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密:狄仁杰如何说服武则天没传位武承嗣?

揭密:狄仁杰如何说服武则天没传位武承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333 更新时间:2024/1/19 10:38:13

武则天以阴谋手段夺得天下,当了十多年皇帝之后,碰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继承人的问题。

早先,武则天并不想议论这个问题,历史上的教训够多了,弟弟逼兄长让位,儿子杀父皇自立,为了政权、利益,骨肉相残,全无一点人情味可讲,武则天对此心有余悸。可是,到了晚年,身弱体衰之后,这个她本不想考虑的问题,是非考虑不可了。

网络配图

按武则天的意思,她是想立自己的娘家侄儿武承嗣武三思为继承人,但这两人都不争气。武承嗣没有头脑,缺乏机智,缺少教养,只是一个乱撞乱碰的头脑简单的武夫。而武三思呢?虽然比较起武承嗣来是有心计,但由于自幼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对国家治理、历史鉴戒等事情一窍不通。又加上他给武则天的情夫冯小宝和尚当了多年随从,跟着这老淫棍学了不少坏毛病,在长安时搞得名声极臭。

那怎么办呢?要不就立自己和高宗李治生的儿子李显李旦?但这两个小畜牲在高宗去世后相继被武后扶上过皇位,但他们一上台后都图谋从自己手中夺回大权,建立“李氏天下”,看来是儿子大了向父不向母啊!如果再把皇位让给他们俩,说不定他们又会像自己算账,分什么“李氏天下”和“武氏天下”的。思来想去,她觉得还是立武氏子孙好些,虽然他们才学能力差些,但总不致会为“李氏天下复辟”的。

狄仁杰是何等人物!他见武则天近来无故沉思,就知道她在为何事挠头,而自己对这一问题如何应对,狄仁杰早已思谋好了。听见武则天问,狄仁杰装作还在沉浸在棋局上,随口答:“当然是李显兄弟们了。”狄仁杰摸透了武则天的脾胃,她喜欢听人猝不及防时的应答。

网络配图

武则天闻听狄仁杰说出这话来,大出所料,她原以为狄仁杰会顺从,拥立武氏子孙的。于是忙问:“为什么?”狄仁杰这时才从棋盘上抬起头来,慢条斯理地说:“立后嗣,一是为国家有人承大统,二是为先帝宗庙有人祭祀,您想,武氏兄弟立宗庙,是祭祀他的祖先、祖父母、父母,怎能祭祀他的姑母呢?”是呀!武则天突然一惊,这个连不识字的村妇都明白的道理,怎么以饱读史书而自负的自己从没想到呢?看来自己原先的想法得重新考虑了。

狄仁杰见武则天陷入沉思,知道是点中她的要害,又猛击一记:“陛下想想,是自己的侄儿亲呢?还是自己的儿子亲呢?儿子身上流的,总归是母亲的血呀!母子亲情,是任何别的感情也代替不了的。春秋时,郑庄公母亲帮小儿子夺君位,惹得郑庄公把她囚禁起来,但没多久,母子又和好如初了,亲情难间呀!”

网络配图

这些话,使武则天又沉思了半响,看来自己非要选择是做皇后、太后还是拱手把江山让与武姓的时候了,最后,她还是下了决心做个皇帝母亲,免得死后没人祭祀,成为饿鬼,在地狱中受苦。于是,她把被自己废为卢陵王已十四年没见面的儿子李显召回京师,立为太子。后来,李显又重新做了皇帝,他就是唐中宗。

标签: 狄仁杰

更多文章

  • 武承嗣的太子梦:武则天为什么没有立他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承嗣的太子梦

    唐朝,武则天称帝后,大封其亲属,其中,武承嗣就被封为魏王,负责监督编修国史。魏王武承嗣还身居宰相要职,在职时做尽奸臣之举,阿谀奉承武则天,为争权夺利残害朝廷大臣,甚至为了他的太子梦勾结一些大臣共同游说武则天。然而魏王武承嗣极度渴求权势,最终却因权势而死。武承嗣与武则天是亲戚关系。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亲戚

  • 武则天临终前为何没有立武承嗣为太子呢?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

    武承嗣,唐朝人士,在武则天当权时入朝为官,后依靠关系登上宰相之位。身居要职多年却未做出什么成绩,在职期间,为权势做尽阿谀奉承之事,甚至残害朝廷良臣。最终因自己的太子梦破灭而忧愤致死。武承嗣与武则天是姑妈与侄子的关系。武则天在刚当权时,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选择重用自己的亲属。武承嗣因此而被起用踏入官途

  • 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的迥异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郭子仪,李光弼

    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李光弼的迥异结局郭子仪、李光弼俱为唐朝中兴名将,若论战功、军事造诣,李光弼可能要更出色一些,史家公认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但若论统御部下、为人处世,则郭子仪更胜一筹。正是因此,二人的人生结局堪称迥异,一个是“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一个则是疑惧重重、最

  • 李光弼是谁 李光弼父亲李楷洛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光弼,李楷洛

    李光弼是谁 李光弼父亲李楷洛简介李光弼(708年-764年),中国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载(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参与镇压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军。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素与李光弼不睦,光弼晚

  • 李光弼怎么死的 唐朝名将李光弼墓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光弼,唐朝名将

    李光弼怎么死的 唐朝名将李光弼墓在哪李光弼(公元708年至764年),唐代柳城(辽宁省凌源县)人,契丹族,唐朝大将。其父李楷洛,原是契丹的酋长,武则天时入朝,累官左羽林大将军。李光弼严毅有大略,用兵谋定而后战,能以少击多。曾任河西节度副使、朔方节度副使等职。肃宗时拜河东节度使,与郭子仪进攻河北,收复

  • 如何评价李光弼?唐朝名将李光弼的功绩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光弼,唐朝名将

    如何评价李光弼?唐朝名将李光弼的功绩有哪些李光弼(708年-764年),中国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载(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七月,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参与镇压浙东袁晁领导的农民军。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素与李光弼不

  • 唐朝十大名将之一:中唐名将临淮王李光弼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名将,李光弼,

    李光弼(708年-764年),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人。李光弼于唐天宝十五年(756)初,经郭子仪推荐为河东节度副使,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历史上郭子仪名气比李光弼大,但是,论战功、论军事才能,李光弼要胜过郭子仪。李光弼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帅之一,《新唐书》评论,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世称

  • 郭子仪是谁?李光弼是谁?他们有着怎样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光弼,郭子仪,唐朝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福寿双全,名满天下。郭子仪出身官宦人家,但大器晚成,安史之乱的前一年还只是一个兵马使,直到第二年安史之乱爆发,朝廷缺乏带兵打仗之人,郭子仪才

  • 大唐名臣李光弼:赫赫战功以骁勇果敢而著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名臣,李光弼,战功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祖上是契丹酋长。父亲李楷洛,开元初年任左羽林将军同正、朔方军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勇果敢而著名。李光弼自幼重气节,有品行,善骑射,能读班固的《汉书》,年少从军,有大将军气度,被提拔为左卫郎。天宝初年,升至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府都虞侯、朔方军都虞侯。天宝五载(746),河西节度使

  • 李光弼计诱敌战马 李光弼计诱敌战马的前因后果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光弼计诱敌战马

    李光弼计诱敌战马,很多人对于李光弼的认识和了解都是从他“计诱敌战马”这个故事中开始的,对于这个故事,小编也是知道的,但还是有很多朋友并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今天小编特地来为大家讲解一下这个故事,来看看李光弼计诱敌战马的前因后果。网络配图故事简介:唐代名将李光弼自幼熟读兵书战法,在平定“安史之乱”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