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一种喝不空的酒杯是什么样子?真的存在吗?

古代一种喝不空的酒杯是什么样子?真的存在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088 更新时间:2023/12/28 17:04:32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一种喝不空的酒杯是什么样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人们往往都会对古人的智慧感到惊叹。很多古人所创造的物品,直到今天依然令人感到叹为观止。例如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曾侯乙尊盘”,其精美复杂程度简直超过了人们的想象,一直到今天都无法按照古法复制。每个参观过“曾侯乙尊盘”的人,都会被这件巧夺天工的文物所震撼。

在唐诗宋词中,曾经就描绘过一种怎么喝都喝不空的酒杯。可是后来这种神奇的酒杯失传了,到近代以后,更是没有人知道这种酒杯到底是什么模样。那么,这种号称喝不空的酒杯,究竟是怎样的呢?在李白的《襄阳歌》中是这么形容的:

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李白可以用鹦鹉杯一日豪饮三百杯,而宋代诗人陆游则留下了“鹦鹉杯深君莫诉”的千古绝句。看来,对于古代的爱酒之人来说,鹦鹉杯应该算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酒器。

一直以来,考古专家们对鹦鹉杯也非常感兴趣,可是一直没有出土过这种文物。直到1965年挖掘“象山王氏家族墓地”时,考古专家们才从古墓中挖出了李白诗歌中描绘的,这种怎么喝也喝不空的诡异“酒杯”,

1965年,考古专家在南京象山发现了一座家族墓葬,随后考古专家们决定对这座古墓进行挖掘。通过出土的墓志铭,考古专家们判断这座家族墓葬的主人就是东晋的王兴之。王家是东晋时期豪门大族,和当时的谢家起名。这个王兴之虽然不怎么出名,但是他的一个侄子和侄孙却非常有名,这两人就是王羲之王献之

这个发现让考古专家们惊喜异常,没想到这座古墓的主人竟然还有如此大的来历。在之后长达5年的挖掘中,出土了数量丰富的随葬品,对研究魏晋时期的家族文化、丧葬风俗有着重要价值。在出土的这些随葬品中,有一件物品引起了考古专家们的注意。因为这件文物造型非常独特,竟然是一只完整的大海螺。

古人的墓中为什么会放一只大海螺?难道这只海螺对墓主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经过翻阅大量资料,专家们终于知道了这只海螺的真正作用,原来它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鹦鹉杯。看来墓主王兴之生前也好杯中之物,所以才在自己的墓主陪葬了一只鹦鹉杯。

当时还是第一次出土鹦鹉杯,专家们对此非常感兴趣,想要研究一下鹦鹉杯为什么可以千杯不尽。可是从外观上看,这只海螺无论怎么看都是一只普通的海螺,可是为什么却这么受古人的喜爱呢?因为从外表上看不出什么,最后专家们决定用X光对海螺进行检测。在X光的照射下,专家们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只鹦鹉杯的内部自然生成了许多网格,彼此之间还有细密的小孔相连。当古人把酒倒进鹦鹉杯之后,酒液会通过小孔逐渐渗透进鹦鹉杯内部的网格中。这样一来,当古人从鹦鹉杯中倒酒时,里面的酒并不会一下子全倒出来,而是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一点点地流出来。这样一来,就给人一种错觉,好像里面的酒永远也喝不空一样。

不得不说,古人实在是太聪明了。这个鹦鹉杯所采用的原理,其实和现在的活性炭差不多,都是利用这些物品内部的空间。因为用这种细水长流的酒杯饮酒显得非常雅致,有情调,所以就受到了古代爱酒人士的追捧,怪不得李白要说用鹦鹉杯他能“一日须倾三百杯”。看来,李白的骨子里还是非常浪漫的。

除了“象山王氏家族墓葬”出土的这件鹦鹉杯之外,后来考古专家们在河南偃师的一座唐墓里面,也出土了一件鹦鹉杯,证实了李白、骆宾王诗歌中的鹦鹉杯,在唐朝时期确实是真实存在的。而大诗人李白,当年可能真的用这种鹦鹉杯饮过酒。

那么,大受古人喜爱的鹦鹉杯,后来又是如何消失的呢?这还要从鹦鹉杯本身说起。

在古代,鹦鹉杯还有个名称叫“海螺盏”,是用一种名叫“鹦鹉螺”的海螺制成的。这种“鹦鹉螺”在5亿多年前的奥陶纪就出现了,被动物学家誉为“活化石”,一般生活在100米深的海底,古人想要捕获起来很困难,所以显得非常稀有。后来鹦鹉螺越来越少,大名鼎鼎的鹦鹉杯也就逐渐在历史上消失了。

标签: 唐朝李白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的领导者之一 史思明长子史朝义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安史之乱

