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看上去前程似锦的陈子昂,为何得不到武则天重用?

看上去前程似锦的陈子昂,为何得不到武则天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649 更新时间:2024/1/3 1:36:51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陈子昂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24岁时考中进士,就得到武则天的召见,因文采出众受到赏识,被提升为麟台正字。看上去陈子昂前程似锦,然而没想到的是,在此之后,他的仕途却在原地踏步。

两年后,陈子昂随乔知之出征,可惜没有立下军功,让他有些怅然若失。之后武则天召见陈子昂,询问他治国之道,可不知为什么,陈子昂提出的所有建议,最后均没有被武则天采纳。

史书记载:“虽数召见问政事,论亦详切,顾奏闻辄罢。”或许陈子昂提出的建议,不符合武则天的政治思维,也可能武则天认为他是一介书生,其建议听听就罢了。

武则天素来爱才,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陈子昂如此有才,为何得不到重用呢?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登基,改唐为周。陈子昂为了得到其重用,向武则天献上了《周受命颂》,希望能够讨好她。谁知这一招并不受用,武则天只给了他一个右卫胄曹参军的职务。

直到三年后,陈子昂才升为右拾遗,也就是谏官。得到这个职位,陈子昂内心很开心,因为这无疑拉近了他与皇帝的距离,说明武则天是有意提拔他、重用他了。可陈子昂内心的喜悦,很快就被现实冲刷殆尽,因为他的许多谏言,都没有被朝廷采纳,只有一个建议得到了认可。

这个建议就是关于如何判罚徐元庆。事情是这样的,徐元庆的父亲,曾经因罪被县尉赵师韫正法,徐元庆就下定决心要替父亲报仇。于是他到驿站伪装成一名杂役,等待赵师韫自动送上门来。

果然有一次赵师韫出差,来到驿站休息,徐元庆抓住机会杀了赵师韫,替父亲报了仇。但是朝廷在如何判罚徐元庆一事上,发生了分歧。有的人认为,徐元庆为父报仇实属“孝烈”之举,应该判无罪。有的则认为,徐元庆确实杀了人,应该付出代价,况且他爹的确是因罪而死的。

在群臣争执不下的情况下,陈子昂站了出来,献上一篇《复仇议状》。他的意思就是,徐元庆擅自杀害朝廷大臣,应该判处死刑,但念在他为父报仇,一片孝心,所以应准许死后表扬。

陈子昂这一建议得到群臣一致认可,最后就按照他所说的判了。此案例还被写进了《唐律》:“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这次建议被采纳,也让久久得不到重用的陈子昂,心里有了一丝安慰。

尽管如此,他还是没能继续得到重用,公元694年,陈子昂因“逆党”反对武则天,受到牵连入狱。他在狱中不断恳求武则天,说自己愿意将功折罪,武则天给了他这次机会,让他官复原职。

后来,陈子昂以随军参谋的身份,随武攸宜征讨契丹,他认为自己施展抱负的机会来了。谁知武攸宜根本瞧不上他,不仅从不采纳他的建议,还认为他干扰军务,将他降为代理军曹。

陈子昂带着郁闷的心情,登上了幽州台,他看着眼前的壮丽河山,又想着自己的遭遇,心中悲苦无人倾诉,于是写下了《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次遭受冷落,让陈子昂彻底对前途失去信心,回去之后,他便以父亲年迈多病为由,辞官还乡。万万没想到,就连一个隐居避世的生活,上天也不愿意给他。他回乡没多久,武三思就指使射洪县令诬陷陈子昂,最终陈子昂冤死狱中,时年41岁。

武则天为何不重用陈子昂呢?或许有两个原因:其一,陈子昂的建议,并不符合武则天的执政理念,这一点前面已经提过了;其二,就是《旧唐书》中所说的,陈子昂“褊躁无威仪”。“褊躁”就是指为人狭隘急躁,“无威仪”就是说没有威严的风度和仪表,或许这就是武则天眼中的陈子昂。

陈子昂作为初唐诗文革新的人物之一,对唐诗产生的历史影响巨大,可充满诗意的他,身体里却有一颗失意的心。当陈子昂去世几十年后,“诗圣”杜甫来到陈子昂学堂,带着无限伤感的情绪,写下了:“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

标签: 陈子昂唐朝

更多文章

  • 陈子昂有哪些诗词?陈子昂为什么叫诗骨?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陈子昂,诗骨

    陈子昂都有哪些诗词?陈子昂为什么叫诗骨?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陈子昂诗词。陈子昂简介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

  • 陈子昂两次科举落榜后,是怎么在长安城声名鹊起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陈之昂,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陈之昂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陈之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初唐著名的诗人,古文运动的先驱。陈子昂开初唐一代诗风,在唐代诗歌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并迎得了后世名人的交口称赞,比如,韩愈夸奖他说:“国朝盛文章,子

  • 张旭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张旭书法的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旭

    自晋代以后,唐代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上出现了另一个高峰。唐代建国以来,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空前强大,文化艺术的交流也更加广泛,使得书法艺术也更加受人欢迎,也出现了很多影响深远的书法家。张旭也正是从唐代开始出现,并最终成为了一代书法艺术名家。张旭像张旭生于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此时正是唐代空前繁荣的盛唐时期

  • 因为字“潦草”被称圣,“草圣”张旭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张旭

    大书法家张旭生活在中唐时期,史称“草圣”。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后世,他的作品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唐文宗曾正式下诏全国,把“李白的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御封为“唐代三绝”;当代艺术大家熊秉明在《中国书法理论体系》一书中指出:“张旭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极重要的人物。他创造的狂草向自由表现方向发展的一个

  • 张旭:本是元朝重臣,朱元璋为何非常重用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旭,明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张旭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朱元璋,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他本是一介布衣,在元末那个动乱的年代,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并且铲除了各地诸侯,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大明王朝。因为朱元璋是草根出身,所以他对皇权十分迷恋,对于皇权有威胁的人,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杀

  • 唐代书法家张旭生平简介,为什么被后人称为草圣?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代,张旭

    张旭(约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他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

  • 张旭:唐代三绝之一,也是个醉酒成书的行为艺术家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旭,唐朝

    一说到大唐,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盛世。不同于宋朝的重文轻武现象,唐朝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军事,各方面都发展的很好。在开元、天宝年间,唐文宗李昂曾经向全国发了一道诏书,御封“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和“张旭草书”为唐代三绝,由此可见这三人造诣之高。三绝之中,李白的名声是最响的,他的诗词气势磅礴、

  • 桃花溪之唐代诗词鉴赏,张旭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代,桃花溪

    桃花溪,唐代张旭,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名叫桃花源,他笔下的桃花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

  • 杜甫《观薛稷少保书画壁》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观薛稷少保书画壁,杜甫

    古诗《观薛稷少保书画壁》年代:唐作者:杜甫少保有古风,得之陕郊篇。惜哉功名忤,但见书画传。我游梓州东,遗迹涪江边。画藏青莲界,书入金榜悬。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骞。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又挥西方变,发地扶屋椽。惨澹壁飞动,到今色未填。此行叠壮观,郭薛俱才贤。不知百载后,谁复来通泉。作品赏析【注解】:

  • 唐初四大家之一的薛稷,他在书法和绘画方面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薛稷,唐朝

    大唐出了很多著名的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分别是唐代早期、中期和晚期的代表人物,也是大唐楷书的代表性人物。但是从书法史的角度来说,书法在唐朝初期正处于改革变法的阶段,“唐初四大家”——诸遂良、欧阳询、虞世南和薛稷勇于创新,在书法史上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相较于诸遂良、欧阳询和虞世南,薛稷的名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