把人折磨个半死不活,然后逼迫你按照他们的意愿招供。武则天为了打击反对派、打击李唐宗室势力,巩固自己的地位,大肆招徕酷吏。在武则天执政期间,涌现出一批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酷吏,如周兴、来俊臣、丘神绩、王弘义等,都是深得武则天赏识的"高手",他们"构陷无辜,皆抵极法",致使"公卿震恐,莫敢正言"。但在这些大臣之中,有一个是例外,他叫徐有功。他长期在朝廷的司法系统当官,一生都在和酷吏死磕,还时不时公然顶撞武则天,有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现在人熟悉徐有功的人不多。但是史书对他的评价可不低。中宗时期,朝廷专门下诏表彰,说他:"节操贞敬,器怀亮直,徇古人之志业,实一代之贤良","卓然守法、虽死不移。无屈挠之心,有忠烈之议。"

那徐有功到底有何大功劳值得如此赞誉呢?

其实他一生也没有啥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官职也并不显赫,比起狄仁杰娄师德张柬之等这些官至宰相的人来说,更是显得有些渺小。他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就是坚守法治,依法办事、依法判案,纠正冤假错案,和酷吏们死磕到底。他做到了,《新唐书》上说"今有功断狱,天下无冤枉人"。

徐有功生于640年,名宏敏,爷爷是国子监博士徐文远。青年时期举明经及第,先在蒲州任司法参军,相当于现在中级法院的院长。

在任期间,徐有功以仁政著称,"不忍杖罚"。当时审案,用刑是常事,现在叫"刑讯逼供",当时却是合理手段。我们看到很多电视剧和古代笔记小说里,县令审案,常常挂在嘴边的便是:"招还是不招?不招就大刑伺候。"刑具则是千奇百怪,目的就是要让犯人承受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痛苦。

徐有功在当时就意识到这种"杖罚"不符合"仁道"精神,所以在任期间没有对一个犯人进行过体罚。老百姓感激他的恩德,纷纷奔走相告:"犯徐参军杖者,必斥之。"老百姓的这种口头约定,体现了当时人们对"杖罚"的厌恶,也是对徐有功功绩的肯定。《新唐书》本传上说,直到他任期满,他没有处罚过一个人。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也说明徐有功确是做到了"为政仁"这条准则。

徐有功在蒲州司法参军任上官声好,得民心。永昌元年(689年)徐有功被调到京师,担任司刑寺丞,仍旧是司法系统,掌管案件的复核和判决。熟悉唐朝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一年的大唐政坛颇不平静。唐高宗去世,武则天以皇后身份临朝执政。武后上台,开始打击李唐宗室旧臣。

此时的徐有功虽然只是五品小官,但是他也面临着抉择,是坚守依法判案的原则还是趋附于武后的权威,依照武后意图判案?这是对他的考验。事实证明,他经受住了考验,坚守了自己的选择。

武后称帝后,根据政治需要动辄杀人,徐有功每次见到不符合法理的,都要和武后据理力争。武后不从,他还要和她争论一番。武则天可容不下这种敢于公开顶撞的人,"后大怒,令拽出斩之"。徐有功毫无惧色,仍旧大声辩论说:"臣虽身死,法终不可改!"这话真是说得掷地有声。

武后终于还是没舍得杀他,临刑前把他赦免了。这种事情还不止发生一次,《隋唐嘉话》上说,"如是再三,终不挫折"。

武后称帝后,令诸酷吏"捕将相,俾相钩逮",致使"朝野震恐,莫敢正言",徐有功则勇敢地站在酷吏的对立面,和酷吏死磕到底。

武则天因得位不正,所有她对"谋反"一类案件特别敏感。凡是牵涉到谋反的,都必须要深挖彻查。所以她手下的酷吏往往把一些非谋反的案件往谋反案件上牵,扩大牵涉面。博州刺史李冲起兵反对武后,一个叫颜余庆的县令糊里糊涂地被牵扯进来。

