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魏至隋朝名臣,杨坚对李穆的态度如何?

北魏至隋朝名臣,杨坚对李穆的态度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698 更新时间:2024/3/22 23:44:33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李穆的故事。

翻过无聊官僚体制,接下来就该分封了。这帮功臣把房子、车子、老婆、孩子全部身家都押上去,提着脑袋跟你打天下,不是为了好玩,就为奔个前程。这就像投资公司一样,公司上市了,就得按股份分红,这是理儿,说啥也没用。先搞了制度改革,大家就不说了,再不分封,真跟杨坚玩命。大隋朝的开国大典上,杨坚要分封的是三种人:第一类是帮杨坚打仗的。就是平三总管叛乱那些人,韦孝宽、李穆、王谊、梁睿梁士彦、宇文忻xin、崔弘度、宇文述、杨素、李询等,这类人都是勋官;第二类是帮杨坚当上丞相的。就是搞政变,推杨坚上位那些人,像刘昉、郑译,卢贲这些人,这是杨坚走上皇位的基础,杨坚给这帮人的都是爵位;第三类是帮杨坚当上皇帝的。这类人是杨坚的心腹,高颎、李德林、杨雄、虞庆则等,这类人一水的职事官。

先说第一类。韦孝宽、王谊、梁睿三个人是平叛元帅,李穆左右时局,这四个人功劳最大。鉴于平叛第一功臣韦孝宽已经去世,杨坚重赏了另外两个平叛司令:王谊晋封郢国公,杨坚还把女儿兰陵公主嫁给了王谊的儿子,跟王谊做起了儿女亲家;梁睿平了蜀地的王谦,杨坚就让他镇守四川,成为封疆大吏。梁睿情商极高,觉得‘高鸟尽、良弓藏’是历史发展规律,自己是北周旧臣,而且拥兵守重镇,皇帝容易睡不着觉。梁睿思来想去的,跟杨坚上了奏折,急流勇退了,回家安享晚年。后来王谊的事实证明,梁睿确实够聪明。开国大典上要说最拉风的,当属并州总管李穆了。李穆的宝算是押对了。杨坚也没让李穆失望,第一功臣的位子给了李穆,把能给、不能给的荣耀全给了李穆。

先升官是肯定的,杨坚直接拜李穆为太师。(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师,古代三师、三公都只是一种荣誉虚衔,大部分时候用来追封死人。)李穆这次位列‘三师’,正儿八经活着的正一品,此外杨坚还允许李穆‘赞拜不名’,上朝跟皇帝说话,赞礼官要尊重李穆,不准直呼其名,这通常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才能享受的特权。不光给李穆升官,李穆家里的人全部封官。这可不是夸张,杨坚给李穆家人封官是按人头算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部封官给爵。别说未成年的,就算是刚出生的孩子也一律给仪同三司。

有人问,这样算下来,李穆家当官的得有十几个吧?十几个?一百起,还只算省厅级以上的高官!这还没完,杨坚把硬菜放在了最后,给了李穆一个史无前例的荣耀。前面说过,李穆年轻时,曾经救过西魏扛把子宇文泰的命,宇文泰给了李穆一个铁券,俗称免死金牌。免死金牌这玩意儿一直是古往今来文臣武将的终极理想,在免死金牌面前,一切勋官、爵位都是浮云。但是免死金牌也不完美,一般限次使用,每个朝代都不一样,李穆这个含金量极高:可以免十次死罪。

杨坚觉得李穆功劳这么大,十次哪够?杨坚专门给了李穆一道圣旨:“法备小人,不防君子。太师申公,自今虽有罪,但非谋逆,纵有百死,终不推文。”这个‘纵有百死,终不推文’,也可以叫‘非反不罪’,意思是:你李穆只要不谋反,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杀人我都不管。李穆这待遇比免死金牌、金书铁劵强多了,成为历史上待遇最拉风的开国元勋。不知道当年想支持尉迟迥李崇,此时是不是会由衷的感叹:姜还是老的辣啊。杨坚不像刘邦、朱元璋,拿了免死金牌,就跟拿了死亡通知单一样。杨坚这点上很实在,李穆一直活到七十七岁,寿终正寝。

下面说行军总管级别的。这类人一般是郡公、国公爵位,像杨素封上柱国、清河郡公、食邑二千户;李询封上柱国,陇西郡公,赐帛千匹;宇文述封上柱国,进爵褒国公。平尉迟迥叛乱打的最猛,功劳最大的应该是那三个被李询打小报告的梁士彦、宇文忻和崔弘度。梁士彦、宇文忻打的最勇猛,冲的最靠前,屡破尉迟迥大军,崔弘度杀了尉迟迥。按理说这三个人得的封赏肯定不能比宇文述少,至少也得封个国公级别的爵位。可是,事实情况却可怜的很。梁士彦最惨,平叛以前已经是亳州总管了,一方大员了。平叛后,却成了闲职,回家待业,这也埋下了隐患;崔弘度,理应首功,本该封国公爵位,可是没及时杀尉迟迥,导致尉迟迥死前大骂杨坚,影响不好,降爵一等,封武乡郡公,也回家待业。

三人里面宇文忻挺不错的,封英国公,右领大将军。为什么独独宇文忻没事?悄悄告诉你,这里面有道道。因为宇文忻跟杨坚是老交情了。在杨坚啥也不是的时候,宇文忻跟杨坚就是铁瓷儿,关系相当好。宇文忻能力又确实出众,深得杨坚信任。李询的小报告,杨坚信了梁士彦、崔弘度可能会反,很了解宇文忻,所以没当回事,开国后依然待他如故。一般故事到这儿就该结束了,可是故事不是历史,宇文忻最终跟杨坚还是闹翻了。因为一个人。这三个人里,最后结局最好的,竟然是嫌疑最大的崔弘度。

