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公孙龙

公孙龙——白马非马论

公孙龙

公孙龙的资料

本 名:公孙龙

字 号:字子秉

所处时代:赵国(前403年—前202年)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赵国

主要成就:名家人物

公孙龙的介绍

公孙龙,字子秉,生卒年不详(约前320年—约前250年之间),华夏族,名家人物,赵国人。是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

公孙龙能言善辩,曾经做过平原君的门客,其主要著作为《公孙龙子》,西汉时共有14篇,唐代时分为三卷,北宋时遗失了8篇,至今只残留6篇,共一卷。其中最重要的两篇是《白马论》和《坚白论》,提出了“白马非马”和“离坚白”等论点,认为对于

“坚白石”,“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强调视觉与触觉的差异故“坚白石二”。又分析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强调“白马”(个别)与“马”(一般)的区别,得出“白马非马”的结论。与他齐名的是另一名家惠施。

早年经历

赵惠文王六年(前293年),封公子赵胜为平原君。平原君喜好名家论辨公孙龙之言,公孙龙遂为平原君的门客。

赵惠文王十五年(前284年),燕昭王欲攻齐国,公孙龙带领弟子,从赵国赶到燕国,力图劝其“偃兵”。燕王满口答应,公孙龙却表示不可相信,说道:当初大王招纳欲破齐、能破齐的“天下之士”到燕国来,后来终于破齐。而今“诸侯之士在大王之本朝者,尽善用兵者”,所以我认为大王不会偃兵。他用这种“循实则名”的方法猜透了燕王的真实用心,使燕王无言以对。

十六年(前283年),秦国与赵国盟会缔约:“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答应相互援助。不久,秦兴兵攻魏,赵欲救魏。秦王使人责备赵惠文王不遵守盟约。赵王将此事告知平原君。公孙龙向平原君建议说:赵也可以派遣使者去责备秦王说,赵国想援救魏国,秦国却攻打魏国,是秦国首先违背了盟约。

十九年(前280年),公孙龙又与赵惠文王论偃兵之事。赵王问公孙龙说:“寡人事偃兵十余年矣,而不成,兵不可偃乎?”公孙龙回答说:“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兼爱天下,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并指出赵惠文王当秦得地而缟素布总,齐亡地而加膳置酒,并不真正具有兼爱之心,故不能行偃兵之实。赵孝成王九年(前257年),秦兵攻赵,围邯郸。平原君使人向魏国求救。信陵君率兵救赵,邯郸得以保存。虞卿为平原君向赵王请封。公孙龙连夜驾车入见平原君,认为此举甚不可行,指出“王举君而相赵,割东武城而封君者”并不是因为平原君的才智能力为赵国所独有的,而是因为平原君是赵王亲戚的缘故。而“一解国患,欲求益地,是亲戚受封而国人计功也”,即计国人之功于亲戚名下。因此建议平原君不要受封,平原君听从了公孙龙的建议,并由此对其益加看重。

生平履历

他可能较长时间作平原君的门客。《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说,“平原君厚待公孙龙”。约于公元前279年至前248年间,公孙龙曾从赵国带领弟子到燕国,《吕氏春秋·应言》载,是为了说燕昭王以“偃兵”。燕王虽然表示同意,公孙龙却当面对燕王说。“诸侯之士在大王之本朝者,尽善用兵者”,所以我认为大王不会偃兵,燕昭王无言应答。公孙龙又曾游魏,与公子牟论学。在赵国,《吕氏春秋·审应览》载,公孙龙曾与赵惠文王论偃兵。赵王问公孙龙说:“寡人事偃兵十余年矣,而不成,兵不可偃乎?”公孙龙回答说:“赵国的蔺、离石两地被秦侵占,王就穿上丧国的服装,缟素布总;东攻齐得城,而王加膳置酒,以示庆祝。这怎能会偃兵?”

《吕氏春秋·淫辞》说:秦国跟赵国订立盟约:“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过了不久。秦兴兵攻魏,赵欲救魏。秦王使人责备赵惠文王不遵守盟约。赵王将这件事告诉平原君。公孙龙给平原君出主意说,赵可以派遣使者去责备秦王说,秦不帮助赵国救魏,也是违背盟约。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兵攻赵,平原君使人向魏国求救。信陵君率兵救赵,邯郸得以保存。赵国的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平原君请求增加封地。公孙龙听说这件事,劝阻平原君说:“君无覆军杀将之功,而封以东武城。赵国豪杰之士,多在君之右,而君为相国者以亲故。夫君封以东武城,不让无功,佩赵国相印,不辞无能,一解国患,欲求益地,是亲戚受封,而国人计功也。为君计者,不如勿受便。”平原君接受了公孙龙的意见,没有接受封地。公孙龙善于辩论。《公孙龙子·迹府》说,公孙龙与孔穿在平原君家相会,谈辩公孙龙的“白马非马”。晚年,齐使邹衍过赵,平原君使与公孙龙论“白马非马”之说。公孙龙由是遂诎,后不知所终。公孙龙的主要思想,保存在《公孙龙子》一书中。《汉书·艺文志》名家有《公孙龙子》十四篇。今存六篇。《迹府》,是后人汇集公孙龙的生平言行写成的传略。其余五篇是:《白马论》、《指物论》、《通变论》、《坚白论》、《名实论》,其中以《白马论》最著名。

