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永王李璘是什么死的?唐玄宗与唐肃宗之间的权力争夺的牺牲品

永王李璘是什么死的?唐玄宗与唐肃宗之间的权力争夺的牺牲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34 更新时间:2024/1/7 21:24:24

你们知道永王李璘是什么死的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

公元755年,范阳、河东、卢龙三军镇的节度使安禄山以讨逆之名起兵反叛,叛军势如破竹,直逼长安。开元盛世的打造者,在这个时候却用人不当,先后罢免郭子仪李光弼等大将,逼迫老将哥舒翰出潼关迎敌,致使惨败,全军覆没,哥舒翰被俘,叛军杀向长安。唐玄宗在军士的保护之下向西逃去,在马嵬坡处军士哗变逼死杨贵妃,随后太子李亨北上朔方,玄宗逃往蜀中避难。不久李亨在朔方即位,组织军队,展开了对叛军的反攻。而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那就是永王李璘被玄宗任命为山南、

江西、

岭南、黔中等多地节度使,随后李璘反叛,被唐肃宗平定。这场叛乱看似并没在安史之乱之中激起多大的浪潮,但是其背后所蕴含的却是唐王朝帝国最高权力的争夺,也就是唐玄宗与唐肃宗的争夺。一、马嵬坡之变——唐肃宗李亨新的人生的开

1.马嵬坡之变,玄宗的一蹶不振

马嵬坡之变,应该是玄宗和太子李亨第一次的意见不和大转折,从这里开始,李亨不再受到其父亲的影响。马嵬坡之上,护送玄宗以及其后妃的军士哗变,并非是偶然的,这是一场有计划的哗变,其中谋划人就包括李亨、陈玄礼等人,在这个时候李亨就已经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但是机会还不成熟。尤其是当时护送玄宗的军队一部分由李亨掌握,而另一部分则在陈玄礼手中。

因此虽然在杀死杨国忠,逼死杨贵妃之后,李亨有杀玄宗或者软禁玄宗取而代之的想法,但是由于当时局势的混乱以及陈玄礼对玄宗的保护,李亨并不敢下手。而且最重要的是当时局势非常混乱,陈玄礼的军士数量和李亨的基本一样,在陈玄礼不支持李亨的情况之下,根本不可能成功。而且玄宗对逼死杨贵妃已然心生不满,因此李亨在一同前往蜀地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这也是李亨选择北上朔方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则是玄宗本人面对安禄山反叛的心力憔悴已经心神恍惚;在马嵬坡之下,有看着自己心爱的妃子被杀,伤心欲绝。因此,面对李亨的想法没有第一时间发现,给了李亨北逃的机会,等到玄宗清醒过来,已经为时晚矣。面对到达朔方,大势已成的李亨,玄宗也有心无力。

2.朔方集兵,李亨即位

而李亨在手下的护送之下一路北上,坎坎坷坷的终于到了朔方灵武城。由于朔方离安禄山叛乱之地较远,兵力保存较为完整,而且当时玄宗西逃入蜀,已经引起了很多将领的不满,当得知李亨来到了灵武,很快便有很多将领率兵集结于朔方,响应了李亨的号召。而在蜀地的玄宗,面对这种情况,也只得默认了李亨的掌兵之权。

但是令玄宗没有想到的是,在太子李亨本人的默许之下,被朔方的众多将领推举登基为帝。对于李亨的登基,其中的原因是多方的,首先李亨早就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但是时机一直不成熟,等到来到朔方,玄宗的影响力下降,给了李亨登基的机会;而另一方面就是玄宗的西逃行为引起了众多将领的不满,尤其是郭子仪、李光弼等被罢免的将领,他们成为了李亨登基的最大推手。

面对李亨登基,远在蜀地玄宗,心中定然百感交集,却也无能为力,这个时候的玄宗除了保有其命运上的地位以外,根本没有自己实际掌控的军队。但是面对权力的诱惑,玄宗也不肯轻易的低下头,于是远在蜀地的玄宗,将本应不该卷入这场政治斗争中的李璘拉了进来,最终使得李璘成为了玄宗和李亨权力争夺之中的牺牲者。二、永王李璘——享乐的贵公子的穷途末路

1.贵公子生活之下的安逸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李璘这个逍遥王爷,李璘是唐玄宗的十六子,由于李璘的母亲在其幼时便去世了,因此唐玄宗对这个小儿子非常喜欢,亲自将其抚养长大。在其四岁的时候就被封为永王,可见唐玄宗对其的喜爱,而且早早就将其派往封地,让其远离皇城之中危机四伏的政治斗争。而且还将李璘封往富庶的江南之地,为的就是让其做一个安稳王爷,远离政治斗争,但是安史之乱的爆发,使这一切都变为虚无。

