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恪:李渊的孙子,杨广的外孙,最后结局如何?

李恪:李渊的孙子,杨广的外孙,最后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893 更新时间:2024/2/11 6:47:09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恪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雄才大略,励精图治的一代明君,共有十四个儿子,俗话说"龙生九子各不同",他的儿子们似乎没有遗传到他的良好基因,或早夭,或谋反,或无德,大多以悲剧收场。

他的十四个儿子中,除了二、十一、十二子早夭,十三子李福因平庸无能得以善终外,其余十个都不得善终,其中三子吴王李恪的下场更令人同情和惋惜,他因卷入政治斗争中,最终被陷害致死,"海内冤之",天下人都为他抱不平。

李恪是唐太宗的第三子,他的母亲则是隋炀帝之女,"地亲望高,中外所向",有着很高的声望和政治地位,李恪本身颇有才干,史书上称他"善骑射,有文武才",唐太宗认为他和自己很像,文武双全,对他尤为宠爱,因此他在百姓和大臣中的声望也越来越高,当时唐太宗已立李治为太子,又想用李恪代替李治,和长孙无忌商量时,遭到他的坚决反对后作罢,无忌曰:"晋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且举棋不定则败,况储位乎?"帝乃止。但这却为李恪之死埋下了祸根。

作为"保皇党"的代表,为了永绝后患,彻底解除李恪潜在的政治威胁,长孙无忌利用起房遗爱谋反案,最终诬杀了吴王李恪。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此时唐太宗和房玄龄都已经去世,作为太宗爱女的高阳公主愈加恃宠娇纵,当时房玄龄的封爵原本属于长子房遗直,她为了帮丈夫房遗爱夺得封爵,公然诬陷房遗直非礼自己,房遗直也把高阳公主的各种罪状揭发出来,双方互相攻讦,由家庭内讧上升到对簿公堂。

于是唐高宗下令让长孙无忌来处理,这件事本来和吴王李恪毫无关系。但在长孙无忌的利用下,房遗爱诬陷李恪和自己同谋,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降罪,最后也难逃一死,更无辜的是李恪被牵连致死。

关于这起冤案,史书上多有记载,并且一致认同李恪的冤案。《唐会要》中记载:"恪有文武才。太宗尝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长孙无忌既辅立高宗。深所忌嫉。永徽中。会房遗爱谋反。遂因事诛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

仅凭房遗爱的一面之词,就以谋反罪名将李恪定罪,未免难以让人信服,因此需要罗织起一整套罪行来堵住悠悠众口。

但李恪一生并没有犯过大错,他的任职经历也比较简单,他在贞观二年(628),年仅十岁时被封为蜀王,贞观十一年(637),改封吴王,授安州都督。在安州都督的任上,他犯了一个小错误,因为多次外出射猎,破坏了百姓的庄稼,他多次被人告状,以致太宗盛怒之下罢免了他都督的官位,并削去封户三百。

太宗虽然生气,但也能理解。毕竟李恪此时才十九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纵情畋猎也情有可原,唐太宗本身也喜好打猎。

实际上,李氏皇族都是畋猎的狂热分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错误,却给了长孙无忌他们构陷他谋反的依据,说他受到太宗处罚后,表面上改过自新,内心却"怀卷凶戾",变得更加凶狠阴险,以此构陷出李恪的谋反动机。其实,李恪自从贞观十一年被罢都督后,再也没犯过什么错误,但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即使没有畋猎这件事,长孙无忌一派还是会找别的借口来陷害他。

在诬陷李恪的整个过程中,唐高宗似乎并没有参与,只是授权长孙无忌全权处理,而后世文献中也都把问题归咎于长孙无忌,甚至李恪临死前咒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陷害良善,祖宗有灵,必让其宗族覆灭"也被记录下来。

房遗爱曾在面见唐高宗的时候说出了案件的实情,然而唐高宗却认为案件已结,为时已晚。虽然他曾试图免除李恪的死刑,痛苦求情,也难以改变李恪的结局。这跟他初登皇位,权利还无法跟长孙无忌为主的势力相抗衡也有关系。从后来立李忠为太子的事件中也可以看出,唐高宗本不愿李李忠为太子,无奈迫于宰相们的压力,最终妥协。

李恪在永徽四年二月六日被赐自尽,年仅三十五岁。作为无辜的政治牺牲品,他的遭遇是很让人同情的。

然而天道轮回,果报不爽,李恪死后不到两年,长孙无忌和唐高宗闹翻,此时唐高宗已全面掌权,为了彻底解除长孙无忌对自己的威胁,他以同样的方式和逻辑,将长孙无忌构陷致死。

