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余和张耳本来身为好友 为何最后会落到反目的下场呢

陈余和张耳本来身为好友 为何最后会落到反目的下场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792 更新时间:2023/12/18 18:59:42

陈余和张耳身为好友为何会反目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楚汉时期发生不少的恩怨故事,张耳跟陈余的之间的恩怨,还是从他们两个自从巨鹿之战后开始反目成仇,让原本亲密的兄弟一下子变成了仇恨的死对头。当初陈余以试探的口气假意想要辞去自己的兵权时,没曾想到的是张耳还没等赵王统一,就赶紧答应了,将陈余的兵权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上,还得意的说自己要是不接受的话,日后定会被其所害。但他没想到的是他接受了以后,就已经跟陈宇彻底的反目决裂了。

之后项王在攻克秦国以后大封诸王,唯独功劳极大的陈余没有得到相应的分封。,陈余在攻克秦国的时候曾写信劝降大将章邯出了不少的力,后来辛亏有人提醒项羽,这才给了陈余南皮三县敷衍于他。但是张耳却是被项羽封为了常山王,这就让陈余的心理很是不平衡,所以就在第一个开始想要造反的田荣的秋波暗示下,两人结为了联军。有了田荣的帮助,陈余便开始发泄自己的情绪,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仇恨的张耳。但是张耳也精得很,看见不对头的地方立马掉头就跑,算得上是战略性的转移,并且在两大靠山相比较下,听从了部下的建议选择了刘邦。张耳恼怒陈余夺了他的地盘,两人的个人恩怨进一步升级。

后来刘邦西进抵达洛阳,向各英雄发出《发使告诸侯书》,声讨项羽逆杀义帝,陈余自然也得到了檄文号召。当时陈余说叫他出兵相助是可以的,但必须有一个条件:杀了张耳。人家信任自己才投靠到这里来,刘邦又怎么愿意杀了张耳呢?但为了陈余能发兵相助,刘邦琢磨来琢磨去,最后终于琢磨出一个好主意:为张耳找个替身。送了一颗血肉模糊的假人头给陈余后,陈余信以为真,以为汉王杀了张耳,于是派了一队兵马随汉王去攻打彭城。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当陈余知道张耳是假死的事情,就很是愤怒的与汉王决裂了。顺便还要说一句,赵王赵歇是个无能的人,只要自己能当大王就可以,对于谁来做自己的大臣一点就不在乎。

张耳在时,赵国的一切权力都交给张耳,当张耳被陈余赶出赵地后,他便拜陈余为成安君,把一切生杀大权给了陈余。陈余与刘邦决裂后,刘邦就不干了。他就让韩信曹参灌婴两员猛将又出发了。一到赵地,首先便用诱敌深入将大将夏说引入自己设好的包围圈内,全歼了他的部队。首战失利后,这下赵王着急了,就让陈余完全负责前方的战事,可以自作主张。当时的赵国也有兵马二十万啊,比汉军可是要多的。但问题就是赵国就只有陈余一个人顶着,什么事情都靠他,这样是不能跟汉军比的。所以他就很是焦灼。正在这时,一个叫李左车的人出现了。

他首先分析了两军的形势:我军现在驻扎的地方险要无比,汉军要想来攻,就必须通过进井陉口前这条很狭窄的山路,这条山路车队不能通行,人马不能并行,行起军来肯定会连绵数里,这样一来他们的粮草肯定会落在大部队后面,这就是他们的破绽,而且还是致命的。后来李左车就告诉他破敌就是四个字:断粮,坚守。这个计划可是很完美的,但是陈余却是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我陈余光明磊落刚正不阿,怎么能像刘邦那样使用这样的阴谋诡计呢?自古兵不厌诈,想不到陈余竟这样愚蠢,这真是令人费解。李左车只得含笑退了。就这样,陈余错过了扬名立万的大好机会。

你错过了机会的同时,人家韩信可没有闲着,他先派一万余人的先头部队渡过了河,陈余见敌兵甚少,对自己说道:先等等;等韩信的第二批万余人的部队过河来时,他说道:再等等;等韩信的第三批万余人的部队过河来时,他仍然说道:还等等。其实我们也不能太责备陈余了,他此时已产生了非常意淫的想法:要全歼韩信的大军。等韩信的军队全部过河来时,陈余终于下手了,他等的就是这个时机,他率军倾巢出动,与韩信、张耳在井陉关外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韩信带着汉军边战边退,退至河边时,他说了一句话,一句分量千斤重的话,前有河后有兵,怎么办?汉军眼看前面已无路可退,不用说也自然知道该怎么办了。汉军血红着双眼,以一敌十,拼命往回杀,陈余看汉军这架势如饿虎下山、蛟龙出洞,大有威不可挡之势,见形势不妙赶紧下令收兵回城。可当他回到城下一看,顿时惊呆了,城上居然插满了汉军的旗帜,直到现在他才意识到自己中计了,这里也就是陈余的终点。

标签: 楚汉陈余

更多文章

  • 张耳和陈余不是一对好友吗 为什么他们的友谊小船说翻就翻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国,秦朝

