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公孙龙在赵之时是什么意思 公孙龙属于哪个学派

公孙龙在赵之时是什么意思 公孙龙属于哪个学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779 更新时间:2024/1/19 16:12:19

自古以来人无完人,但是也没有没有用的人,一个人的一些小技巧或许很多时候看来都很搞笑,没有用,但是其实都能发挥作用,这一点在很多历史故事中都有证明过,比如著名的鸡鸣狗盗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而今天小编就再给大家讲一讲这样的一个故事,这件事情发生在战国时期,主人公就是当名的名家大学者公孙龙和一个善呼者。

公孙龙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家,在当时受到了很多人尊崇,因此很多人都希望拜他为师跟在他身边学习,有一次公孙龙在赵国想要出去游学,手下的弟子都想跟着去,公孙龙说:“一个没有才能的人,我是不能和他一起去游说天下的。”这时候有一个穿着朴素的人来求见公孙龙,他说:“我擅长呼喊。”公孙龙就对自己手下的人说:“我的门下原来就有能呼喊的人吗?”结果都回答说没有,于是公孙龙就让他成为了自己的弟子。

过了几天之后,公孙龙前去燕国劝说燕,到了一条河边,但是船只却在河的对面,于是公孙龙叫来了那个“善呼者”,那个人在河的这边一声呼喊,船就过来了,因此公孙龙等人得以渡河而去,这个故事再次告诉了我们一个人他的一技之长即使有的时候会很没有意义,但是在有的时候却能发挥出一般人无法想象的作用来。所以说,哪怕是圣人在世,也不会拒绝和一个有一技之长的人交朋友。

解析公孙龙属于哪个学派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化思想百花齐放的年代,有着无数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们根据自己思想的核心内容分成了诸多的流派。而在诸多贤人之中,公孙龙又是一个非重要的角色,那么公孙龙他是什么学派的呢?

公孙龙是当时有名的名家学者,同时他和道家的关系也比较微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公孙龙一生的著作《公孙龙子》并没有收录在名家的著作之中,反而是收藏在道家的典籍里面,不得不说这是比较令人玩味的。当然公孙龙在名家的历史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名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所提倡的坚白论、白马非马等观点可以说是中国逻辑哲学的开端,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说了公孙龙,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名家,名家,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名和实的关系,并且以此为核心展开探讨的学派,这个学派有一个非常知名的点就是其中的成员都非常善于辩论。说到动嘴皮子的功夫还真没有多少人是他们的对手,因此在当时其实很多名家的人都混得不错。名家最先讨论的主要点是“刑名”之间的关系,用来研究刑法概念,后来逐渐脱离出去,开始研究“名和实”的关系,并且通过激烈的辩论来说服别人,但是他们的研究方法比较奇特,不够科学,而且在辩论的时候又经常流于诡辩,所以名家的名声在后来其实一直都不好。

公孙龙与孔穿故事主旨是什么

公孙龙是战国时期有名的辩论家,他的辩论能力非常出众,一生有过不少的辩论战,其中他和孔穿的那次辩论就非常经典。说到这就要先说一下孔穿,孔穿他是孔子的六世孙,可以说是儒家嫡传了,结果这次孔穿找上门去,却被公孙龙说得无言以对。

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说法让公孙龙名扬天下,这样的论调也招来了很多人的不满,认为他言辞过于才能,所以有一次孔子的六世孙,孔穿就找上门去了。孔穿说:“我一直很佩服先生的学问,早就想做先生的弟子了,但是对于先生白马非马的观点不能认同,希望您能放弃您这个说法,我就请求做您的弟子。”这话一说公孙龙就知道来者不善了,白马非马就是让他名扬天下的论调,要是自己给推翻了还不笑掉人大牙。

于是公孙龙就说了:“我出名的就是白马非马的观点,现在你要我放弃这种说法,那我拿什么来教你呢?而且现在是你要拜我为师,但是却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先来教我,再来拜我为师,这是不可取的。”之后公孙龙又提到了当年孔子的一个小故事,据说当年孔子有一次楚王把弓给弄丢了,手下人要去找他就说:“楚国人丢了东西,楚人捡到了,没必要去找了。”孔子知道这件事情就说:“楚王应该说是人丢了东西,人捡到了,不必提及楚国。”所以公孙龙认为孔子也是把人和楚人给分开来了,而自己的说法只是按照孔子的说法来的,应该是正确的。

之后公孙龙总结说:“你学儒家,但是却反对孔子的观点,你要拜我为师,却要反对的我的观点,这样就算有千百个大贤者也教不了你啊。”孔穿被公孙龙说得无言以对。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对后世的影响

在战国时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哲学家公孙龙提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辩论,那就是“白马非马”,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白马非马”的观点,也就是说白马不是马,或许说到这儿很多小伙伴都已经困惑了,白马不是马,这怎么可能呢?

