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管仲不荐鲍叔牙接替相位原因:太清白廉正

揭秘管仲不荐鲍叔牙接替相位原因:太清白廉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759 更新时间:2024/2/16 13:13:00

孔子子贡说“往之贤者”,称“齐有鲍叔,郑有子皮”而不言“齐有管仲,郑有子产”,这使子贡大惑不解。孔子反问子贡:是“进贤为贤”还是“用力为贤”?子贡给出的答案在孔门中大概是不言而喻的,叫做“进贤为贤”,于是孔子说:“对呀,我就听说鲍叔荐过管仲,子皮荐过子产,未曾听说管仲、子产荐过什么人。”这件事,见之于刘向的《说苑》。

子产有没有荐过人,暂且不论,读《管子·小匡》,可知管仲是荐过人的。管仲为相三月之后,便提出要与齐桓公一起评论百官,就在这一次,他一下举荐了五个人。一是隰朋。管仲认为隰朋“进退熟悉礼节,说词刚柔有度”,推荐他当“大行”(管外交)。二是宁戚。管仲认为宁戚能“尽土地之利”,使齐国“增产粮食,增加人口”,推荐他当“大司田”(管农业)。三是王子城父。

管仲认为王子城父能“在平原广郊之上,使战车不乱,战士不退,鼓声一起而三军视死如归”,推荐他为“大司马”(管军事)。四是宾胥无。管仲认为宾胥无善于“审判案件,调节纷争”,不杀无辜的人,不搞冤假错案,推荐他当“大司理”(管司法)。五是鲍叔。管仲认为鲍叔不计生死,不图富贵,敢于犯颜直谏,推荐他当“大谏”。

在孔子看来,这或许只是身为宰相的管仲与齐桓公一起研究干部问题,不算进贤。然而,管仲病重之时,齐桓公要管仲推荐一个可以接替他任宰相之职的人,管仲是推荐了的,只不过他推荐的不是鲍叔,而是隰朋。据此而论,孔子说鲍叔进贤而未曾听说管仲进贤,很有可能说的是管仲不荐鲍叔。

管仲于齐桓公有一箭之仇,却能在齐桓公时出任齐国的宰相,本是鲍叔鼎力举荐的结果。管仲也曾说过,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然而,管仲重病之时,却未推荐鲍叔接替他的相位,连齐桓公都问他“鲍叔牙可乎”了,他只要点头认可,鲍叔即可由“大谏”而升任宰相,但他没有这样做。

管仲对鲍叔太了解了,知道鲍叔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他对齐桓公说:鲍叔为人,清白廉正,看待不如自己的人,不屑与之为伍,偶一闻知别人的过失,便终生不忘,这样的人不适合担任宰相职务。他推荐隰朋,因为隰朋既能效法上世贤人,又能不耻下问,并怜惜不如自己的人,宽容别人的缺陷与过失;因为隰朋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不会去管也不会去过问不该由他去管、不必由他过问的事,所以管仲认为,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还行。这件事,在《吕氏春秋》中有详细记载。

管仲不荐鲍叔,即使对于今天的干部推荐与使用,至少也有两点可取:其一,管仲公私分明,不以国事报私恩。鲍叔对他有恩,因为鲍叔的举荐,他的经国济世之才得以充分施展,但他没有在如此重大问题上“投挑报李”;其二,管仲知人善任。当宰相要总揽全局,对人对事,都得从大处着眼,不可管得太细,从这个角度去考察,他觉得隰朋比鲍叔合适。可见,管仲荐人,考虑的不是所荐之人与自己的亲疏恩怨,而是能否胜任,不像现在某些人那样在荐人、用人之时有数不清的弯弯绕和小旮旯。

顺便说说孔子,他老人家提出“进贤为贤”还是“用力为贤”,其实没有多大意义。鲍叔进贤之所以千古流传,乃是因为管仲足以为“贤”,并且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倘若管仲也像隰朋那样在被举荐之后不久就命归九泉,史上还会流传鲍叔进贤的佳话吗?

