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苏洵、苏轼和苏辙功成背后的女人到底是谁?

苏洵、苏轼和苏辙功成背后的女人到底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979 更新时间:2024/2/18 6:15:00

位于四川省眉山市西南隅纱彀行内的三苏祠。元代改宅为祠,祭祀三苏。明代洪武年间扩建,明末

毁于兵火,仅存五碑一钟,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按明代规模重建,尔后历代均有增益补修,现占地面积56800平方米。于1980年7月7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国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与其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被人们称之为“三苏”。因苏家父子三人都成了一代文豪,在当时的文学创作上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故“三苏”全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在“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仅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由此看来,“三苏”的雅称就是由此而来的。

那么,“三苏”到底是怎么样取得了如此功成名就的呢?按照现代流行说法,“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好女人”,而三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的那个好女人又是谁呢?据记载,苏洵、苏轼和苏辙这三个成功男人背后的那个好女人就是程氏,即苏洵的妻子,苏轼和苏辙的母亲。

苏家三个男人的成绩斐然,与他们背后的程氏这个贤妻良母的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据载,程氏生于公元1010年,眉山人,系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程家在四川眉州是一个望族大户,家境非常富有,使程氏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由此而通经史,有气节。司马光在为程氏所写的墓志铭中,也赞美她“喜读书,皆识其大义。”

程氏在18岁时嫁入苏家,当时苏洵年仅19岁,还是一个未知世事的懵懂少年样子。《苏主簿夫人墓志铭》载:“夫人姓程氏,眉山人,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苏氏极贫。”程氏嫁入程家后,两人婚姻生活曾一度过得十分艰难。于是,有人建议程氏求助于自己的娘家,但却被有志气的程氏一口拒绝了,她不愿意别人说自己丈夫靠她家维生的闲言碎语。

据说,苏洵从小就很不喜读书,不知自强和上进。婚后依然没什么改进,照旧到处游荡,不懂得挣钱养家,一度使得从富家嫁过来的程氏抑郁不乐。苏洵后来自己也承认“昔予少年,游荡不学,子虽不言,耿耿不乐,我知子心,忧我泯没。”也许是在婚后妻子程氏的百般苦劝之下,还是受到了艰难时世的客观逼迫,苏洵忽然在他25岁那年幡然醒悟了过来,决定“治学”发奋读书自强自立。

对苏洵的幡然觉悟,程氏甚是喜悦,自然分外支持。程氏把家事一手承担下来,上事翁姑,下教子女,终日勤劳不息。还在眉山城南纱谷行街上租来一栋宅子,经营起布帛织物的生意。对此,后来苏轼曾有文记载:“昔吾先君夫人僦宅于眉,为纱谷行,一日,二婢子熨帛,足陷于地,视之,深数尺,有大瓮,覆以乌木板,先夫人即命以土塞之。瓮中有物,如人咳声,凡一年乃已,人以为此有宿藏物欲出也。”

在苏洵28岁的时候,苏轼出生了。在苏轼之前,程氏还生有个长子,只是在苏轼两岁时就死去了。又过了一年,苏辙出生了。据记载,程氏嫁到苏家后一生活生了六个子女,但后来只有苏轼、苏辙兄弟俩幸运地存活了下来。

《宋史》记载,苏轼10岁时,苏洵“宦学四方。太夫人(程氏)亲授以书。”“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公(苏轼)侍侧,曰: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

母亲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老师,苏洵长期读书游学在外,程氏兼主内外,除了持家,还亲自承担起对苏轼和苏辙两兄弟的家庭教育。程氏不仅教苏轼兄弟俩识字,也特别注重对儿子的德育教育。今天的从苏轼和苏辙的诗文以及回忆中,也可以看出程氏作为的早期教育对苏轼、苏辙两兄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比如苏轼的性喜直言,就与程氏的言传身教和影响不无关系。

苏东坡的散文《记先夫人不残鸟雀》,其主旨虽是“言政刺过”,但另一个角度看,也与程夫人的影响有着关系,苏轼少年时书房前“竹楩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几年后,“皆巢于低枝,其鷇可俯而窥也”。人鸟共处,环境优美怡人。这种鸟语花香的氛围,皆因苏轼的母亲程氏“恶杀生”,所以“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所以苏轼的书房前才有这般景致。而苏辙,在记述他的母亲时也说:“生而志节不群,好读书,通古今,知其治乱得失之故。”