首先从辨证论的角度上公孙龙的这个论点是关于物质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的问题,他探讨了逻辑学里面的“个体”和“一般”的关系,并且将他们之间的联系斩断,同时夸大他们的区别,形成了这么一种形而上学的一种思想。这个观点其实从一种角度上来说是一种正确的说法,公孙龙没有说错的,这只是集合论里面一种比较常见的表达方式。在公孙龙的表述之中,将白马作为一个个体,而马作为一个一般情况,马是马,白是马的附加属性,所以白马这个个体并不是马这个一般情况,得出了白马非马的结论。

或许说到上面小伙伴们还不好理解,那么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其实就是两个集合,一个集合就是白马,还有一个就是马,自然这两个集合是不一样的,白马这个集合就不是马这个集合,因此可以得出白马不是马,然而白马这个集合是包含于马这个集合之中的,所以也可以说白马是马。这个观点说不上完全的错误,但是公孙龙主观的忽视了马和白马内在的联系,单纯的夸大了一个命题之中主语和述语之间的差别,对于这句话,古龙先生就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个人觉得就是一种很好的理解方式,那就是“女朋友不是朋友。”

更多文章

  • 战国名家公孙龙的简介 公孙龙白马非马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国名家公孙龙,龙白马非马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很多惊才绝艳的思想家,是一个文化大爆炸的时期,诸子百家横空出世,除了有名的儒家、道家、墨家等流派之外,还有不少声名不显或是几乎已经消失在历史上的流派,而名家就是其中之一。名家是以辩论名实问题为核心发展出来的一个流派,其中的人都非常善于辩论,最有名的就是公孙龙。公孙龙是赵国人

  • 公孙龙简介 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公孙龙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公孙龙,简介,战国

    公孙龙简介:公孙龙(前320年-前250年),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汉族,东周战国末年赵国人。能言善辩,曾为平原君门客。公孙龙(前320年-前250年),传说字子秉,中国战国时期赵国人,曾经做过平原君的门客,名家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为《公孙龙子》,西汉时共有14篇,唐代时分为

  • 聂政为何刺杀韩王 聂政学琴刺韩王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聂政,韩王

    聂政,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刺客,被评为是春秋战国的四大刺客之一。历史上的聂政,是一个讲正义、注重亲情的人,有情有义、有勇有谋。作为一个刺客,任何一次行动都是有原因的,那么聂政为何刺杀韩王,历史上著名的聂政学琴刺韩王的故事讲的是什么。聂政为何刺杀韩王聂政刺杀韩王的原因就是报仇,韩王无道,杀害了聂政的父亲,

  • 四大死士之聂政 聂政资料 聂政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聂政,蔡邕版,韩王

    聂政是四大死死士之一。他们以视死如归的气魄和撼动山河的壮举,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侠义之名,使自己的英名万古流芳。聂政是怎么死的?简介聂政人物生平,聂政是个什么样的人?更多详情请看正文《四大死士之聂政 聂政资料 聂政怎么死的》聂政是四大死死士之一。四大死士又被称为四大刺客《史记·刺客列传》里记载着好多

  • 战国时期刺客聂政是谁 聂政姐姐与聂政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聂政,聂政,严仲子

    刺客聂政关于聂政行次侠累被千古传颂,人们感叹他的有情有义,还为他写了广陵散的曲子以作纪念,嵇康就是他的崇拜者之一。聂政知恩图报,为了严仲子豁出性命,为了姐姐自毁容貌。但是关于聂政刺杀的对象和原因却有另外一个流传的版本。话说聂政的父亲是一个铸剑高手,他曾经被韩王召到王宫里面去铸造一把绝世好剑,这把剑的

  • 鲁班、墨翟都是小儿科:他制作的木偶人竟像真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鲁班,墨翟

    当今科技发达,制造几个机器人不算什么,但是在遥远的奴隶制社会的周朝,能有机械师制造出比现代机械人还要灵活的人偶,那还真是奇迹。也许你会说他是外星人,但他的的确确是地球人,他就生活在周穆王时代。此人当之无愧的是一个神话。《列子·汤问》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周穆王去西方巡视,越过昆仑,登上弇山。在返回

  • 秦时明月中的班大师是谁?班大师原型是鲁班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秦时明月,秦始皇

    3D武侠动画剧《秦时明月》系列的第五部《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现已播出,剧中的班大师是《秦时明月》系列中的角色,由于幼年的一次意外导致失去一条手臂,从此开始钻研和制造各种机关。看起来是个糊涂的老头儿,实际上在机关术上有着天人一般的精湛技艺。那么剧中的班大师是谁?是鲁班吗?《秦时明月》班大师是鲁班吗?在

  • 鲁班的故事:土木工匠之师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鲁班,故事,师祖

    鲁班是木匠,发明了刨子、锯子、直角尺、墨斗。鲁班刨木头的时候,让他老婆用腰杆顶着木头。他老婆很不愉快,日子久了,鲁班就发明了一个带木橛的木凳,替老婆倚木头,这个东西现在的民间师傅还在用,叫“班妻”。鲁班的老妈也参与到发明的行列中来,她在干家务的同时,老是替鲁班捏着墨斗另一头的墨线,也很讨厌,于是做了

  • 白公胜之乱,历史上唯一一场直言不讳的谋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白公胜之乱

    谋反在任何历史朝代都是被当政者视为最不可赦的重罪,通常对谋反者都是要施以极刑、族灭的。所以,谋反绝对是一件该慎之又慎的事。但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例谋反,谋反者直言不讳要造反,可是执政者竟视之为“戏言”。这便是春秋时期发生在楚国的“白公胜之乱”。缘起:楚平王时期,楚平王为其子(太子建)迎娶了秦国公主-孟赢

  • 魏王与龙阳君的故事: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魏王,龙阳君,春秋战国

    古称男色为“龙阳”,也是有渊源的。龙阳君是战国时魏王的男幸,象美女一样婉转媚人,得宠于魏王,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战国策·魏策》: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泣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涕出?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