李冲很快就被镇压了。李冲和父亲李贞被杀。事发时恰逢永昌改元,朝廷曾发布赦令,赦免主犯之外的人死刑。这个颜余庆就是在赦免令发布后被人举报的。武则天命令来俊臣审讯颜余庆案。当时来俊臣揣摩了武后的心思后,极力主张将颜余庆视为李冲谋反案的主谋处斩。

徐有功则主张将其流放,他认为,主犯只有李冲和李贞,已经被杀了。颜余庆只是从犯,应该按照永昌赦令判流放。他和来俊臣死磕,说:"永昌年间的赦令写着:'与虺贞(李冲的父亲李贞,李冲起兵后,他父亲李贞随之响应)狼狈为奸的,魁首已处死刑,尚未直接参与行动的从犯给予赦免。'刚刚颁发赦令说魁首已处死刑,那么魁首没有遗漏的了。颜余庆在颁发赦令之后被告发,这就是从犯。如果把从犯当作魁首,就是把不该判死刑的人推向死亡。我认为朝廷这样做是不应该的。"

武则天听后,非常愤怒,她问:"什么叫作魁首?"她这话背后的意思就是,我说他是魁首他就是魁首。

可徐有功却据理力争,挺直了腰板回答说:"魁,就是主帅;首,就是主谋。"

武则天说":颜余庆怎么不算魁首?"

徐有功回答说":要说魁首,这就是李贞父子。魁首已经被处死刑之后,颜余庆现在才被追究,不是从犯又是什么?"

武则天咬了咬牙,冷静考虑后,还是听了徐有功,免去颜余庆死刑。

来俊臣眼见迎合武后的一次好机会就这样被徐有功给破坏了,很是不甘心,对徐有功怀恨在心。

武后执政时期,任知古、裴行本等七为大臣遭诬陷被一酷吏们判处死刑。武则天为了显示自己的仁政,曾在朝堂上说:"古人用死刑来制止罪犯,我现在用恩德来制止罪犯,现在免去任知古等人死刑,给他们第二次生命。"

来俊臣一听急了,不把他们往死里整,万一哪一天他们复出了,我岂不是遭殃了吗?于是急忙说,万万不可,法律岂能随意更改?他们都是罪大恶极之人,必须依法判处死刑。

正在武则天迟疑之际,徐有功禀奏说":来俊臣违抗陛下给人第二次生命的恩赐,不能够表明陛下言而有信。"

武则天这才没有按照来俊臣的思路走,下令赦免七人的死刑。

徐有功处处和朝廷的酷吏们作对,这些人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这年,道州刺史李仁褒兄弟被人陷害下狱,徐有功为他们争辩。当时另一名酷吏周兴立刻弹劾徐有功,并请求将他斩首。武则天没同意杀,但是罢免了他的所有官职。

武则天时期,徐有功三次被罢官,最危险的一次,他已经被押到了刑场,他对前来送行的朋友说:"不要哭,难道这世上只有我一个人会死吗?我为维护国家的法律、公正地为法律说话,权不能大于法呀!我为执法、护法而死,死何足惜!"在行刑的最后一刻,武则天改变了主意,再次赦免了他。《新唐书》上说他"将死,泰然不忧;赦之,亦不喜"。他一生卓然守法,虽死不移,时人赞颂他"听讼惟明,持法惟平"。

那些以整人为目的的酷吏,最后都没有好下场。而徐有功去世后,得到了历史的肯定,享有极高的声望,中宗、玄宗都曾为其追授官职,武宗时下诏追赠其谥号"忠正"。直到今天,他所秉持的司法公正仍旧值得后人学习,他不"以私害公"的精神仍旧值得借鉴。

标签: 徐有功唐朝

更多文章

  • 独孤贵妃的死对代宗的打击有多大 不仅悲痛还掺杂一些愤怒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李邈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多年,中国历史丰富多彩,但在历代王朝中,经济、文化、军事力量等都非常强大的王朝只有一个,那就是唐朝,唐朝历经289年,而且唐朝是当时世界上公认的最强大的国家,做到了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但自从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开始走向了没落,外有吐蕃等强敌虎视眈眈,内有权臣擅权、节度使反叛之乱,大唐王

  • 唐朝韩王李迥的生母独孤贵妃简介 史籍上是怎么记载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独孤贵妃

