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嘉佑《竹楼》原文翻译及鉴赏,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

李嘉佑《竹楼》原文翻译及鉴赏,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736 更新时间:2024/2/24 19:13:57

李嘉佑《竹楼》

押尤韵 用典故:五侯

傲吏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

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

【注释】

(1)五侯:泛指达官显贵。

(2)蒲葵:草名,叶、柄可制扇。

【鉴赏】

李嘉祐(约 719—约

781),字从一,赵州(今河北石家庄赵县)人。唐玄宗天宝七载(748)举进士,历官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肃宗至德元载(756)贬鄱阳令,历任台州(今浙江台州)刺史、袁州(今江西宜春袁州)刺史,罢任后侨居苏州。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称其“振藻天朝,大收芳誉。中兴高流,与钱(起)、郎(士元)别为一体,往往涉于齐梁,绮靡婉丽,盖吴均、何逊之敌也”。著有《台阁集》,《全唐诗》录其诗二卷,《全唐诗续拾》补其诗二首。

《竹楼》原集作《寄王舍人竹楼》,所以此诗是写王舍人竹楼的,实际上也就是写王舍人的,当然也是为了表达诗人自己的生活情趣。起句点明王舍人的身份与性格,说他是个无权无势的闲散小官,却看不起达官贵人。“傲吏”,恃才傲物的官吏。战国时期的庄子,曾在蒙(今河南商丘)做过漆园小吏,楚威王欲拜他为相,被他拒绝了。

后世遂称他为傲吏,如晋郭璞《游仙》诗说:“漆园有傲吏。”这里将王舍人比喻成庄子。“五侯”的典故,本卷《寒食》诗已作解释。

后三句具体写王舍人的所作所为。次句写他就地取材,用极其便宜的竹子建了座高高的竹楼,可见他的闲情逸趣,与众不同。后两句写他建竹楼的目的就是为了休闲。第三句写他待在竹楼上不用摇动蒲扇就可以享受清风,“蒲葵扇”是一种与羽扇、纨扇比起来要普通得多的扇子,使用这种扇子,可见王舍人的生活非常简朴。末句写他闲躺在竹楼上就可欣赏到飞来飞去的鸥鸟。“纱帽”指在家中戴的一种可以防止头发散乱又透气的简便帽子,如白居易《夏日作》说:“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对水鸥”也暗用了《列子·黄帝》篇鸥鸟忘机的典故,表明王舍人超尘脱俗,忘身物外,不以世事为怀。

这首诗运用了一些典故,对丰富诗歌的内涵、深化诗歌的主题,具有明显的作用。我们在读诗时注意查考相关典故,会加深我们对诗歌的理解。此外,这首诗在结构上也颇具特色。

傲吏拼音:ào lì

不为礼法所屈的官吏。 晋 郭璞 《游仙》诗:“ 漆园 有傲吏, 莱氏 有逸妻。” 唐 郎士元 《送元诜还丹阳别业》诗:“已知成傲吏,复见解朝衣。” 宋

陆游 《上虞逆旅见旧题岁月感怀》诗:“ 漆园 傲吏犹非达,物我区区岂足齐。” 明 陈子龙 《种柳篇》诗:“ 彭泽 漫能称傲吏,阳关无处寄悲歌。”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李嘉佑,唐代诗人,字从一,历史记载及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

    李嘉佑,唐代诗人,字从一。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天宝七载(748)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李嘉祐,字从一(《新唐书艺文志》注云:别名从一。此从《唐才子传》)赵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肃宗至德中(公元757年)前后在世。工诗,婉丽有齐、梁风,人拟为吴均、何逊之敌。与严维、刘长卿、冷朝阳诸人友善。天宝七

  • 古人记载王绩能每日痛饮一斗酒 古人的酒量真的有这么好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人,酒量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古人酒量,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武松喝十八碗“三碗不过岗”,醉酒熏熏照样上井冈山打虎;李白一斗酒下肚,提笔就是锦绣诗篇;王绩更是每日痛饮一斗酒。看到古人的这些记载,你是不是都为古人的酒量感到震惊?首先呢,白酒是到清朝以后才出现的。古代人喝的都是

  • 为一斗酒就折腰的王绩为什么要入仕当官?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王绩,唐朝

    在历史长河中,王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王绩出身官宦世家,却对仕途没有兴趣,反以陶渊明为偶像。他自幼好学,博闻强记,但从小就不安分。15岁时,王绩去长安游历,拜见权倾朝野的大臣杨素。杨素与他谈笑时,发现他谈吐非凡,有英迈之气,因此称之为“神童仙子

  • 王绩为何会选择归隐呢?是自己的选择还是对世俗的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王绩

    王绩出身官宦世家,却对仕途没有兴趣,反以陶渊明为偶像。他自幼好学,博闻强记,但从小就不安分。15岁时,王绩去长安游历,拜见权倾朝野的大臣杨素。杨素与他谈笑时,发现他谈吐非凡,有英迈之气,因此称之为“神童仙子”。没过几年,王绩便“应孝廉举,中高第,授秘书正字”。但他生性简傲,受不了朝廷里的各种规矩,就

  • 唐朝元稹最爱的女子是不是元配夫人韦丛?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

    一、他们相遇的地方叫普救寺1187年前的一个夏夜。皎洁的明月正对着窗棂,夏虫的闹声滋扰着人心。屋里烛灯如豆,伴风摇曳如舞。卧房里,那位静躺在床上、病入膏肓的老者,在侍童的搀扶下,挣扎着起床,踉跄地走到桌前,用沾满浓墨的笔端,颤抖着写下他

  • 韦丛是什么人?唐朝元稹之妻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

    韦丛,字茂之,韦夏卿嫡出季女,母裴氏(裴皋女、裴耀卿孙)。韦丛生于建中四年(783年),生不月而母裴氏殁,由庶母段氏抚养。贞元十八年(802年)嫁给元稹,时年二十。卒于元和四年(809年)七月九日,时年二十七。生五子及一女。女曰保子,适校书郎韦绚。韦绚,韦执谊之子。简介韦丛,元稹爱妻,为当时太子少保

  • 唐朝诗人元稹是如何悼念他的亡妻韦丛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元稹,唐朝

    说到元稹,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元稹,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共同推动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词成就巨大。说起元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写的众多悼亡诗,一生大概写了三十多首,其中写给原配妻子韦丛的就有十多首,最著名

  • 《春思》唐代诗人皇甫冉,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春思》

    《春思》是唐代诗人皇甫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借闺妇抒写春怨,期望早日了结战事,征夫能功成名遂。诗的首联点明题意,首句点“春”,次句点路遥“相思”。颔联写少妇和征人所在之地,一在汉,一在胡,相隔千里。颈联写离恨,写春情。末联故作问语,问征夫何时功成返乡。全诗流露非战情绪,也是借汉咏唐,讽刺穷兵

  • 皇甫冉唐代诗人生平简介,代表作品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

    皇甫冉(约公元717年—约公元771年),字茂政,男,汉族文人。祖籍甘肃泾州,出生于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据《唐诗三百首新注》线装版记载:皇甫冉(716--769),字茂政,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人。曾

  • 唐诗春思如何鉴赏,皇甫冉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诗,春思

    春思,唐代皇甫冉,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层城 一作:秦城)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这首诗题为《春思》,大意是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对丈夫梦绕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