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功臣徐茂公为什么会被开棺戮尸,灭全族?真相是什么

唐朝功臣徐茂公为什么会被开棺戮尸,灭全族?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559 更新时间:2024/1/19 13:22:33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朝功臣徐茂公为什么会被开棺戮尸,灭全族,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不少人眼中,武则天都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一代"毒妇"。她毒杀子女,打压异己,通过窜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帝。而她为了夺权,竟然连徐茂公这样的死者都不放过。

徐茂公,即我们熟悉的李唐开国功臣李勣。李勣本名徐世勣,后因功得到李渊赐姓,改名为李世勣,"加右武候大将军,改封曹国公,赐良田五十顷,甲第一区"。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李勣为避讳,便改名为"李勣"。而民间也有人称呼其为"徐茂公"。

从唐高祖李渊那句"徐世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起,李家人就非常器重李勣。而李勣也是在投靠李渊以后,为李唐鞠躬尽瘁。李勣出身于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家多僮仆,积粟数千钟"的富贵家庭,但却在十七岁时就开始参与起义。

他原本和李渊没有任何关系,投靠的是家乡当地的起义领袖翟让。后来出于对局势的考量,李勣和浚仪人王伯双双建议翟让投靠到更有名望的蒲山公李密手下,这才和李渊有了交集。

当时李密是隋朝重点打击的起义领袖。因而在大败给隋朝大将王世充以后,李密不得已投靠了李渊。而作为李密心腹的李勣,则被李密推为原本据地的新主。不过李勣认为"魏公(李密)既归大唐,今此人

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即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吾所

耻也。今宜具录州县名数及军人户口,总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所以他坚持将土地归还给李密,让李密自己献给李唐。

得知此事的李渊惊讶于李勣的德行,所以说出了那句"徐世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而李勣用他辅佐三朝李唐皇帝的实际行动,来验证了当初李渊并没有看走眼。李勣帮助李唐平定了在江南作乱的窦建德,还大败了侵犯李唐的突厥部落、薛延陀部落,甚至拿下了动荡的高丽。

连李世民都感叹:"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世勣

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

李勣和唐初的三位皇帝,都是很会做人的人。面对这个为李唐立下汗马功劳的重臣,李渊为其赐姓,李世民在李勣需要胡须做药引的时候为他剪下自己的胡子,还亲自为李勣将要挂入凌烟阁的画像作序。就是被李世民提醒要稍稍提防李勣的李治,也会在李勣患病时前去探望。李勣离世时,李治登未央古城目送柳车,皇太子也去送行。

最初,朝廷对李勣的墓葬,是以和西汉卫青霍去病同样的规格安排的。唐高宗光宅元年(684)时,李勣还获许配享太庙。然而到了嗣圣元年(684),李勣曾获得的一切殊荣都化为了泡影。

在李勣死前,他曾自己给自己举办了一场"离别宴"。当着全家的面,李勣说:"我见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辛苦作得门户,亦望垂裕后昆,并遭痴兒破家荡尽。"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在自己家,李勣嘱咐弟弟:"我有如许豚犬,将以付汝,汝可防察,

有操行不伦、交游非类,急即打杀,然后奏知。"

然而李勣的一片苦心,终究还是被后辈糟蹋了。李勣之孙李敬业,在武则天掌权以后,对李家天下被夺,武氏子弟皆为重臣感到非常不满,便伙同魏思温、薛璋等谋反。他们不仅占据扬州一带,还以匡复庐陵为名,大肆招揽军队。李敬业还建立所谓的"三府"——"一曰匡复府,二曰英公府,三曰扬州大都督府",并自称扬州大都督。

不仅如此,李敬业还发布了一片长长的檄文,条条列举武则天的罪状。像我们熟悉的"加以虺蝎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都被李敬业直白地揭露。且他还对天下豪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指出"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

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 师,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裂山河。"

这一年,李治才死不久,武则天正处在夺权的关键时刻,而李敬业就跳出来如此激烈地反对,武则天又怎么会不对其严惩呢?因而武则天不仅派出三十万大军镇压李敬业,还"追削敬业祖、父官爵,剖坟斫棺,复本姓徐氏"

其实回看中国封建历史两千多年,有太多人都从房玄龄和杜如晦身上学到了要花心思护住家族的未来。可又有多少人,能看到未来,掌控未来呢?纵然是李勣这般李唐的中流砥柱,最终不也是被削爵开棺吗?

