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王薄简介,降唐后王薄的结局如何?

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王薄简介,降唐后王薄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726 更新时间:2024/1/21 18:54:55

王薄(?―622年),齐郡邹平(今山东省邹平市北)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隋大业七年(611年),王薄因兵役繁重,与同郡孟让以长白山为据点发动农民起义,自称“知世郎”,作《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农民参加起义军。活动在齐郡、济北郡之间,山东农民纷纷响应。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大业八年(612年),起义军扩大至数万人,声势浩大,屯于泰山下。由于麻痹轻敌,为隋齐郡通守张须陀所败。王薄率军北渡黄河,又被张须陀追至临邑击败。王薄被迫北上与孙宣雅、赫孝德等起义军会合,众达十余万人,再次南下回到章丘城(今章丘北)。张须陀率兵两万增援章丘城,再次击败起义军。此后,王薄率起义队伍转战于山东中部地区。

唐武德二年(619年),王薄率众投奔宇文化及,驻守聊城。窦建德攻聊城时,王薄开门引窦军擒宇文化及。同年降唐,被任命为齐州总管。武德五年(622年)为仇家所杀。

王薄,隋朝邹平人,他以民间歌谣的方式,宣传号召群众,首举义旗,揭开隋末农民起义的序幕,隋朝末年,炀帝穷兵黩武,三次出兵高丽,兵民死伤严重。大兴土木,徭役日重,每年到民间选征美女入宫,地方官吏趁机作崇,强占民间良女,加之连年旱涝灾害,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611年(大业七年)秋,出身贫寒的铁匠王薄,于长白山雕窝峪聚众起义,作歌曰:“要抗兵,要抗选,家家要把铁器敛,敛起铁来做成枪,昏君脏官杀个光。”歌谣迅速传遍长白山区,参加起义的人数增至万余。

他又作《无向辽东浪死歌》:“长白山前知事郎,纯著红罗锦背裆,长矛肖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附近贫苦农民,多往归之,不到一年,起义军就攻占山东许多州县。

618年,王薄率部西行,从齐郡边界南下,转向鲁郡,又引军渡河,与另一支起义军孙宣雅、郝孝德部会合,人数达到十余万。后南下围章丘城,为隋军主力张须陀所败,余部一度与孟让合军,后归窦建德率领。

人物生平

王薄本是隋朝齐郡邹平县(今山东邹平北)的一名普通百姓。大业七年(611年)十二月,王薄因兵役繁重,便与同郡人孟让聚众起兵反隋,他们占据长白山(今山东邹平、章丘交界处)作为根据地,在齐郡、济北郡(今山东平阴、东阿一带)附近抢劫掠夺,王薄自称“知世郎”,意为能预知天下局势将发生变化。

同时王薄创作《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百姓拒绝出征高句丽,参加起义军。百姓中逃避征役者争相投奔王薄。

大业八年(612年),义军队伍发展到数万人,声势浩大,屯驻于泰山下。

大业九年(613年),隋将张须陀率领郡兵在泰山下进攻王薄。王薄依仗自己突然取得的胜利,就不作防备。张须陀率兵掩杀攻击,大败王薄兵众。王薄收集残部向北渡过黄河,张须陀在临邑追击王薄,再次将其击败。王薄被迫北上与孙宣雅、郝孝德等起义军会合,兵众达十余万人,再次南下攻打章丘(今山东章丘北)。张须陀率领步兵、骑兵两万人增援章丘,将王薄等起义军打得大败。

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王薄率众投奔起兵反隋、杀害隋炀帝的隋将宇文化及,并与宇文化及一同守卫聊城。当时宇文化及与窦建德连续交锋,宇文化及大败而退保聊城。窦建德军包围聊城,王薄趁机投靠窦建德,开门引窦建德军入城,生擒宇文化及。同年三月十一日,王薄投降唐朝。四月,唐高祖任命王薄为齐州总管。

武德四年(621年)九月,王薄劝说青、莱、密等州,投降唐朝。

武德五年(622年)三月,王薄跟随唐朝宋州总管盛彦师率军攻打须昌,向潭州征调军粮;潭州刺史李义满因与王薄有矛盾,关闭粮仓不给军粮。待须昌投降,盛彦师逮捕李义满,关入齐州监狱,唐高祖下诏命令释放李义满。朝中下达诏令的使者还没到齐州,李义满因为忧愤,已经死在狱中。王薄回师,经过潭州,三月十七日夜晚,李义满的侄子李武意捉住王薄并将他杀害。

