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巡:文人出身当过县令,他是怎么成为凌烟阁功臣的?

张巡:文人出身当过县令,他是怎么成为凌烟阁功臣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48 更新时间:2024/2/12 0:57:05

你真的了解张巡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张巡在“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他也只不过是一个县令,而当安禄山的叛军在攻城略地之时,毫无带兵经验的张巡却招募溃散的唐军据城坚守,以极少的兵力牵制住了安禄山叛军的大量有生力量,并且给予叛军沉重的打击。就是这么一个文弱书生,依靠自己的铮铮铁骨,在两场战役中给叛军沉重打击,有效地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这两场战役给唐军换来了调兵遣将的时间,从而使得唐军能够迅速地平定叛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张巡用自己的生命为唐朝续命了近百年,在唐宣宗的时候,张巡终于被绘像凌烟阁。

张巡虽是文人出身,但他通晓兵法,

从小就志向高远,开元末年时考中了进士,但之后的仕途却不怎么顺利,一直在县令这个级别上徘徊。当时杨国忠当权,很多人劝张巡去巴结杨国忠,但张巡严词拒绝,并斥责杨国忠为国之“怪祥”。从这件事上我们就能看出张巡真的是心高气傲,而张巡的这个性格特点也就决定了他之后的人生走向。

“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谯郡太守杨万石投降了叛军,而此时的张巡正是杨万石的手下,在真源县做县令,杨万石强迫张巡做自己的长史,而且让张巡负责迎接叛军,张巡自然不答应,率领自己的部下哭祭玄元皇帝庙。当初唐高宗李治曾亲自到真源县祭祀老子庙,并封老子为玄远皇帝,张巡在真源县哭祭玄远皇帝庙,就是表达自己的忠君之情,告诉世人自己是以忠义为已任。之后张巡就举起了义旗,走上了他的抗战之路,由此也拉开了雍丘保卫战的序幕。

张巡在雍丘地界上遇见了另一支唐军,这就是单父县县尉贾贲所率领的部队,两支军队合起来人数也只有两千余人,这点人马不足以成大事,但是很快的机会就来了。当时雍丘县县令令狐潮投降了叛军,并抓了一百名唐军俘虏准备问斩,但这一百多俘虏趁令狐潮出城之际夺取了县城。张巡抓住时机率军进入了县城,并以此为据点抗击叛军,两千多人马在野外跟叛军交战的话,一个回合就会被叛军击溃,但是如果有了城墙的为依托,效果就不一样了。

进入县城之后张巡将令狐潮全家斩首,以展示自己誓死抗敌的决心,而得到消息的令狐潮带领4万多叛军围攻雍丘,贾贲出城迎敌结果战死,剩下的士兵便推举张巡为统帅,领导雍丘军民抗敌。因为贾贲刚刚战死,张巡料定叛军必然轻敌,便亲率一千士兵从城门各处分兵出击,打了叛军一个措手不及,第二天叛军再次大举攻城,用于攻城的攻城塔多达数百架,但唐军早有准备,在攻城塔靠近城墙时,唐军向城下投掷易燃物,并纵火烧塔。在此后的60余天里,张巡率军击退叛军数百次进攻,叛军对这个弹丸之地的雍丘城是一筹莫展,甚至令狐潮也差点被俘。

血战睢阳,玉碎睢阳

此时雍丘附近的县城不是被叛军攻克就是望风而降,雍丘随时有变成孤岛的危险,张巡权衡利弊决定放弃雍丘,转战睢阳,由此拉开了可歌可泣的血战睢阳。张巡在雍丘的事迹已经传到了睢阳,睢阳太守许远听闻张巡来了,非常高兴并主动地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张巡,而张巡马上就将自己的能力展现了出来,当时叛军来攻,张巡率军出战,这一战唐军斩首数万,叛军的尸首遮蔽了汴河河面,最后叛军被迫仓皇撤退。

此时的皇帝特听闻了张巡的英名,便拜张巡为河南节度副使,然而此时却发生了耐人寻味的一幕,为了表彰将士,张巡特向自己的上级河南节度使李巨请拨一批空白告身和金银财宝,告身其实就是委任状,而空白告身便于随时将有功人士的名字填上去,是用了激励士气的。然而李巨却只给了张巡三十张低级别的空白告身,金银财宝则一分没有,为此张巡还专门写信责问李巨,但李巨不置可否。

