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开国功臣徐茂公,最后为什么会被流放?

开国功臣徐茂公,最后为什么会被流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39 更新时间:2024/1/20 10:13:29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徐茂公的故事大家听过吗?

盛唐的开国君主李世民,为了一统山河造福百姓而诛兄弑弟,杀人无数,手上血债累累,刀下冤魂千万。然而这样一位犹如冰山般强大、冷酷的帝王,也有温情的一面。

贞观二十三年七月,骄阳似火,烈日炎炎。

骊山顶儿上的翠微宫之内,病重的李世民拖着最后一口气,向继承人李治交待最后的嘱托。这对儿父子面对面、心贴心的促膝长谈,从经济民生,到家国天下,从政治制度,到帝王心术。

当话题落在满朝文武身上的时候,李世民用十分严肃的语气,提起了一个名字,徐世勣(徐茂公)。

徐世勣,又称徐茂公。在小说《隋唐演义》中那可是未卜先知的神人啊,往前他可以与诸葛孔明比肩,往后刘伯温也得叫声前辈。无论是当年的瓦岗兄弟,还是后来的秦王集团,皆是以他为谋略为主。

而在历史上,徐世勣同样也是个厉害人物,他足智多谋、博古通今,胸怀辅佐仁主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徐世勣十八岁便投靠了瓦岗山的寨主李密,迈出了政治生涯的第一步。李密为人虚伪,贪图享乐,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朽木之才,瓦岗山集团起义失败后,徐世勣便跟随一部分的瓦岗山旧将,投靠了李渊和李世民。

徐世勣是个“奇人”,上知天文地理,下知排兵布阵,但他既不是军师,也不是道士,而是一员猛将,就像秦琼、李靖、程咬金一样,提把斧头、轮着长剑,带着一帮弟兄冲锋陷阵、浴血沙场。在徐世勣的辅佐下,李渊的军队屡战屡胜,打得十八路诸侯王是闻风丧胆,溃不成军。

李渊因此赐其姓李,其自此便改名为李世勣,也叫李勣。没错,徐茂公就是历史上与魏国公李靖齐名的初唐名将李勣。论战功,李世民一朝,唯他和李靖最盛,什么尉迟恭、程咬金这些人还得往后排。所以他可不是什么道士,而是一代名帅。

玄武门之变前,徐世勣是李世民的铁杆支持者,正所谓“患难见真情”,在李世民最迷茫,最无助的时候,徐世勣尽全力帮助李世民夺权,与李世民建立了深厚的君臣之谊。李世民登基后,封徐世勣为英国公,加赐一品太子太保。

功成名就的徐世勣,并没有沉溺于高官厚禄的生活之中,而是置身于军营,与大唐名将李靖将军北击匈奴,南灭高句丽,为大唐的领土完整,和边疆的长治久安,付出了半生的心血。

徐世勣位高权重,居功至伟,又是两朝元老,李世民害怕自己过世之后,新君李治会压不住徐世勣,于是便和李治说:“徐世勣功勋如山,又是两朝元老,在朝中颇有威望,你二人没有同僚之情,也没有君臣之恩。朕思来想去,决定先将徐世勣降职发配到外地,待朕死后,你要立即派人把徐世勣召回长安,并且亲自迎接他回城。一来,徐世勣感念你的恩德,必然会尽心尽力的辅佐你;二来,也给满朝的老臣,吃上一颗定心丸。”

如果徐懋功立刻出行,那么就在李世民死后,由李治亲自任命他为仆射。以此可以让徐懋功感激李治,为李治效死命。

李治领会了李世民的用意,不禁泪如雨下。

“低手害人以克敌,高手救人以克敌”,李世民可谓是高手中的高手,发配徐茂公这一步棋,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暗藏玄机。

很显然他这是在为儿子铺路,他先做恶人,让开国元勋徐世勣到山高皇帝远的凄凉之地去任职,人为地增加他的不如意;待自己去世后,再让初登大宝、继承皇位的儿子施恩于徐世勣,把他调回中央,委以重任;如此,徐世勣必对儿子感恩戴德,会继续忠诚李氏王朝,发挥他过人的智慧,帮助儿子巩固、守护李氏江山;真可谓机关算尽、用心良苦。

当然,这里有伏笔,唐太宗李世民有此打算:如果德高望重,权势熏天的徐世勣不服从调动,就以此为把柄,趁自己还活在世上,罗列罪名杀了他,为儿子清除隐患;毕竟,久经沙场、能战惯战、运筹帷幄的徐世勣非等闲之辈,如果自己殡天了,怯懦的儿子不一定能镇得住他!

