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邹衍才是“六月飞雪”冤案创始人?真相如何

邹衍才是“六月飞雪”冤案创始人?真相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983 更新时间:2024/1/3 12:47:02

邹衍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人物,他是阴阳家的创始人,所以人们称呼他为“阴阳家邹衍”。至于什么是阴阳家,它是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学派之一,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它的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

邹衍,别称是驺衍、邹子,出生的时间约为公元前324年,去世的时间约为公元前250年,活了约70多岁,之所以在他生卒的时间前加“约”,是因为他的生卒年不详,这个时间只是后人推断的。

邹衍所处的年代,天下有很多的诸侯国,他是其中的齐国人,齐宣王在位的时候,邹衍就学于稷下学宫,对于邹衍此段时间求学的经历,司马迁记录在了《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

齐闵王即位以后,齐国十分的强盛,但是后来齐闵王的帝制运动后来失败,他不得不听取苏代的建议,去掉帝号,复称王,之后他还是很有野心,脾气越来越暴躁。因为当时燕昭王广泛地纳贤,所以邹衍去了燕国,据史料记载,邹衍去燕国的时候燕昭王亲自拿着扫帚为他扫地,就怕灰尘落到了他的身上,所以邹衍在燕昭王的重视下发挥了自己的才能。

可是后来燕昭王去世了,惠王即位,他和燕昭王不一样,他也不信任燕昭王重用的臣子,所以邹衍不能在燕国了,那时齐国是齐襄王在位,齐国又恢复了繁盛,所以邹衍又回到了齐国,邹衍晚年似乎仕于燕王喜,不过在燕赵之战过后,关于邹衍的记录就没了。

邹衍下狱

邹衍是战国末期的齐国人士,更是当时稷下学宫的著名学者,但是却有“邹衍下狱”一事,这是怎么回事呢?

齐宣王时期,采取了更加开明的政策,因此各国的学者都纷至沓来,聚集在齐国的稷下学宫。人们将稷下学宫的学者称作是稷下学者,而邹衍便是这些稷下学者中的一员。在稷下学宫中,稷下学者成了君主问政议事的对象,齐宣王是一个有野心的统治者,他向往着自己能够有朝一日能够和齐恒公一样称霸诸侯,并且统一中国。在齐闵王继位之后,齐国的国力大增,就使得齐闵王有了称帝的野心。而邹衍的学说便是专门为了新的统治而设计的政治方案,因此邹衍本人和她的学说都受到了齐宣王和齐闵王的重视。

但是齐闵王的帝制运动失败,最终去掉了帝号,重新称王。然而这时候的齐闵王,有了比原来更大的野心,他想要称霸天下,变得骄暴起来,无论稷下学者们如何劝阻他都不听,稷下学者们也就离开了稷下学宫。后来,在魏、秦、赵、燕的共同进攻之下,齐闵王死亡。就是在这个时候,燕昭王对外进行了招贤纳士,邹衍从齐国来到了燕国,开始为燕王效力,在燕国从事起发展生产的工作。

在公元前284年的时候,燕昭王又联合了秦、楚、韩、赵、魏一同攻打齐国,而作为齐国人的邹衍拒绝了参与这一次的战争。后来燕惠王继位,他不信任原先的旧臣,再加上邹衍齐国人的身份,在奸佞之人的挑唆之下,燕惠王下令将邹衍逮捕入狱。

邹衍六月飞雪

现在人们说到“六月飞雪”的时候会想到窦娥,但是其实这个词最早讲的是邹衍。人们都知道,六月之所以会飞雪是因为窦娥有冤,那么由此可以判断,邹衍应该也是遇到了冤情,那么邹衍六月飞雪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燕昭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喜欢纳贤的君主,当时他十分敬佩邹衍,将他请到了燕国。据说燕昭王迎接邹衍的时候还避免灰尘落到他身上,亲自用扫帚为他扫地。

后来燕昭王还为邹衍盖了碣石宫,让他住在里面,还拜他为师。但是燕昭王去世,燕惠王即位之后,邹衍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因为有人嫉妒邹衍,时常在秦惠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所以秦惠王听了之后下令逮捕邹衍,把他关进了大牢。

邹衍入狱的时候,仰天大哭,那时正值夏天,可是天竟然飘了雪,所以那一年的夏天燕国的土地有一层白雪。其实对于邹衍入狱,有很多人都为他鸣不平,所以他们看到夏天飘雪,便让燕惠王赶紧把邹忌放出来,因为天气这么反常,是因为燕惠王冤枉了邹衍,连天都在为邹衍鸣不平。

燕惠王听后,赶紧下令把邹衍放了出来,这就是六月飞雪的最初典故。后来《窦娥冤》的作者根据邹衍六月飞雪,来形容窦娥受到的冤屈,随着《窦娥冤》的广泛传播,窦娥六月飞雪的故事被人们熟知,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六月飞雪最初讲的是邹衍。

邹衍谈天

“邹衍谈天”是一个成语,它比喻善辩。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司马迁,司马迁在此文中记载了战国时期阴阳、道、法、名、墨各家的代表人物,他们一共有十二人,其中有一个就是邹衍。

邹衍是战国时期的人物,他是道家的代表,也是阴阳家的创始人,他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创建了五德始终说,为秦始皇代周提供了理论基础。邹衍的主要学说有很多,比如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大九州说。

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里,司马迁花了很多的篇幅来描写他,他写到,邹衍出生在孟子之后,因为他目睹了诸侯们越来越荒淫奢侈,所以他深入观察万物的阴阳消长,记述了怪异的变化。在很多人的眼中,邹衍的话比较不合情理,但是邹衍一定都是从细小的事物开始验证,记载不同世代的凶吉制度,之后在推到很久很久以前。所以邹衍在齐国受到了尊重,后来他又去了燕国,得到了燕昭王的赏识。