安禄山被长子安庆绪杀死之后,叛军调整了战略部署,开始将目光转向了东南方向,安庆绪派遣大将尹子琦率军十余万围攻睢阳,意图一举攻克睢阳城。张巡听闻之后杀牛摆宴,宴请将士,并表示自己为将士们所得到的功劳与奖励不对称而惭愧,再一次表达了自己誓死守城的决心,此举极大的鼓舞了守军将士的士气。城外围攻睢阳的这支叛军的主力部队,其中有很多是胡人,尽管之后张巡多次大败叛军,但此时睢阳仍在叛军的围攻之中。

此时睢阳城内的粮食逐渐不够用了,当初睢阳城为御敌曾经存储了六万斛的粮食,足够支持一年之用,但在睢阳被围之前,河南节度使李巨曾下令将睢阳储量的一半分给濮阳和济阴,结果粮食刚到济阴,济阴就降敌了。期间张巡曾多次派人向各路唐军求援,但都没有得到回应,最终张巡只得平静地接受了这个残酷的显示,最后叛军向睢阳发动了最后的猛攻,当攻入城内时发现了只有数百名饿得皮包骨头的唐军,而张巡最后也被叛军处死。

睢阳保卫战对唐王朝的意义

河南节度使李巨及当时其他唐军之所以不重视张巡的睢阳,是因为当时的唐王朝的注意力不在东南方向,当时长安、洛阳两京被叛军占领,收复两京是唐军的重中之重,当时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都向这个方向转移。当时唐朝的西北地区正在被吐蕃蚕食,而吐蕃占领西北地区之后就能威胁到唐朝腹地的安全,但面对如此情形,唐军都无暇西顾,更不要说把精力转移到东南方的睢阳这么一座孤城了。睢阳是保卫唐王朝东南方向安全的一座关键重镇,但当时的人们却没有意识到睢阳的重要性,尤其保卫东南的安全对唐王朝意味着什么,也没有人能够意识到。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北方陷入了战火之中,是南方的粮食和税收支持着唐王朝平定了叛乱。“安史之乱”后北方出现了藩镇割据,而南方多数藩镇是臣服中央的。因为北方的那些藩镇势力要么是安史旧将,要么是在平定叛乱中成长起来的野心家。因为南方没有经历过多的战火,所以南方既没有安史旧将,又没有这些野心家,这就使得南方的生产力没有遭到破坏。张巡领导的睢阳保卫战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可以说唐王朝在经历安史之乱后,还能挺立一个半世纪,这与南方的稳定息息相关,而南方之所以能够稳定的首席功臣就是张巡。

张巡虽然是文人出身,但是他的军事素养却十分过硬,并且有着超前的思想,他将士兵分配给各个将领,任由将领们按照其自己的意志来练兵,在战场上他也是这样,只给将领们下达目标任务,具体的战术也不加干涉。因为叛军本身是形态多变的,战场上的战机更是稍纵即逝,所以只要大的战略方向是对的,基层指挥官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实现既定目标。此外张巡还十分了解士兵的心理,他知道怕死是人的本能,所以他督战的时候只是画一条线,当前线有溃退下来的士兵,他没有立即斩首,而是激励士兵,告诉士兵我就在这里,请你们回去奋勇杀敌。

睢阳保卫战中张巡兵力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万人,但是他牵制了数十万叛军,并杀伤十几万敌军,最重要的是敌军在这个战场上丧失最宝贵的时间。就在睢阳城被攻克后不久,洛阳城被唐军光复,安庆绪逃跑,从此之后叛军再也没有能力对江淮地区用兵,虽然睢阳城最后没能守住,但是张巡以空间换取了唐军最需要的时间,从这一点上来说睢阳保卫战是成功的。张巡的美名也是在民间流传着,人们也为他设置了私祭,而在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张巡的画像进入了凌烟阁,获得了与他功勋相匹配的历史评价。

在这两场战役中,张巡将虚与实、攻于防完美地结合起来,每次出击都是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给我们留下了像“草人借箭”等诸多充满智慧色彩的故事,他的这一系列城市保卫战,也是我国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

