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鲍叔牙和管仲友谊的小船为何总不翻?

揭秘鲍叔牙和管仲友谊的小船为何总不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264 更新时间:2024/2/26 10:17:37

近日,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突然成为网络流行语,这句网络流行语其实来自于漫画作家喃东尼最开始创作的“友谊的小船”。寓意友谊经不起考验,说变就变。

友谊真的经不起考验吗?绝大多数的友谊应该如此,然而,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还是有个别友谊的小船能够经受考验的,以至于成为一种传奇,这其中就应该包括鲍叔牙管仲的友谊小船,那是经受了各种考验,但总是打不翻,确实值得我们感叹。我们知道,管仲是中国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是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成就齐恒公为春秋霸主的关键性人物,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网络配图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管仲的伟大成就来自于友谊的小船,是鲍叔牙对他的无私帮助成就了他,否则,他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而是早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甚至有可能在传说中成为小人,不值一提。

管仲年轻时,家庭一贫如洗,但他认识了鲍叔牙,有鲍叔牙这样的朋友,而且鲍叔牙家境很好,父亲是鲍敬叔,是齐国大夫,他们之间应该是富二代、官二代和贫二代的关系,但他们之间的友谊,尤其是鲍叔牙对管仲的友谊那确实应该成为中国友谊的典范。年轻时,两人一起合伙做生意,不用说,本钱自然是鲍叔牙来拿,管仲只不过出力而已,按照现在的观点说,鲍叔牙应该是老板,管仲只不过出劳力,然而,两人在分利的时候,管仲竟然总是多拿,别人都替鲍叔牙愤愤不平,可是,鲍叔牙却无所谓,还对别人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家里穷呀。”这样的事情如果在现在,那友谊的小船早就翻了,在人们的印象中管仲应该就是小人,他们之间不可能还有未来,但他们之间的友谊还只是开始。

后来,管仲是几次帮鲍叔牙办事,事情没有一次办好,而且管仲三次为官,最终都被撤职,知道这些事的人,都说管仲没有才能,劝鲍叔牙远离他,然而,鲍叔牙竟然再次替管仲说话,“这不是管仲没有才干,只是他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鲍叔牙如此重视管仲,不能不让我们羡慕他们友谊的小船真是牢不可破。

更令我们不解的其实还在后头,管仲曾经三次被拉去当兵参加战争,他竟然三次当了逃兵,如此贪生怕死之人,这样的事情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可耻的,应该法办,然而,鲍叔牙却另有看法,说:“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啊!”这样的友谊在现在来看那只能用袒护来形容。

网络配图

他们之间更令人称奇的友谊还在后面。后来,两人都成为政治人物,而且成为政治上的死对头,各自为主,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却为齐国的公子纠效力。两位公子在父亲驾崩之后,都争着回国继承位,在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带,小白弯腰装死,骗过管仲,日夜驱车抢先赶回国内,继承了王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齐桓公。公子纠失败被杀,管仲也成为阶下囚。齐桓公登位后,鲍叔牙的贡献最大,自然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鲍叔牙不但坚决辞掉相国之位,还对齐桓公说,现在关在牢中的管仲才适合当相国,他的才能远远胜过自己,还劝说齐桓公不计前嫌,如果想称霸,那就必须用管仲为相国。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拜管仲为相,终于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也成就了管仲的传奇。然而,我们客观看待这段历史,鲍叔牙为相,成就齐桓公的霸业也不是没有可能,因为鲍叔牙的能力其实并不逊色于管仲,鲍叔牙之所以要成就管仲,还是因为友谊的小船,因为成就齐桓公霸业的不仅有管仲的功劳,还有鲍叔牙的功劳,是他们的齐心辅助才有了齐桓公的伟大霸业。

即使鲍叔牙如此为了管仲,但管仲又如对待鲍叔牙呢?在管仲病重之后,齐桓公询问在管仲之后,谁可接管相国的位置,这个时候,按照最常理的观点,管仲当然应该推荐鲍叔牙,而且鲍叔牙的能力那也是有目共睹,甚至并不比他差,何况他们之间有友谊的小船,更何况,管仲能有今天,没有鲍叔牙那就早杀死了。然而,管仲的推荐让我们不敢相信,他竟然说“鲍叔牙太廉洁,做清官可以,做相国不行,能力比他低的,他不放在眼里,谁犯错误,他知道了,终身不忘。他掌管国务,不当和事佬,上不讨好君心,下不迎合民意。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就会得罪你啦!”当然,从管仲这一番话来看,其实是在保护鲍叔牙,因为他知道鲍叔牙的性格并不适合在高官的位置,非能力不行。然而,鲍叔牙的这种品质难道不是我们老百姓所希望的好领导吗?鲍叔牙听到管仲的临终之言后,不但没有恨管仲,而是感谢管仲,称他说得正确,是为了国家而不对朋友私心,他们如此坚定的友谊的小船不能不让我们叹服。

网络配图

但是,上天既然成就了管仲,那也不能把鲍叔牙遗忘,鲍叔牙的长寿终于让鲍叔牙最终当上了齐国的相国,那是在齐桓公按照管仲的遗言拜公孙隰朋为相之后,没有想到公孙隰朋在刚当相国一月之后就死在了任上,齐桓公坚持拜鲍叔牙为相,终于给鲍叔牙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传奇句号。

鲍叔牙和管仲友谊的小船为何总打不翻,以至于成为中国历史上友谊小船的传奇,恐怕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鲍叔牙实在太伟大吧。人生如果能够遇到鲍叔牙这样的知己,还会担心友谊的小船会打翻吗?

