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集奸臣与能臣于一身的丁谓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集奸臣与能臣于一身的丁谓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169 更新时间:2024/1/17 8:34:18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丁谓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泱泱中华辉煌灿烂的历史中,能臣干吏如繁星璀璨,他们的丰功伟绩,铸就了一个又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在这群风光无限的古代牛人中,北时期的丁谓却是历史形象与众不同的一位。据史料记载,丁谓虽然为北宋朝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鉴于他坑了寇準的黑历史,世人仍然将他打上了极品奸臣的标签。

那么,这位集极品奸臣与能臣干吏于一身的丁谓,究竟如坑了寇準?他又为北宋王朝做过怎样的贡献呢?

一、溜须寇準

丁谓与寇準的恩怨,要从一场宴会上说起。

据《宋史》记载,丁谓和寇準原本是至交好友,寇準对丁谓十分赏识器重,而丁谓也不忘寇準旧恩,曾在寇準被贬谪后盛情邀请寇準回京为相,自己则心甘情愿做寇準的副手。

按理说,丁谓和寇準的友谊本当成为历史佳话,可惜中书省的一场宴会,让这一切戛然而止。

当时寇準正在用餐,一不留神将汁溅到了胡须上,丁谓看到后,马上跑过去帮寇準擦拭胡须。

这个举动对丁谓来说,不过是朋友之间帮个小忙,可在刚直不阿的寇準眼中,这一举动就变成了阿谀奉承之举。

于是,寇準当场严厉地批评丁谓说:“你堂堂一个副丞相,却来给上司溜须,真是成何体统”,一句话让丁谓成为了官场笑话。

此后,丁谓便与寇準反目成仇。为了报复寇準,丁谓挖空心思寻找寇準的过失,终于找到机会诬陷寇準谋反,将寇準远远充军到海康(今广东雷州)去了。

不过,陷害寇準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让丁谓出了口恶气,另一方面也成为丁谓洗不掉的黑历史,令丁谓永远背负起“极品奸臣”的坏名声。

二、编《会计录》

声名狼藉的丁谓或许不会想到,一辈子汲汲于富贵的他竟能在财政管理方面取得莫大的成就。

据史料记载,北宋第一部反映国家财政状况的《会计录》就是丁谓主持编纂的。在这部《会计录》中,丁谓让人全面记录了国家各项收入支出的详细数据以及有关官员的所作分析。

丁谓主持编纂的这部《会计录》,参考献众多,编制工程浩大。编制内容全面,甫一问世,就成为北宋王朝财政方面重要的参考资料。从此后,北宋王朝终于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国家财政,从而使财务管理完全透明化。

正是有了丁谓编订的《会计录》,后世之人才能全面了解宋真宗时期的经济状况。难怪有人曾评价《会计录》是“节财之要,必资会计之书”。

同时,丁谓这部《会计录》,也对后来各种版本的《会计录》起到了指导借鉴的作用,直至今日仍是极具价值的珍贵史料。这般流传万代的鸿篇巨制,也算是丁谓为北宋王朝做出的特殊贡献了。

三、茶法改革

除了编订《会计录》,丁谓进行的茶法改革也是北宋财政史上一抹耀眼的辉煌。

北宋时期,饮茶之风日益兴盛,茶叶在百姓生活中的占比越来越重,一时间“士大夫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也”。

鉴于茶叶的重要地位,北宋政府对征收茶税也越来越重视,然而随着宋夏、宋辽战争相继爆发,北宋政府急需茶利来采购军需,为此北宋政府不得不以高额加饶虚估吸引茶商交易。

这个方法虽然能解一时燃眉之急,但却造成了茶利大量流失的后患,等到战事稍微缓和后,如何解决政府财政损失就成了摆在北宋君臣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改善北宋政府财务状况,公元1004年,宋真宗在丁谓等人的呼吁下,决定进行茶法改革,并任用丁谓一党的成员主持改法。

一番准备后,丁谓等人一口气颁布了六条新法,分别是:限定加饶数额、中央派提点官加强场务管理、茶税统一交到京师、定商人以新旧引对带折纳及逾期贴纳法贱价收购旧交引、分等收购,等外纳官。