李世勣才智有馀,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亲任之;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资治通鉴》

生前执掌天下,死后玩弄乾坤,李世民不愧为一世雄主,任凭徐茂公再怎么聪明,也逃不过帝王的摆布。即使他知晓个中缘由,也只能听从。

当然,其实这招并不是李世民的先例。三国时代的大牛人,一代影帝,魏武帝曹操他也干过。众所周知,这曹操是个收买人心的好手,当年为了迎许攸,连鞋都不要了。而对关羽,那更是近乎痴迷,奉为偶像。其在晚年,为何不称帝?除了有一部分顾及名声的原因在里面以外,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儿子曹丕能够顺利接班。

当时他是魏王,地下的一众魏臣都希望他称帝,因为曹操称帝他们便是开国之臣,光宗耀祖啊。之前他们再怎么牛,大部分都还只是诸侯部曲,有官无爵,算不得大荣耀。

而曹操知道,他在属下们心中地位已经足够高了,而且已经临近暮年,称帝之后所带来的恩奉对于自己并没有实质性的好处。于是他就把机会让给了儿子。曹丕接过大位,然后登基称帝,底下的一干老臣全部都跟着晋升,感念其恩德,对于曹丕自然是更加的忠心。

标签: 徐茂公唐朝

更多文章

  • 徐茂公:唐朝第一名将,李世民为什么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徐茂公,唐朝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徐茂公的故事大家听过吗?如果你认为李世民对徐茂公十分信任,两人亲密无间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在历史上,自从徐茂公归顺唐朝后,李世民确实一心在拉拢他,原因很简单,他有能力!但徐茂公没有像秦琼、程咬金那样,成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他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中间一直保持中立,玄武门兵变时,李世

  • 历史上真实的徐茂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徐茂公,唐朝

    对徐茂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少年参军,瓦岗军的创始人之一徐茂公原名徐世绩,曹州离狐人,后来迁到滑州卫南县,徐家是当地的富豪,历史记载徐家“家多僮仆,积栗数千钟”,徐世绩与父亲徐盖都是乐善好施的人,因此在乡里颇有名声。就是这样一个出生地主阶级的人,参加了隋末

  • 徐茂公为什么会在李世民去世前流放偏远之地?他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徐茂公,唐朝

    徐茂公为什么会在李世民去世前流放偏远之地。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徐茂公历史上面的原型叫做李世勣,是李唐时期的重臣,在当时的大唐王朝里面,也可以说占据着一席之地,对于这样一个牛人来讲,李世民知道用普通的手段,肯定是不能够让她死心塌地的替自己的儿子办事情,所以他就想用一些其他

  • 徐茂公为什么会被黄袍加身?唐朝建立后他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徐茂公,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徐茂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熟悉《隋唐英雄传》的人,都知道瓦岗山上有个牛鼻子老道徐茂公,在瓦岗山上的作用不亚于后来的刘伯温。那么历史上有徐茂公这个人吗?若有的话,为何以后看不到他了,他去了哪了?历史上真有徐茂公这个人,只不过人家叫:徐世绩,字懋功。但后来李渊赐

  • 武则天为什么要把徐茂公掘墓?仅仅是为了泄愤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武则天,唐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武则天为什么要把徐茂公掘墓?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高宗李治有心废王皇后而立武则天为皇后时,曾与长孙无忌、于志宁、褚遂良等大臣商议,结果却遭到了他们的坚决反对。为此,李治左右摇摆,难以定夺。一日,李治偶与徐茂公谈及此时,徐茂公则表示:“这是皇上

  • 唐朝功臣徐茂公为什么会被开棺戮尸,灭全族?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徐茂公,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朝功臣徐茂公为什么会被开棺戮尸,灭全族,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不少人眼中,武则天都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一代"毒妇"。她毒杀子女,打压异己,通过窜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帝。而她为了夺权,竟然连徐茂公这样的死者都不放过。徐茂公,即我们熟悉的李唐开国功臣

  • 立下无数战功的徐茂公,晚年为何会深感抑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徐茂公,唐朝

    徐茂公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徐茂公历经了唐高祖、唐太宗和唐高宗三朝,受到诸位君王的重用。他一生中立下无数战功,辉煌无限,活到了七十六岁。在旁人眼中徐茂公应当会幸福地度过余生,但实际上他在晚年却深感抑郁,病中更是失去求生的意志,把死视为解脱,甚至让家人把唐高

  • 李世民为什么不顾徐茂公等人的求情,坚决杀了单雄信?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单雄信,隋唐

    单雄信为何被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正史中的单雄信,事迹很简单,远没有《隋唐演义》里那么形象饱满。所以,很多事情的逻辑关系出现断裂,我们只能寻找旁证还原证据链。比如单雄信的死,就充满谜团。在《隋唐演义》中,单雄信与李唐势不两立。单雄信的哥哥死于李渊之手,所

  • 王勃《长柳》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长柳,王勃,云关,新月,歌

    《长柳》年代:唐作者: 王勃晨征犯烟磴,夕憩在云关。晚风清近壑,新月照澄湾。郊童樵唱返,津叟钓歌还。客行无与晤,赖此释愁颜。《长柳》的赏析:把羁旅思归之情和伤春之情结合起来,愈显其游子在外思归之情的浓烈,诗歌意境清新可喜,简直就是一幅幽美的春郊晚归图。《长柳》的作者简介王勃(650~676)唐代诗人

  • 王勃《焦岸早行和陆四》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焦岸早行和陆四,王勃,旅馆,山,故人

    《焦岸早行和陆四》——五言律诗年代:唐作者: 王勃侵星违旅馆,乘月戒征俦。复嶂迷晴色,虚岩辨暗流。猿吟山漏晓,萤散野风秋。故人渺何际,乡关云雾浮。《焦岸早行和陆四》的赏析:译文——我们头顶上戴着星星离开了旅馆,很早地上路了。路很难走,我们在月色之下彼此对同行的伙伴发出要小心的告诫。那重重叠叠的悬崖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