苏轼、苏辙在母亲的教育下,兄弟俩小小年纪就博通经史,“已而,二子同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然而,当他们兄弟俩高中进士时,母亲程氏却于同年四月初八孤独地离世。当时苏轼因刚中进士第不在身边,苏洵也在京师,难免留下了一些人间遗憾。

程氏,苏洵的妻子,苏轼和苏辙的母亲,苏洵、苏轼和苏辙这三个成功男人背后的那个好女人,一位令人难忘的中国古代伟大女性。

标签: 苏洵苏轼苏辙

更多文章

  • 兄弟奇才:看苏轼与苏辙在科举考试中如何作弊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苏轼

    苏轼这个人,除了仕途不顺,常遭人暗算外,可以说是一个天下少有的奇才。喜欢诗的都知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喜欢词的人都知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喜欢书法的都知道“苏黄米蔡”以苏为首;喜欢美术的都知道“成竹在胸”的典故;吃货们都知道“东坡肉”的美妙;浪漫的都知道东坡也有风

  • 苏轼苏辙的名字有什么含义?苏洵为何给儿子取名苏轼苏辙?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朝,苏轼,苏辙

    苏轼苏辙的名字有什么含义?苏洵为何给儿子取名苏轼苏辙?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作为一个父亲,本应当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不说光宗耀祖富贵终生,至少也该出类拔萃,与众不同吧。可堂堂“八大家”之一的苏洵为何希望儿子学会掩饰真心,甘心平凡呢?苏洵 苏轼 苏辙 三苏雕像古代极重取名,作

  • 苏辙用诗文直怼皇帝 为什么皇帝不降罪反而升官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朝,宋仁宗

    苏辙为何敢直言骂皇上,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封建的时代,皇帝可以说没有人惹的,就是要说皇帝的名字,也有可能遭到杀头的罪。直说说骂皇帝,那就更是不敢让人想象了,但是在宋朝可是有特殊的例子,比较正经的大官每个朝代都是有的,但是能够公事公办的人,在其

  • 苏辙的官场生涯:做官无数,二次被贬,官至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苏辙,官场生涯

    苏辙,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合称三苏。在苏辙的一生中,做官无数,二次被贬,一生的起起落落也使得我们对他的从官生涯更加关注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嘉佑二年年仅十八岁的他凭借聪明智慧与他的哥哥苏轼同时考中了进士。不久因为母亲的去世,从京城返回家中服孝

  • 苏辙的晚年生涯:终日读书著述、默坐参禅,谢绝宾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苏辙,晚年生涯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充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任

  • 什么是回河之争?苏辙是怎样解决回河之争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苏辙,回河之争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充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任制置

  • 苏辙简介 苏洵苏轼苏辙三人的辈份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苏辙,宰相,北宋

    苏洵苏轼苏辙三人的辈份苏洵苏轼苏辙是北宋的三苏。其中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爸爸,苏轼和苏辙是两兄弟。苏轼是哥哥,苏辙是弟弟,两人相差4岁。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

  • 苏轼苏洵苏辙合称为三苏 苏轼是什么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苏辙,宰相,北宋

    苏轼苏洵苏辙合称苏洵、苏轼、苏辙被称之为“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不仅是“三苏”,这三位还都是“唐宋八大家”,在八个人里就占了三位,可见苏洵、苏轼、苏辙的有多么的厉害。都是姓“苏”那么这三位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还是仅仅只是一种巧合呢?他们是有血缘关系的,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三苏”就

  • 苏洵《六国论》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苏洵,六国论

    六国论朝代:宋代作者:苏洵原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

  • 曹操为何终其一生都不称帝?苏洵给出了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

    读过《三国》的人大抵都觉得曹操是一个不太正派的人物,就“挟天子以令诸侯”来说,这明显就是欺君犯上之罪,因此在诸多的戏剧作品里,也都赋予了曹操“白脸奸臣”的形象,但是纵观曹操的一生,说曹操是一个反面人物似乎并不恰当。曹操抓到了汉献帝刘协,完全有机会将他废掉称帝,但是他却拿来“令诸侯”,直到曹操死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