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代宋之问之渡汉江赏析,该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唐代宋之问之渡汉江赏析,该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40 更新时间:2024/1/23 16:11:09

渡汉江,唐代之问,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别还乡,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诗人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此诗人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历历可见,鲜明可触。这两句平平叙起,从容承接,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往往容易为读者轻易放过。其实,它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很重要。有了这个背景,下两句出色的抒情才字字有根。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两句描写诗人逃归途中的心理变化。“近乡”交代诗人因长期不知家人消息而逃离贬地,走近家乡。所谓“情更怯”,即愈接近故乡,离家人愈近,担忧也愈厉害,简直变成了一种害怕,怕到“不敢问来人”。按照情,这两句似乎应该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诗人笔下所写的却完全出乎常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仔细寻味,又觉得只有这样,才合乎前两句所揭示的“规定情景”。因为诗人贬居岭外,又长期没有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家人由于诗人的牵累而遭到不幸。“音书断”“复历春”这种思念随着担心同时的到来,形成急切盼回家,又怕到家里的矛盾心理状态。这种矛盾心理,在逃归的路上,特别是渡过汉江,接近家乡之后,有了进一步的戏剧性发展:原先的担心、忧虑和模糊的不祥预感,此刻似乎马上就会被路上所遇到的某个熟人所证实,变成活生生的残酷现实;而长期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则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这是在“岭外音书断”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发展的必然。“情更怯”与“不敢问”更能体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愈接近重逢,诗人便会愈发忧虑,发展到极端,这种忧虑就会变成一种恐惧、战栗,使之不敢面对现实。

宋之问这次被贬泷州,是因为他媚附武后的男宠易之,可以说罪有应得。但这首诗的读者,却往往引起感情上的某种共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已经舍去了一切与自己的特殊经历、特殊身份有关的生活素材,所表现的仅仅是一个长期客居异乡、久无家中音信的人,在行近家乡时所产生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感情,却具有极大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形象大于思维的现象,似乎往往和作品的典型性、概括性联结在一起。这首诗便是一例。

此诗不仅有巧妙的抒情艺术,而且有更深刻的体会。作者用逐层递进的追述,交代了背景之后,立即直抒胸臆,不加保留地倾诉出矛盾心理和痛苦心情。但是,读者却必需经过一番认真的咀嚼,才能感受到这种特殊的心理状态,达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这种高度简洁的抒情手法,使作品用最省略的语言,获取了极为深远的艺术效果。

标签: 唐代渡汉江

更多文章

  • 唐诗题大庾岭北驿如何赏析,宋之问在诗中有什么隐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诗,题大庾岭北驿

    题大庾岭北驿,唐代宋之问,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的景物及所想象的意象,借景抒情,引用一则“雁过梅岭”的奇妙传说,再结合自己当前的处境,抒

  •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揭秘李子通的生平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子通,隋朝

    李子通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李子通攻占江都后,只过了三个月,杜伏威就任命他的行台左仆射辅公祏为征讨大主帅,将军阚棱和王雄诞为副帅,率领几千兵马进攻江都的李子通。辅公祏和杜伏威,早年还是江淮一带有名的两个小混混。杜伏威是个惯贼,常常干一些偷鸡摸狗的事,辅公祏数次

  • 李重俊学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结果悲剧了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重俊,唐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李重俊的故事。谈到大唐帝都长安的玄武门,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不会觉得陌生。在这里,一代英主李世民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而后成为了伟大的天可汗。然而玄武门前,发动政变想要夺取政权的皇子绝不止秦

  • 李重俊:唐朝历史上最可怜的太子,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重俊,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重俊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说到中国历史上的那些皇太子,估计很多人都难掩羡慕的情绪:在家锦衣玉食,出门前呼后拥的就不用说了,最重要的是自己以后可以一人之上万人之下,而且由于自己的身份已然确定,再没有必要因为上位的问题而担惊受怕。可事实真是如此吗?历史证明很多的

  • 皇太子李重俊为什么会被韦氏猜忌?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重俊,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重润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唐中宗有个三儿子叫李重俊,曾有幸被立为皇太子,然而他却无福消受皇帝宝座的福利,最终没等坐上皇帝位就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他的生母是谁,想必是一个身份卑微的女人,那为什么会轮到他来当太子呢?这是因为他的大哥李重

  • 唐朝著名文学大家杜审言的作品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杜审言

    杜审言是今天的河南巩义人,是杜甫的祖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对唐代“近体诗”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然而杜审言简介中他为人非常高傲,常常看不起周围的人。杜审言图有一次,杜审言参加官员的预选试判。他得意地走出来,然后对周围人说:“苏味道一定被气死。”听到此话的人感到很奇怪,不知道这是什

  • 杜审言为什么会害死自己的儿子?还把武则天都“惊动”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杜审言,唐朝

    杜甫的爷爷有多狂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反过来(命运决定性格)又何尝不是如此?比如“诗圣”杜甫,就是命运决定性格的典型,虽然身怀盖世才学,但因屡屡官场失意,生活始终穷困潦倒,作品生前也默默无闻,所以为人也很低调。命不好,还是夹着尾巴做人吧。命不好,想高

  • 张若虚被叫唐代“最懒”诗人?只传下两首诗却都成千古绝唱?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张若虚

    张若虚被叫唐代“最懒”诗人?只传下两首诗却都成千古绝唱?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唐朝是历史上少有的繁华大一统王朝,也是诗歌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无论是诗人数量还是诗歌数量,堪称历代王朝之最,根据《全唐诗》不算特别完备的统计,唐朝有名有姓的诗人一共有两千多名,诗作数量达到了近五万首,

  • 《春江花月夜》是谁写的?张若虚凭此奠定诗坛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张若虚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春江花月夜》的解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张若虚是初、盛唐之交的诗人,他和陈子昂一样,同为武则天之后才登上诗坛而崭露头角的诗人,对唐诗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历史上关于他的记录很少,只大概能推演出他活动的时期,却连生卒年都不详,《旧唐书·贺知章传》中

  • 张若虚:唐朝最懒诗人,一生写了2首诗都成经典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若虚,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张若虚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有这么一首诗和一个诗人被人誉为“孤篇盖全唐”,这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这个诗人就是一生只留下两首诗的唐朝诗人张若虚。除了《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留下来的诗还有一首,那就是《代答闺梦还》。虽然张若虚只有两首诗传世,但是这两首诗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