标签: 鲍叔牙

更多文章

  • 揭秘管仲临死前为何不推荐鲍叔牙为相?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管仲

    现如今的社会只要涉及到利益,就算是亲人也可能在利益面前而变得六亲不认,而在千百年前的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两个身份各异,地 位不同的人却能够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利益上即使不是对等关系,也没有丝毫纠葛,感情一如既往,管仲凭借才华闻名于史册,而鲍叔牙 则因为诚实做人,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得到了世人的称赞

  • 管仲不荐鲍叔牙接替相位原因:太清白廉正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管仲

    孔子与子贡说“往之贤者”,称“齐有鲍叔,郑有子皮”而不言“齐有管仲,郑有子产”,这使子贡大惑不解。孔子反问子贡:是“进贤为贤”还是“用力为贤”?子贡给出的答案在孔门中大概是不言而喻的,叫做“进贤为贤”,于是孔子说:“对呀,我就听说鲍叔荐过管仲,子皮荐过子产,未曾听说管仲、子产荐过什么人。”这件事,见

  • 管仲和鲍叔牙是什么关系 他和乐毅又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管仲

    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挽救周室,使百姓受惠至到现在,梁启超评价管仲是“国史上第一流人物”“中国最大之政治家,而亦学术思想界 一钜子也。”官拜至丞相又是个成功的商人,他的一生不可不谓精彩。而他的一切成就都仰仗于一个人,此人就是鲍叔牙。世人都以“管鲍之交 ”来形容朋友之间要好的关系。管仲(约前725

  • 揭秘管仲临死前为什么不推荐鲍叔牙为相?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管仲

    现如今的社会只要涉及到利益,就算是亲人也可能在利益面前而变得六亲不认,而在千百年前的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两个身份各异,地 位不同的人却能够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利益上即使不是对等关系,也没有丝毫纠葛,感情一如既往,管仲凭借才华闻名于史册,而鲍叔牙 则因为诚实做人,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得到了世人的称赞

  • 揭秘春秋管仲与鲍叔牙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管仲与鲍叔牙,管仲与鲍叔牙是什么关系

    管仲在齐国任相国期间推动了中原地区的发展,所以管仲在这方面的评价很高。在说起管仲时人们常常会提起鲍叔牙,鲍叔牙以知人善交闻名。管仲曾说生他的人是父母,但是了解他的人只有鲍叔牙了,那么管仲和鲍叔牙的缘分是怎么开始的呢?管仲与鲍叔牙管仲,是周王室后裔,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管仲被人称为管子,春秋时期法

  • 春秋时期管仲与鲍叔牙:朋友间心心相惜的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管仲与鲍叔牙,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

    管仲与鲍叔牙可谓是古代朋友中惺惺相惜的一代典范,两人相互知心,相互成就对方,堪称一对佳话。尤其是鲍叔牙宽宏大量的高尚品质最让人敬佩,管鲍分金的故事千古流传,鲍叔牙不计较个人私利的品质在当下的物质社会,世态炎凉中真是难得一抹温情。人们常说势利是一种常态,世态炎凉、人走茶凉是人之常情,谁能不自私不爱钱呢

  • 历史上鲍叔牙是谁 鲍叔牙与管仲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鲍叔牙

    只要是人们一提到管仲,都会想到他身边站着的另一个人,那便是鲍叔牙。可以说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的今天,鲍叔牙处处谦让、包容管仲,让观众甚是感动,曾经动情说过:“”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因二人的关系极好,此世称管鲍善交也。鲍叔牙真心待友,让后世人感叹交友就该和鲍叔牙这样的人做朋友,鲍叔牙也因而被称

  • 鲍叔牙是个什么样的人 鲍叔牙具有什么品质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鲍叔牙

    这世间情和爱是永世歌颂的主题,除却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从古至今还有很多种情感是不囿于男女之情的。高山流水觅知音,这是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而管鲍分金、管鲍之交,便是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故事。春秋时期的鲍叔牙是春秋时齐国政治家,颖上人。也被人称为”鲍叔“、”鲍子“。以善于知人著称。相传为夏禹后人,杞国公子

  • 齐国名相管仲与鲍叔牙也能成为好朋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管仲,鲍叔牙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今安徽颍上),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管仲开始辅助

  • 管仲临死前为何不推荐鲍叔牙为相 鲍叔牙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鲍叔牙

    现如今的社会只要涉及到利益,就算是亲人也可能在利益面前而变得六亲不认,而在千百年前的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两个身份各异,地 位不同的人却能够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利益上即使不是对等关系,也没有丝毫纠葛,感情一如既往,管仲凭借才华闻名于史册,而鲍叔牙 则因为诚实做人,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得到了世人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