    贞懿皇后独孤氏,先祖李氏,隋时改姓独孤,唐时家族曾恢复李姓,大历年间又改姓独孤。天宝九载生韩王李迥,后生华阳公主。大历三年(768年),册为贵妃,宠冠后宫。大历十年(775年)十月初六薨,追封皇后,谥曰贞懿。大历十三年(778年)十月,葬于庄陵。大历十三年十月六日,代宗下诏度独孤贵妃孙女、韩王长女出

  • 深受唐代宗宠爱的独孤贵妃为什么没有被立为皇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独孤贵妃,唐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独孤贵妃的文章。唐代宗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痴情皇帝,尤其是他对独孤贵妃的宠爱,简直让人无法理解,在独孤贵妃去世后,唐代宗抱着独孤贵妃的尸体不能不松手,在大臣们的苦苦相求下,唐代宗才算撒手,但是就是不允许独孤贵妃的尸体下葬,隔三差五就会到独孤贵妃的棺材旁边哭诉。由

  • 不空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 他做出的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佛教

    不空(Amoghavajra)(公元705年~ 公元774年),音译为阿目佉跋折罗,意译为不空金刚,又名不空三藏法师,不空大师,或称不空智,唐玄宗赐号“大唐智藏”,封特进试鸿胪卿。时代背景印度的佛教,在历史上可分为小乘、大乘、金刚乘(密教)三个阶段。而不空三藏正好生长在密教盛行的时代。密教在印度可说

  • 有关于不空的评价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他的门人弟子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不空

    不空(Amoghavajra)(公元705年~ 公元774年),音译为阿目佉跋折罗,意译为不空金刚,又名不空三藏法师,不空大师,或称不空智,唐玄宗赐号“大唐智藏”,封特进试鸿胪卿。祭日情况7月17日(农历六月十五日)恭逢唐密祖师不空三藏纪念日,历史上他于农历的这一天入寂。不空三藏为中国唐代在汉地系统

  • 古代一种喝不空的酒杯是什么样子?真的存在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朝,李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一种喝不空的酒杯是什么样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人们往往都会对古人的智慧感到惊叹。很多古人所创造的物品,直到今天依然令人感到叹为观止。例如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曾侯乙尊盘”,其精美复杂程度简直超过了人们的想象,一直到今天都无法按照古法复制。每个参

  • 安史之乱的领导者之一 史思明长子史朝义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安史之乱

    史朝义(?—763年),突厥人,生于宁夷郡,史思明长子,是安史之乱的领导者之一。天宝十四载(755年),史思明随安禄山起兵,他率军守冀州、相州。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称帝,史朝义被封为怀王。上元二年(761年)他率兵杀史思明,三月十四日即位,年号显圣,又派散骑常侍张通儒等至范阳,杀皇后辛

  • 安史之乱是怎么结束的?以史朝义自缢而结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史朝义,唐朝

    安史之乱最终以史朝义自缢于滦县榛子镇而结束。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安史之乱分为两个时期,早期是安禄山作乱,史思明只是安禄山的一个部将,后来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杀父自立,企图除掉史思明,史思明害怕投唐,可大唐对史思明并不信任,企图除掉史思明,史思明得到消息后又复叛,和安庆绪相

  • 史朝义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要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史朝义,唐朝

    史朝义自杀,战乱的最终结束,以这种方式到来,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巨大的危机。这场危机的结束是以史朝义自杀为终点。公元七六二年四月初五,玄宗病死。在他78年的人生中,风云跌宕。当时,肃中也患了重病,仅仅过了13天以后。父子二人,就黄泉相见。到

  • 令狐德棻的主要成绩有哪些 他的亲属成员及个人作品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政治家

    令狐德棻(583~666年),字季馨,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史学家以及政治家。主要功绩奏请购书魏徵令狐德棻在唐初倡举了两件事很有历史意义。其中一件是奏请购募天下书。唐初,德棻任秘书丞,职责是掌管经籍图书之事。当时经隋末大乱,经籍图书大量散失,德棻向唐高祖建议,以朝廷之力广泛收求天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