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重用辛弃疾的权相韩侂胄,历史上评价如何?

重用辛弃疾的权相韩侂胄,历史上评价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686 更新时间:2024/2/18 3:03:45

关于韩侂胄究竟是善是恶,其实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在这里也不敢妄下论断。《宋史》中将他与蔡京、黄潜善等人同挂名于奸臣之列,批判他大权独揽、打压道学、燃起战火导致民不聊生等等一堆罪状。然而,当我们平静下来审视他这一生所为,却又发现他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是个胸有大才的政治高手,也是个给大宋背锅的可怜人。

韩侂胄出身名门,祖父韩琦是历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的重臣,老爸韩诚也官至宝宁军承宣使,更娶了吴皇后之妹为妻,韩家人可以说是货真价实的皇亲国戚。而少年老成的韩侂胄,无论是才能还是胆识,皆不逊于祖辈,更重要的是,他还潜藏着一颗热烈的心——力保大宋,坚决抗金!

绍熙五年(1194年),韩侂胄联手赵汝愚扶持宁宗赵扩上位,这等拥立之功让他步入了升迁的快车道,尤其是在赵汝愚被免职后,韩侂胄出任宰相,而右相则是由他的“小迷弟”京镗担任,说他权倾一时也不为过。

不过,身居高位手握重权未必就一定是奸臣,作为主战派中坚力量的韩侂胄,一门心思想着怎么振兴大宋,怎么击溃金人,在他的鼓动下,沉寂已久的主战派又开始活跃起来,北伐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开禧元年(1205年),韩侂胄自任平章军国事,成了实际上的最高军事领导人。为了进行思想动员,韩侂胄甚至把岳飞都给搬了出来,请求皇上追封其为“鄂王”,而对于投降派的秦桧,则是要求削去王爵,改谥号为“谬丑”,啥意思呢?大白话就是“臭不要脸”。

这还没完呢,他还重新用了一大批此前郁郁不得志的抗金派人士,比如说辛弃疾,就被委任为绍兴府安抚使。这一系列的举措让人们看到了大宋少有的振奋,甚至连宁宗也觉得此次北伐势在必得,所以可了劲地支持韩侂胄。

当时热烈的气氛,估计只有辛弃疾那首《西湖万顷》可以表达出来了:

君不见,韩献子,晋将军,赵孤存。

千载传忠献,两定策,纪元勋。

孙又子,方谈笑,整乾坤。

事实也的确如此。当时金国国内政治腐败,军事力量也早已不比从前,而大宋方面则是空前的热情高涨,再加上君臣的一致坚定,如若开禧北伐可以按计划进行,也许大宋的历史真的会被改写。只是很可惜,历史不留人假想的机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输得彻彻底底。

急于快速出征的韩侂胄为了拉拢人心,竟启用了大批曾受到自己打压的官员,甚至还解除了实行已久的“庆元党禁”。虽然人数上来了,然而军心却被这帮人搞得涣散了,表面上热情支持北伐,暗地里却拆韩侂胄的台,想着怎么把他给扳倒。

如果说以上这些不利因素还只是小意思的话,那么作为西路军主帅的吴曦叛国投敌,无疑是直接葬送了韩侂胄的北伐大计!

咱前天刚介绍过,吴曦本是将门之后,爷爷吴玠是大名鼎鼎的抗金英雄,但吴曦却丧失了民族气节,跟金人勾搭一气。由于吴曦按兵不动,使得金人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放开手脚在东线作战。

而另一方面,作为东线指挥的丘崈更是成功诠释了什么叫做“怂包”,还没等开打就哭着喊着要议和。原本声势浩大的北伐,就在这样一群小人手里化为了泡影。

屋漏偏逢连夜雨,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因病去世,到这时,北伐的热情基本已经被浇灭了,只剩下韩侂胄一人还在苦苦支撑。此时,无心恋战只想求和的宋廷派出了谈和的使臣,而对面金人的要求也很简单——赔钱割地拿人头。

