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茶圣陆羽的悲惨人生 陆羽后来是怎么走向开挂之路的

揭秘茶圣陆羽的悲惨人生 陆羽后来是怎么走向开挂之路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400 更新时间:2023/12/6 10:27:39

很多人都不了解茶圣陆羽的人生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要说人生悲惨,没有人比茶圣陆羽的出生更糟糕了。陆羽被尊称为“茶圣”,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的专著“茶经”,成为盛唐著名隐士,连皇帝都想找他品茶聊天谈人生,那是后来的事情了。陆羽本是个无名无姓的弃儿,成为陆羽,也是他成年后给自己取的名字。或许女娲造人时打了盹,陆羽出生时容貌丑陋,长相相当随便,父母便狠心地抛弃了他,此时他才三岁。

人一生遵循什么样的轨迹,一半是天意,一半是努力。按照陆羽的命运逻辑,他被弃山中,要么为虎狼所食,要么饿死冻死。但命运并未完全苛待他,他先是被寺庙住持捡到,又被另外一个寺庙的积公禅师收养。

陆羽在禅院长大,青灯黄卷钟声梵音并未消除陆羽对尘世的眷恋,他不想在禅院中苦修,伴随着青灯古佛度此余生。12岁时,他逃出禅院,追求新生活。陆羽形貌丑陋,说话口吃,(话说古代大才子有不少是口吃的。韩非子口吃,杨雄口吃,就连风度翩翩的司马相说话也不利索)生活无依,他又能到哪里去?陆羽竟然找到了另外一条道路。他找到一个戏班学演戏。他形象丑陋,扮演小丑不需要化妆;虽然口吃,但他幽默机智,也能舌绽莲花,很快成为知名的丑角。后来还编写了三卷笑话书《谑谈》。

陆羽的故事告诉我们,纵然命运不公长相潦草,但世界之大总有容人之处,因为野百合也有春天。

名字对一个人很重要,很可能隐藏着命运的信息,因为名字包含着人对未来的期许。无名无姓的陆羽,长大后给自己起了个名字,他读《易经》给自己占了一卦,得到“渐”卦,“渐”卦的卦辞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意思是说鸿雁降落在地上,两羽翩翩,可以作为仪式上仪礼,象征遇到贵人,四方坦荡。这是一个吉卦。本来无名无姓的他就给自己一个陆姓,名字叫羽,象征着自己云游四方皆坦途的美好未来。

在今天看来,陆羽的名字与他一生的事业联系紧密,茶生于陆地之上,四方皆有茶,茶就是他的羽毛,品茶就是他的生命。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贵人,但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努力。不努力遇不到贵人,即使遇到也将是扶不起的阿斗。

在陆羽的人生起始阶段,相继遇到了竟陵太守李齐物,这是在演戏的时候遇到的。李齐物将他送到隐士邹夫子处学习。陆羽又遇到了礼部郎中崔国辅,贬官的崔国辅对陆羽大加赞赏,常常带着他游山玩水,品茶鉴水,谈诗论文,将小品演员陆羽的人生境界拔高了很多层次。

人生是要讲风水的,但是最重要的风水是自己。命运对你浮皮潦草,你不可以潦草。要转变命运,就要找到生命的摆渡人,而摆渡人正是自己。陆羽不再是表面欢畅内心慌张的小丑了,他找到了自己的路,与茶结缘以茶为生。他云游四方,山水是他的知音,茶是他的恋人,把茶的事做到了极致,最终成为茶圣。他改变了命运的风水,成为命运的摆渡人。

陆羽先是隐居在丹阳,后来又到了浙江苕溪隐居于灵秀山水之间,前后经历二十六年。他抛却红尘不问世事,专心撰《茶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

陆羽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也让自己成为和孔夫子、关武帝齐名的“茶圣”,他的作品也被尊称为经。这就是一个孤儿的奋斗史,是一个小丑的逆袭,是一个把事情做到极致的典范。

陆羽生于山林,成就于山林,身上带有深刻的中国隐士文化的烙印。和陶渊明一样,他经常在田野中吟诗徘徊,有不称意时,不是散舟弄发,就是痛哭而归,有“楚狂人”接舆之称。陆羽写诗说,“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表明了自己泊名利的处世态度和倾心山水研究茶艺的志向。唐肃宗时,他曾被任为太子文学,后改任太常寺太祝,他均辞官不就,反倒是在五湖烟海之间,与诗僧皎然、隐士张志和等人,成为莫逆之交,把隐逸的日子活成诗。

古代人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除了儒家经学之外,其他都是小道都是杂学。但陆羽的《茶经》却将学术与茶树融于一体,融入儒道佛,融入社会主流,成为生活艺术,从而创造了茶文化,进而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生活哲学。

茶不就是人一生的写照吗?温水沏茶,茶叶只浮在水面;而沸水冲茶,茶叶屡经沉浮,茶的原味与清香自然散逸开来。人何尝不是如此,唯有艰难困苦,才能玉汝于成,挫折是人最好的大学,是上天送给坚强的人最好的礼物。

