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君朱瞻基创造了仁宣之治,但是也犯了3个致命错误

明君朱瞻基创造了仁宣之治,但是也犯了3个致命错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939 更新时间:2024/2/2 23:02:19

众所周知朱瞻基是明君,他创造了仁宣之治,明朝老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就是从仁宣之治开始的。但是明君也会犯错误,那么他犯了哪三个致命错误呢?

一、明宣宗重新重用宦官。

朱元璋立国以后,为了吸取唐朝被宦官擅权的教训,特地立下祖训:宦官不许干政,违者斩。这事儿如果好好实行下去,对大明朝只有好处。

可问题是,到了他儿子朱棣造反的时候,这个规矩就被破坏了。因为朱棣的造反军中,有大量宦官将领,正是这些人帮助朱棣夺取了江山,你说朱棣能不重用他们吗?

得了天下以后,朱棣手下的5大著名宦官:郑和、王景弘、侯显、亦失哈、刘永诚等等,个个都是人才,帮了朱棣不少忙,因此朱元璋定下的规矩也就被破坏了。

时间来到明宣宗朱瞻基时代,朱瞻基也是一个特别喜欢宦官的皇帝,他下了班就跑到后宫,和一帮宦官一起斗蛐蛐,因此被戏称为蟋蟀天子。

这还不够,为了增强宦官们的地位,明宣宗朱瞻基,特地在后宫开设了文化知识补习班,史称内书堂,教一帮宦官读书写字。

这下宦官集团可就彻底崛起了,如果说过去宦官们还有所收敛的话,在他们统一学习了文化知识以后,他们可就放飞自我了。

明宣宗曾经派遣大量宦官作为使臣,前往外邦进行外交活动,由于他们气焰嚣张,气得别国国王认为明宣宗是个大昏君,才会用这帮人做外交官。

除此之外,大量宦官,被明宣宗派遣到地方上担任监察工作。这帮人到了地方上,横征暴敛,比地方官还要狠,不仅百姓厌恶,就连地方官都破口大骂。

明朝的宦官力量,远迈汉唐是一点儿毛病都没有。他们的实力强大,足以与内阁大臣们并驾齐驱。良心好点也就算了,可大多数都是些没心没肺的家伙,简直祸国殃民。

所以说,自从明宣宗开设内书堂以后,明朝的宦官力量可就把明朝给祸害惨了。这是他留下的第一大祸患。

二、明宣宗放弃了安南。

这事儿挺窝囊了,明朝建立的时候,安南也就是现在的越南,是明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实从秦始皇一统六国以后,派遣任嚣赵佗南下百越,就已经将安南纳入了中原王朝的国土之中。

汉武帝时期,灭掉了赵佗建立的南越国,在这里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等3个郡,从此越南在此后的1千多年里,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领土。

两汉、三国、两晋、隋唐、五代十国等时期,越南都是以郡县形式,臣服于中原王朝的。这一时期,也被越南称之为“北属时期”。

五代十国后期,越南脱离南汉自立,先后建立了吴朝、前黎朝、李朝、陈朝等王朝,直到1258年,越南臣服于蒙古,后又臣服于元朝。自此越南又成了中原王朝的附庸。

明朝建立初期,越南的陈朝也是归顺明朝的,但是是以藩属国的身份归顺的。不过在朱棣统治时期,越南发生了内乱,明朝趁机收复了越南,在这里设立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设立郡县,对越南进行了直接管辖。

时间到了明宣宗时期,越南的起义军在黎利的带领下,不断击败明军。明宣宗觉得对越南的统治似乎没什么意义了,因此主动放弃了越南这片土地。

黎利这边也顺坡下驴,只要明军全部撤离越南,那咱们还是好朋友。越南依旧会以藩属国的身份,臣服于明朝。这么一来,后黎朝建立了,明朝也就彻底失去了越南。

如果越南还在我们手里,大家可以脑补一下我们的沿海地区会扩大多少。对明朝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毕竟下南洋、西洋,从这里出发,实在是太方便了。

三、明宣宗放松了对辽东的控制。

明成祖朱棣时期,曾经五次出兵漠北,一直打到了斡难河附近,打得北元余部溃不成军。这么做虽然没能实际占据多少地盘,至少让对手不敢南犯。

明仁宗朱高炽没工夫搭理北方的问题,他一直在考虑迁都南京的事情,结果给了游牧民族一丢丢希望。

明宣宗初期,曾经三次巡逻北境,还曾经带领数千骑兵,击败过兀良哈部。不过此后明宣宗就觉得,还是以和为贵,所以收缩了辽东地区的兵力,将主攻改成了防御。

这么一来问题就大了,因为当时北方除了兀良哈部以外,还有鞑靼/">鞑靼和瓦剌。明朝在辽东收缩了兵力,这可把瓦剌人给笑坏了。

因此瓦剌趁着这个机会,不断做大做强,蚕食明朝在关外的地盘,逐渐成长为明朝最大的劲敌。

我们都知道,明宣宗的儿子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发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变,朱祁镇御驾亲征,不仅毁了20万大军,连他本人都被瓦剌给抓走了。大明朝因此差点亡国。