玄宗与肃宗政治权力斗争,最终的苦果由这个不谙朝政的永王李璘承担了。为什么玄宗会选中了李璘来做他政治斗争的工具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李璘和李亨的关系,李亨是玄宗的第三子,当时虽然是玄宗在照顾李璘,但很多时候都是李亨在照顾李璘,因此二人关系亲密。唐玄宗理所当然的认为,即便最后李璘失败,李亨看在两人的情谊上,李璘也不会有生命危险。

而另一方面则是李璘所在的江南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富庶,自安史之乱以来,都没有受到战火的影响。因此在募兵之上,军需储备上都有着很大的优势,在玄宗的授意之下,李璘不仅仅是荆州大都督,还担任上了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对于玄宗来说,李璘成了,就意味着帝国的权力回到了自己手中;失败了,背锅之人也是李璘,而且按照玄宗的预测,也不会对李璘造成太大威胁。

2.来自父亲莫名其妙信任之下的膨胀

对于李璘这种胸无大志,过惯了富贵生活的王爷来说,突然到手的权力,就使得他有点不知所措了。在玄宗任命李璘为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之前,李璘担任荆州大都督,这个职位虽然权力很大,但是对于李璘来说,却没什么用。因为他只是名义上的统领者,大权依旧不在其手中,他只不过是一个显赫的皇室贵族罢了。

但是等到李璘被任命为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大都督,情况就发生变化了。权力使人膨胀,这句话一点没错,突然之间拥有了多地军政大权的李璘,一时间被权力的狂热冲昏了头脑。李璘已经狂妄自大到认为自己可以和李亨抗衡,于是开始招募军士,建立军队,甚至开始建立自己的政府。唐玄宗作为李璘地位的直接推动者,面对李璘这种反叛行为,应该及时阻止,但是玄宗却选择了默许。

而当时李亨看到这种情况,其实也明白这一切的主导者和推动人,其实不是李璘,也不是李璘身边的那群庸才,而是远在蜀地的玄宗。但是由于当时和安禄山的战事胶着,李亨也无暇顾及李璘的小动作,只是多次派人告诫李璘,让他回到自己的封地。然而李璘却不听劝阻,甚至派兵攻打当时吴郡的李希言,而这也真正的惹怒了李亨。三、李璘之死——权力争夺下的残酷

1.无知之下生命的遗弃

面对李亨手下身经百战的朔方兵,李璘那群从江南之地招募的军士,不堪一击;在加上负责平定李璘的将领都是成名许久的将军,而李璘的手下多是酒囊饭袋,除了会耍嘴皮子,一无是处,面对来势汹汹的讨逆军队,竟然不战而逃。可笑的是,身为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节度使,大都督的李璘,谋逆之下初现,便被扼杀在摇篮之中,而自己也因此丧命。

李璘的死,既是玄宗推波助澜之下结果,也是李璘本身对政治缺乏敏感性所致的。尤其是李璘面对权力时候丧失理智的行为,对于权力得到的时候,李璘展现出一种疯狂、狂热,毫无保留的狂热。这些都是促使其最终走向灭亡的原因,长久的不参与政治斗争,使得他认为仅凭自己便可以推翻掌握朔方大军,而且已经得到全国百姓拥戴的李亨。

另一方面就是玄宗已然看到了结果,却没有出手制止,李璘在这个时候就像是一个被遗弃的婴儿,谁也不愿意接手。可以说李璘的死,究其根本是在权力斗争中错误的估计了自己实力以及李亨对他的态度。

2.权力角逐之下没有无辜

在权力面前,没有人是无辜的,玄宗也罢、李亨也好,还是不幸被卷入政治权力斗争的李璘。面对权力,是没有亲情可言的,每一个人都是权力角逐之中的棋子,都是他人眼中的绊脚石。面对权力,玄宗不惜让自己的儿子相互残杀,为的就是放手一搏,以图重新执掌权力;权力面前,失去理智的李璘毫不犹豫的向李亨发动了军事进攻,最终致使自己一败涂地,还丢失了性命。

在上文就说过,玄宗之所以选择了李璘,就是因为李亨与李璘关系密切,玄宗认为即便失败,李璘也不会有生命危险。但是玄宗却估计错误了李亨的决心,虽然李璘不是李亨下令杀死的,是由皇甫铣将李璘杀死的。但是这也看到了李亨对于李璘的态度,亲情在权力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但是权力的争夺之中是没有无辜者的,你不为刀俎,便会成为鱼肉,每一次权力的交割,都会伴随着流血。玄宗的皇位亦是这样来的,丰富的政治人生,玄宗不可能料想不到这样的后果,但是他深知权力面前没有亲情可言。李璘的死,虽然会让玄宗悲痛,但是却不会改变玄宗的选择,即便再来一次,也不会有任何变化,可能最终结局的不同就是李璘成功,李亨被杀。总结

