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黄巢手下大将张全义反复无常却能活得那么久

黄巢手下大将张全义反复无常却能活得那么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737 更新时间:2024/1/25 19:57:31

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人。初名言,又作居言。降唐后唐昭宗赐名全义。出生在“世为田农”的家庭。祖父张琏、父张诚都是农民。

恢复洛阳经济

曾在县里做小吏,多次受到县令的困辱,于是就逃亡加入了黄巢的起义军。黄巢攻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时,任命他为吏部尚书、充水运使,主管大齐的水运事务。黄巢失败时,他到河阳(今河南孟县)投降唐将诸葛爽,屡立战功,诸葛爽表请唐廷任他为泽州(今山西晋城)刺史。

二年(886)十月,诸葛爽病死,大将刘经与张全义立诸葛爽之子诸葛仲方为留后。刘经与诸葛爽另一大将李罕之争夺洛阳渑池(今属河南)一战,刘经为李罕之所败,退守河阳。诸葛仲方年幼,刘经派张全义前去抵敌,张全义竟与李罕之结为同盟,调转矛头进攻刘经,结果被刘经打败。他与李罕之退保怀州(今沁阳),并向李克用求援。在李克用所派援军的联合进攻下,刘经和诸葛仲方被迫逃往汴州投靠朱温。于是李罕之自领河阳节度使,以张全义为河南尹,治理洛阳。

当时的洛阳,经过多年战乱,仅存断壁残垣,破败不堪。张全义初到时,那里“白骨蔽地,荆棘弥望,居民不满百户。全义麾下,才百余人,相与保中州城。四野俱无耕者”。张全义从他的部下中选出18人为屯将,每人发给一面旗一张榜,到周围18县的残存墟落树旗张榜,招抚流散逃亡的民众,劝耕农桑,恢复生产。张全义为政宽简,除杀人者要偿命处死以外,其余都从轻处罚。“无严刑,无租税,民归之者如市,又选壮者教以战阵,以御寇盗。数年之后,都城坊曲,渐复旧制。诸县户口,率皆归复,桑麻蔚然,野无旷土。”洛阳周围30里内,有蚕麦丰收的农家,他一定亲自到访,召来全家老幼,赏给酒食衣料,表示慰劳。“民间言张公不喜声伎,见之未尝笑,独见良麦佳茧则笑耳”。对于有田荒芜的,他就召集民众查问原因,有因为缺牛耕地的,便要求有牛的邻里负责助耕。“由是邻里有无相助,故比户皆有蓄积,凶年不饥,遂成富庶焉”。

李罕之是张全义的“刻臂为盟,永同休戚”的患难之交,又是张的上级,因军中乏食而经常向张全义求取军粮及缣帛,次数多了,张全义不满。文德元年(888)张全义于李罕之出兵攻打河东的晋(今山西临汾)、绛(今新绛)二州时,乘其后方无备,派兵袭取了河阳,自任河阳节度使。李罕之无奈,投奔李克用,讨得援兵3万回攻河阳,围困日久,城中食尽,张全义部“啖木屑以度朝夕”,向朱温求救,朱温派兵救援才得解围。朱温安排大将丁会守河阳,令张全义依旧担任河南尹。张全义感谢这一次救命之恩,从此听命于朱温。

朱温挟唐昭宗东迁洛阳前,令张全义修缮洛阳宫殿,他十分卖力。朱温打算篡唐时,他担心朱温对他不放心,就主动避让权位。朱温就调他为天平军节度使、守中书令,封为东平王。昭宗被杀后,又将他调回仍任河南尹,兼忠武军节度使、判六军诸卫事。

朱温建梁称帝后,又令张全义兼河阳节度使,进封魏王,赐名宗奭,想是朱温要他以当年辅弼周天子的召公为榜样努力为后梁效劳。张全义则一直小心谨慎,不但竭尽全力做好朱温的后勤供应,而且忍辱到了常人难以接受的程度:乾化二年(912),“太祖兵败蓨县,道病,还洛,幸全义会节园避暑,留旬日,全义妻女皆迫淫之。其子继祚愤耻不自胜,欲剚刃太祖,全义止之曰:‘吾为李罕之兵围河阳,啖木屑以为食,惟有一马,欲杀以饷军,死在朝夕,而梁兵出之,得至今日,此恩不可忘也!继祚乃止。”由此可见张全义在梁尽管位极人臣,进爵封王,可还是靠卑身曲事以求保全。

后梁末帝朱友贞时,张全义未受信任,曾经请求到河北指挥作战,未被采纳。后唐李存勗攻占梁都开封,他从洛阳赶去觐见,“泥首待罪”。由于在后梁时他常通过其弟张全武秘密与太原方面交往,所以李存勗待他很客气,“抚慰久之”。张全义一方面表示自己“曾栖恶木,曾饮盗泉,实有瑕疵”,改去朱温所赐宗之名,并请李存勗到洛阳行郊天之礼,公开表示效忠新朝;另一方面又通过关系“厚赂”李存勗的皇后刘氏,竟至使刘皇后认他为义父,真可以说是费尽心机。因此,张全义在后唐也受到尊崇,先被封为魏王,后改封为齐王,任命为守太尉、中书令、河南尹并兼领河阳。可是他处理政务很马虎,“凡百姓词讼,以先诉者为得理,以是人多枉滥,为时所非”。另外,他与河南的一个县令罗贯有私愤,便通过刘皇后在李存勗面前说罗贯的坏话,结果罗贯被杀,“冤枉之声,闻之远近”。

