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楚昭王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真实的楚昭王是什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307 更新时间:2023/12/8 14:07:25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对于楚昭王你知道多少?

平王没了,费无忌死了,已经身为吴相的伍员仇恨却没有消减,他决心复仇到底父债子还,昭王因此就遭了罪了。

昭王到底遭了了什么罪?

伍子胥帮助公子姬光杀了吴王僚,夺了王位,这个吴国阖闾可不是等闲之辈,志在和楚国争霸,又经伍子胥推荐得了孙武,吴国是气势如虹,楚国是“病猫”一只。

在伍子胥的一再要求下,阖闾决心伐楚,但又担心楚的附属国太多难以取胜。就在这时,囊瓦做了点贡献,这小子太贪,向蔡侯和唐侯索贿不成就扣人,得了贿赂再放人。激怒了蔡国、唐国叛楚附吴,吴王借机发兵伐楚。

战端一开,孙武率吴军弃船登陆逼向汉江,屡战屡败的囊瓦穷途末路之时,司马沈尹戍来进计,千里奔袭烧吴军战船断吴军退路,两面夹击吴军,本来这是个奇计,差点断送了孙武这个“兵圣”的威名,可这囊瓦争功心切,主动出击被吴军击败,吴军渡过了汉江,沈尹戍的妙计成了泡影。

战争第一阶段的结果是楚军兵败,囊瓦畏罪外逃,沈尹戍自杀。

吴军打败了楚军主力,长驱直入兵临都城。伍子胥从“驴拉磨”中悟出破城的道理拿下了麦城。孙武率领吴军主力水淹郢都和纪南城,三城皆破,昭王仓皇出逃,连老妈、老婆都扔给了吴军,如果不是伯嬴机智勇敢,连母亲都被人侮辱了。吴军在郢都抢财物,乱人伦,伍子胥鞭尸骂平王,演绎了一出出丑剧闹剧。

战争第二阶段的结果是楚昭王流亡,吴军因楚王失去人心而得楚,又因纵兵乱纪而失人心。

在楚国最艰难的时候,昭王得两人相助得以复国,一个是随的国君不怕吴军施压,容留了他;另一个是申包胥千里赴秦哭了七天七夜感动了昭王的舅舅秦哀公发兵救楚,又值吴军中夫概想和阖闾争夺王位发生内乱,结果被秦、楚、随联军所败,昭王才结束流亡,回到郢都。

战争第三阶段的结果是吴“失道寡助”,败回了老家,昭王于流亡之中得以成熟,在“近亲”、“忠臣”的帮助下得以复国。

这一场战乱,其实都是楚平王和费无忌惹的祸。

吴军败走了,熊西和熊子期先回到郢都,收葬了平王的骸骨,重修了楚国的宗庙。派申包胥去随国迎接昭王,昭王感念随君在困难之中的鼎力相助,发誓永远不侵犯随国。随国国君送昭王上了船才返回国都。

昭王船行大江之中,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他在失败中知道了用贤强国的重要。船在航行中,忽然看见水面上有个东西,长的像斗那么大,红色,让人打捞上来却没人认得这是什么东西,用刀砍开,有瓤像瓜一样,吃了十分的甘美,就分给左右随行人等食用。昭王边看着大家吃边说:我们先吃着这无名果,但要记住它的样子,等遇到知识广博的人自然会有人知道它是什么?(后来还是孔子解开了这个谜)

这一天,船到了云中地界,昭王叹了口气说:这里是我逃难时遇到盗贼的地方,至今记忆犹新。就把船停在江岸,让斗辛督促百姓建了一座小城在云梦之间,以便行人投宿。当时的云梦包括云和梦两个地方,并不单指云梦泽,是春秋战国时楚王狩猎区的统称,大致包括整个江汉平原的东、西、北三面各一部分丘陵山峦。后人曾设云梦县,至今还有楚王城的遗址,就是当年楚昭王所建。

熊西、熊子期离郢都五十里迎接昭王。君臣相见,百感交集,一起回到郢城,看到城外白骨成堆城内宫苑破败,不禁凄然泣下。

入宫来见了母亲伯嬴,母子相向而泣。昭王对母亲说:楚国遭受了这么大的灾难,甚至让人毁了宗庙,辱了王陵,这个仇一定要报。

伯嬴嘱咐儿子:今天你能复位,一定要先赏功罚过,然后安抚百姓,先恢复国力然后再研究报仇的事。

昭王在他后来主国的日子里,真的按母亲的话做了。

昭王当天晚上斋戒沐浴,第二天祭祀了宗庙社稷,又去平王坟前拜过,这才升殿会见群臣和百官。昭王说:我任用了肖小匪类,差点亡了国。如果不是众位大臣努力,我几乎不能再见天日。“失国者,寡人之罪;复国者,卿等之功!”

昭王又宴请秦将,厚赏了秦军,然后欢送秦军回国。

昭王根据此次救主救国的贡献,论功行赏。任命熊西为令尹,熊子期为左尹。申包胥请来秦军功劳最大,任命为右尹。

申包胥说:我请秦师是为了救国救君,不是为我自身的名禄。大王已经返回了国都,我的志愿已经实现,不敢求功名利禄。

申包胥坚持不受封,昭王坚持必须封赏。申包胥看辞不掉,就带着妻子逃走了。妻子百思不解,就问他:你劳神毁形,哭诉求人几乎丧命,现在昭王论功行赏是你应该得到的,为什么还要东躲西藏搞的像贼一样呢?

