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老子主张愚民政策吗?主张去除奸智提倡诚朴

老子主张愚民政策吗?主张去除奸智提倡诚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700 更新时间:2024/2/8 20:46:32

历来不少人认为,老子是主张搞愚民术的,这主要源于对《老子》第三章、第六十五章的不同理解。老子成了主张搞愚民政策的罪人,这实在是一个冤假错案,应该给予纠正。

《老子·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段话中,“贤”,敦本作“宝”字。《说文》谓:“贤,多财也。不尚贤,犹不尚多财”与下文“不贵难得之货……”一样,皆指财物而言,不是说不尊重有贤德的人。“虚其心”,民则无欲。“实其腹”,民则无饥饿,当然就会感到满足。“弱其志”,民则无欲望、不争,不受外物之迷惑。无知,意谓没有什么意见,能安居乐业,对生活现状感到满意。

可见,老子在这章里是对现实社会中的物欲横流和道德沦丧进行批判,他认为,统治者崇尚财物、炫耀富有,是扰乱人心、造成社会动乱,即“民争”、“民盗”、“民乱”的根源。因此,要坚决杜绝。所以,圣人治理天下,应该消除奸诈智慧和贪婪私心,使民众恢复纯朴的民风,国家才能大治。这要求:统治者不崇尚表彰钱财富有之人,使民众不去攀比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贵重奇货,使民众不去偷盗。不显耀可贪心的欲望,使民众的思想不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在于使人们的思想净化纯朴,解决好民众的温饱,增强人们的体质。总之,要使他们没有多少意见,没有太多的欲望,使那些奸诈的聪明人不敢胆大妄为。按照无为的原则顺应自然规律来办事,天下就没有不太平的了。

《老子·六十五章》进一步阐发了治国要使民风返朴归真的重要意义,并在第十八章、第十九章中批判了儒家的“仁义”、“智慧”之“学”。“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也。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之两者,亦稽式。恒知稽式,是谓玄德”。老子在《六十五章》中的旨意,乃阐述“无为”治国的方针政策问题,他提倡用诚朴、自然的“道”的内容对民众进行“德育”,则国泰民安。

老子是否主张搞愚民政策,关键是如何理解“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也”这句话中的“愚”字。如果仅仅从今天人们对汉字表面的意思去理解,当然是说老子主张愚民政策。其实不然,古汉语的“愚”,与今天我们所说的“愚”,其意思是不一样的。“愚之”,实为使民众诚朴、淳厚之意。明民,意为发民众巧智。弼注《道德经》说:“明,谓多见巧诈,蔽其朴也。愚,谓无知守真顺自然也”。河上公注《道德经》说:“谓古之善以道治身治国者,不以道教民明智奸巧也,将以道德教民使质朴不诈伪也。”高延第认为:“愚之,谓返朴还淳,革去浇漓之习,即‘为天下浑其心’之义,与秦人燔诗书,愚黔首不同”。

所以,老子的“愚之”,根本不是搞愚民政策的意思,而是主张去除奸智,提倡诚朴。老子认为,由于统治者以智治国,而民众巧以应付,所以,奸伪丛生,天下大乱,即所谓:“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老子·十八章》),这就是“以智治国,国之贼”的理论根据。由此,老子提出要“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绝学无忧(《老子·十九章》)”。因为,现实社会丧失了“道”,才出现孔子那一套仁义、礼乐等,即“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由上可见,老子完全是针对奸诈虚伪的社会风气,而提出对民“愚之”,即社会回归到诚朴纯真的自然天性。要说主张愚民术的,孔子算是愚民政策的倡导者,他明白无误地宣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此外,另据易州龙兴观碑本《道德真经次解》本载:“非以明民,将以娱之”。并郑重地宣布:“此本与旧本虽不同,自奉义理。将来君子,勿妄移改也。”娱,乃悦乐也。另据马叙伦考证“范本作‘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非以娱之。’”如果《老子·六十五章》本来为“娱之”,那么,历来认为老子主张愚民政策,就失去了根据。马叙伦之说虽有待进一步考证商榷,但不无道理,却符合老子“正言若反”的语言特点,我信之并从之。

标签: 老子愚民政策诚朴

更多文章

  • 揭秘剑客荆轲与琴师高渐离是一对好基友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剑客荆轲与琴师高渐离是一对好基友吗

    这是一对好基友。因为在荆轲刺杀失败,众人为自保四散逃跑之后,只有高渐离一人还回来再次刺杀秦王,不管他是为荆轲报仇,还是为了国家大义。先来看看这两人是如何认识的。有时候你一时兴起交的朋友可能就是你以后一生的挚友,这话说得在理。这两人是无聊在集市上斗酒认识的。你总不能希望两个男人是因为逛街看上同一件衣服