后唐同光四年(926)二月,赵在礼据魏州发动兵变,李存勗打算亲自征讨,大臣们则主张派李嗣源前往,李存勗本不答应,最后在张全义的力荐下才同意。可是李嗣源到魏州后便与变兵合流。张全义闻变后,忧惧不食而死,终年75岁,谥忠肃。

标签: 张全义

更多文章

  • 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是唐末时期的一场农民自发组织的起义运动,当时唐朝已经渐渐走到了尾期,而那时候朝政混乱民不聊生,其实那时候发生了不少次农民起义,然而其中影响范围最为深远、经历时间最长、遍布范围最为广阔的还是要说黄巢起义。黄巢起义是唐末时期的起义运动,那么黄巢起义时间是什么时候呢?黄巢起义地图其实黄巢起义时间是

  • 唐朝历史解密:起义军将领黄巢吃人实际是背黑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黄巢

    关于黄巢(820~883年),我们常见的简评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由他领导的这场大起义沉重的打击了腐朽的李唐王朝,打破了唐末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社会的僵死局面,为社会由分裂向统一过渡准备了条件,从而推动了历史继续向前发展。这些观点,是经不得推敲的。说他是农民起义领袖,但他本身并不是农民。《旧唐书

  • 黄巢死亡之谜:丧命刀下还是削发为僧了却余生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黄巢死亡之谜

    黄巢之乱,近年来也有人称之为黄巢民变,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中规模最大,历经时间最长,起义面积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战争动乱。黄巢之乱动摇了唐朝的半壁江山,其中死亡人数多达八百多万,导致了唐朝的快速灭亡。黄巢出生于贩盐的家庭,擅长骑马射箭,在他科举没中之后便开始卖盐走私,结果与朝廷发生多次冲突。乾符二年

  • 他是继黄巢后的吃人狂魔在刑场称自己是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黄巢

    大败张晊之后,朱温趁胜冲到秦宗权的家门口,猛攻了一阵,却突然大发慈悲之心,撤军了。秦宗权不是曹操,朱温更不是关羽,突然玩捉放秦,是因为朱温猛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一代剑圣独孤求败整整后半生。这是一个关于敌人的问题。独孤求败因为练剑练得太狠,所以搞到后来,没一个人可以跟他过招,最后只

  • 此人瘦小却力大无穷 曾率十八骑冲杀黄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存孝

    李存孝(?―894年),代州飞狐人,本姓安,名敬思,突厥族沙陀部落人。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将,武艺非凡,勇猛过人。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将。强大的唐朝巨人在安史之乱后元气大伤,最后终于在藩镇之乱和黄巢民变的联合打击下轰然倒地,再也没有站起来。在它的尸体上,五个短命王

  • 朱元璋黄巢为何都爱以菊花自比?本性狠毒阴柔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

    中国文化总是要势不可当地展现出自己阴柔的特性,不仅是审美方面,人们评价一个男性的美,总是以“状若好妇”来比喻,而在政治甚至战争中,往往推崇斗智不斗力的境界,狠毒配上阴柔,才是谋略的善之善者。走刚猛路线的只配叫做一勇之夫,如果碰上晏子,用两个桃子就能杀掉三个。皇帝的天下差不多都是凭刀枪打下来的,可是差

  • 朱元璋黄巢为何都爱以菊花自喻:本性狠毒阴柔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

    中国文化总是要势不可当地展现出自己阴柔的特性,不仅是审美方面,人们评价一个男性的美,总是以“状若好妇”来比喻,而在政治甚至战争中,往往推崇斗智不斗力的境界,狠毒配上阴柔,才是谋略的善之善者。走刚猛路线的只配叫做一勇之夫,如果碰上晏子,用两个桃子就能杀掉三个。皇帝的天下差不多都是凭刀枪打下来的,可是差

  • 黄巢慷慨赴死 他的老婆孩子姬妾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黄巢

    在历史上,唐末起义领袖黄巢大名鼎鼎,他的诗也极具杀气。“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题为《不第后赋菊》的诗作,就是对黄巢从揭竿而起到长安称帝的人生写照。黄巢是冤句(今山东菏泽)人,生于元和十五年(820年),祖上几代贩盐,家境富足。早年的黄巢兴趣广泛,读书、

  • 揭秘:历史上的黄巢起义为何能够横扫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起义

    黄巢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起义,正是在黄巢的带领下,辉煌的大唐帝国最终陷落。取而代之的后梁王朝,其开国之君正是黄巢的部下朱温。公元873年,他在山东带着几千人起兵反唐,此后他一路突进,攻入河南,不到十天攻破八个县,东都洛阳那些朝廷权贵都吓得半死。因朝廷向义军领袖王仙芝招安,王仙芝和黄巢关系破裂,两

  • 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杀人800万是否真有其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黄巢

    广明元年,黄巢称帝,建立了大齐政权。在黄巢当上天子之后,他并没有使得百姓的生活富足起来,而是政治上越发的奢靡和放荡,根本没有将百姓和天下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而是政治上越发的奢靡和放荡,非常满足自己所处的现状。因为黄巢奢靡的腐败,于是便有文人作诗来讽刺黄巢的行为,黄巢知道后非常生气下令立马彻查此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