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该怎样解释才好?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该怎样解释才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105 更新时间:2024/1/16 21:02:59

《滕王阁序》。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王勃,与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他出生于书香世家,祖父王通是天下大儒,其学生随便列举几个都是响当当的大人物:

薛收,是秦王李世民的“十八学士”之一;

温彦博,后来做了唐朝的中书令——也就是实质上的宰相了。

杜淹,唐朝的吏部尚书,他有个侄子叫杜如晦。没错,就是唐太宗年间“房谋杜断”的杜如晦。

《滕王阁序》是千古骈文,曾有人说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是孤篇压盛唐,而王勃的《滕王阁序》是千古骈文震古今。

诚然《滕王阁序》虽只有七八百字,但句句却皆如珠玉。短短的一篇序里面创造了很多成语和俗语,如人杰地灵,物华天宝,高朋满座,萍水相逢……

其中最出名的当属这两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在我们的印象里,这两句一般都解释为落霞与野鸭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

然而宋代吴曾有言:“落霞非云霞之霞,盖南昌秋间有一种飞蛾,若今所在麦蛾是也。当七八月间,皆纷纷堕于江中,不究自所来,江鱼每食之,土人谓之霞,故勃取以配鹜耳。”吴曾言之凿凿

,说“霞”非自然现象之中的云霞,而是一种类似飞蛾的小虫子。还说,王勃以这种小飞蛾来配野鸭。

无独有偶,宋代学者俞元德在其著作《莹雪丛说》中也指出:“落霞者,飞蛾也,非云霞之霞。鹜者,野鸭也。野鸭飞逐蛾虫而欲食之故也,所以齐飞。”

那么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该怎样解释才好?我们将这两句所在的段落再温习一遍。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要了解王勃这句话的句中真意,应当从几方面来分析。

一、从王勃当时的处境来看。

他当时是去往探望父亲,在南昌只是匆匆路过,适逢阎都督修葺好滕王阁,为附庸风雅,阎都督才邀请文坛大V王勃为其女婿吴子章站台,所以“到此一游”的王勃对此地的风物不可能了解得如此透彻。

二、从时间上来看。

文中早已点明: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我们都知道蚊虫喜热,到九月的时候天气早已转凉,飞蛾的数量锐减,不可能大片大片地,如蝗虫铺天盖地而来。如果数量不足以成群结队,只是依稀的有那么几只,那只野鸭非得那么费力地扇动翅膀去追逐啄食它们?它一头潜入水底捕食小鱼不来得更干脆痛快?

三、从空间上来看。

从空间顺序上来说,楼阁周边的景象呈现出远近错落之美

。先写近景: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次写中景: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最后的是远景: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既然远景上,除非王勃有千里眼他才能看清。要不,除非他像现代人一样拿个望远镜才可以。而事实上是,王勃没有千里眼也没有望远镜。

所以个人的理解是:王勃想极力刻画出天地之间最美的画面,光芒万丈的晚霞布满西边的天空,野鸭在瑰丽的霞光中展翅飞翔,蓝盈盈的江水与长天早连成一片,所谓海天相接也就是这种意境。他所要阐明的是自然与生命最终融为一体。

这种感悟来源于他人生中经历的种种。想王勃当年六岁会写诗,九岁提笔写下了《指瑕》,指出颜师古注的《汉书》后有误,十七岁写文章《乾元殿颂》给大唐天子,直接被授予“朝散郎”的职务,当上了政府的公务员。又分配到沛王殿下身边当了办公室主任,从此好吃好喝,眼看就要平步青云了。不想却为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被剥夺了一切职务,成了布衣百姓。但人脉极广的他却因为懂药理,去到了药材多的虢州担任了虢州参军。

按说到这儿,王勃应该谨言慎行了。可王勃又犯事了,因为他一下子糊涂,把犯了罪私藏在他家的奴隶一刀给剐了。这下好了,参军成了杀人犯,被直接拎进了大狱。本来王勃以为自己一生就要在牢狱之中度过了。可又赶上唐高宗大赦天下,王勃又捡回了一条命。大难不死的王勃从此对认真思考人生,开始大彻大悟,也写下《滕王阁序》这一千古名篇。

