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违背诺言的代价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违背诺言的代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744 更新时间:2024/1/7 18:09:19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点燃了推翻秦王朝的熊熊烈火,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毛泽东说过:“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陈胜、吴广建立的张楚政权只存在了六个月,对于他们起义失败的原因,司马迁曾做过总结。毛泽东在读《史记·陈涉世家》的批注中也指出,陈胜、吴广有“二误”:一是违背“苟富贵,无相忘”的诺言,杀死旧时伙伴,导致众叛亲离;二是信用朱房胡武,赏罚失当,导致诸将不愿为他们效力。

农民起义成败示录

利用扶苏项燕影响

揭竿而起四方豪杰纷纷响应

陈胜,字涉,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吴广,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秦政府征发闾左900名贫苦壮丁去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守边,陈胜、吴广也在这支戍卒队伍中,并被任命为屯长。

这支队伍在途经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时遇到大雨,道路不通,不能如期赶到渔阳戍地。秦法规定:“失期当斩”,这900戍卒面临着死刑的威胁。陈胜、吴广私下商量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说:“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同意陈胜的看法,但两人还有些犹豫,便找人卜了一卦,卜卦者猜出他们的心思,说:“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听了很高兴,又暗自琢磨“卜之鬼”是什么意思,后来恍然大悟:“此教我先威众耳。”

于是他们在帛上书写“陈胜王”三个红字,置鱼腹中,戍卒买鱼得书,传为怪异。陈胜又让吴广夜里偷偷地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装狐狸声呼叫:“大楚兴,陈胜王。”戍卒们都被吓得毛骨悚然。第二天早上,戍卒们交头接耳,谈论昨夜发生的怪事,对陈胜指指点点,另眼相看。

眼看着起义的时机已成熟,陈胜、吴广决定先除掉押送他们的将尉。“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他在将尉喝醉时故意激怒将尉,让他打自己,以便挑起士卒的义愤,那将尉果然中了圈套,拿起军棍就打吴广,还拔剑威胁他,吴广一跃而起,夺剑杀了那个将尉,陈胜在一旁帮忙,把另一将尉也杀了。紧接着,他们把戍卒们召集起来,号召大家反抗暴秦,在大泽乡举起了“伐无道,诛暴秦”的旗帜。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率领义军首先攻下大泽乡,接着攻下蕲县,分兵东进,主力则向西进攻,连下今豫东、皖北数县,当他们推进到陈县(今河南淮阳)时,已是一支数万人的声势浩大的队伍了。由于陈胜、吴广打着扶苏和项燕的旗号,四方豪杰纷纷响应,许多郡县的农民杀掉长吏,投入起义军,特别是旧楚国境内,“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不听张耳陈余忠言

过早称王力量孤单内部分裂

起义军占领陈县后,陈胜召集陈县的父老豪杰商量,众父老豪杰都说:“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之社稷,功宜为王”。此时在社会上颇有名望的游士张耳、陈余也来到陈县,陈胜征求他们的意见。

张耳、陈余说:“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解也。”但陈胜急于称王,不听张耳、陈余的意见,自立为“张楚王”,兵分三路伐秦。一路由“假王”吴广率领,西击荥阳;一路由武臣、张耳、陈余率领,北进赵地;一路由周市率领,攻打魏地。

结果吴广军在荥阳被阻,李斯之子李由坚守荥阳,吴广久攻不下,陈胜又加派周文率军西击秦。周文军很快发展到车千乘,卒数十万人,长驱至关中的戏(今陕西临潼境内),直逼秦都城咸阳。秦二世慌了,征发修骊山陵墓的刑徒为兵,命少府章邯率兵应战,大破周文数十万大军,周文自杀。

武臣很快就占领了旧赵都城邯郸,张耳、陈余埋怨陈胜不采纳他们的意见,又不封他们为将军,只封他们为校尉,劝武臣自立为赵王。陈胜大怒,欲诛武臣等人家室,这时上柱国房君劝说道:“秦未亡而诛赵王将相家属,此生一秦也,不如因而立之。”陈胜只好勉强予以承认,并命武臣率兵支援周文。但武臣抗命不救周文,导致周文孤立无援,被秦军打败。武臣又派韩广掠取燕地,韩广在燕地贵族的怂恿下,也自立为燕王。

周市进军到旧魏和旧齐境内,到达狄县后,狄人田儋杀了狄县令,自立为齐王,率军反击周市。周市在魏地立魏旧贵族魏咎为魏王,自为魏丞相。由于武臣等人称王后各打各的算盘,起义军内部不和,形成分裂局面。