有关“公孙龙”的历史故事

  • 春秋战国公孙龙简介-春秋战国公孙龙

    公孙龙简介:小编今天讲一位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春秋战国公孙龙,历史上评为公孙龙,春秋战国历史公孙龙是一位著名的风云人物。中文名:公孙龙,别名:子秉,国籍:东周赵国公孙龙(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东周战国时期赵国人,字子秉,华夏族。著名道家,哲学家,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能言善辩,曾为平原君

  • 公孙龙

    公孙龙(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字子秉,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诡辩学”的祖师。为名家代表人物之一。名家是活跃于战国中后期,提倡“正名实”学说的流派,即要“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实相符”。名家善于辩论,以进行逻辑分析和探寻思维规律见长,故又称“辩者”,西汉始称“

  • 求公孙龙子白马非马论的故事

    《公孙龙子》首篇《迹府》是后人编辑的有关公孙龙的简介,其馀五篇是公孙龙的作品。其中《白马论》所提出的“白马非马”的命题,以及《坚白论》所提出的“离坚白”的命题,是公孙龙名辨思想的中心。该书针对社会上名不符实的现象,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唯乎其彼此”的正名理论,强调“名”必须具有确定性,着重探讨

  • 春秋战国时期的庄子,惠施,公孙龙等都展现了很高的思辨水平,但为何我感觉中国哲学没有朝思辨这个方向很好地发展?

    滢月斋,以女性视角解读古今文化,为你诠释不一样的世界。中国的哲学为什么没有朝思辨的方向发展呢?客观上来看,中国古代的哲学并不是完全没有向思辨的方向发展,但始终不是主流,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并不需要这种思辨思想;二是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压制所致;三是因为中国人的

  • 惠施和公孙龙哲学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惠施与公孙龙齐名,均为战国时候的名家,为“名家”的两大著名代表。均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重视“名”(概念)和“实”(事)的关系的研究。不同点:惠施属名家合同异派,公孙龙属名家离坚白派,两种是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惠施“合同异”(世界同质异构二元论),解构世界本是同源公孙龙“离坚白”(完全否

  • 公孙龙属于哪个学派(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理论和坚白论)

    公孙龙(约前320年—约前250年),字子秉,战国时赵国邯郸人。“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汉书·艺文志》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王权衰落,天下进入诸侯争霸的局面。各国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纷纷不拘一格延揽

  • 庄子《秋水》四:公孙龙与魏牟

    公孙龙取魏牟本文: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教先王之讲,少而明仁义之止;开同同,离脆黑;然没有然,可没有可;困百家之知,贫寡心之辩:吾自觉得至达已经。古吾闻庄子之行,茫然同之。没有知论之没有及取?知之弗若取?古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圆。”令郎牟隐机年夜息,俯天而笑曰:“子独没有闻妇埳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

  • 公孙龙诡辩特点

    公孙龙(前320年-前250年),字子秉,赵国邯郸(古河北邯郸)人。“名家(属于“讲教”)”离脆黑派的代表人物。“诡变教”的祖师。公孙龙舌粲莲花,曾经经做过仄本君的食客,其次要著述为《公孙龙子》,西汉时共有14篇,唐朝时候为三卷,北宋时丢失了8篇,至古只残留6篇,共一卷。个中最主要的两篇是《黑马论》

  • 解析公孙龙属于哪个学派

    解析公孙龙属于哪个学派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文化思想百花齐放的年代,有着无数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他们根据自己思想的核心内容分成了诸多的流派。而在诸多贤人之中,公孙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那么公孙龙他是什么学派的呢?名家学者公孙龙公孙龙是当时有名的名家学者,同时他和道家的关系也比较微妙,为什

  • 公孙龙与孔穿故事主旨是什么 公孙龙与魏牟有什么故事

    公孙龙是战国时期有名的辩论家,他的辩论能力非常出众,一生有过不少的辩论战,其中他和孔穿的那次辩论就非常经典。说到这就要先说一下孔穿,孔穿他是孔子的六世孙,可以说是儒家嫡传了,结果这次孔穿找上门去,却被公孙龙说得无言以对。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说法让公孙龙名扬天下,这样的论调也招来了很多人的不满,认为他言辞