申包胥说:我初始是为全朋友之义,没有泄露子胥的行踪和谋算,因为为朋友守信,却让子胥得逞使楚国蒙难,这是我的罪呀!我曾对子胥立誓,他能灭楚,我就能复楚,所以我请来秦军为楚王复国,这是我对君王守信。守信是我的人格本色,沾了利益就污浊了“信”字,我耻于那么做。

信守诺言的申包胥是中华民族守信的楷模,在本书中被称为“列国十奇”之“奇信”。

申包胥带妻子逃入深山不再出山,昭王找不到他,就为他建了个牌坊来旌表他的功劳,并亲自取名“忠臣之门”。

标签: 楚昭王春秋战国

更多文章

  • 春秋时楚昭王为何倚重商人做外交?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楚昭王

    西周灭亡,平王东迁,掀开了东周王朝的序幕。这个王朝,更为著名的历史称谓,是春秋战国。网络配图若干年后,到了苏秦、张仪那代人接着玩纵横家的游戏时,毕竟缺乏自有财富的支撑,只好择木而栖,为人打工,也就成了附庸,落了俗套。 哪里能如子贡这般,即便在商不言商,去言政乃至从政,依然是一杆独立挺拔的“木”。网络

  • 伍子胥与楚平王有什么仇 导致他掘坟鞭尸?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伍子胥

    说起伍子胥,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熟悉他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等等,但更熟悉的恐怕是他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后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伍子胥和楚平王之间到底有怎样的深仇大恨,导致伍子胥要掘坟鞭尸?网络配图我们先来看一下二人简历: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著名军事家、谋略家。春秋时期楚国人。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伍

  • 吴破楚入郢 为何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伍子胥

    前506年,吴军攻破楚都郢,吴国声威大震,成霸业。吴楚之间的战争一直连绵不断,直到吴王僚时期,双方仍是各有胜负。吴破楚之战自公元前511年至公元前506年,历时6年,由一系列战争战役组成,最终使吴国成就了“西破强楚,入郢”的伟业。这是孙武对自己兵学理论的战争实践,可见孙武并非只是象赵括那样“简上谈兵

  • 楚灵王在位最后期间竟是只顾游玩享乐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楚灵王,楚灵王简介

    要说楚灵王是个怎么样的人,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好词落到他头上了,但是这也全是他自己咎由自取,因为他本来就没有干什么好事情。楚灵王最后被抢走了王位,自己一个人自缢而死,这件事情也怪不得别人。是楚灵王太过骄横跋扈,得罪了太多的人。连自己身边的士兵都已经弃他而去,就更别说是那些被他羞辱过的别国的君王和大使了。

  • 关于楚灵王的故事 楚灵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楚灵王,楚灵王好细腰

    楚灵王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君主,芈姓,熊氏,初名为围。楚郏敖在位第四年,当时官拜令尹的公子围将楚郏敖给杀死了,然后自立为王,是为楚灵王。楚灵王三年,相约与诸侯相会,但是鲁国和卫国没有离开,而且宋国只派了一个人来参加,最重要的是晋国也没有来参加,于是楚灵王就非常恼怒。在大会上十分骄横嚣张,侮辱别国的来使,

  • 楚灵王是个什么样的人?楚灵王为何会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楚灵王,伍子胥,楚国

    要说楚灵王是个怎么样的人,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好词落到他头上了,但是这也全是他自己咎由自取,因为他本来就没有干什么好事情。楚灵王最后被抢走了王位,自己一个人自缢而死,这件事情也怪不得别人。是楚灵王太过骄横跋扈,得罪了太多的人。连自己身边的士兵都已经弃他而去,就更别说是那些被他羞辱过的别国的君王和大使了。

  • 楚康王:春秋时期楚国国君,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楚康王,楚国

    楚康王,芈姓,熊氏,名昭,楚庄王之孙,楚共王之长子;楚灵王,楚初王,楚平王之长兄。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在位共15年。即位五年,楚康王担心“国人谓不谷主社稷而不出师,死不从礼”,出兵伐郑。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人物生平楚共王三十一年(鲁襄公十三年,前560年)秋天,

  • 探索楚共王的一生,有哪些与之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楚共王,楚国

    楚共王,芈姓,熊氏,名审,楚庄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在位共31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楚共王年幼即位,由重臣子重专政。公元前590年,发生“子重之乱”,大夫申公巫臣逃到晋国,成为谋士,这是“楚才晋用”的典故。轶事典故楚弓楚得楚弓楚得的故事应流传于春秋战国时

  • 楚共王:春秋时期楚国国君,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楚共王,楚国

    楚共王,芈姓,熊氏,名审,楚庄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在位共31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楚共王年幼即位,由重臣子重专政。公元前590年,发生“子重之乱”,大夫申公巫臣逃到晋国,成为谋士,这是“楚才晋用”的典故。人物生平楚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91年),楚庄王

  • 解密:美女安陵缠为何选择为君王楚共王“殉葬”?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美女,楚共王,殉葬,

    自古帝王多雄猜。身为帝王,喜欢一个男人,是因为爱其才。而喜欢一个女人,大多是因为女人有“颜色”。当然,就女人来讲,相貌永远都不是长盛不衰的秘诀。除了容颜靓丽、善解风情之外,关键还要有深刻的见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事实却是,很多人对此并不以为然,总觉得今日万千恩宠,明朝定能花开百日。其实,这是一种目光短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