谁的人头呢?自然是韩侂胄的。这就是所谓的“函首议和”的由来。

1207年11月24日,韩侂胄在临安城南门被主和派的史弥远等人杀害,取其人头作为求和的筹码交与金人,签订了屈辱的“嘉定合议”。

就这样,苟且偷生的宋廷又赚得几年安闲,而韩侂胄却被打入奸臣之列,成为“误国误民”的奸贼。

平心而论,韩侂胄作为主战派,他的某些措施确实是很极端很拉仇恨,但是在抗敌保国方面,他却是个真汉子,值得肯定

标签: 韩侂胄南宋

更多文章

  • 带50骑兵勇闯5万敌营,辛弃疾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辛弃疾,南宋

    很多人都不了解辛弃疾,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辛弃疾,中国历史上被诗歌隐藏的伟大军事家,我们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辛弃疾的一生:收复失地,忠君爱国。辛弃疾名气很大,和苏轼,李清照同一等级。辛弃疾出生于被金人控制的北方,他的父辈们虽然在金人的朝廷担任官职,但是事实上辛弃疾祖上是被金人劫掠过去

  • 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及诗词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诗词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整体赏

  • 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及词作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文学赏析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

  • 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原文及诗词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诗词赏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古词大意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

  • 辛弃疾隐居山林所作的一首词,写出世间酸甜苦辣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辛弃疾,宋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赏析辛弃疾的诗词吧!辛弃疾是一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从小出生于金国,年少时抗金归宋,为宋朝的国防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辛弃疾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惨遭弹劾落职,最后导致伤痛欲绝归隐山林。这首诗便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隐居山林时所创作的,下面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首诗

  • 辛弃疾最唯美的一首词,字字经典流传千年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辛弃疾,南宋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赏析辛弃疾的诗词吧!唐诗宋词是我们中国的古典文化,更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为明亮的两颗明珠。无论是唐朝还是宋朝,都诞生出了很多优秀的诗人与词人。尤其是宋朝的时候,词人更是已经登上了政治的舞台,大多数出名的词人其实都是当时的政治家,比如说王安石、范仲淹、苏轼等人。不过值得一提的是

  • 苏辙字什么号什么 苏辙的基本资料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苏辙,宋朝

    苏辙字什么苏辙,眉州眉山人,宋代文学家、散文家、诗人。对于字的来源,一般古人的自己所取的字基本都是名的补充内容。苏辙的“辙”字,它的意思是指到车子由此驶过的痕迹。而在《名二子说》中有一句话是“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这大概就是苏辙的所取字的来源了吧。从小到大苏辙在文学方面受到他的父亲和兄弟的影响非常大

  • 苏洵苏轼苏辙三人的辈份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苏洵,苏轼,苏辙

    苏洵苏轼苏辙三人的辈份苏洵苏轼苏辙是北宋的三苏。其中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爸爸,苏轼和苏辙是两兄弟。苏轼是哥哥,苏辙是弟弟,两人相差4岁。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

  • 苏洵、苏轼和苏辙功成背后的女人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苏洵,苏轼,苏辙

    位于四川省眉山市西南隅纱彀行内的三苏祠。元代改宅为祠,祭祀三苏。明代洪武年间扩建,明末毁于兵火,仅存五碑一钟,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按明代规模重建,尔后历代均有增益补修,现占地面积56800平方米。于1980年7月7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书画家苏轼,

  • 兄弟奇才:看苏轼与苏辙在科举考试中如何作弊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苏轼

    苏轼这个人,除了仕途不顺,常遭人暗算外,可以说是一个天下少有的奇才。喜欢诗的都知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喜欢词的人都知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喜欢书法的都知道“苏黄米蔡”以苏为首;喜欢美术的都知道“成竹在胸”的典故;吃货们都知道“东坡肉”的美妙;浪漫的都知道东坡也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