标签: 张巡唐朝

更多文章

  • 张巡在安史之乱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唐朝的铁血守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巡,,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张巡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安史之乱爆发后,有这样一位将军,他长期坚守在叛军的腹地,连续不断的打击着叛军势力,他曾以数千人之众坚守孤城长达百日,并袭杀敌人数万人马,正是有了他的坚持,唐政府才有了中兴的希望,也正因为他,叛军才难以彻底占据中原,他就是张巡。张巡可以说

  • 张巡死守睢阳10个月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是英雄还是恶魔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巡,唐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张巡是天使还是恶魔的文章。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起兵15万反唐。拉开了“安史之乱”的序幕。在战争初期,由于唐玄宗昏庸无能,在战略上屡出昏招。再加上唐朝军队久违战事,战斗力急剧下降。叛军一路所向披靡,仅仅半年时间,就攻陷了大唐

  • 张巡被围困的时候,他做了哪些令人诧异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张巡

    弹尽粮绝下杀妾烹食,死战不退的张巡,到底是忠臣还是魔鬼?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相信凡是稍微熟悉一点中国通史的朋友都知道,我国古代的封建王朝皆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国家。因此,无论是朝廷还是百姓最害怕的就是大范围的自然灾害了。因为一旦有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爆发,其结果必定会影响田地中粮

  • 唐朝的“吃人英雄” 张巡,到底该如何评价他?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巡,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安史之乱尚未终结,但是长安和洛阳两京已经收复,李唐朝廷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局势,所以这一年岁末,唐肃宗李亨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处决并惩治了一批两京失陷时投降燕朝的逆臣,二是册封并擢升了平叛期间的所有立功之臣

  • 张巡是什么人?他在安史之乱中有什么样的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巡,唐朝

    张巡是什么人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相信很多小伙伴都非常清楚,安史之乱是唐朝由强盛转入衰败的一个分水岭,虽然唐朝的军队一直在拼命的抵抗,但是叛军的实力却不容小觑,他们一路势如破竹,甚至打进入了唐朝的都城。由于叛军的实力太过强悍,很多地区都开始宣布投降,他们做出这种举动也实属

  • 一届书生带兵上阵,揭秘张巡的传奇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巡,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张巡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自古以来,战争似乎就是武将们的事,文弱的书生们基本没有上战场的可能,最多也只是作为主将的军师、参谋在大后方出点计谋而已。虽然在历史上也不乏文官带兵出彩的例子,比如西周初年的姜太公、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等,但毕竟是太少了,文官将兵直

  • 从文弱书生到大唐猛将,张巡谁怎么崛起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巡,唐朝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张巡的故事。说到安史之乱,大家一定能联系到很多将才,李光弼,郭子仪,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等等,但有个人物名气远没有前面的几位响亮,但却撑起了大唐半壁江山,让安禄山的叛军着实吃了个大亏,这位人物还竟然是一位文弱书生-张巡。灵宝之战后

  • 唐朝第一守将,揭秘张巡的传奇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巡,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张巡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安史之乱爆发后,有这样一位将军,他长期坚守在叛军的腹地,连续不断的打击着叛军势力,他曾以数千人之众坚守孤城长达百日,并袭杀敌人数万人马,正是有了他的坚持,唐政府才有了中兴的希望,也正因为他,叛军才难以彻底占据中原,他就是张巡。张

  • 该怎么看待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是豪装还是悲伤?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翰

    唐朝,以岑参、高适等人为首开创的边塞诗派名噪一时。特别是在唐玄宗时期,由于边塞战争的逐渐增多,边塞诗也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其中,唐朝诗人王翰曾多次远赴边疆,写下了许多边塞诗,尽管流传下来的极少,但是一首《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就足以奠定他在边塞诗派以及唐朝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一、王翰其人“李邕求

  • 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第二任君主:王延翰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延翰,五代十国

    王延翰(?―927年),字子逸,唐淮南道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闽太祖王审知长子 ,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第二任君主,926年-927年在位。王延翰初任节度副使。王审知病重时,命其暂管军府事务。925年,王审知去世,王延翰即位,自称威武留后。926年,后唐任命王延翰为节度使。同年,王延翰自称大闽国王,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