其实究其根本原因,还得从明宣宗收缩辽东兵力,放弃关外驻军算起。而且,这事儿也为200年后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辽东地区空了出来,当地女真部落有了充足的生存空间,他们逐渐做大做强,最终取代了明朝,建立了清朝。

总结:是人都有缺陷,都会犯错。

明宣宗也不例外,作为明朝比较优秀的皇帝,明宣宗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无论是治国还是用兵,明宣宗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办法。

守成之君中,明宣宗在历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优秀代表。可就算是这样的明君,也有可能会犯点错误。

标签: 朱瞻基明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正的刘备是个什么人 和演义区别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蜀汉,刘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正史中,刘备是怎样的一个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如果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曹操在三国历史中的注脚,那么他的老对手也就是一生之敌的刘备,形象则会显得没有那么出彩,当然这中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源于刘备这个角色本身的多面性。实事求

  • 曹操宁负天下人都不负自己 曹操为何没有不负蔡文姬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蔡文姬

    还不知道:枭雄曹操,宁可负天下人,为何却唯独不负蔡文姬?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十一年,枭雄曹操正在府中宴请宾客,就在众人喝得正尽兴之际,侍从慌慌忙忙地来到曹操的身边嘀咕了几句,曹操就放下酒杯对在座的宾客说道:“蔡中郎”蔡邕之女蔡文姬现在就在屋外,我给大

  • 历史上项羽的一生都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项羽,秦朝

    项羽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心中的英雄人物,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时势造英雄。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伴随着朝代的岁月更迭,很多英雄人物陆续粉墨登场。秦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王朝,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占据非常特殊的地位。不过,由于秦始皇的残暴

  • 南朝梁的名将陈庆之北伐战绩有多牛?千军万马避白袍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南朝梁,陈庆之

    正所谓“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说的就是陈庆之,那么这位南朝梁的名将陈庆之北伐战绩有多牛?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南朝梁名将,主要战绩为征战涡阳,北伐北魏。陈庆之自幼为梁武帝萧衍的随从,初时仕途不顺,任了20多年六品官。

  • 法国勃艮第公爵约翰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约翰,法国

    约翰,勃艮第公爵,生于第戎。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1419年9月10日,法国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与堂侄法兰西王太子路易七世在蒙特罗福约讷进行谈判。突然路易七世身边的一名侍卫冲出,将无畏的约翰刺杀。无畏的约翰做了什么,为何路易七世身边的刺客要将其刺杀呢一,出身贵族1371年5月2

  • 张松:东汉末年刘璋部下,暗助刘备被刘璋斩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松,东汉

    张松(?-212年),字子乔(字永年为演义混淆,实为蜀中另一位名臣彭羕的字),蜀郡成都人,东汉末年刘璋部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十三年(208年),张松为益州牧刘璋别驾从事,被派遣至曹操处而不为其所存录,因而怀怨恨。回蜀后,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并说璋连好

  • 张松其实是很有才华的,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松,东汉

    张松(?-212年),字子乔(字永年为演义混淆,实为蜀中另一位名臣彭羕的字),蜀郡成都人,东汉末年刘璋部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建安十三年(208年),张松为益州牧刘璋别驾从事,被派遣至曹操处而不为其所存录,因而怀怨恨。回蜀后,劝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并说璋连好

  • 百里奚为什么能以七十多岁的高龄,走向人生巅峰?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百里奚,春秋

    百里奚(约公元前725—前621年),姜姓,春秋时期虞国人,百里氏,名奚,字子明,号五羖大夫。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春秋时期,在虞国有一个小村庄,住着一位很有才学的人,名叫百里奚。他三十多岁才娶妻子杜氏,夫妻非常恩爱,生了一个儿子叫孟

  • 花蕊夫人最后是怎么死的?她的生平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花蕊夫人,五代十国

    花蕊夫人是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花蕊夫人费氏在历史上是一个名声很响,却又语焉不详的人物。说她名声很响,是因为她一首“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的《述国亡诗》,大家都很熟悉。说她语焉不详,是因为这个人物究竟有没有,其实

  • 隗嚣是什么人?他为何要背叛刘秀与公孙述?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隗嚣,汉朝

    隗嚣出身于陇右大族,他一生的经历比较传奇。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公元32年夏,光武帝刘秀亲率诸将兵分数路,西征叛汉降蜀的陇右军阀隗(Wěi)嚣。隗嚣的大将牛邯接到来自汉营的老朋友劝降信后,经过十余日激烈的思想斗争,率“大将十三人,属县十六,众十众万,皆降。”隗嚣面临土崩瓦解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