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千古名将苏定方,一生战功赫赫最后结局如何?

千古名将苏定方,一生战功赫赫最后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72 更新时间:2023/12/25 5:26:01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苏定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苏定方(592—667年),唐初大将,名烈,字定方,汉族,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县)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史载苏定方少年时便以骁勇善战及气魄惊人闻名,曾随父征讨叛贼,安定乡里。隋朝大业末年,他投奔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屡建战功。直至唐太宗在位时,苏定方才开始为唐朝效力,并随李靖北伐东突厥,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夜袭阴山一役中,苏定方率两百名骑兵先登陷阵,攻破了颉利可汗的牙帐,为击灭东突厥立下大功。

唐太宗贞观初年,苏定方被唐廷重新用,任匡道府折冲。贞观四年(630年),苏定方随从定襄道行军大总管李靖前往碛口(今内蒙古善丁呼拉尔),袭击东突厥颉利可汗。二月初八夜,李靖派苏定方率领二百名手持弓弩的骑兵为先锋乘夜雾袭破东突厥牙帐,颉利可汗及隋朝的义成公主狼狈散走,余众俯伏。李靖大军赶到,东突厥溃不成军,唐军斩首万余级,俘获男女十余万、杂畜数十万,斩杀义成公主,擒其子叠罗施。东突厥亡。

永徽六年(655年)春,高句丽联合百济、靺鞨进攻新罗,攻占其北境三十余城。新罗向唐朝遣使求援,高宗令苏定方与营州都督程名振率军一万讨伐高句丽。五月,苏定方等渡过辽水,高丽见唐军兵少,于是渡过贵端水迎战。苏定方等奋力进攻,大败高丽军,杀俘一千多人,焚毁其外城、村落后回师

。战后,苏定方拜授右屯卫将军,封临清县公。

永徽六年(655年)五月十四日,苏定方随从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程知节(即程咬金)征讨西突厥,被任命为前军总管。次年十二月,在初战告捷后,大军到达鹰娑川(今新疆开都河上游裕勒都斯河谷),西突厥两万骑兵前来抵御。两军展开恶战,总管苏海政激战连场,未能决出胜负。西突厥的分支鼠尼施等又率领两万多骑兵前来增援,形势相当危急。苏定方所部正下马休整,隔着一座小山岭,离程知节军约十里远,看到远处尘土扬起,于是率领五百名精壮骑兵,翻越山岭飞驰直捣敌人军营。西突厥大败,唐军追击溃军二十里,斩杀一千五百多人。西突厥军所丢弃的铠甲兵器、牛马纵横交错地散布在山坡原野上,无法统计。苏定方也因功被封为左卫中郎将之职。

显庆二年(657年)春闰月,朝廷任命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燕然都护任雅相、回纥婆润(即药罗葛·婆闰)等人为副将,再次征讨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

大破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追至石国苏咄城(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西北),俘贺鲁,西突厥亡。西突厥灭亡后,原臣服于西突厥的中亚诸国纷纷降附,整个西域置于唐朝的掌控之下。唐依两厢分治的策略,在西突厥故地分别设置濛池都护府(今中亚楚河以西至咸海一带)和昆陵都护府(今中亚楚河以东至新疆北部地区),并将西突厥“其所役属诸国皆置州府,西尽波斯(今伊朗)”。

显庆三年(658年)十一月,苏定方凯旋归来,唐高宗在都城长安举行了隆重的昭陵、太庙献俘礼仪。先献俘于昭陵之后,唐高宗在太庙又举行献俘礼仪。高宗亲临殿前,大会文武百官及外国君主、使节,苏定方身着戎服,将贺鲁“献于乐悬之北”。随后,高宗升苏定方为左骁卫大将军,封邢国公,另封其子苏庆节为武邑县公。苏定方对西突厥实行分化和重点打击相结合的方略,攻守兼施,出其不意,穷追猛打,终获大胜,唐朝的势力也因此延伸至中亚。

显庆四年(659年)冬,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西的思结阙俟斤都曼原先统制众胡,率其所部和疏勒(今新疆西南部喀什一带)、朱俱波(今新疆西南部叶城一带)、喝般陀(又称葱岭国,今新疆西南部塔什库尔干一带)三个国家再度反叛,攻破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唐高宗诏令苏定方为安抚大使,再度西征