    张耳和陈余的小船为什么会翻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上次说到张耳和陈余是一对好朋友。因为张耳岁数比陈余大,并经常教导陈余如何做人,陈余把张耳当父辈一样,很尊敬他。因为被秦朝通缉,俩人改名换姓藏到了陈县,充当里门的守卒。有一回,里吏因为陈余犯错而鞭

  • 常山王张耳为何叛逃项羽投靠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张耳,刘邦

    [导读]“张耳之贤,有声梁魏。”张耳是秦朝末年汉代初期的一个十分出名的历史人物。他曾是楚霸王项羽麾下大名鼎鼎的常山王,后来张耳叛逃项羽投靠了刘邦。“张耳之贤,有声梁魏。”张耳是秦朝末年汉代初期的一个十分出名的历史人物。他曾是楚霸王项羽麾下大名鼎鼎的常山王,后来张耳叛逃项羽投靠了刘邦,韩信为其奏请了刘

  • 揭秘:项羽手下的常山王张耳为何要投靠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项羽

    “张耳之贤,有声梁魏。”张耳是秦朝末年汉代初期的一个十分出名的历史人物。他曾是楚霸王项羽麾下大名鼎鼎的常山王,后来张耳叛逃项羽投靠了刘邦,韩信为其奏请了刘邦将张耳封为了赵王,后来张耳助刘邦打败了项羽,成为了西汉的开国大功臣!从张耳在两主之间的经历和封号,地位应该都不小,但是为何他要叛逃项羽易主刘邦呢

  • 本是好朋友的张耳与陈余为何转眼做了仇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耳,陈余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怨无爱的恨。历史上有很多机缘巧合的事情,有些人因为某些事而相互仰慕,而又因为某些事分崩离析。比如张耳陈余曾经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可后来又因为相互指责和埋怨疏远了对方,最后甚至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故事是这样的。当时张耳是魏国公子无忆的宾客,曾经一贫如洗,可是一位土豪却发现张耳很

  • 揭秘:项羽的常山王张耳为何要投靠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邦

    “张耳之贤,有声梁魏。”张耳是秦朝末年汉代初期的一个十分出名的历史人物。他曾是楚霸王项羽麾下大名鼎鼎的常山王,后来张耳叛逃项羽投靠了刘邦,韩信为其奏请了刘邦将张耳封为了赵王,后来张耳助刘邦打败了项羽,成为了西汉的开国大功臣!从张耳在两主之间的经历和封号,地位应该都不小,但是为何他要叛逃项羽易主刘邦呢

  • 历史上张耳与陈余如何成为仇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耳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怨无爱的恨。历史上有很多机缘巧合的事情,有些人因为某些事而相互仰慕,而又因为某些事分崩离析。比如张耳陈余曾经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可后来又因为相互指责和埋怨疏远了对方,最后甚至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故事是这样的。当时张耳是魏国公子无忆的宾客,曾经一贫如洗,可是一位土豪却发现张耳很

  • 项羽的常山王张耳为何要投靠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耳

    “张耳之贤,有声梁魏。”张耳是秦朝末年汉代初期的一个十分出名的历史人物。他曾是楚霸王项羽麾下大名鼎鼎的常山王,后来张耳叛逃项羽投靠了刘邦,韩信为其奏请了刘邦将张耳封为了赵王,后来张耳助刘邦打败了项羽,成为了西汉的开国大功臣!从张耳在两主之间的经历和封号,地位应该都不小,但是为何他要叛逃项羽易主刘邦呢

  • 张耳是怎么死的 历史该怎么评价张耳?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张耳,汉代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刘邦灭秦。此时项羽军破函谷关,进屯新丰、鸿门(均在今陕西临潼北)。刘邦至鸿门与项羽相会,险遭杀害。项羽佯尊楚怀王为义帝,迁都江南彬地。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同时封王共18个,因张耳亦同各路诸侯入关,项羽也素闻张耳之才名,又念其扶赵抗秦之功,乃分赵地北部,立张

  • 申阳简介 秦末赵国张耳的宠臣河南王申阳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申阳,秦朝,秦朝诸侯

    申阳是楚汉时期瑕丘人,本来是赵国张耳的宠臣也,项羽率领联军进攻秦朝的时候,首先攻下河南地区(洛阳一带),在黄河迎接项羽南下。项羽入关分封诸侯时,因此立申阳为河南王,把洛阳作为他的首都。后来,刘邦与项羽开战之后,投降刘邦。

  • 张耳简介 汉高祖刘邦时期赵景王张耳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耳,汉朝,汉朝将领

    张耳(公元前264年-202年),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人。秦末汉初人物,曾参加秦末农民起义军,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时,张耳被封为常山王,后归汉成为刘邦部属,被加封为赵王。汉高帝五年薨,谥曰景王。习称赵景王。司马迁评价:“张耳、陈馀,世传所称贤者;其宾客厮役,莫非天下俊桀,所居国无不取卿相者。然张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