标签: 隋末王薄

更多文章

  • 独孤盛是谁?独孤盛的个人资料、有何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独孤盛是谁

    独孤盛(?-618年),隋朝将领,独孤楷的弟弟,兄弟本姓李,随主君独孤信姓独孤。谥号武节。618年三月十一,宇文智及与司马德戡、裴虔通计划谋杀隋炀帝,裴虔通用司马德戡的部下替换各门的卫兵。裴虔通驱赶殿内宿卫出宫门,右屯卫将军独孤盛问裴虔通,军队为什么这样调动。裴虔通回答:“形势已如此,不关将军的事,

  • 解密:隋朝佞臣裴矩为何会在唐­朝变成了能臣良臣?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朝,佞臣,裴矩,

    有的时候,同为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在不同的环境下,在不同君王的手中,往往能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昏君手下,他是一个佞臣,而在明君手下,他则是一个良臣。隋末唐初,就有这么一个奇特的人物,他既有文才,又有干才;他曾用优美的文字撰写了《西域图记》,把当时西域四十四国的山川地貌、风俗民情,记载得十分详尽,十分

  • 裴矩为何拍隋炀帝马屁却在唐太宗面前说真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裴矩

    在隋炀帝杨广眼里,唐太宗李世民心中,裴矩都应该是一个难得的忠臣、良臣。这就有点让人捉摸不透了。在历史的评价中,隋炀帝那可是排得上号的昏君、暴君,而唐太宗却是少有的明君、仁君。这一好一坏两个皇帝,怎么对裴矩的评价如此高度一致?隋炀帝喜欢裴矩,因为裴矩很懂他。一个眼色过去,不用说出来,裴矩就已经把事情办

  • 裴矩:隋唐时期著名外交家,一生历经了七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裴矩,隋唐

    对裴矩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裴矩(548-627年),本名裴世矩,字弘大,今山西闻喜人。隋唐时期政治家、外交家、战略家、地理学家,北魏荆州刺史裴佗之孙,北齐太子舍人裴讷之之子。裴矩的主要工作经历。一、北齐时期北齐建立后,裴矩父亲裴讷之官至太子舍人,后受同僚诬

  • 隋唐名将史万岁之死:被冤杀于朝堂的隋末良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史万岁,隋朝

    史万岁(549—600.11.20),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隋朝名将。长于骑射,好读兵书。15岁随父从军。北周武帝时,其父战死,以忠臣子授开府仪同三司,袭爵太平县公。北周末,随上柱国梁士彦攻讨相州总管尉迟迥,每战先登,因功拜上大将军。隋初,因大将军尔朱勣谋反被杀而受牵连,发配敦煌(今甘肃敦

  • 隋朝史万岁单挑破敌 突厥听到他大名闻风丧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朝,史万岁,突厥

    说起隋朝名将,有名的就是韩擒虎、贺若弼、杨素等人,但有一人也不差,他就是开国四名将中的史万岁。名字就霸气,但行军打仗他更霸气。史万岁这个人,15岁就跟着父亲从军,熟读兵书,懂占卜之术,箭术精妙,马上功夫也好。他随军去打尉迟迥的时候,路上看到一群大雁飞过,史万岁对上司说:“看我射第三只雁。”语毕,拈弓

  • 隋文帝为什么要杀史万岁?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隋文帝,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隋文帝为什么要杀史万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史万岁,陕西西安人,北周常州刺史史静之子。这人在历史上的名气不大,但却是隋朝开国四大名将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杨素、韩擒虎、贺若弼,被称为隋朝第一猛人。据《隋书》,史万岁“少英武,善骑射,骁捷若飞,好读兵书”,

  • 史万岁为什么会死在朝堂上?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史万岁,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史万岁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公元564年,北周武帝宇文邕派大司马尉迟迥、齐国公宇文宪等人率10万大军攻打北齐洛阳,北齐落雕大都督斛律光赶忙率军迎战,拥有10万大军的北周,怎么看都不可能战败,但在未开战之前,北周军中一名叫史万岁的15岁小兵在观察过

  • 隋朝名将史万岁一生建功立业,最终隋文帝为何会杀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史万岁,隋朝

    对史万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隋朝结束了南北朝的乱世格局,在历史上,隋朝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隋朝的影响力不可小觑。隋文帝杨坚能够建立隋朝,与很多因素有关。最为主要的就是隋文帝是关陇集团成员,这对隋文帝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关陇集团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关陇集团

  • 做人不低调的危险:隋朝大将贺若弼的英雄末路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朝,贺若弼

    综观历史上君主与功臣名将间关系多以矛盾对抗始,以你死我活残杀终,上演永无终止的“兔死狗烹”或“鸠占鹊巢”式的悲剧,其中固然有君主集权专制、猜忌残忍的重要原因,但是,从功臣宿将这一面说,也有其放纵自己、肆意妄为、咎由自取的个人因素。他们或居功自傲,率性胡为,造成骄纵不可制约,危害国家与君主利益的严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