这六条建议如一记重拳,瞬间降低了茶利虚估,改善了茶叶的销售制度,为北宋财政打上了一针强心剂。

茶法改革后,沿边的虚估从过去的7:1降到了2:1,大大提高了北宋政府的茶利收入,使北宋政府拥有了一条财政造血的大通道。

为北宋王朝做出如此卓越贡献的人,是奸臣丁谓,也是能臣丁谓,可见忠奸之间并不是非黑即白,人臣的好坏,全在为君者用人之道。

标签: 丁谓北宋

更多文章

  • 曲端怎么死的:南宋第一位被冤杀的大将竟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宋,曲端,宋朝明将

    提到被冤杀的南宋大将,大家第一个想到绝对是岳飞,为了收回兵权和讨悦金人,在高宗赵构和奸臣秦桧的操作下,南宋君臣以莫须有之罪名将岳武穆误杀于风波亭,让后世多少看客们为之叹息。但殊不知,在岳飞之前,已有一个在当时影响力不亚于岳飞的边陲大将被南宋君臣同几乎一致的手法陷杀,但这一位,却并未遭到后世太多的同情

  • 曲端一生保家卫国爱民如子 百姓竟投靠敌国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曲端,宋朝

    在两宋之交曾经有一位战将,他虽为武官但却饱读诗书,简直是文武双全的奇才。他满腹韬略且有大将之才,在战场上多次打败女真铁骑,使得金国人对之闻风散胆。他就是曲端,一个令人无奈的乱世之将。图:曲端曲端可谓自入世之初便注定了与关陕军旅的缘分。他出生于镇戎(今宁夏固原),在3岁时就因父亲的职位福利而被授予了武

  • 南宋名将曲端生平简介 曲端和吴玠有什么仇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吴玠,曲端

    曲端简介曲端生于官宦之家,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公元1126年,西夏入侵。曲端被派遣第一。夏军突袭南宋军队,危急时刻,曲端苦战,击败敌军。西夏再次席卷而来,宁夏的一部分领土沦陷。镇戎是敌军的必经之地,席贡嫉妒曲端立下的功劳,奏请曲端驻守镇戎。公元1127年,金国进攻山西,关陇地区震恐。各地抗金起义军群

  • 抗金名将曲端的简介 曲端和吴玠有什么仇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曲端,吴玠

    曲端生于官宦之家,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公元1126年,西夏入侵。曲端被派遣第一。夏军突袭南宋军队,危急时刻,曲端苦战,击败敌军。西夏再次席卷而来,宁夏的一部分领土沦陷。镇戎是敌军的必经之地,席贡嫉妒曲端立下的功劳,奏请曲端驻守镇戎。曲端图片公元1127年,金国进攻山西,关陇地区震恐。各地抗金起义军群

  • 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柳永

    原文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参考翻译我悄悄地倚栏凝望,雨已停歇,云已散去,目

  • 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柳永

    原文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参考翻译在长安古道上骑着瘦马缓缓行走,高高的柳树秋蝉乱嘶啼。夕阳照射下,秋风在原野上劲吹,我举目远望,看见天幕从四方垂下。归去的云一去杳无踪迹,往日的期待在哪里?冶游饮宴的兴致

  • 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柳永

    原文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参考翻译记得初次相遇时的洞房情景,就只想应该永远在一起。谁知

  • 清代“柳永”,吴藻时而春花秋月,时而又汪洋恣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吴藻

    生本青莲界,自翻来几重愁案,替谁交代?愿掬银河三千丈,一洗女儿故态。收拾起断脂零黛,莫学兰台悲秋语,但大言打破乾坤隘;拔长剑,倚天外。人间不少莺花海,尽饶它旗亭画壁,双鬟低拜。酒散歌阑仍撒手,万事总归无奈!问昔日劫灰安在?识得天之真道理,使神仙也被虚空碍;尘世事,复何怪!这是清代女诗人吴藻的《金缕曲

  • 柳永最深情的一首词: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柳永,宋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柳永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柳永是北宋时期最著名的词人,他写过了很多感人肺腑的爱情词,据说当年苏轼还极为羡慕他的才华,还问身边的朋友,自己的词好?还是柳永的词更好?朋友则是认为苏学士的词需要关东大汉来演唱,然而柳永的词却是需要妙龄少女来演唱。从这一

  • 柳永参加考试却榜上无名,写下一首词震撼古今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柳永,北宋

    你们知道柳永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在古代科举考试作为选拔官吏的一种手段,也是让天下莘莘学子共同实现抱负的一种方法。算然说是用来选拔官吏的,只考虑到了文科取士以及武科取将。天下各种各样的奇才是非常多的,很多人不善于学习和武功,次次落榜,可让人无比的揪心,明明有一身的本事,却没有用