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隋炀帝三下扬州的历史真相

揭秘:隋炀帝三下扬州的历史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710 更新时间:2024/1/17 0:03:32

导读:有关隋炀帝三下扬州,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隋炀帝一而再、再而三的去扬州做什么?众说纷纭,最多的说法是:隋炀帝去看琼花。不错,在扬州,隋炀帝与琼花总是被紧紧联系在一起。

关于隋炀帝和琼花的故事,都出自明清以后的小说中,其中最有影响的有《隋炀帝艳史》《隋唐演义》《说唐》等。小说关于隋炀帝看琼花的虚构,其影响远远超过正史,成为一个典型的例子。

其实,直到隋炀帝死在扬州之前,琼花还没有出现。琼花的出现,一般认为是在宋代。宋代诗人王禹偁一直被公认为描写扬州琼花的第一人,他是宋太宗至道二年(996)来扬州当知府的。这时候离隋炀帝死亡的大业十四年(618)已有378年了,所以我们说,就像关公不可能战秦琼一样,隋炀帝来扬州是不可能看到琼花的。

网络配图

隋炀帝不是来看琼花,那来干什么的呢?看美女。这种说法虽然能让很多人都相信都感兴趣,但稍一推敲,就会发现很幼稚。身为帝王,还需要专门兴师动众到扬州来看美女呢?如果真要,早送了。

究竟干什么?他三次来扬州,每一次来的情况是不同的。

隋炀帝杨广早年在扬州当过10年总管,因而他有浓烈的“扬州情结”,这确实成为他一再来扬州的重要原因。但光是这一点,也不足以让他去三次。

杨广早在灭陈战役中立过大功。开皇七年(587)四月,隋文帝下令于扬州开挖连接淮河与长江的运河山阳渎,用于运输战略物资。开皇八年十月,于寿春设置淮南行台省,任命20岁的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为伐陈隋军统帅。隋出动了90个总管府,合计51万军队,“皆受晋王节度”。其实杨广只是名义统帅,实际统帅是文帝派来的宰相高熲。

六朝在江南割据近400年,这使得大江南北各方面的差异很大。隋朝必须在消弥政治与文化差异的背景下建立新的统一。隋文帝灭陈后推行的是“关中本位政策”,对江南人士采取了排斥鄙视态度。隋文帝先是将江南旧陈之地交由三儿子秦王杨俊经营治理,任命他为扬州总管。同时,又在江南置吴州、洪州、广州、桂州等8个州,任命关陇人士为总管。这又使江南经过多方钻营而获得官位的庶族地主感到十分失落,犹如丧家之犬。因此,南方一直很不稳定。开皇十年(590)十一月,也就是陈亡后不足两年时间,一场规模巨大的反隋叛乱在旧陈境内全面爆发,反叛者表现了对隋歧视性高压政策的极端仇恨。

隋文帝在组织镇压叛乱的同时,调二儿子并州总管晋王杨广为扬州总管,移镇江都,原扬州总管秦王杨俊则调换为并州总管。但文帝并不是要杨广总统军队,指挥平叛,而是让他以皇子身分坐镇一方,并规定“每岁一朝”。平叛的统帅是宰相杨素

与杨素血腥镇压不同,杨广更注重招抚。与前年灭陈之役所采取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法相同,剿抚并重,攻心为上。他坐镇江都,招抚叛者。如吴郡世族名士陆知命,在三吴地方很有名望。杨广延请他,在他游说下,有17城叛者纳城迎降,不战而屈人之兵。杨广的功劳实不在杨素之下。

杨广从开皇十年(590)出任杨州总管,镇守江都,到十九年(599)离开江都入朝,整整10年。

22岁的杨广,广泛收纳江南人士,大大缓和了南人的敌对情绪。他对自视正统的江南文人优礼有加,尊崇宽大。为更好地拉拢,他竟效法东晋着名宰相王导,“言习吴语”,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吴方言。他令潘徽领衔,集江南诸儒编撰《江都集礼》一部。

网络配图

杨广还是江南宗教的保护者。他自幼生长于佛教之家,到扬州立即以江南佛教的最大护法者自居。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顗成了他拉拢的首要目标。开皇十一年(591)十一月,隋炀帝在江都城内总管府金城殿设千僧会,隆重迎谒智顗,其礼遇之隆,不亚于陈朝君臣。就在这次隆重典礼上,智顗为杨广授菩萨戒,杨广则十分恭敬地拜智顗为师。智顗为杨广取法名为“总持”菩萨,杨广奉智顗为“智者大师”。此时杨广23岁,智顗54岁,师徒关系就此确立。杨广在江都设立了四道场,都在扬州城内总管府新官邸附近。扬州城内的寂照寺(即今旌忠寺),杨广当初曾亲临此处听智顗大师讲经说法。6年后智顗圆寂时,杨广“五体投地,悲泪顶受”,十分悲痛。他依大师遗愿,于天台山南麓建立大寺院。后来他登基当皇帝后,御赐这座寺庙名为“国清寺”。