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快要结束的时候,作者说“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意思就是高谈论阔的是邹衍,精雕细琢的是邹奭,议论不绝的是淳于髡。这句话其实是当时齐人对他们三人的赞美,而“邹衍谈天”的成语也因此诞生了。

现在,“邹衍谈天”这个成语比较生僻,常用程度不是很高,这可能和它比较适合用于书面语有关。

标签: 邹衍六月飞雪

更多文章

  • 邹衍:著名学者为何却有“邹衍下狱”一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邹衍

    邹衍是先秦哪家的代表人物邹衍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道家以“道”为核心,这个哲学思想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古代有道家思想的人物有很多,其中邹衍就是一个代表,不仅如此,他还是阴阳家的创始人。邹衍画像邹衍是战国末期齐国人,对于他的出生年月,历史上没有详细的记载,根据推断,他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24年,

  • 邹衍是哪家的代表人物?有关邹衍的故事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邹衍,战国,齐国,阴阳家

    邹衍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道家以“道”为核心,这个哲学思想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古代有道家思想的人物有很多,其中邹衍就是一个代表,不仅如此,他还是阴阳家的创始人。邹衍是战国末期齐国人,对于他的出生年月,历史上没有详细的记载,根据推断,他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24年,去世于公元前250年,享年约70

  • 由余的功绩很多,为何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春秋,由余

    由余,一作繇余,罕之第三十七世孙。(轩辕黄帝之五世孙夏禹的三子少康氏,又名罕,封于无余;为无余王,余氏即由此始),春秋时天水人。由余的祖先原为晋国人,因避乱才逃到西戎。后来,由余奉命出使秦国。他见秦穆公贤明大度,便留在了秦国,秦穆公元年(前659年)投入秦国,被秦穆公任为上卿(即宰相),为秦穆公出谋

  • 秦获由余西称霸,秦国前四百年历史中的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春秋;由余

    公元前626年,西戎最强大的绵诸部落首领派遣由余访秦。公元前625年,由余在被秦国滞留将近一年时间后,才被放回绵诸国。紧接着,由余和绵诸王失和,在穆公的多次秘密邀请下,心灰意冷的由余投奔了秦国,受到了超规格的礼遇和重视,成为秦攻戎方面的专家顾问。公元前624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一举攻伐绵诸戎、昆戎

  • 秦国最终统一天下得益于由余的背叛?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东周;春秋;由余

    秦国之所以能最终统一天下,主要得益于前期搞的西部大开发项目。这项目让秦国将西戎十二国尽数收入囊中,开拓了千里疆土。事实上若单论战斗力,西戎众部落不见得比秦国差。西戎的落败,若是偶然事件的话,恐怕要怪戎王的外交官由余了。作为西戎国的外交官,由余受戎王之命出使秦国,对秦国进行国事访问。谁想到,这趟差,正

  • 由姓和余姓来自何处?周武王之后由余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东周;春秋;由余

    由余,他是周携王的子孙,因周携王被周平王一方的晋文侯杀害后,于是逃亡于西戎。公元前626年,由余奉戎王之命出使秦国,秦穆公慕其才而设计任其为上卿(即宰相)。由余为秦穆公出谋划策,帮助秦国攻伐西戎,一举攻伐绵诸戎、昆戎、翟戎、义渠等十二个戎国,于是称霸西戎,使秦位列春秋五霸之一,着有兵法六篇。由余的子

  • 历史上真的有如姬吗?如姬为何帮信陵君窃走虎符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如姬,战国

    电视剧《虎符传奇》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巾帼女英雄帮助信陵君窃符保护赵国平安的故事。那么,历史上真的有如姬吗?她是什么样的女人?如姬,这个人物不是虚构,历史上的确有其人。如姬个人资料简介朝代:战国时期国别:魏国父亲:魏国长亭侯丈夫:魏王深爱的人:信陵君美德:孝顺父亲、知恩图报、忠于国家死因:在父

  • 如姬是谁?如姬窃符救了国家为何自己不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如姬,春秋战国,信陵君

    穿越千百年,远在那吟唱着“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的春秋战国,魏国王宫中便有这样一位女子,她容貌清丽,侠义心肠,仅仅在史书中留下一抹芳踪,也足以留个后人无限遐想,这便是魏安僖王的宠姬如姬夫人。如姬的出身、姓名早已淹没在浩瀚的史书中,只留下这样一个称号而已,连她的模样也只能让我们凭空

  • 战国第一义女如姬:历史上窃符救赵的真正执行者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如姬,信陵君,窃符救赵,

    如姬是战国时期魏安僖王的宠妃,她之所以能够留名史册,是因为与信陵君的关系。信陵君名叫魏无忌,是魏安僖王的同胞弟弟,战国四公子中打头的?位,连司马迁都对他高看一眼,在《史记》中,对其他三公子都用“某某君列传”,唯独对信陵君却称《魏公子列传》,而且连连称赞:“名冠诸侯,不虚耳!”明显高看他一眼。信陵君最

  • 后秦开国君主姚苌竟被噩梦吓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姚苌

    在中国历史中,其中有一段历史是一个大分裂时期,主要集中在304年到439年。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五胡十六国,其中出现了许多国家,羌族姚苌就是其中一个国家的领袖人物,他所创建的国家就是后秦,姚苌也就是后秦的皇帝武昭帝。羌族姚苌图片在创建了后秦国家后,羌族姚苌一共在位九年。姚苌的父亲就是羌族的领袖人物,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