  • 荆轲在刺杀行动前等谁 是高渐离还是另有他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荆轲

    荆轲在等谁荆轲成年后,和卫元君说他的剑术并没有得到卫元君任用,经过榆次,见盖聂,和他讨论剑术,盖聂不同意荆轲的说法,对荆轲瞪眼,荆轲离去,到了邯郸和鲁勾践比划,两个人有不一样的看法,鲁勾践生气大声骂荆轲,荆轲没有争辩,默默的逃走了。网络配图荆轲到了燕国,认识了一个宰狗的屠夫又认识了好友高渐离,三人常

  • 战国著名剑术家盖聂和高渐离谁更加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盖聂和高渐离谁更加厉害

    盖聂虽然是小说和动漫中的人物,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之中,也有这么一个人。盖聂最初的记载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之中,这也是有关盖聂的唯一的记载,而且还是在介绍荆轲的时候附带介绍他的。盖聂,战国著名剑术家,擅长击剑,但也喜爱读书。荆轲在游历天下的时候,曾经来到榆次拜访盖聂,和他一起探讨剑术的问题。正在两人谈

  • 秦时明月中高渐离之死的原因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高渐离

    在《秦时明月》中,高渐离是一位历史人物,对于高渐离的结局和历史相比不会有太大的出入。目前,动漫《秦时明月》只有第五部,高渐离的结局还未出现,根据历史以此来推断,高渐离最终被秦王杀死。高渐离和荆轲是一对很好的朋友,荆轲刺杀秦王时,高渐离击筑以送别好友。得知荆轲失败后,高渐离十分惋惜好友的离世,同时身为

  • 揭秘中国历史的真实的高渐离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高渐离

    高渐离是战国末期燕国人,在击筑方面有很高的天赋。和荆轲是很好的朋友,在西汉刘向所编定的《战国策》中可以从中得知高渐离的故事。荆轲前去刺杀秦王之时,高渐离在易水河畔为友人击筑送行。高渐离的击筑声悲凉慷慨,听者都留下了热泪,荆轲附和高渐离的击筑声,吟唱出千古名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

  • 秦时明月白凤和高渐离谁的武功更加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白凤和高渐离

    白凤和高渐离都是武侠动漫《秦时明月》中的人物,俩人在武功上平分秋色,实力都不可小觑。在《秦时明月》第三部《诸子百家》中,白凤和高渐离有过招,分别在第十三集凤舞水寒、第十四集高山、第十五集流水中有提到白凤和高渐离。卫庄曾经评价过白凤的速度,他是这样说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追上白凤的速度,除非……(易

  • 荆轲与高渐离这对好基友是怎么认识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荆轲

    荆轲与高渐离这是一对好基友。因为在荆轲刺杀失败,众人为自保四散逃跑之后,只有高渐离一人还回来再次刺杀秦王,不管他是为荆轲报仇,还是为了国家大义。先来看看这两人是如何认识的。有时候你一时兴起交的朋友可能就是你以后一生的挚友,这话说得在理。这两人是无聊在集市上斗酒认识的。你总不能希望两个男人是因为逛街看

  • 秦时明月高渐离的眼睛是怎么瞎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高渐离

    高渐离,战国末燕(今河北省定兴县高里村)人,荆轲的好友,擅长击筑(是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颈细肩圆,中空,十三弦),高渐离与荆轲的关系很好。荆轲刺秦王临行时,高渐离与太子丹送之于易水河畔,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后秦灭六国后,秦王因为高渐离击筑太好了,就请他来王宫

  • 揭秘荆轲在刺杀行动前等谁 是高渐离还是另有他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荆轲,高渐离

    荆轲在等谁荆轲成年后,和卫元君说他的剑术并没有得到卫元君任用,经过榆次,见盖聂,和他讨论剑术,盖聂不同意荆轲的说法,对荆轲瞪眼,荆轲离去,到了邯郸和鲁勾践比划,两个人有不一样的看法,鲁勾践生气大声骂荆轲,荆轲没有争辩,默默的逃走了。网络配图荆轲到了燕国,认识了一个宰狗的屠夫又认识了好友高渐离,三人常

  • 荆轲死后好友高渐离继续刺秦 因视觉差失败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荆轲,高渐离

    对于荆轲刺秦王这幕壮剧,历来有赞有弹,比如说,陶渊明盛赞荆轲的侠义勇烈,柳宗元则批评荆轲的浅见寡谋。同样是《咏荆轲》,他们竟吟咏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味。陶渊明的《咏荆轲》能够成为千古名篇,不仅以诗艺取胜,以激情取胜,而且以历史观取胜。“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