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为什么想要杀韩信 仅仅是因为兵权吗

刘邦为什么想要杀韩信 仅仅是因为兵权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372 更新时间:2024/2/7 6:15:33

还不知道:刘邦韩信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兔死狗烹这个词来形容韩信与刘邦的关系最为恰当,韩信为了刘邦能统一天下,一路披荆斩棘,当刘邦于十万大军困在巴蜀之地的时候,倘若没有韩信杀出重围,刘邦的建国大业就将止步于此,韩信为刘邦效力非但没有得到重用,还惨遭处死。

韩信作为西汉优秀的军事家,开国大功臣,汉初三杰,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为西汉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可是刘邦晚年时期最想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杀掉韩信,当刘邦称帝之后,韩信完全没有想法去造反,只想跟从刘邦,可是刘邦为什么还是要必杀韩信呢?

01少年经历

韩信自幼就是孤儿,早年家贫,要在这乱世当中生存下去只能沿街乞讨,幼年时期还可以博人同情,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乞讨这条路自然就走不下去了,遭人嫌弃辱骂是家常便饭。

古代阶级制度是很明显,韩信是一个落魄的贵族,有资格在身上佩剑,可是他却很贫穷,这就遭受到没有名望却有钱的小混混欺辱,小混混给了韩信两个选择,一个是用佩剑将他杀害,另一个就是让韩信从他的胯下钻过,韩信选择了后者,这也就是众人皆知的“胯下之辱”

韩信只是一个普通人,为了复兴自己的家族,日夜苦读兵法,韩信若是将小混混当街杀害,他复兴的愿望必定不能实现,为了长远的发展目标,韩信选择忍辱负重,为了日后能后建功立业一直在隐忍,能屈能伸,这也是他日后功成名就的基础。

当上楚王之后的韩信,并没有对当时的无赖进行严惩,而是把他提拔,和众人说明“这是个壮士,当年我是不能杀他么?只是杀他没有意义”韩信这一举措想说明自己的气量大,可是细想,这两句话完全不搭边,“这是个壮士”不是在说明韩信对当年的事情耿耿于怀么?

韩信最落魄的时候有个洗衣服的老妇人经常救济他,韩信发达了之后重金酬谢,这和他对自己曾经的好友一个亭长的态度却大相径庭,一日韩信如往常一样来蹭饭,却发现已经收餐,成为楚王后,赐100钱来侮辱他,美名其曰没有将好事做到底,正所谓斗米成恩,担米成仇。

正是这些经历,让他知道了底层人民的艰苦,让他更确定了要封侯拜将,成为强者,一个可以忍辱负重,有骨气,会找准时机蓄力厚积薄发的人,不会一直碌碌无为下去,让他人不敢随意侮辱他。

02事业发展

秦朝末年,各地农民都在揭竿起义,此时颇有担当的韩信决定从军,投入事业当中,虽说韩信有良好的军事基础,可无奈于一直得不到重用,在项羽处只是一个无名小官,即使身份是项羽的身边人,可他提出的意见项羽很多都不会采纳,于是决定背楚投汉。

一开始在刘邦那里韩信也未曾得到重用,还差点让自己人头落地,在临死之前他大喊一声“上不遇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这一喊却被刘邦的好友夏侯婴听到,他认为此人不简单,深入交流后更加肯定了韩信的才能,并将其引进给刘邦。

军粮库中,韩信遇到了人生中第二个伯乐——萧何,他们经常一同讨论谋略,这也让萧何认可了他的能力,再次将韩信推荐给刘邦,可韩信不满于此,干脆撂挑子不干了,萧何听说十分着急,这就有了历史中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当下刘邦受到项羽的打压,心力交瘁,在萧何的软磨硬泡下,刘邦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封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上位之后参考秦朝的军功制进行大改,作为军事家,他用兵灵活,足智多谋,经常可以出奇制胜,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优秀的将领,几乎战无不胜。

就是在这样一个功劳极高,有勇有谋的大将军的帮助刘邦争夺天下之后,刘邦为什么要过河拆桥,将韩信置于死地,这多是刘邦自己的不自信。

03韩信之死

韩信的性格和思想是刘邦想要置他于死地的主要原因,当年刘邦派郦食其劝降已经算成功,可是韩信为了抢功名,仍要出兵攻打秦王,并要求刘邦立其为齐王,若不是张良的劝阻,说明情况,若是不依韩信绝大部分可能会带兵起义,刘邦只能顺从韩信。

韩信虽忠心于刘邦,可是他的做法欠缺,这导致了二人之间的间隙产生,刘邦对韩信的器重仅仅局限于军事,这时候韩信直接索要齐王之位,让刘邦感受到威胁,韩信的做法让他慢慢成为了刘邦的敌人。

韩信因为年幼时经常受到侮辱,所以在成名之后喜欢显摆炫耀,经常带兵巡街,这一做法遭人举报说要造反,于是刘邦即召见韩信,并将其软禁,降低官职。

韩信仍旧不知收敛,对刘邦的行为很是不满,于是才有了造反之意,行动未果就被吕雉提前发现,并联和萧何设计,将韩信骗到未央宫,借数十个宫女之手将其杀害,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刘邦说,只要韩信踩着大汉的地,顶着大汉的天,就不会伤他分毫,韩信相信了,却不曾想让人钻了文字的漏洞,将韩信捆绑起来,吊在房梁之上,头不顶天,脚不沾地。