总的来说,对于李璘这样一位不谙世事的王爷来说,安史之乱爆发之时,他也未在战火中心,本应是很难卷入这场战乱之中的;他养成的性格,不过是江南富庶之地所赋予的一些骄横和跋扈罢了。但是随着唐玄宗和唐肃宗之间权力争夺的开展,李璘也被唐玄宗当作自己的权力争夺工具推上了台面。凭借李璘的政治才能,唐玄宗知道其反叛是不可能,即便身边有众多人的帮助,最终也难成大器。唐玄宗此举实则是为了试探唐肃宗对自己的态度,也就是日后权力归属的问题,而李璘最终成为了这场权力试探之中的牺牲者。最是无情帝王家,李璘的死,究其根本就是权力的归属,在权力面前,唐玄宗也好、唐肃宗也好,都失去了对亲情的最起码的尊重。

标签: 李璘唐朝

更多文章

  • 李玢生平简介 李玢的母亲是谁 李玢的母亲柳婕妤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玢,唐朝,唐玄宗儿子

    李玢生平简介李玢(?-784年),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子,本名李洄。母为柳婕妤,是尚书右丞柳范的孙女,最为名家,玄宗很看重她。李玢仁爱,有学问。开元十三年(725年),封为延王。十五年(727年),遥领安西大都护、碛西节度大使。二十三年(735年),加开府仪同三司,兼河南牧,改名李玢。天宝十五载(75

  • 李珙是什么人?是宋朝武状元,也是抗金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珙,宋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宋朝武状元李珙的由来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快点来看看吧。公元1107年,也就是北宋徽宗大观元年,朝廷的武举科出了一位武状元。此人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一位武状元,为啥这么说呢?有两个原因:其一,他是弃文从武拿下状元的典范。其二,他留下了身率孤军勇赴国难、千里勤王、壮烈战死的

  • 吴潜之满江红·送李御带珙,这首宋代诗词该怎么鉴赏?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代,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宋代吴潜,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拚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试举头、一

  • 李贺《江南弄》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江南弄,李贺

    古诗《江南弄》年代:唐作者:李贺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叠巘红嵯峨。水风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鲈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吴歈越吟未终曲,江上团团贴寒玉。作品赏析【注解】:1:江南弄:《乐府解题》云:"江南行,江南曲,江南弄,一也。"古辞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 李贺《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李贺

    古诗《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年代:唐作者:李贺长鬣张郎三十八,天遣裁诗花作骨。往还谁是龙头人?公主遣秉鱼须笏。水行青草上白衫,匣中章奏密如蚕。金门石阁知卿有,豸角鸡香早晚含。陇西长吉摧颓客,酒阑感觉中区窄。葛衣断碎赵城秋,吟诗一夜东方白。作品赏析【注解】:1:张大彻:《韩愈有张彻墓志》。

  • 李贺七岁能辞章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贺

    李贺七岁能辞章是真的吗李贺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之为“诗鬼”,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诗佛”王维齐名。他在诗歌方面的杰出造诣,与他个人的天赋有关,可见《新唐书》对他的描写。李贺画像李贺在诗歌领域可谓天才神童,最直接的描述是“七岁能辞章”。他的诗才已经开始传播,当时著名的大文豪韩愈和

  • 只活了27岁 李贺的一生竟是未完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贺

    在李贺的世界里,最先夺目照眼的是色彩。我多年喜欢的台湾作家张晓风在散文《色识》中说得极好——“像李贺,最擅长安排‘红’‘绿’这两个形容词前面的副词,像:老红、坠红、冷红、静绿、空绿、颓绿。真是大胆生鲜,从来在想象中不可能连接的字被他一连,也都变得妩媚合理了。”除了前面提到过的《李凭箜篌引》《金铜仙人

  • 唐代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 李贺雁门太守行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贺

    李贺是中国有名的大诗人,向来有“诗鬼”之称,他的诗一直以来都以那鬼神般的想象力著称,在这首《雁门太守行》中李贺也是通过自己的想象,通过“黑云压城”来描绘了大军压境时候的景象,展现了战场上庄重危急的气氛,借此反衬了我军将士的骁勇善战。李贺雁门太守行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这首诗通过雄奇

  • 唐代诗人李贺的诗 李贺马诗 马诗李贺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贺

    李贺的诗歌一向以来都是以诡异奇幻著称,在内容上大多都是描述社会的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悲伤,而且李贺非常善于描写幻想世界,经常通过鬼神来表现现实。他的诗歌想象丰富,意象独特,是中国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的诗李贺是中唐文坛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虽然仕途不顺,但是却是以诗为业,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诗

  • 李贺简介 李贺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贺被称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贺

    李贺是中唐时期有名的大诗人,他可以算是诗坛中非常不幸的一个人了,明明有着出众的才华,但是却只能看着进士试场的大门叹息,年仅27岁就因病去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精彩的诗篇,李贺通过他超凡的想象力,用鬼神般的视角,向读者展现了一个鬼蜮般的世界,控诉了残酷黑暗的现实。李贺简介李贺出生在一个贵族世家,他的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