标签: 王勃《滕王阁序》唐朝

更多文章

  • 王勃的《别薛华》写出了作者对友人前途的担忧,也反应了自己的迷茫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勃,唐朝

    王勃《别薛华》,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唐人笔记小说中记载,王勃年少的时候曾经见过神仙,神仙称赞他文采过人,可是不能长寿。这种记载看似荒诞不经,实际上是后人对王勃的一种惋惜之情,那么有才华的人,可惜天不假年,在人世间仅仅活了二十七个年头。王勃以《滕王阁序》一鸣惊人,不论是他

  • 唐代诗人王勃之山中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山中

    山中【唐代】王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久滞异地,渴望早日回乡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洗练,情景交融,塑造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典型形象,其丰富的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衬托出诗人久客思归的凄苦心境。第一句是主

  • 唐代诗人王勃之寒夜思友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寒夜思友

    寒夜思友三首·其一【唐代】王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久别侵怀抱,他乡变容色。月下调鸣琴,相思此何极?这首诗写诗人因思念友人而苦苦煎熬,心情焦虑神情憔悴,以弹琴寄托思绪,也难以排遣痛苦。首句“久别侵怀抱”,点明写诗的缘起。长久的离别所产生的孤独、乡愁,慢慢地侵入

  • 唐代诗人王勃之蜀中九日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蜀中九日

    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唐代】王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这首诗前二句以“望乡台”、“送客杯”作对仗,用他乡送客来衬托诗中人思乡的情怀;后二句用呼告语作咏叹,从北雁南飞着想,反衬北人久居南方思念故乡

  • 唐代诗人王勃之落花落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落花落

    落花落【唐代】王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落花落,落花纷漠漠。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落花飞,燎乱入中帷。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落花度,氛氲绕高树。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盛年不再得,高枝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之唐代诗词鉴赏,该诗表达了王勃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代王勃,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

  • 王勃是如何写出《滕王阁序》的?他参考了前人的什么诗句?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勃,唐朝

    对王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要说少年成名,就不得不提的是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他们不仅比你我有才华、比你我有钱,还比你我更努力,而在初唐四杰中,最负有盛名的当属王勃。王勃王勃出身世家,其祖上好几代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学士。房玄龄、杜如晦等朝廷官

  • 王勃《秋日仙游观赠道士(一作骆宾王诗)》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秋日仙游观赠道士(一作骆宾王诗),王勃,酒,宫

    《秋日仙游观赠道士(一作骆宾王诗)》年代:唐作者: 王勃石图分帝宇,银牒洞灵宫。回丹萦岫空,复翠上岩栊。雾浓金灶静,云暗玉坛空。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林泉明月在,诗酒故人同。待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秋日仙游观赠道士(一作骆宾王诗)》的作者:王勃,字子安,与骆宾王,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王

  • 解密:神童骆宾王的讨武檄文出自于哪一场战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骆宾王,武则天,徐敬业,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是骆宾王的代表作。这篇檄文立论严正,先声夺人。将武则天置于被告席上,列数其罪。借此宣告天下,共同起兵,起到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据《新唐书》所载,武则天初观此文时,还嬉笑自若,当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句时,惊问是谁写的,叹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

  • 宋之问曾邂逅骆宾王 受其启发写就《灵隐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宋之问,骆宾王,唐朝,

    敏而好学和诲人不倦彰显人格魅力,虚心求教和真诚待人铸就成功辉煌。宋之问是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一个天高云淡的秋日,他来到杭州灵隐寺。这儿登楼可观沧海,出门即见江湖;寺内建筑典雅秀气,如诗如画。夜色阑珊,皎洁如水的月光洒在山涧溪流之上,波光粼粼,若明若暗,像一幅美丽而多彩的画图,秀色可餐,怡人舒心。伴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