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名相王旦的故事 王旦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北宋名相王旦的故事 王旦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952 更新时间:2023/12/8 3:12:45

王旦(957年—1017年10月2日),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北宋名相,兵部侍郎王祜之子。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王旦登进士第,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景德元年(1003年),澶渊之战时,从真宗至澶州,因东京留守、雍王赵元份暴疾,驰还权留守事。

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监修《两朝国史》。他善知人,多荐用厚重之士,劝真宗行祖宗之法,慎所改变。掌权十八载,为相十二年,颇受真宗信赖。但受王钦若说服,未能阻止真宗的天书封禅之事。

王旦晚年屡请逊位,天禧元年(1017年),因病罢相,以太尉掌领玉清昭应宫使。同年九月卒,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故后世称其为“王文正”。乾兴元年(1022年),配享真宗庙庭。至和二年(1055年),宋仁宗题其碑首为“全德元老”

。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全宋诗》录其诗3首,《全宋文》收录有其文。

王旦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王旦雅量

寇凖几次说王旦的短处,王旦则专门称赞寇凖。真宗对王旦说:“您虽然称赞他的优点,他专门谈您的缺点。”王旦说:“论理本来是这样。臣在宰相的职位上时间长,政事阙失必定多。寇准对陛下无所隐瞒,更加见其忠心正直,这是臣之所以看重寇准的原因。”真宗因此更加认为王旦有德行。中书省有事送往枢密院,违反诏书式样,寇凖在枢密院,把事情报告真宗。王旦被责斥,只拜谢,朝臣都被处罚。没过一个月,枢密院有事送往中书省,也违反诏书式样,朝臣兴奋地呈给王旦,王旦命令送回枢密院。寇凖很惭愧,见王旦说:“我们同科考中,您怎么得到如此大的度量?”王旦没有应答。寇凖罢职枢密使时,托人私下求做使相,王旦惊异地说:“将相的任命,怎么强以求取呢!我不接受私人请托。”寇凖很是怀憾。不久,寇凖获授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寇凖入朝拜见,感谢说:“不是陛下了解臣,怎么能至此?”真宗详细说出是由于王旦的荐举。寇凖惭愧感叹,认为自己赶不上王旦。寇凖在外郡任职,生日那天,建造山棚大宴,又服饰用度僭越奢侈,被他人所告。真宗生气,对王旦说:“寇凖每件事都想要仿效朕,行吗?”王旦缓缓地回答说:“寇凖确实贤能,对他的呆有什么办法。”真宗心意于是消释,说:“对,这正是呆而已。”于是不过问此事。

翰林学士陈彭年呈给政府科场条目,王旦把它丢到地上说:“内翰得官几天,就想要隔断截留天下进士吗?”陈彭年惶恐而退。当时向敏中同时在中书省,拿出陈彭年所留下的文字,王旦闭上眼睛取纸封住。向敏中请求一看,王旦说:“不过是兴建符瑞图进献罢了。”后来陈彭年与王曾张知白参预政事,一同对王旦说:“每次奏事,其中有不经过陛下阅览的,您批旨奉行,恐怕人言认为不妥。”王旦只是辞谢而已。一天奏对,王旦退出,王曾等人稍留,真宗惊奇地说:“有什么事不与王旦一起来?”三人都以前事应对。真宗说:“王旦在朕左右多年,朕考察他没有丝毫的私心。自从东去封禅后,朕谕示他小事情独自奉行,你等恭谨奉之。”王曾等人退出后愧谢,王旦说:“正是依仗诸公规益。”对前事毫不介意。