虽然智顗至死也没有依附隋朝,但他的门人弟子在他死后积极主动地向王权靠拢,天台宗在杨广的政治扶植下终于最先成为独立的佛教宗派。杨广与智顗的交往,反映了他政治上的成熟,表现出极高的政治素养与政治手腕。

正因为如此,杨广在兄弟中间声誉与日俱增,皇帝和皇后对他特别钟爱。据说,隋文帝曾密令术士来和为五个儿子相面,来和诡秘地对文帝说:“晋王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其实,关键还是杨广建出了高于兄弟之上的功业。后来杨广冒天下之大不韪,弑父屠兄囚弟,人间最丑恶最毒辣的事情他都毫不犹豫地做了,并最后取得了成功,夺得了帝位。

关于隋炀帝的功过争论太多了,不再多说。

关于运河,造福良多,他却得到了千古骂名。虽然 唐宋时代也有人作出了公正评价,如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可见,并不是全是糊涂人。

当然,修了河后大肆玩乐也是有的,但是炀帝下江都是不是仅仅只是为了玩乐。

《隋书》记载,早在大业元年(605)三月下令杨素营建东都的第二天,隋炀帝即发布了“巡历淮海”的诏书:“今将巡历淮海,观省风俗,眷求谠言(正直的话)。”八月十五日即开始了第一次巡游,因而开凿通济渠、疏通邗沟的直接主观目的,确实是为了大规模巡游。但事实上,他是将营建东都、开凿运河、巡游江都三件事一起通盘考虑的,三件事都有其重要目的。

隋炀帝还特意带上陈后主的遗孀沈婺华。其用意显然是用以联络南人感情,如果只是为了游玩,带着这个老妇又有何用。

杨广来到江都,带给江东父老的第一件礼物,是于大业元年十月初二,在江都宣布大赦江淮以南,“扬州给复5年,旧总管内给复3年”。给复,即免除租赋。

第二件事,是次年初纳陈后主第六女陈婤(zhou)为贵人,并特诏将灭陈时流放至边远的陈皇室子弟,“尽还京师,随才叙用”。

炀帝每次出行,羽仪仪仗队总把街巷塞满,连绵二十余里,更让人指责为玩得荒唐。其实,此举非但不是为了玩乐,反倒与成就“大业”相关。大型精美羽仪,令一向以文物自傲、看不起北方人的江南士人不能不心服口服。炀帝盛陈文物,既是友善的表示,客观上又促进了南北文化交流,使他首游江都具有大型官方文化巡礼的性质,大大加强了南北人士的融合和团结,有利于国家统一。

第二次巡行江都是在5年之后的大业六年(610),此前,炀帝为巡行作了充分准备。大业五年就大兴土木兴建了江都宫,这时的王朝经济力量已空前强盛。江都宫规模宏伟,装饰华丽,内有各种名号的宫室十多处。此外又在运河之畔的的城东湾头、城南扬子津建有行宫。湾头行宫建好后,因嫌风水不好,后改为寺庙。扬子津行宫名叫临江宫,登临可眺望浩瀚长江。至于盛传于后世的“迷楼”,则真像个迷一样,是不是真有此楼,实在不能肯定。

网络配图

在江都宫,炀帝适时地把注意力用在了对南方蛮俚等少数民族的抚慰上。

为了加强对江南的统治,隋炀帝又将江都的行政地位提高一级。大业六年(610)六月,“制江都太守秩同京尹”。这使江都具有陪都的地位,成为隋在南方统治的政治中心。隋炀帝本人这次在江都一住就是一年,在江南现场视事听政。

炀帝在江都竭力拉拢南方籍将领。他将名将江都人来护儿带在身边,赐牛酒让他回家宴请乡里父老,谒先人墓,并令三品以上官“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他让南方籍将官衣锦还乡,炫耀功名,营造出一种南北一体的气氛。在出征高句丽前大事拉拢南人,意在巩固后方,这些做法是深谋远虑的。

总之,隋炀帝在江都,围绕着巩固后方,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准备东征高句丽这一中心工作,足足忙了一年。包括派人出使日本,也是为了对付高句丽。大业七年(611)二月,他踏上了征讨高句丽的征程。炀帝由江都御龙舟北返,没有回到东都洛阳,而是直入刚刚开挖好的通济渠,跨过黄河直接北上,前往地处前线的涿郡(今北京)。

此前的短短几年间,隋炀帝使大隋皇威远播四海,这是自汉武帝以来七八百年间无人可以比拟的。但他没让人民休养生息,接二连三举办大役,致使天下骚动。三征高丽,海内耗尽,均归失败。国内反叛,政治失控,边疆不稳,朝野离心。这成为隋朝历史的转折点,也是隋炀帝一生荣辱的转折点。

第三次下扬州,他在毗陵(常州)、会稽(绍兴)建造宫殿,为逃奔江南作准备。运河上的龙舟水殿已被叛将杨玄感烧毁,早在大业十一年(615)就下令江都重新制造,计数千艘,制度规模大于从前,全部送往东都备用。从此,隋炀帝成了真正的昏君。

他大业元年(605)八月第一次来呆了半年多,主要是为了安抚江南搞“统战”的,顺便也炫耀一下大隋功业。大业六年(610)三月第二次来呆了一年多,主要是为了让外国使臣看看锦绣江南,抚慰南方少数民族,同时准备讨伐不老实的高句丽。大业十二年(616)七月第三次来则是为了逃命的,一直没有能走,两年后死在这里。

自古至今,隋炀帝就一直被说成是一个荒淫无道的帝王,这在古代帝王中堪称典型。然而这也确实是无奈,谁让隋炀帝的身后出现了一个伟大的朝代呢?