章邯见起义军力量分散,趁机各个击破,在打败周文后,又东击荥阳。秦军未到,攻打荥阳的起义军已发生内乱,因吴广骄傲自满,又不懂军事,被部将田臧杀死。随后,田臧率领精兵迎击章邯,结果一战败死。章邯随后进攻陈县,起义军屡战屡败。陈胜退到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被其车夫庄贾杀害。陈胜死后,埋在砀县,被后人谥为隐王。

吸取陈胜吴广教训

项梁从民望立楚怀王孙为王

陈胜建立的张楚政权虽然只存在了六个月,但他点燃的反抗暴秦的熊熊烈火不但没有熄灭,而且越烧越旺。旧楚名将项燕之子项梁、项梁侄子项羽在吴(今江苏苏州)杀掉秦会稽郡守,起兵反秦,不久项梁率领八千子弟渡江北上,连战获胜,队伍迅速扩大到六七万人。在沛县当亭长的刘邦率领刑徒袭击沛令起事,后归入项梁军中。

陈胜被杀的消息传来后,项梁召集诸将商量反秦对策。年已70的老者范增对项梁说:“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南,楚蜂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于是项梁顺从民意,立楚怀王之孙为楚王,自号为武信君,继续与秦军战斗。

后来,项梁在定陶败死,章邯率秦军渡河击赵,和秦将王离率领的大军包围了由张耳和赵王驻守的巨鹿城(今河北平乡)。楚王派上将军宋义、次将项羽救赵,派刘邦收陈胜、项梁散卒西进关中伐秦。

宋义北至安阳,见秦军兵强,逗留不进,项羽杀宋义,引兵渡河,破釜沉舟,每人只带三天的粮食,与秦军决战,结果九战九胜,大破秦军,解了巨鹿之围。项羽威名大振,被推为诸侯上将军。不久,章邯怕被赵高陷害,率二十万秦军向项羽投降。

在秦军主力与项羽决战之际,乘虚西进的刘邦迂回进入武关,到达咸阳附近的霸上。此时秦二世已被赵高杀死,继立的子婴不敢称帝,称秦王,在公元前207年十月向刘邦投降,秦王朝的统治终于被推翻。五年后,刘邦打败项羽,统一中国,称帝建立大汉王朝。

对陈胜这位反秦的先驱者,刘邦始终念念不忘,他即位后专门派三十户人家为陈胜守墓。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为陈胜立传,并把《陈涉世家》列在《孔子世家》之后、汉初诸世家之前,以表达对陈胜历史功绩的充分肯定。

陈胜失误一:

妄杀故人 不敬妻父

陈胜、吴广建立的张楚政权为何只存在了六个月?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中曾做过总结。毛泽东在读《陈涉世家》的批注中,也指出陈胜、吴广有“二误”。

陈胜的“一误”是违背了“苟富贵,无相忘”的诺言,把旧时的伙伴杀了。《陈涉世家》记载,当陈胜起义前还是一个雇农时,有一次对伙伴们说:“苟富贵,无相忘”。到了他称王建都陈县的时候,一位以前和他一起干农活的伙伴闻讯前来找他,这个人来到陈胜的宫殿前,拍门大叫:“我要见陈涉!”守门的值勤官要把他绑起来,这个人说自己是陈涉的好朋友,值勤官才饶了他,但不给他通报。这时陈胜正好出来了,于是这个人拦着车子大声呼叫陈涉。陈胜听见叫声,便停车召见他,并一起回到宫里,以故人之礼接待了他。这个人因而得以经常出入宫中,他说话口没遮拦,有时说一些陈胜为雇农时的贫困往事。有人对陈胜说:“您的那位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您的威严。”陈胜听了大怒,下令把他杀了。陈胜其他的老熟人见情况不妙,都悄悄地走了,从此没有熟人敢亲近陈胜。

陈胜对不起老朋友,对亲戚也不敬。其妻之父来见他的时候,他以一般宾客的礼仪对待他,见面时“长揖不拜”。其妻之父怒道:“怙乱僭号,而傲长者,不能久矣!”愤而不辞而去。

陈胜失误二:

偏信朱胡 赏罚失当

陈胜的“二误”是信用奸佞,赏罚不当。陈胜称王后,任用朱房为掌管人事的官员,任用胡武为纠察群下过失的官员。朱房和胡武作威作福,对在外面作战的将领,凡不顺从他们命令的,随意治罪;对他们不喜欢的人,未经司法部门审理便擅自作出处罚。而陈胜对这两个人十分信任,即使有将领提出申诉,他也不理。

众将领拼命为他攻城掠地,结果“多以谗毁得罪诛”。在陈胜未称王时,葛婴率兵进攻蕲县以东地区,至东城时立襄强为楚王。葛婴后来听说陈胜已自立为王,便把襄强杀了。当他回陈县汇报时,陈胜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他杀了。张耳、陈余也担心有功被杀,才怂恿武臣自立为赵王。