    史朝义(?—763年),突厥人,生于宁夷郡,史思明长子,是安史之乱的领导者之一。天宝十四载(755年),史思明随安禄山起兵,他率军守冀州、相州。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称帝,史朝义被封为怀王。上元二年(761年)他率兵杀史思明,三月十四日即位,年号显圣,又派散骑常侍张通儒等至范阳,杀皇后辛

  • 安史之乱是怎么结束的?以史朝义自缢而结束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史朝义,唐朝

    安史之乱最终以史朝义自缢于滦县榛子镇而结束。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安史之乱分为两个时期,早期是安禄山作乱,史思明只是安禄山的一个部将,后来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杀父自立,企图除掉史思明,史思明害怕投唐,可大唐对史思明并不信任,企图除掉史思明,史思明得到消息后又复叛,和安庆绪相

  • 史朝义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要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史朝义,唐朝

    史朝义自杀,战乱的最终结束,以这种方式到来,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巨大的危机。这场危机的结束是以史朝义自杀为终点。公元七六二年四月初五,玄宗病死。在他78年的人生中,风云跌宕。当时,肃中也患了重病,仅仅过了13天以后。父子二人,就黄泉相见。到

  • 令狐德棻的主要成绩有哪些 他的亲属成员及个人作品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政治家

    令狐德棻(583~666年),字季馨,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史学家以及政治家。主要功绩奏请购书魏徵令狐德棻在唐初倡举了两件事很有历史意义。其中一件是奏请购募天下书。唐初,德棻任秘书丞,职责是掌管经籍图书之事。当时经隋末大乱,经籍图书大量散失,德棻向唐高祖建议,以朝廷之力广泛收求天下书

  • 东硖石谷之战的后续:契丹头目孙万荣被人出卖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东硖石谷,王孝杰,名将,

    后突厥乘契丹后方空虚之机,发兵进攻契丹新城,尽俘契丹老弱妇女而归,并使乙冤羽驰报孙万荣。孙万荣此时正与唐(周)军相持,忽闻新城有失,慌恐不安,众心离散。附于契丹的奚人也乘机背离契丹。唐(周)军神兵道总管杨玄基击其前,奚族兵众击其后,部将何阿小、李楷固、骆务整都被俘,契丹军大溃,孙万荣帅只得轻骑数千东

  • 孙万荣造反,武则天多次征讨,没想到最后却被家奴杀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武则天

    李尽忠和孙万荣举兵攻陷营州,武则天最多次派人进行征讨,但都没能打败他们,可孙万荣却被家奴杀死了。却说惟自怀义死后,天堂、明堂,仍然派人督造,越年乃成,规模比前时稍狭,华丽不减当初,易名为通天官,又改元为万寿通天。武氏方铺张扬厉,粉饰太平,祀南郊,封中狱,去越古、慈氏诸号,改称天册金轮大圣皇帝,赐十日

  • 孙万荣举兵反唐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契丹族

    孙万荣(约640—697.5.25),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首领,军事统帅。战争受阻此后,契丹军攻打平州(治今河北卢龙),但被武攸宜重兵所阻,别部夜袭檀州(治密云,今属北京)也被击败,遂率兵退入山中,寻机再战。十月二十二日,李尽忠因病去世。契丹部众在孙万荣的率领 下,继续著反唐事业。就在此时,后突厥阿史

  • 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首领 军事统帅孙万荣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孙万荣

    孙万荣(约640—697.5.25),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首领,军事统帅。契丹是唐朝时期东北地区的游牧部族,傍水草而居,以畜牧、射猎为主要生活来源。孙万荣的曾祖(一说为祖父)孙敖曹在隋朝时是契丹一个部落的首领,仕隋为金紫光禄大夫。唐武德四年(621),孙敖曹附唐,为此唐高祖李渊将其部落安置在营州城(治

  • 始毕可汗继位以后到底做了什么 连隋朝都对他忌惮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始毕可汗

    隋末唐初时期,东突厥势力是最为强盛的阶段,拥有百万雄师不说,周边的国家因惧怕其实力还纷纷前来归降,丝毫不弱于汉朝、唐朝!东自契丹、室韦,西边的吐谷浑、高昌,各国都臣服于突厥,另外中原的割据势力如薛举、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等人,他们虽然各自称王为帝,但都向东突厥称臣。那时,东突

  • 启民可汗阿史那·染干之子 东突厥可汗始毕可汗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可汗,唐朝

    始毕可汗(?―619年),姓阿史那氏,名咄吉世(一作咄吉、吐吉), 启民可汗阿史那·染干之子,东突厥可汗,609年―619年在位。大业五年(609年),启民可汗病逝,咄吉世继位,号始毕可汗。大业十一年(615年),当时突厥臣服隋朝,隋炀帝采纳大臣裴矩建议,分化突厥势力,拉拢始毕可汗之弟叱吉设,设计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