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沈全期的文学风格怎么样?初唐诗人生平简介

沈全期的文学风格怎么样?初唐诗人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1742 更新时间:2023/12/10 0:35:18

沈全(佺)期:(656年—约714),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初唐诗人。青少年时代曾事漫游,到过巴蜀荆湘。上元中进士及第,后任考功员外郎,预修《三教珠英》,任通事舍人,转给事中。中宗复帝位,杀张易之,其幕僚被流放岭南。经儋州,过交趾,达州流放地。遇赦量移台州录事参军。景龙中入修文馆为学士,作文学侍从。其诗多属应制,带六朝绮靡文风,然前期模山范水之作,及流放中感时伤怀之章,尚有骨力。与宋之问齐名,世称“沈宋”。唐代五七言律体至沈宋而定型。

人物生平

少年时代的沈佺期读过很多书,包括儒家经典和史籍以及道教和佛教经典,并且有很高的音乐才能;十三四岁时,曾西南游,这时,诗已写得相当不错;

由于他知识渊博,才华出众,年仅十九岁便中了进士;

38岁时,武则天称帝,沈佺期被召拜为通事舍人,这是他进入仕途的起点;

在以后的十年中,他平步青云,四次左迁;

后遭人陷害,在狱中及流放途中,写了不少诗,风格沉郁,富有真情实感,是沈诗中的上品;

706年,沈佺期遇赦返回长安,以后的八年中勋位渐高,这时他的七言诗,格律臻于成熟;

714年,沈佺期卒,归葬。

文学风格

沈佺期的诗多宫廷应制之作,内容空洞,形式华丽。但他在流放期间诸作,多抒写凄凉境遇,诗风为之一变。如《初达□州》、《岭表逢寒食》、《□州南亭夜望》等诗,思念京华和家室,情调凄苦,感情真实,与应制之作迥异。代表作《杂诗》三首,写思妇与边塞征人的两地相思,有反对穷兵黩武的意义。他还创制七律,被胡应麟誉为初唐七律之冠(《诗薮·内编》卷四)。其中《古意呈补阙乔知之》(一名《独不见》)一首,语言流畅,气势充沛,沈德潜《说诗□语》评为“骨高气高,色泽情韵俱高”。

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他们的近体诗格律谨严精密,史论以为是律诗体制定型的代表诗人。中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说:“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钱良择《唐音审体》说:“律诗始于初唐,至沈、宋而其格始备。”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沈佺期集》。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文学特色

沈全期曾经被贬谪荒远之地,他所写的非宫廷应制的作品中,也有一些优秀的篇章。尽管沈全期还没有摆脱齐梁的影响,但这些诗都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作基础。语言的锤炼,气势的流畅,和齐梁浮艳之作不同。在格律形式的完整上,更为历代批评家所推崇。沈全期对诗歌的贡献,主要是在声律方面。《新唐书·沈全期传》说:魏建安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全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沈全期关于诗律的言论,并未有所。但是,从现存南北朝、隋、唐诗歌来看,南北朝阴铿的《夹池竹》、《昭君怨》,徐陵的《关山月》、《斗鸡》,庾信的《蒲州刺史中山公许乞酒一车未送》、《舟中望月》等约二十多篇诗,已暗合五律规格。隋及唐初以来,暗合格律的五律更增加了。至于七律,则庾信的《乌夜啼》,隋炀帝的《江都宫乐歌》、《江都夏》等篇已具雏形,到杜审言已完全合格。

诗坛宗师

由此可见,沈全期在诗律上的贡献,并不在他们自己制定一套格律,而在于从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形式格律的各种实践经验中,把已经成熟的形式,肯定下来,最后完成律诗“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自此以后,近体诗和古体诗的界限有了更明确的划分,诗人在创作上,专工新体和专工古体也渐渐有了分道扬镳之势。这的确是“词章改革之大机”(《诗薮》内篇卷四)。

在俊才云蒸的安阳历史上,初唐时期的沈佺期是一位伟大的诗律家兼诗人,他与宋之问一起确定了近体诗的格律,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作出了划时代意义的贡献,堪称诗坛宗师。沈佺期,字云卿,今安阳市内黄县西沈村人,大约生于656年。少年时代的沈佺期读过很多书,包括儒家经典和史籍以及道教和佛教经典,并且有很高的音乐才能。十三四岁时,曾西南游,这时,诗已写得相当不错。由于他知识渊博,才华出众,年仅十九岁便中了进士。然而,沈佺期和历史上许多文人一样,长期怀才不遇。这一时期,他仕途不达而诗名渐高。武则天称帝后,沈佺期被召拜为通事舍人,这是他进入仕途的起点,这时,他已经38岁了。在以后的十年中,他平步青云,四次左迁,后遭人诬陷,在狱中及流放途中,写了不少诗,风格沉郁,富有真情实感,是沈诗中的上品。706年,沈佺期遇赦返回长安,以后的八年中勋位渐高,这时他的七言诗,格律臻于成熟。714年,沈佺期卒,归葬乡里。沈佺期在中国文学史上作出了很大贡献,近体诗是在沈全期手中定型的。沈佺期的诗,有一部分是奉和应制之作,自述诗,山水诗,战争诗占大部分。应制的作品,也不都是内容空虚、格调低下的。一些描写人们对战争的厌倦,对亲人的思念的诗更值得我们一读。“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白照流黄。”情景交融,悲怆凄凉,深刻反映了那一时期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痛苦生活,成为千古不朽的名句。