司马迁说,因陈胜信用朱房胡武,“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历史评价

陈胜名言一: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陈涉世家》记载: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胜名言二: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在大泽乡起义时,陈胜做了一次精彩的演讲,他对900名戍卒说:“公等遇雨,皆已失期,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标签: 陈胜吴广起义

更多文章

  • 大泽乡起义的过程 揭秘陈胜吴广义气的经过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大泽乡起义,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过程

    导读: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赵泽宁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公元前209年,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了两个军官,押着九百名民夫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去防守。军官从这批壮丁当中挑了两个个儿大、办事能干的

  • 吴广简介 同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吴广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吴广,秦朝,秦朝诸侯

    吴广(?-前208),字叔,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与陈胜同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朝廷征发闾左屯戍渔阳,陈胜、吴广为屯长。他们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过期要杀头。陈胜、吴广便发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陈胜自立为将军,

  • 揭秘:王翦为何不杀赵王?王翦有妻子和儿女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翦,春秋战国,秦国,赵王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历朝历代的名将,下场都无外乎被君王猜忌,最后不得善终。所谓伴君如伴虎历史上既有功勋,又能得以安享晚年的开国功臣实在是少得可怜。王翦能够在功高震主的同时,能够功成身退,实在令人佩服其智谋。王翦,其出生年月不详,战国时期秦国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秦国三大干将之一,中国十大名将之一,王翦

  • 王翦有哪些著名战役 王翦白起廉颇李牧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翦,白起,廉颇,李牧,春秋战鼓,秦国

    王翦、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这四个人当中有白起、王翦都是秦国名将,而李牧、廉颇都是赵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秦赵二国包揽了,由此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实力。秦赵两国若相交战,定会是一场恶战。王翦,其出生年月不详,战国时期秦国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年少爱读兵书,在少年时期,就进入

  • 王翦为何有很好的结局?是因为他会揣摩帝心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翦,春秋战国,秦国

    在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里面,廉颇老矣,得不到君主的信任,而不被重用,寂寂终生;李牧一腔热血,尽洒疆场,却被一计反间,自杀而亡;白起闻名古今,功高震主,也被帝王赐死。这四大名将里面,大部分都是死于君主的猜忌,只有王翦一个人得以善终,不得不佩服王翦,看来王翦并非只是一个只会打仗的莽夫而已。王翦,其出生年月

  • 大将王翦是否出身于军事之家?他的父亲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翦,战国名将,白起,嬴政

    王翦是战国时期秦国的著名将领,是关中人士,也是当时秦国数一数二的军事家,曾经消灭了燕赵两国,并且用绝对的兵力优势平定了楚国。王贲是王翦的儿子,也是秦国的一名猛将,可以说,秦国能够平定六国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都是王翦父子的功劳。王翦的儿子是王贲,那么王翦父亲是谁呢?王翦父亲是谁,史书上并没有记载

  • 王翦的子孙是谁?王翦的后代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王翦,王翦的儿子

    王翦是频阳人,儿子王贲,孙子王离。王翦和儿子王贲都是秦灭六国主要战将。孙子王离在秦二世率秦军与项羽战,结果战败被俘。至于被杀掉还是怎么的,太史公司马迁没交待,班固也没有去作调查。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交等了当时秦军几位主将的下场是: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则

  • 王翦是怎么灭楚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王翦,灭楚

    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 年),秦国已灭掉了韩国和赵国,严重地削弱了魏国势力,并迫使燕王率兵走保辽东,且屡屡击破楚军,形势对秦国极为有利。秦将李信,年轻力壮,勇猛善战。他曾经率兵数千,追击燕太子丹,一直追赶到衍水之上,并且最终击破了燕军,俘虏了太子丹。秦王因此而认为李信勇敢而又有才能。公元前226年

  • 王翦简介 王翦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翦,死因

    王翦简介:战国时秦国名将,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出身于世代将门,少年时喜爱兵法,青年时投入军旅。公元前235年,秦王嬴政任用王翦为大将领兵攻赵国,大败赵军,攻陷九座城池。秦王政十八年(前229),他再次奉命攻赵。赵国名将李牧领兵迎战,双方相持不下。王翦于是一面提议言和,又一面收买赵王的宠臣郭

  • 揭秘:秦国传奇名将王翦如何功成名就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翦,

    史上名将王翦:在我国历代王朝的创业史中,诸多名将“无以善终”的结局一直是常为人们所议论的话题。放眼历史,既有无上功勋,又得安享余年的开国功臣实在为数不多,秦国名将王翦便是这不多的例外之一。所谓“伴君如伴虎”,更何况是陪在生性残暴的秦始皇身边!扫灭五国、功高望重的王翦,在秦始皇终成大业之后得以在险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