标签: 李穆隋朝

更多文章

  • 探索隋文帝与独孤皇后的爱情故事,独孤皇后对杨坚到底有多重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坚,隋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独孤皇后对杨坚有多重要,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杨坚和妻子独孤氏的爱情故事是很多人口口相传的佳话,大家都知道独孤氏其实是一位嫉妒心非常强的女子,因而杨坚跟她生活在一起也是备受煎熬,因为成婚之前,独孤氏就迫使杨坚答应她。跟她在一起之后就不能够再对其他女子心动,也不允许娶她们

  • 高颎为什么会被杨坚所疏远?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高颎,隋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高颖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任何一个朝代的兴衰都是有多种因素促成的。但不管到哪个朝代,兴衰的根本原因都跟皇帝以及皇帝身边大臣关系重大。皇帝再厉害,如果身边没有一帮文臣武将给他捧场,他也厉害不到哪里去。刘邦当初如果不是萧何、韩信、张良给他捧场,估计后世没有人

  • 隋文帝杨坚的死因是什么?是被毒死的还是病逝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坚,隋朝

    杨坚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当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真相同样遥不可及,不少历史人物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已经不可考,而作为隋朝的开国皇帝,就这样死掉了确实令人很无解,那么真实原因是什么呢?确实令人十分好奇。自周静帝七岁即位,杨坚担任宰相,通过一系列手段铲除异己,

  • 隋末股肱老臣樊子盖:劝诫杨广彻底听了征讨高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樊子盖,东都,老臣,

    樊子盖(545年—616年),字华宗,庐江(治今安徽合肥)人 ,隋朝官员。历任枞阳太守、辰州剌史、武威太守、金紫光禄大夫、民部尚书、东都留守等职,为官清廉谨慎,不纳贿赂,治军严格,因平叛有功,封爵建安侯。大业十年(614年),进爵为济公。大业十二年(616年),樊子盖去世,终年七十二岁,万余人为他送

  • 隋末悍将吐万绪:杨广的老部下却被杨广因言罢黜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吐万绪,名将,刘文进,

    吐万绪,字长绪.隋代郡(今山西朔州)鲜卑人,生卒年不详。吐万绪父吐万通,为北周郢州刺史。吐万绪从小有武略,长成后仕北周为抚军将军,并袭父爵为无寿县公,积战功迁升至大将军、少司武等职。杨广在大业九年、十年,接连杀了手下大将鱼俱罗、董纯、逼死吐万绪等人。此时,社会上谣言四起——“桃李子,有天下”“杨氏灭

  • 杨坚的功绩不逊于秦皇汉武却被儿子杨广坑惨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杨坚,杨广,隋朝

    秦始皇一统六国再造乾坤,四海归一,成为至高无上的始皇帝,然而秦朝统一天下仅仅只传了两代而亡,没能继续挥写秦始皇的丰功伟业。到了汉朝,汉武帝的出现让世界都知道在东方有一个汉人民族,大汉国威远震世界,一个强盛而大一统的国家奠定了华夏民族在中国大地上的权力。乾坤流转,四百年汉家天下走向末路,黄巾揭竿而起,

  • 杨广有千秋之功却被称昏君 冤枉还是咎由自取?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杨广,隋朝

    古代的帝王,大臣在死后,官方会根据他在世的功绩和行为,给一个总结性的谥号,或是褒奖或是批评或是同情,例如汉文帝,汉武帝,明成祖等谥号,“文”“武”“成”这样的字眼就带有明显的褒义。“文”说明他文治内政做得好。“武”说明他开疆拓土有功。有些则是批评的,比如,隋炀帝,周厉王,周幽王等等。一听就不是好词。

  • 解密:家底雄厚的大隋王朝为何会速亡在杨广手上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隋朝,杨广,昏君,

    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这两父子,在国家的治理上,恰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杨坚称帝后,厉行节俭,爱惜民力,励精图治二十余年,使得大乱三百年后的天下,初步安定,生产恢复,经济发展,财富增加。而杨广继位后却反其道而行之,利用乃父积累的财富,穷奢极欲,骄侈淫逸,滥用民力,动摇国本,迅速将父辈挣下的家底挥霍得一干

  • 揭秘:隋炀帝杨广用了什么手段登上的太子宝座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隋炀帝,杨广,隋朝

    综合《隋书》、《资治通鉴》所记载,我们不难发现,杨广能从兄长杨勇手上抢得太子位,除自身的天赋外,还得益于两个女人的鼎力推举。从一定程度上说:是“两个女人”把杨广推上了大隋皇太子的宝座。客观上讲,杨广应该是杨坚所有儿子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个。《隋书·炀帝纪》说杨广是“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

  • 隋炀帝杨广曾欲迁都南京 宫殿还没修好却已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隋炀帝,杨广,南京,

    公元589年,隋灭陈之后,隋文帝杨坚采取平建康城邑宫室为耕田的政策,下令毁去建康都城、东府城、丹阳郡城,城阙、宫殿、官署、军营等均被拆除。盛极一时的建康官府建筑,几乎荡然无存。在行政设置上,废丹阳郡及丹阳、湖熟、江乘、临沂四县,将建康、秣陵、同夏三县并入江宁县。置蒋州,在石头城内设蒋州治所和"扬州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