对陆羽来说,丑不是错,口吃也不是错,但自暴自弃就错了;人生道路千万条,但只有一条是最好的路,就是适合自己并值得一生为之奋斗的路。

人的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就够了,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这就是开挂的人生。

标签: 陆羽茶圣

更多文章

  • 李渊为什么赐徐茂公李姓 历史中记载的他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渊,徐茂公

    电视剧《隋唐演义》中,那个牛鼻子老道徐茂公用兵如神,先是瓦岗寨的军师,后是大唐军师的徐茂公,是一个出神入化的人物,是一个就和诸葛亮、吴用一样羽扇纶巾,掐指运算的军师人物。徐茂公指的就是著名的李勣,其实这也不是他原来的名字,他本来名为徐世勣,但是后来李渊赐他李姓,就改名叫做李世勣,但与唐太宗李世民有避

  • 隋唐传奇人物徐茂公:被武则天掘墓砍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徐茂公

    隋末唐初,涌现了很多名将,比如秦叔宝,程咬金等,还有一个人也很厉害,那就是《隋唐演义》里的徐茂公,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徐茂公这位传奇人物。李绩原名徐世勣,字懋功,演义小说中一般称之为徐茂公,是一位诸葛亮一类的半仙级人物。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

  • 徐茂公徐世勣做了什么竟能被李渊赐李姓?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徐茂公徐世勣

    七年战争是欧洲列强们之间的斗争,这其中的冲突大多集中在1756年到1763年之间。1748年结束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让整个欧洲得到了8年的和平。但是这场战争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让大多数国家的地位受到动摇,那么七年战争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徐茂公指的就是著名的李勣,其实这也不是他原来的名字,他本来名为

  • 李世民少有的识人不明却没有看透墙头草徐茂公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

    纵观中国历史,凡是能成事的帝王身边总围着一大批的能臣良将,难道真的是因为他们身上充满了霸王之气,振臂一呼天下云集,虎躯一震天下咸服吗?非也,之所以帝王身边能者云集,是因为他们善用帝王心术,会拉拢各种人才。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靠着在外征战拉拢的各路豪杰,成功的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夺取了皇位

  • 贡献卓越的徐茂公做了什么竟能被李渊赐李姓?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徐茂公做了什么竟能被李渊赐李姓

    徐茂公指的就是著名的李勣,其实这也不是他原来的名字,他本来名为徐世勣,但是后来被皇帝赐下了李姓,他是唐朝时期非常有名气的将领,还曾经被封做了英国公,为唐朝扩展疆土做出伟大贡献,在和突厥以及高句丽的战争中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关于这个人物的信息在徐茂公简介中有所介绍,那么徐茂公简介中是怎样介绍这个人物的呢

  • 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前,为什么要把徐茂公流放?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徐茂公,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徐茂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中国历史就是帝王和权臣掰手腕的过程,皇上一方面委任权臣官职,以便驱使他们为自己效力。一方面又担心无法掌控他们,于是玩阴谋耍手腕,期间充满了“厚黑学”。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七月,唐太宗李世民在临死前,和儿子李治唱了一出双簧戏,爷俩

  • 李世民临终之前,为什么要把徐茂公流放?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徐茂公,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徐茂公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其实,真实的徐茂公既不是军师,也不是道士,而是一员猛将,就像秦琼、李靖、程咬金一样,提把斧头、轮着长剑,带着一帮弟兄冲锋陷阵、浴血沙场。识时务者为俊杰,大丈夫应顺天应命,徐茂公就是个识时务的人,他一生遇到了好几次岔路口,然而每

  • 开国功臣徐茂公,最后为什么会被流放?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徐茂公,唐朝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徐茂公的故事大家听过吗?盛唐的开国君主李世民,为了一统山河造福百姓而诛兄弑弟,杀人无数,手上血债累累,刀下冤魂千万。然而这样一位犹如冰山般强大、冷酷的帝王,也有温情的一面。 贞观二十三年七月,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骊山顶儿上的翠微宫之内,病重的李世民拖着最后一口气,向继承人李治

  • 徐茂公:唐朝第一名将,李世民为什么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徐茂公,唐朝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徐茂公的故事大家听过吗?如果你认为李世民对徐茂公十分信任,两人亲密无间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在历史上,自从徐茂公归顺唐朝后,李世民确实一心在拉拢他,原因很简单,他有能力!但徐茂公没有像秦琼、程咬金那样,成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他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中间一直保持中立,玄武门兵变时,李世

  • 历史上真实的徐茂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徐茂公,唐朝

    对徐茂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少年参军,瓦岗军的创始人之一徐茂公原名徐世绩,曹州离狐人,后来迁到滑州卫南县,徐家是当地的富豪,历史记载徐家“家多僮仆,积栗数千钟”,徐世绩与父亲徐盖都是乐善好施的人,因此在乡里颇有名声。就是这样一个出生地主阶级的人,参加了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