惜哉师德

谏议大夫张师德两次到王旦家,没能见面,认为是他人所毁谤,把此事告诉向敏中,替他慢慢明察。等到议论知制诰,王旦说:“可惜张师德。”向敏中询问他,王旦说:“我屡次在皇帝面前说张师德是名家子弟,有士人行操,没料到两次到我家。状元及第,荣进已定,只应冷静地守候而已。如果他再为名利而奔走竞争,使没有门径求官的人该当怎么做呢。”向敏中陈述张师德的意思,王旦说:“我这里怎么能够有人敢轻率毁谤他人,只是张师德后进,对待我轻薄而已。”向敏中坚持称:“如果有空阙,希望您不要忘记。”王旦说:“暂且缓一缓,让师德知道,聊以劝戒贪图进用、激励薄俗。”

救护性命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荣王宫失火,延烧左藏库、朝元门、崇文阁,王旦急忙进入。真宗说:“这里两朝积累下来的,朕不妄加花费,一朝之间将尽,确实可惜。”王旦回答说:“陛下富有天下,财物丝帛不足忧虑,所忧虑的是政令赏罚的不适当。臣备位宰相,天灾如此,应该罢免臣的职务。”接着上表待罪,真宗于是降诏罪责自己,允许中外群臣奏事谈论利弊得失。后来有人说是荣王宫的火所蔓延,不是天灾,请求设置狱案弹劾,应被牵连而死的有一百多人。王旦独自请求说:“开始发生火灾时,陛下已经责怪自己诏令天下,臣等都上奏待罪。现在反而归咎于人,怎么能表示信用?”于是一百多人都得以获免。

一次,占候占筮的人上书谈论皇宫中的事情,被杀。抄他的家时,得到朝廷士人所与他往来占问吉凶的书信。真宗发怒,打算交付给御史询问情状。王旦说:“这是人之常情,而且言语没有涉及朝廷,不足罪责。”真宗怒气未消,王旦因而自动取出曾经所占问的书信进献说:“臣年轻低贱的时候,不免也做这样的事。如果一定要以之为罪,希望把臣一起交付牢狱。”真宗说:“这事已经揭发,怎么可以免除呢?”王旦说:“臣身为宰相执行国家的法令,怎么可以自己为之,侥幸于没有被揭露而以罪人。”真宗的心意消释。王旦到中书省,全部焚烧所得的书信。不久又后悔,急忙去取,但已经焚烧了。由于这样都得以免罪。

为相正直

仁宗为皇太子时,太子谕德见到王旦,称赞太子学习书法有章法。王旦说:“谕德的职责,只是这样吗?”张士逊又称许太子的书法,王旦说:“太子不在应试科举,挑选学士不在学习书法。”

真宗打算以王钦若为相,王旦不同意,真宗于是停止了以王钦若为相的想法。王旦罢相后,王钦若才被拜相,告诉他人说:“因为王公让我推迟十年当宰相。”王钦若与陈叟、马知节同在枢密院任职,因为奏事忿恨争执。真宗把王旦召来,王钦若还是喧闹不停,马知节流涕说:“希望与王钦若一起下御史府受审查。”王旦叱责王钦若让他退下。真宗大怒,命令交付狱案。王旦从容地说:“王钦若等依恃陛下的优厚照顾,陛下烦于谴责呵斥,应实行朝廷刑典。希望暂且回到宫内,明天取旨。”第二天,真宗召王旦前去询问,王旦说:“王钦若等应该黜退,不知因什么罪?”真宗说:“因忿恨争执无礼。”王旦说:“陛下拥有天下,假使大臣因忿恨争执无礼的罪状,或许被外国听说,恐怕不能威慑边远之地。”真宗说:“您的意见是什么?”王旦说:“希望到中书省,召王钦若等人宣示陛下宽容的意见,而且警告他们。等一段时间,罢免他们还不晚。”真宗说:“不是您的话,朕必难以忍住。”此后一个多月,王钦若等人都被罢免。

真宗曾经出示枢密院、中书门下二府以御作《喜雨诗》,王旦纳入袖内回去说:“陛下的诗有一字误写,不知是不是进献时更改了?”王钦若说:“这也没有害处。”但秘密上奏此事。真宗不高兴,对王旦说:“昨天诗有误字,为什么不来上奏?”王旦说:“臣得到诗没有时间再阅,有失上陈。”惶恐再次跪拜谢罪,众臣都跪拜,只有枢密使马知节不跪拜,按实际情况全部上奏,并且说:“王旦疏略不辨明错误,真是宰相之才。”真宗看看王旦而笑。