。苏定方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叶叶水(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的锡尔河),选精骑长途奔袭,昼夜疾驰三百里,大战破之,都曼降,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西全部平定。苏定方因功被加赐在邢州钜鹿的实封食邑五百户,并升任左武卫大将军。唐朝对原属西突厥势力范围内的葱岭以西诸国再次进行大规模建制行政区划。至此,大唐帝国统辖的西部疆域直抵咸海(一说里海),臻于极致,为中华历代之最。

显庆五年(660年),又被任命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师济沧海,灭百济,擒其王扶余义慈,以其地置五都督府。龙朔元年(661年),定方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征高句丽,屡战皆捷,兵围平壤城(高句丽首都),会大雪,解围还。龙朔三年(663年)五月,唐朝西北边境局势又告不安,吐蕃与吐谷浑互相攻伐。此后吐谷浑被打败,吐谷浑可汗慕容诺曷钵与弘化公主率领数千帐部众放弃国土投奔凉州,请求移居唐朝内地。唐高宗任命凉州都督郑仁泰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右武卫将军独孤卿云、辛文陵等分别屯兵于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和鄯州(今青海乐都一带),以防备吐蕃。六月二十六日,又任命苏定方为安集大使,“节度诸军”,为吐谷浑的后援。年逾古稀的苏定方在西北边陲啸啸马鸣、瑟瑟寒风中,度过他戎马生涯的最后时刻。

乾封二年(667年),苏定方去世,终年七十六岁。唐高宗在最初时尚不知情,等从他处听说了苏定方逝世的消息后,颇为悲伤痛惜,责备侍臣道:“苏定方对国家有功,按例应当褒奖封赠,卿等不说,致使死后荣宠未能及时颁下。言及于此,不禁哀伤悲叹。”于是立即下诏,追赠苏定方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号“庄”(按《谥法》:威而不猛曰庄)。

苏定方一生驰骋疆场数十年,北击颉利,西灭突厥,东平百济,南镇吐蕃,纵横万里,“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西域诸国震慑降服。唐立国二百八十九年,其广袤疆域至高宗朝达到了巅峰,大唐声威随之播及西北边隅和东方遐邦,既为中原稳定繁荣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对今天中国版图形成作出重要贡献。

苏定方不仅英勇盖世,且为人正直。王文度杀降谋财时,“唯定方一无所取”;在灭亡西突厥后,苏定方让“诸部各归所居,通道路,置邮驿,掩骸骨,问疾苦,画疆场,复生业,凡为沙钵罗所掠者,悉括还之,十姓安堵如故”;都曼投降时曾答应饶他性命,于是苏定方又信守诺言,顿首乞求唐高宗免其死罪,以保全信义。更难得的是,苏定方在人生的最后时光却依然被委以重任,“为诸将节度”,以七十多岁高龄默默镇守在吐谷浑战场最前线。

苏定方善于提携后俊。早年遇上才德兼备之裴行俭时,直感叹“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于是倾囊相授,“尽以用兵奇术授行俭”。苏定方去世后,裴行俭亦成为了唐高宗后期著名将领,史称“儒将之雄”。裴行俭后来多次平定东西突厥的叛乱,为大唐重置安西四镇。唐朝建中三年,师徒二人双双配享武庙,在代表古代武将至高荣耀的圣殿享受祭祀,于中华历史上前后辉映。

近代流传甚广的《隋唐演义》中描绘,苏定方年轻时曾经跟随窦建德和刘黑闼两个大唐的反派人物,是以自清朝以后,民间演艺常将苏定方演绎成陷害忠良、谋杀罗艺罗成父子的奸雄。而历史上的苏定方却是为大唐建立盖世功勋的大英雄。这就是历史与民间演义的大区别。而历史的真相,罗艺反而是叛而复叛的奸臣小人,罗成亦是虚构之形象。另而言之,苏定方因非李唐之核心功臣,所以在被人们描绘成反面角色时无人追究。

标签: 苏定方唐朝

更多文章

  • 被弃用的唐朝名将,苏定方犯了什么错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苏定方,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苏定方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李世民是何许人也,不顾血缘诛杀兄弟夺位之徒。在其眼里,江山才最重要,故此一切有碍自己皇位和唐朝发展的事物都可以不顾。苏定方是隋末唐初的知名将领,为河北省武邑县人氏,天生大力,从小练武,深得父亲武艺真传,年纪轻轻就随父出征,在

