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端午节吃粽子为纪念屈原 腊八节喝腊八粥又是为何

端午节吃粽子为纪念屈原 腊八节喝腊八粥又是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943 更新时间:2023/12/29 21:07:49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腊月里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杂粮做成“腊八粥”。有的农民还要将“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有的地区人们陈设香腊刀头和糖点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实,现在的人们大都不信奉“神灵”之类,这样做是沿袭古代的某些习俗,现在还有争抢老喜殇供品的习俗。

早在宋代,每逢十二月初八日,东京开封各大寺院都要送七宝五味粥,即“腊八粥”。

说起腊八节大家可能都不会陌生,若是讲起腊八节的传说知道的人就屈指可数了。

传说一: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大人认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

腊八节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二:为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三: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

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传说五:教育后辈要勤俭持家

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传说六: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大家饭”,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七:腊八粥救了朱元璋的命

据说,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标签: 腊八粥腊八节端午节屈原

更多文章

  • 《战国策》称芈月是段子手:黄歇屈原并非师徒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芈月传,黄歇,屈原,

    芈月如何成长为一代太后,电视剧浓墨重彩,我们按下不表,《战国策》记载,芈月可是个段子手。《芈月传》播出至今,芈月、黄歇、楚威王、秦惠文王等人物逐一登场,其中大部分人物都在历史上有其真实的对应。不过,电视剧撷取历史人物些许故事进行演绎,总会和史书记载有出入,这不,芈月和黄歇这俩隔着代沟的人,在电

  • 芈月传屈原最后结局是什么?为什么会投河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芈月传,屈原

    《芈月传》正在热播,芈月传中也有楚怀王和屈原。该剧祖锋饰演儒雅高洁骨子里却又执着热血的屈原引起大家的关注,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很多网友都想知道传屈原和郑袖什么关系?屈原结局死了吗?屈原结局怎么死的屈原和郑袖

  • 芈月传郑袖与屈原是什么关系?郑袖屈原的恋情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芈月传,屈原,郑袖

    芈月传中郑袖是个工于心计的女子,她不惧怕楚怀王身有异味,玩弄心计上位,机关算尽的她最后也阻挡不了死亡的命运。那么芈月传中郑袖与屈原有奸情吗?郑袖与屈原是什么关系?365经典网小编来说一下芈月传中郑袖与屈原的关系。屈原和郑袖是可以有一段浪漫且危险的恋情的。原因如下:其一:郑袖聪慧过人,而楚怀王却优柔寡

  • 宋玉的文学造诣:师从屈原深受道家学说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潘安,宋玉,屈原,

    在艺术上,宋玉深受道家文学的影响。他许多辞赋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从立意构思到运用寓言都深受《老子》《庄子》《列子》的濡染,特别是“恢诡谲怪”的庄子散文对宋玉影响更大。道家对宋玉的影响道家学派的开山祖师是老子。宋玉的辞赋创作受了老子《道德经》(即《老子》)的沾溉。宋玉描写男女性爱,即明显受了老子的影

  • 屈原为何被称为“汨罗诗魂”?汨罗诗魂的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屈原,离骚

    屈原(前339?~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是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那时国家正处于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擅长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

  • 爱国诗人屈原之死疑云:自杀说未必是事件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屈原,爱国,自杀,

    诗人之死,早已成为人们热衷谈论的话题,而最早的一次中国诗人殉难,可以追溯到先秦的屈原。先秦人视死如归,确实是一个罕见的文化景象。中国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像春秋战国时代那样,对死亡(自杀)保持着极度的轻蔑,仿佛只是一次短暂而炫目的反生命旅行。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开始直到今日,所有的人都坚信屈原因

  • 永垂不朽的屈原最该感谢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屈原,春秋战国,

    每当提及屈原,这位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士大夫,人们大多将他视为“爱国主义”模范人物,而我首先想到的是他的贵族精神。秦朝之后,像屈原这样遭到朝廷贬谪,从政治家跌落到民间的“罪臣”,想有尊严地活着,自由思考,恐怕是不大可能。但是,屈原却做到了这一点,在流放十八年的日子里,他延续了一个贵族的生活姿态,保持着

  • 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是哪门子的“爱国主义”者?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屈原,爱国

    屈原这个人,我们从小在读书时,就知道,这个人是伟人,这点是明确的。因为太史公把他的“辉煌”的故事写入了传世名著《史记》(史记。那么,我们从小说他是个爱国主义者,这是不对的。爱国主义,首先要明确,国的概念。春秋时的国是现在国的概念吗,明显不是。国的概念,民族国家的概念是近代的产物。春秋时是没有这样的概

  • 爱国教育:讲屈原也要讲张仪,讲霍去病也要讲娄敬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屈原,张仪,霍去病

    受了几十年的爱国教育,大家伙基本都成爱国者了,嘿嘿。可爱国的方法都掌握了吗?恐怕还没有吧,所以有必要把爱国教育扩大一下。中华五千年不止有屈原、霍去病等人爱国的,还有张仪、娄敬等人也爱国嘛。他们所用的方式方法与前者是有区别,学了他们的方法就能开拓爱国思路,更好的爱一爱这个国家。屈原是宁死不屈的,在楚国

  • 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哪里?为什么被流放?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屈原,第二次流放

    前293年,顷襄王六年,秦国派白起前往伊阙攻打韩国,取得重大胜利,斩首24万。秦国于是送给楚王书信说:“楚国背叛秦国,秦国准备率领诸侯讨伐楚国,决一胜负。希望您整顿士卒,得以痛快地一战。”楚顷襄王不忘欲反”的感情,又指出,怀王最后落到客死他国的下场,就是因为“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