标签: 隋炀帝

更多文章

  • 隋炀帝杨广开大运河 竟不是为了游山玩水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炀帝杨广

    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城齐名,是中国古代两项最伟大的工程,举世闻名。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 1794公里。公元 605年(大业元年),刚登基不久的杨广,就开始兴修水利工程。先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

  • 隋炀帝在位14年:为什么一直遭受后人批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封建王朝494位皇帝中的一位,这些皇帝有些在位时间长,有些在位时间短,从杨广是隋朝皇帝的这一历史来看,他应该是属于在位时间比较短的皇帝,因为隋朝在中国只“存活”了三十多年,那么这些年里杨广执政的时间段是多长呢,他在位了多少年,又是怎么死的呢?网络配图隋炀帝杨广在位多少年隋炀帝杨广,生

  • 隋炀帝杨广明明是“千古圣君” 为什么总被抹黑?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任皇帝,唐时谥炀皇帝,其孙皇泰帝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夏主窦建德谥闵皇帝。即位之后,他对于国政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营造东都洛阳城,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推动大建设,开创科举,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等,颇有建树。但是,他却是历史上妇孺皆知的荒淫之君

  • ​隋炀帝​:从千古一帝到最败家的富二代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炀帝

    杨广是如何从一个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迅速跌落神坛成为名副其实的败家富二代。首先要亮明我们的观点,杨广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暴君,更多程度是被理想冲昏头脑,在顺境中过于激进,在逆境中缺乏担当的公子哥而已!一、靠军功,公元589年,在隋帝国最重要的一次战争——为统一南方而进行的平陈战争中,年仅二十岁的杨广

  •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为何被骂千古昏君?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炀帝

    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最大的政绩莫过于创造了一个贞观盛世;而隋炀帝杨广却鲜有政绩,只知道他为了自己的旅游发动全国民工开完了一条直通扬州的大运河。于是,唐太宗成为了千古明君,而隋炀帝却成为了千古昏君。其实,我看,唐太宗的贞观盛世不过是一时的繁荣,而隋炀帝的大运河却可以千秋万代享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唐太

  • 隋炀帝干的每件大事都是正确的 怎么就亡国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炀帝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二世而亡的大一统王朝,一个是秦朝,一个是隋朝,这两个朝代虽然短暂,却在中国历史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秦朝与隋朝在历史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秦二世与隋二世却有着天壤之别,一个玩出了帝国的下限,一个玩出了帝国的上限,最终却都将父亲建立的帝国玩的灰飞烟灭!网络配图隋炀帝这个皇帝,在历史上

  • 隋炀帝身边第一基友是谁?最脏的活都是他干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隋炀帝

    隋朝大名臣杨素在被杨广高高地供起来后,对人世已生无可恋,临死前拒绝吃药,并且说自己还要活着干什么,最终“坦然”赴死。杨素是杨广登上帝位的得力助手之一,无论是废黜太子杨勇,还是在平定杨谅造反的事上,他都兢兢业业,全心全意,死前说的那句话,总让人感觉到其中的无奈与伤心。无独有偶,曾经杨广最亲信的张衡,在

  • 遗臭万年的无道昏君:隋炀帝荒淫无道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隋炀帝

    隋朝二世二灭,它是继秦朝之后第二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隋朝的二世主杨广,此人荒淫无道是出了名的,不过在他荒淫享乐时却无心做了件造福万世的事情。那就是修建京杭大运河,但功不抵过,他仍是后世口诛笔伐的无德昏君。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这位遗臭万年的无道昏君。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正月初一,新年的

  • 隋炀帝亡国并非不理朝政,而是太过勤政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隋炀帝

    萧瑀(575年-648年)、字时文,后梁帝王之冑,高祖父是南朝梁武帝萧衍,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萧统,祖父萧詧,是后梁宣帝,父亲名岿,是后梁明帝。萧瑀九岁,他的姐姐(即后来的萧皇后)嫁给隋文帝次子杨广为妃,他也跟随姐姐到了长安。因为与杨广经常可以见面,二人感情始终很好,等到萧瑀长大成人,隋炀帝便任命他为内

  • 隋炀帝不顾一切修建东都、开凿运河的真实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隋炀帝

    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历史爱好者,对于隋炀帝杨广的评价争议一直都未曾停息。从历史的结果来看,隋炀帝将其父隋文帝杨坚创建的大好江山尽数糟蹋,“行非常之役,用非常之法”,集凶残、暴虐于一身,暴君无疑。而就其个人能力而言,隋炀帝也算“功业隆显”,才艺过人,政治军事等方面也可称为一家。杨广在位十四年,所为中最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