标签: 管仲

更多文章

  • 管仲与鲍叔牙的关系到底多好 管鲍分金有什么启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管仲,鲍叔牙

    管仲与鲍叔牙管仲与鲍叔牙可谓是古代朋友中惺惺相惜的一代典范,两人相互知心,相互成就对方,堪称一对佳话。尤其是鲍叔牙宽宏大量的高尚品质最让人敬佩,管鲍分金的故事千古流传,鲍叔牙不计较个人私利的品质在当下的物质社会,世态炎凉中真是难得一抹温情。人们常说势利是一种常态,世态炎凉、人走茶凉是人之常情,谁能不

  • 管仲为何不推荐鲍叔牙来接替相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管仲,鲍叔牙,战国

    管仲于齐桓公有一箭之仇,却能在齐桓公时出任齐国的宰相,本是鲍叔鼎力举荐的结果。管仲也曾说过,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然而,管仲重病之时,却未推荐鲍叔接替他的相位,连齐桓公都问他“鲍叔牙可乎”了,他只要点头认可,鲍叔即可由“大谏”而升任宰相,但他没有这样做。管仲对鲍叔太了解了,知道鲍叔眼里容不得一粒沙

  • 得一知己胜千金 :史上最仗义的哥们鲍叔牙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鲍叔牙,齐国

    提起春秋名相,我们会不约而同首推齐桓公的相国管仲,史称“春秋第一相”。管仲帮助齐桓公实现了春秋霸业,成就了“方伯”之名。正是由于他在齐国的非凡作为和巨大成就,被后世称颂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成为历代贤臣效仿学习的楷模,诸葛亮就把管子当做自己的偶像。两千多年来,管仲就这样以一个高大、贤能、辉煌的

  • 管仲如何成为齐桓公的手下?鲍叔牙为何力荐管仲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管仲,鲍叔牙,齐桓公

    举贤重德鲍叔牙帮公子小白登上王位又帮他杀了公子纠,齐桓公感念他的忠心和所立的大功,要任命他做国相,没想到鲍叔牙死活不肯接受,他说:以前我帮君王做了些事情,那全是凭我对您的忠心而竭尽全力的,现在您要把国相这么重要的职务交给我,这绝不仅仅凭我的忠心就可以做好的,您该找个比我更有才能的人才行啊!齐桓公说:

  • 鲍叔牙的生平 春秋时期鲍叔牙因何能慧眼识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鲍叔牙,生平,管仲

    鲍叔牙简介:鲍叔牙(约公元前723-前644年)(或说生约公元前716年)姒姓之后,鲍叔之子,名曰叔牙。颍上(今属安徽颍上县)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鲍叔牙广为世人所知的事情,莫过于管鲍之交,推荐管仲当上齐相,从而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成就齐国霸业。鲍叔牙最为可贵的地方在于,他的慧眼识人。第一个是管仲,

  • 鲍叔牙简介 春秋时期齐国名臣鲍叔牙的资料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鲍叔牙,简介

    鲍叔牙简介:鲍叔牙(约公元前723-前644年)(或说生约公元前716年)姒姓之后,鲍叔之子,名曰叔牙。颍上(今属安徽颍上县)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鲍叔牙广为世人所知的事情,莫过于管鲍之交,推荐管仲当上齐相,从而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成就齐国霸业。春秋时齐国的大夫,以知人著称。少年时和管仲友善,后因齐

  • 晋文公称霸的战役 孔子为何说晋文公谲而不正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晋文公

    晋文公称霸的战役晋文公称霸的战役叫做城濮之战。那是公元前的六百三十二年,晋文公希望开拓疆域,就和楚国打起仗来了。打仗的地方因为是在城濮,所以就叫做城濮之战。晋文公雕像楚国将士多啊,大部分都是身经百战久经沙场的,可是晋国的将军聪明,人少我们不怕,让敌人以为我们人多就行了。把老虎皮放到马背上,再把马赶到

  • 晋文公的生平简介 晋文公为何出逃他出逃了多少年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晋文公

    晋文公是个雄心勃勃的人,若非如此他又怎么能忍辱负重19年,过着苟且偷生的日子。若非心中抱着强大的信念,他又怎么会在19年之后选 择重新回到故国即位,准备与天下豪杰逐鹿。晋文公用逃亡的19年浇灌了一份决心,一份毅力和一份永不言弃的精神。大国争霸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个期间,中原大地上任何一个有

  • 晋文公之死究竟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晋文公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是春秋时期的晋国人。他生于公元前697年(《左传》一书也说是671年)他也是一代明君,是政治家、外交家。他登基后成为了春秋五霸中第二个称霸的霸主,与齐恒公并称为“齐恒晋文”,晋国能称雄百年,他功不可没。晋文公剧照他的一生也是历尽磨难,年少时因为晋献公的心头肉骊姬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奚齐

  • 温柔乡英雄冢:晋文公重耳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晋文公,骊姬,晋献公

    中国有句老话:温柔乡是英雄冢。自古多少英雄豪杰,也难以逃脱这个定律,正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曾经是个惶惶如丧家之犬的流浪青年。为什么流浪呢?只因他摊上一个彪悍的后妈。这个后妈的名字叫做骊姬。骊姬美艳无比,性格妖娆,把重耳的老爸晋献公迷得一愣一愣的。要说,晋献公也算是个英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