韩信功高盖主,不同于刘邦身边的张良和萧何二人,他丝毫没有分寸,情商极低,难以控制,野心勃勃,这直接导致了刘邦对他的不满,一代枭雄含冤惨死未央宫的结局。

04总结

韩信的军事才能确实出众,所以才有战神这一称呼,可是提及他的政治觉悟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却让人唏嘘不已,韩信目光短浅,肆意妄为,这些缺点,成为了他人生路上的绊脚石,也注定他不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当然这更多的原因是因为刘邦的出身如韩信一般,疾苦贫穷,唯恐这到手的江山转瞬即逝,唯恐异姓王的阻挠,所以在那时刘邦就已经在心底产生了诛杀大臣功将的阴谋,若是当时有人能压制韩信,或者韩信本身没有那么放肆,他的结局不会如此一般凄凉。

标签: 刘邦韩信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宋钦宗赵桓继位之后,都实行了哪些政策?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钦宗,宋朝

    赵桓是宋徽宗赵佶长子,是宋朝的第九位皇帝。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出了两个耻辱皇帝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宋钦宗赵桓是在金兵第一次侵宋快要打到开封城下时被迫上位的,老爹赵佶害怕金兵破城后被俘,又不愿意承担金兵杀到首都城下的领导责任,于是紧急禅位给了赵

  • 滕王李元婴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经历了哪些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元婴,唐朝

    李元婴是李渊第二十二子,唐朝宗室、大臣,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提到这句话,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想到那篇《滕王阁序》。在中国文学史上,《滕王阁序》堪称是中国古代骈文的一个顶点,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峰。尤其是这句‘落霞与孤鹜齐飞

  • 李渊在晋阳起兵之后,李世民的表现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李世民,唐朝

    公元617年,李渊率军三万誓师,正式起兵。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公元599年,李世民出生于陕西省武功县。当时正是隋文帝在位期间,隋朝正处于最强盛的时期。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刚刚在长安得到任命,要前往陕西凤翔担任刺史。离开长安的同时,李渊的夫人窦氏,已经身怀六甲。李渊本想等

  • 王蕃的一生有什么作为?他最后为何会被孙皓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蕃,三国

    王蕃的一生有什么作为?他最后为何会被孙皓所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王蕃,字永元。庐江人。是三国时期吴国天文学家、数学家。王蕃在早年间担任尚书郎一职,之后因为某些原因选择辞官。太平三年,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派宗正孙楷与中书郎董朝迎请孙休回京即位,孙休三让而受,改

  • 如果卫青和霍去病还活着的话 太子刘据还会被冤枉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据,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太子刘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巫蛊之祸”是卫太子刘据极其背后卫氏外戚覆灭的主要事件,其事件本身在于皇后卫子夫年老色衰,失去了汉武帝的宠爱,但同时卫氏外戚因为卫青和霍去病的军功地位显赫,卫霍死后,卫氏子孙中没有能够获得皇帝亲近的人,地位显赫却没有近臣庇护,卫太子和

  • 刘封当初要是出手救关羽 三国局势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封,关羽

    对刘封和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意失荆州”是汉末三国战略局势的转折点,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夷陵之战,是刘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是关羽在荆州的败亡,害了刘备、张飞这“一兄一弟”,造成了刘备集团从战略进攻转向了战略防守。那么如果关羽在襄

  • 窦婴要是没有拿出遗诏的话 汉武帝最后会杀他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窦婴,汉武帝

    还不知道:窦婴和汉武帝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魏其乃使昆弟子上书言之,幸得复召见。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五年十月,悉论灌夫及家属。魏其良久乃闻,闻即恚,病痱,不食,欲死。或闻上无意杀魏其,魏其复食,

  • 乾隆退位后都发生哪些事情 清朝衰败为何开始于乾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乾隆

    很多人都不了解乾隆和清朝,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乾隆帝登基即位之初,就曾经焚香祭祀告天,承诺若得位60年,就传位给嗣子,从此归政,退闲,不敢有逾越祖父康熙帝61年纪年之数。乾隆帝在位届60年,他自己也已经有85岁的高龄。根据朝鲜使臣的说法,乾隆帝容貌气力,虽然还不甚衰老,但已经很容易

  • 历史上武则天的掌权之路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武则天,唐朝

    武则天,唐朝的女性皇帝,也是唐朝最有权势的女人。她出生于工部尚书、应国公、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家,因其美貌而为唐太宗所喜爱,史称“才人”。之后,她入感业寺当了尼姑,直到唐高宗为她重新召入宫中,封为昭仪,成为皇室中的一员。作为昭仪,武则天施展权术,打压王皇后与萧淑妃,得到了唐高宗的信任。在永徽六年,她被立

  • 刘备和汉献帝关系如何 刘备是汉献帝的皇叔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备,汉献帝

    根据历史记载,刘备和汉献帝的关系并没有小说中那么密切。事实上,刘备和汉献帝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汉献帝是当时的皇帝,而刘备则是一个有野心的军阀,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互相利用的基础上的。在刘备投靠曹操之后,他的确待了一段时间在曹操手下。但是,他并不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将领,他渴望得到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