标签: 唐朝

更多文章

  • 李嘉佑《竹楼》原文翻译及鉴赏,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

    李嘉佑《竹楼》押尤韵 用典故:五侯傲吏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注释】(1)五侯:泛指达官显贵。(2)蒲葵:草名,叶、柄可制扇。【鉴赏】李嘉祐(约 719—约 781),字从一,赵州(今河北石家庄赵县)人。唐玄宗天宝七载(748)举进士,历官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

  • 李嘉佑,唐代诗人,字从一,历史记载及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

    李嘉佑,唐代诗人,字从一。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天宝七载(748)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李嘉祐,字从一(《新唐书艺文志》注云:别名从一。此从《唐才子传》)赵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肃宗至德中(公元757年)前后在世。工诗,婉丽有齐、梁风,人拟为吴均、何逊之敌。与严维、刘长卿、冷朝阳诸人友善。天宝七

  • 古人记载王绩能每日痛饮一斗酒 古人的酒量真的有这么好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人,酒量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古人酒量,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武松喝十八碗“三碗不过岗”,醉酒熏熏照样上井冈山打虎;李白一斗酒下肚,提笔就是锦绣诗篇;王绩更是每日痛饮一斗酒。看到古人的这些记载,你是不是都为古人的酒量感到震惊?首先呢,白酒是到清朝以后才出现的。古代人喝的都是

  • 为一斗酒就折腰的王绩为什么要入仕当官?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王绩,唐朝

    在历史长河中,王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王绩出身官宦世家,却对仕途没有兴趣,反以陶渊明为偶像。他自幼好学,博闻强记,但从小就不安分。15岁时,王绩去长安游历,拜见权倾朝野的大臣杨素。杨素与他谈笑时,发现他谈吐非凡,有英迈之气,因此称之为“神童仙子

  • 王绩为何会选择归隐呢?是自己的选择还是对世俗的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王绩

    王绩出身官宦世家,却对仕途没有兴趣,反以陶渊明为偶像。他自幼好学,博闻强记,但从小就不安分。15岁时,王绩去长安游历,拜见权倾朝野的大臣杨素。杨素与他谈笑时,发现他谈吐非凡,有英迈之气,因此称之为“神童仙子”。没过几年,王绩便“应孝廉举,中高第,授秘书正字”。但他生性简傲,受不了朝廷里的各种规矩,就

  • 唐朝元稹最爱的女子是不是元配夫人韦丛?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

    一、他们相遇的地方叫普救寺1187年前的一个夏夜。皎洁的明月正对着窗棂,夏虫的闹声滋扰着人心。屋里烛灯如豆,伴风摇曳如舞。卧房里,那位静躺在床上、病入膏肓的老者,在侍童的搀扶下,挣扎着起床,踉跄地走到桌前,用沾满浓墨的笔端,颤抖着写下他

  • 韦丛是什么人?唐朝元稹之妻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

    韦丛,字茂之,韦夏卿嫡出季女,母裴氏(裴皋女、裴耀卿孙)。韦丛生于建中四年(783年),生不月而母裴氏殁,由庶母段氏抚养。贞元十八年(802年)嫁给元稹,时年二十。卒于元和四年(809年)七月九日,时年二十七。生五子及一女。女曰保子,适校书郎韦绚。韦绚,韦执谊之子。简介韦丛,元稹爱妻,为当时太子少保

  • 唐朝诗人元稹是如何悼念他的亡妻韦丛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元稹,唐朝

    说到元稹,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元稹,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共同推动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词成就巨大。说起元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写的众多悼亡诗,一生大概写了三十多首,其中写给原配妻子韦丛的就有十多首,最著名

  • 《春思》唐代诗人皇甫冉,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春思》

    《春思》是唐代诗人皇甫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借闺妇抒写春怨,期望早日了结战事,征夫能功成名遂。诗的首联点明题意,首句点“春”,次句点路遥“相思”。颔联写少妇和征人所在之地,一在汉,一在胡,相隔千里。颈联写离恨,写春情。末联故作问语,问征夫何时功成返乡。全诗流露非战情绪,也是借汉咏唐,讽刺穷兵

  • 皇甫冉唐代诗人生平简介,代表作品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

    皇甫冉(约公元717年—约公元771年),字茂政,男,汉族文人。祖籍甘肃泾州,出生于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据《唐诗三百首新注》线装版记载:皇甫冉(716--769),字茂政,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人。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