标签: 徐茂公唐朝

更多文章

  • 立下无数战功的徐茂公,晚年为何会深感抑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徐茂公,唐朝

    徐茂公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徐茂公历经了唐高祖、唐太宗和唐高宗三朝,受到诸位君王的重用。他一生中立下无数战功,辉煌无限,活到了七十六岁。在旁人眼中徐茂公应当会幸福地度过余生,但实际上他在晚年却深感抑郁,病中更是失去求生的意志,把死视为解脱,甚至让家人把唐高

  • 李世民为什么不顾徐茂公等人的求情,坚决杀了单雄信?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单雄信,隋唐

    单雄信为何被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正史中的单雄信,事迹很简单,远没有《隋唐演义》里那么形象饱满。所以,很多事情的逻辑关系出现断裂,我们只能寻找旁证还原证据链。比如单雄信的死,就充满谜团。在《隋唐演义》中,单雄信与李唐势不两立。单雄信的哥哥死于李渊之手,所

  • 王勃《长柳》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长柳,王勃,云关,新月,歌

    《长柳》年代:唐作者: 王勃晨征犯烟磴,夕憩在云关。晚风清近壑,新月照澄湾。郊童樵唱返,津叟钓歌还。客行无与晤,赖此释愁颜。《长柳》的赏析:把羁旅思归之情和伤春之情结合起来,愈显其游子在外思归之情的浓烈,诗歌意境清新可喜,简直就是一幅幽美的春郊晚归图。《长柳》的作者简介王勃(650~676)唐代诗人

  • 王勃《焦岸早行和陆四》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焦岸早行和陆四,王勃,旅馆,山,故人

    《焦岸早行和陆四》——五言律诗年代:唐作者: 王勃侵星违旅馆,乘月戒征俦。复嶂迷晴色,虚岩辨暗流。猿吟山漏晓,萤散野风秋。故人渺何际,乡关云雾浮。《焦岸早行和陆四》的赏析:译文——我们头顶上戴着星星离开了旅馆,很早地上路了。路很难走,我们在月色之下彼此对同行的伙伴发出要小心的告诫。那重重叠叠的悬崖峭

  • 王勃《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答杨中舍》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答杨中舍,王勃,披风,织女,秋

    《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答杨中舍》年代:唐作者: 王勃披风听鸟长河路,临津织女遥相妒。判知秋夕带啼还,那及春朝携手度。《河阳桥代窦郎中佳人答杨中舍》的作者简介王勃(650~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带)人。祖父王通是著名学者。王勃少时即聪慧过人,有“神童”之誉;十四岁时应举及

  • 王勃《观佛迹寺》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观佛迹寺,王勃,地,谷,城

    《观佛迹寺》年代:唐作者: 王勃莲座神容俨,松崖圣趾馀。年长金迹浅,地久石文疏。颓华临曲磴,倾影赴前除。共嗟陵谷远,俄视化城虚。

  • 王勃《深湾夜宿》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深湾夜宿,王勃,女,夜,心

    《深湾夜宿》年代:唐作者: 王勃津涂临巨壑,村宇架危岑。堰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深湾夜宿》的赏析:《深湾夜宿》这首诗写的虽是作者王勃的思乡之情,但其中有两句很值得重视: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在“理楫”和“调砧”之前加上“暮”和“夜”字,这不是诗人信

  • 王勃《相和歌辞·江南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相和歌辞·江南弄,王勃,山,烟

    《相和歌辞·江南弄》年代:唐作者: 王勃江南弄,巫山连楚梦,行雨行云几相送。瑶轩金谷上春时,玉童仙女无见期。紫露香烟眇难托,清风明月遥相思。遥相思,草徒绿,为听双飞凤凰曲。

  • 王勃《送卢主簿》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送卢主簿,王勃,恨,竹,归

    《送卢主簿》年代:唐作者: 王勃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送卢主簿》的赏析:《送卢主簿》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人主要不是表现送别卢主簿之情,他是热切地期待着“东岩富松竹,岁慕幸同归”这个时刻的到来。值得体味的是诗人用了“松竹”一词。

  • 王勃《登城春望》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登城春望,王勃,山,川,春

    《登城春望》年代:唐作者: 王勃物外山川近,晴初景霭新。芳郊花柳遍,何处不宜春。《登城春望》的赏析:析只要置身于世事之外,那就可以亲近自然,以山水为友了。登城一望,见那刚刚天晴之后的日光云气新鲜可爱。那广阔美丽的郊野,到处是红花绿柳,哪里都是春色宜人呢。超然物外,寄情山水,已与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