当时,天下发生大蝗灾,朝廷派人在荒野得到死蝗虫,皇帝把它给群臣看。第二天,执政大臣就把死蝗纳入袖内进献说:“蝗虫确实死了,请在朝廷展示,率领百官庆贺。”只有王旦坚决不同意,众人便作罢。几天后朝廷正奏事时,飞蝗遮蔽天空,真宗看着王旦说:“假使百官刚刚庆贺,而蝗灾如此,岂不被天下笑话吗?”

王旦为兖州景灵宫朝修使时,宦官周怀政陪同出行,有时趁机会请见,王旦一定等待随从都到,戴上帽子系上腰带出来在大厅会见,报告事情后退出。后来周怀政因事败露,才知王旦长远的考虑。宦官刘承规因忠心谨慎得到宠爱,得病快要死了,请求为节度使。真宗告诉王旦说:“刘承规等待节度使任命以瞑目。”王旦坚持不同意,说:“以后将有人请求为枢密使,怎么办?”于是停止了这一做法。从此宦官官职不超过留后。

品评丁谓

王旦曾经与杨亿评品人物,杨亿说:“丁谓以后当会怎么样?”王旦说:“有才能是有才能,说治道就未必。将来他在高位,让有德行的人帮助他,可能得以终身吉祥;如果他独揽大权,必定被自身牵累。”后来丁谓果然像王旦所说的那样。

家门有礼

王旦侍奉寡嫂有礼节,与弟弟王旭友爱甚笃。婚姻不求门第。被子衣服质朴,家人打算用丝绵装饰毡席,王旦不同意。有人卖玉制的腰带,弟弟认为很好,呈给王旦,王旦命弟弟系上,说:“还见得好不好?”王旭说:“系着它怎么能自己看见?”王旦说:“自己负重而让观看的人称赞好,这不是劳烦吗!”王旭赶快归还玉带。因此王旦所系的止于赐给的带子。家人从没有见他生气,饮食不干净,只是不吃而已。曾试着以少许埃墨投放肉汤中,王旦只吃饭,问他为什么不吃肉汤,就说:“我偶尔不喜欢吃肉。”后来又把墨放到饭中,就说:“我今天不想吃饭,可以另外备办稀饭。”王旦不购置田产住宅,说:“子孙应各念自立,何况田地第宅,仅仅是让他们争夺财产为不义而已。”真宗认为王旦所居的房子简陋,想要修治,王旦以先人的旧舍为借口辞谢,才停止。住宅门坏了,负责的人把门彻底更新,暂时在走廊下开侧门出入。王旦到侧门,凭依马鞍俯身经过,宅门修成又由宅门进去,都不过问。

标签: 王旦宰相北宋

更多文章

  • 北宋名相王旦有多少子女 王旦的子女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旦,宰相,北宋

    真宗至澶州,因东京留守、雍王赵元份暴疾,驰还权留守事。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监修《两朝国史》。他善知人,多荐用厚重之士,劝真宗行祖宗之法,慎所改变。掌权十八载,为相十二年,颇受真宗信赖。但受王钦若说服,未能阻止真宗的天书封禅之事。王旦晚年屡请逊位,天禧元年(1017年),因病罢相,以太尉掌领玉

  • 解析:寇准背靴显才智 王旦与寇准的不同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旦,宰相,北宋

    寇准背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寇准,他才智过人,是一位生性耿直的好官员。寇准十几岁便考取进士进朝为官,深受皇帝与百姓的赞赏。年轻的时候官路还算平顺,步步高升。但是到了中年之后,随着官职的不断提升却一再遭受奸人所害,曾经两次任相国,但晚年被贬死于异乡!寇准是北宋有名的良臣,发生在他身上的事件也被后人一再传为