  • 李世民为什么冷落苏定方,并将他遗弃雪藏?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苏定方,唐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苏定方的故事。唐太宗对人才是比较渴望的,但是他并不是什么时候都不会看走眼,我们今天就来说一个将军,此人唐太宗就看走了眼,这位不世出的名将,太宗皇帝用了他一次便将他遗弃了,着实是一种遗憾,不过后世很多人仍将这位将军看成是一代名将

  • 打一次仗就弃之不用的苏定方,为什么会被后人称为千古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苏定方,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打一次仗就弃之不用的苏定方,为什么会被后人称为千古名将?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唐代的武将有非常多,分外是初唐的时分,出现了多数名将,如李靖、徐茂公、尉迟敬德等等。唐太宗李世民也以善用人著称,但是他也有看走眼的时分。有一名名将,李世民在位时代,只派他打过一次仗,就被投闲

  • 揭秘武则天为什么没有立武承嗣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

    武承嗣简介武承嗣,唐朝人士,在武则天当权时入朝为官,后依靠关系登上宰相之位。身居要职多年却未做出什么成绩,在职期间,为权势做尽阿谀奉承之事,甚至残害朝廷良臣。最终因自己的太子梦破灭而忧愤致死。《盛世仁杰》武承嗣剧照武承嗣与武则天是姑妈与侄子的关系。武则天在刚当权时,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选择重用自己的

  • 魏王武承嗣为何会认为武则天会立他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

    唐朝,武则天称帝后,大封其亲属,其中,武承嗣就被封为魏王,负责监督编修国史。魏王武承嗣还身居宰相要职,在职时做尽奸臣之举,阿谀奉承武则天,为争权夺利残害朝廷大臣,甚至为了他的太子梦勾结一些大臣共同游说武则天。然而魏王武承嗣极度渴求权势,最终却因权势而死。《盛世仁杰》武承嗣剧照(网络图)武承嗣与武则天

  • 武承嗣太子梦:武则天为什么没立武承嗣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承嗣

    唐朝,武则天称帝后,大封其亲属,其中,武承嗣就被封为魏王,负责监督编修国史。魏王武承嗣还身居宰相要职,在职时做尽奸臣之举,阿谀奉承武则天,为争权夺利残害朝廷大臣,甚至为了他的太子梦勾结一些大臣共同游说武则天。然而魏王武承嗣极度渴求权势,最终却因权势而死。武承嗣与武则天是亲戚关系。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亲戚

  • 武则天临终前为什么没有立武承嗣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承嗣

    武承嗣,唐朝人士,在武则天当权时入朝为官,后依靠关系登上宰相之位。身居要职多年却未做出什么成绩,在职期间,为权势做尽阿谀奉承之事,甚至残害朝廷良臣。最终因自己的太子梦破灭而忧愤致死。武承嗣与武则天是姑妈与侄子的关系。武则天在刚当权时,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选择重用自己的亲属。武承嗣因此而被起用踏入官途

  • 武则天为什么没有传位给武承嗣 武则天的功过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代女帝,其功勋卓著“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正因如此,武则天作为女帝的身份得到普遍的认同。人们对武则天的作为褒贬不一,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武则天简介吧。武则天画像武则天出生在一个殷实的家庭中,其父为唐朝开过功臣武士彟,武则天出生地为长安,后因貌美得以入宫为唐太宗才人,有

  • 揭密:狄仁杰如何说服武则天没传位武承嗣?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狄仁杰

    武则天以阴谋手段夺得天下,当了十多年皇帝之后,碰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继承人的问题。早先,武则天并不想议论这个问题,历史上的教训够多了,弟弟逼兄长让位,儿子杀父皇自立,为了政权、利益,骨肉相残,全无一点人情味可讲,武则天对此心有余悸。可是,到了晚年,身弱体衰之后,这个她本不想考虑的问题,是非考虑

  • 武承嗣的太子梦:武则天为什么没有立他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承嗣的太子梦

    唐朝,武则天称帝后,大封其亲属,其中,武承嗣就被封为魏王,负责监督编修国史。魏王武承嗣还身居宰相要职,在职时做尽奸臣之举,阿谀奉承武则天,为争权夺利残害朝廷大臣,甚至为了他的太子梦勾结一些大臣共同游说武则天。然而魏王武承嗣极度渴求权势,最终却因权势而死。武承嗣与武则天是亲戚关系。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