标签: 李恪唐朝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和杨广竟然是表叔侄?两位帝王之间鲜为人知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隋朝,杨广

    李世民和杨广竟然是表叔侄?两位帝王之间鲜为人知的关系!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李世民和杨广是隋唐时期赫赫有名的两位帝王,李世民因为在位期间太平盛世广受歌颂。而杨广,因为李唐代隋,为了标榜李唐天下的正统,所以刻意抹黑杨广,杨广给后世留下的印象是残暴凶狠,一无是处。其实不然杨广也是大有作为的帝王,在

  • 杨广的四部曲到底是什么 为何隋朝会因此而灭亡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隋朝,杨广

    还不知道:大隋王朝是怎么灭亡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杨广这个皇帝很有意思,虽然在兄弟排行中是第二,在没做皇帝之前,也极其低调,凡事都隐藏起来做,比如府里的琴,都故意蒙上灰尘,府里的丫鬟们穿着朴素的衣服,目的当然是有的,是为了让爸爸杨坚和妈妈独孤看的。不过等这

  • 揭秘:为什么说历史上最强的“败家子”是隋炀帝杨广?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杨广,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杨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现如今败家子这个词充满了贬义,被人说成是败家子肯定不是好的。那么在历史上,也出现了一位最强的败家子,说到这里,很多人会想起乾隆皇帝。清朝经过了康熙和雍正的发展之后,让清朝的国力走向了一个巅峰。可是乾隆继位后,清朝的国力日渐衰弱。乾隆皇

  • 杨广为何倚重江都?真的只是贪图享乐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朝,杨广

    杨广为何倚重江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杨广,本名杨英,小字阿摐,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即位于仁寿四年(604年)七月,于大业十四年(618)4月11日,江都兵变之后,为宇文化及叛军所弑。在他死后,隋恭帝杨侑追谥他为明皇帝,庙号世祖;唐高祖李渊追谥为炀

  • 揭秘:隋炀帝杨广为什么会成为亡国君?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杨广,隋朝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杨广的故事大家听过吗?话说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杨广突然心血来潮,回访了突厥,也就是这一回访,弄出了大是非。因为就在这次回访中,杨广见到了突厥的热情,同时还看到了一位特殊的嘉宾—高丽使者。这无疑向正处于极度自我崇拜中的杨广泼了一盆冷水,高丽使者此时应该出现在隋朝才对

  • 隋文帝杨广的雄才伟略!在杨广的带领下隋朝百战百胜!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隋朝,杨广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隋文帝杨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都知道,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但是,却出现了万国来朝的局面。在杨广继位后,他奉行的对外政策是:“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在他恩威并施的着力经营下,四夷归顺,八方来朝,隋朝呈现出了一片繁荣之景。林邑处于今天的越南

  • 关于杨坚之死有哪些传闻?杨广真的“弑父奸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隋朝,杨广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杨坚之死有哪些传闻?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604年,无疑是杨广生命里最重要的一个年份。他的父亲,在同年七月撒手人寰,享年六十四岁。因此,杨广得到了大隋帝国的最高权杖,成为了新一任皇帝。这一年杨广三十六岁,十几年的处心积虑,最终换来了它的回报,得到了人世间最尊贵

  • 纣王的名声比杨广还差,他到底干了些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纣王,商朝

    在历史长河中,纣王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昏君也不在少数。与历史上的明君相比,昏君更为有名。比如说隋炀帝杨广就是其中之一。杨广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一位皇帝了。与历史上其他皇帝相比,杨广确实是做了很多昏庸的事。单单从开凿大运河

  • 隋炀帝最后为什么要放弃北方 杨广这么做是有目的存在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炀帝,北方

    对隋炀帝放弃北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的统治突破了百姓能够承担的极限,农民起义和地方造反此起彼伏。不过与秦朝相比,隋朝的军队主力没有遭到毁灭性打击,大兴(长安)、洛阳在内的核心都市依然由隋炀帝控制。如果隋炀帝及时调整政策并安抚百姓,依靠大

  • 李渊登基建立唐朝之后 李渊是怎么对待杨广后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杨广,李渊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杨广后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结局这种东西,常常是要么悲要么喜,鲜有例外。然而这世间又难有一个"绝对",所以有些结局,即便说不上是"悲喜交加",但从不同群体的角度去看,却还是能够读出不一样的味道。隋朝的结局,便是如此。熟读唐诗三百首的我们,对什么贞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