  • 王旦与寇准什么关系 天官寇准称号由来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旦与寇准什么关系,天官寇准

    寇准是宋朝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及诗人,他十几岁就考取进士进朝为官。曾经由地方官一路被提升到宰相,他为官清廉,待人真诚,说话耿直。历史上关于寇准的文章,流传至今的非常多。文言文《王旦与寇准》现在的一些学习资料里面经常可以看到,里面不仅讲述了寇准为人耿直不阿,也表现出了王旦心胸宽广的品质。王旦当时任职宰相

  • 宰相肚里能撑船:宋朝名相王旦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旦

    王旦是宋真宗时期的宰相。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但历朝历代有如此雅量的宰相并不多见。王旦的宽广胸怀一直被后人称道, 连一代名相寇准都不得不叹服。据《宋史·王旦传》记载,在王旦任职中书省的时候,寇准任职枢密院,均是宋真宗的左臂右膀,王旦经常在宋真宗面前讲寇准的好话,寇准却经常在宋真宗面前说王旦的坏话。

  • 寇准为什么被称为天官 寇准与王旦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寇准

    历史上经常讲到天官寇准,那么关于天官到底是什么呢?曾经有记载说天官是某两个部的尚书,但是又有人传说天官只是皇帝赐予寇准的一个封号。甚至后面还有人称寇准为双天官,那这个双天官又到底又有哪些具体含义呢?寇准是宋朝有名的奇才,他为官清廉,生性耿直,深受百姓爱戴。寇准像天官寇准这种称谓,历史上曾有这种说,由

  • 豫王李旦龙凤配合的爱情传说故事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豫王李旦

    李旦原名李旭轮,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个孩子,也是武则天的幼子。因为身份高贵,所以从出生的当年就被分封为殷王,其后又加封了许多的头衔。在他长到十九岁的时候,改名叫李旦,徙封为豫王。在高宗去世的第二年,即李旦二十二岁的时候就取代了自己的长兄李显登基做了皇帝。因为李旦的母亲武则天想要自己做皇帝,因此选择了年

  • 北宋王旦以雅量著称 有大度能容“宰相风度”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寇准

    北宋王旦以雅量著称,特别有一种大度能容的“宰相风度”,他总是对己严,待人宽,时时把别人放在内心最重的位置,从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与爱戴。在历史上,王旦不仅为我们树立了为官的标杆,更展现了一种为人的境界。王旦当上了宰相,亲朋好友都很高兴,都觉得沾光的机会来了,可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自己有点儿一厢情愿了

  • 宋真宗封禅王旦极为反对 宋真宗是如何堵住王旦的嘴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真宗,王旦

    宋真宗封禅是如何堵住王旦的嘴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谈到宋真宗赵恒,人们总是对宋真宗赵恒和刘娥之间的爱情故事津津有味的,有可能还是狸猫换太子这样的桥段,不过宋真宗赵恒真的是一位好皇帝。在宋真宗赵恒统治的前期,他勤于政事,任命李沆等人为相,减少赋

  • 揭秘:宋真宗为什么要贿赂宰相王旦一坛子珍珠?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真宗,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真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北宋澶渊之盟之后,虽说和北面的辽国已经相安无事,但是皇帝在面子上总是过不去。尤其是当时的宋真宗,天下所有人都知道澶渊之盟是城下之盟。北宋每年还是要向辽国送岁币和其他东西,虽然不多,但是面子上不好看。为了这个面子问题,当

  • 宋真宗为什么要送酒给王旦?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真宗,宋朝

    你们知道宋真宗为什么要送酒给王旦,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北宋王朝在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匡义的治理下已经变得非常稳定繁荣了,到了北宋的第三任皇帝宋真宗上台时,宋朝正处在欣欣向荣的局面。说到宋真宗可能大家很不熟悉,但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一句话相信大家在熟悉不过了,这边出自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