  • 公孙龙是哪个学派 公孙龙的思想主张

    公孙龙是名家学派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公孙龙子》,他提出了“白马非马”和“离坚白”等论点,尽管他开创了理性学派的先河,但诸子百家都不能理解他的观点。公孙龙是哪个学派公孙龙,名家人物,是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公孙龙的思想主张公孙龙的哲学思想,《淮南子

  • 公孙龙与孔穿的故事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

    公孙龙与孔穿公孙龙是战国时期有名的辩论家,他的辩论能力非常出众,一生有过不少的辩论战,其中他和孔穿的那次辩论就非常经典。说到这就要先说一下孔穿,孔穿他是孔子的六世孙,可以说是儒家嫡传了,结果这次孔穿找上门去,却被公孙龙说得无言以对。公孙龙古画像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说法让公孙龙名扬天下,这样的论调也招来了

  • 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简介 公孙龙的名言是什么

    名家公孙龙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很多惊才绝艳的思想家,是一个文化大爆炸的时期,诸子百家横空出世,除了有名的儒家、道家、墨家等流派之外,还有不少声名不显或是几乎已经消失在历史上的流派,而名家就是其中之一。公孙龙的画像名家是以辩论名实问题为核心发展出来的一个流派,其中的人都非常善于辩论,最有名的就是

  • 阴阳家邹衍个人资料 邹衍与公孙龙的介绍

    阴阳家邹衍邹衍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人物,他是阴阳家的创始人,所以人们称呼他为“阴阳家邹衍”。至于什么是阴阳家,它是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学派之一,盛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它的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邹衍画像邹衍,别称是驺衍、邹子,出生的时间约为公元前324年,去世的时间约为公元前250年,活了约70多岁,之所

  • 春秋名家公孙龙的经典逻辑名言有哪些呢(白马非马)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很多惊才绝艳的思想家,是一个文化大爆炸的时期,诸子百家横空出世,除了有名的儒家、道家、墨家等流派之外,还有不少声名不显或是几乎已经消失在历史上的流派,而名家就是其中之一。名家是以辩论名实问题为核心发展出来的一个流派,其中的人都非常善于辩论,最有名的就是公孙龙。公孙龙是赵国人

  • 名家公孙龙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公孙龙与孔穿的故事(白马非马)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很多惊才绝艳的思想家,是一个文化大爆炸的时期,诸子百家横空出世,除了有名的儒家、道家、墨家等流派之外,还有不少声名不显或是几乎已经消失在历史上的流派,而名家就是其中之一。名家是以辩论名实问题为核心发展出来的一个流派,其中的人都非常善于辩论,最有名的就是公孙龙。公孙龙是赵国人

  • 公孙龙在赵之时是什么意思 公孙龙属于哪个学派(白马非马)

    自古以来人无完人,但是也没有没有用的人,一个人的一些小技巧或许很多时候看来都很搞笑,没有用,但是其实都能发挥作用,这一点在很多历史故事中都有证明过,比如著名的鸡鸣狗盗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而今天小编就再给大家讲一讲这样的一个故事,这件事情发生在战国时期,主人公就是当名的名家大学者公孙龙和一个善呼者。

  • 公孙龙在赵之时是什么意思 公孙龙属于哪个学派

    自古以来人无完人,但是也没有没有用的人,一个人的一些小技巧或许很多时候看来都很搞笑,没有用,但是其实都能发挥作用,这一点在很多历史故事中都有证明过,比如著名的鸡鸣狗盗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而今天小编就再给大家讲一讲这样的一个故事,这件事情发生在战国时期,主人公就是当名的名家大学者公孙龙和一个善呼者。

  • 战国名家公孙龙的简介 公孙龙白马非马的故事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很多惊才绝艳的思想家,是一个文化大爆炸的时期,诸子百家横空出世,除了有名的儒家、道家、墨家等流派之外,还有不少声名不显或是几乎已经消失在历史上的流派,而名家就是其中之一。名家是以辩论名实问题为核心发展出来的一个流派,其中的人都非常善于辩论,最有名的就是公孙龙。公孙龙是赵国人

  • 公孙龙简介 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公孙龙介绍

    公孙龙简介:公孙龙(前320年-前250年),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汉族,东周战国末年赵国人。能言善辩,曾为平原君门客。公孙龙(前320年-前250年),传说字子秉,中国战国时期赵国人,曾经做过平原君的门客,名家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为《公孙龙子》,西汉时共有14篇,唐代时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